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初步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谨 黄全胜 李永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芝川镇芝西村,遗存面积超4000 m^(2),考古年代为西汉。科研团队对该遗址开展冶金考古田野调查并采集到炉渣、陶片等遗物,使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金(矿)相显微观察等手段对采集到的18个... 韩城芝川古代冶铁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芝川镇芝西村,遗存面积超4000 m^(2),考古年代为西汉。科研团队对该遗址开展冶金考古田野调查并采集到炉渣、陶片等遗物,使用扫描电镜及能谱(SEM-EDS)、金(矿)相显微观察等手段对采集到的18个冶炼遗物进行成分分析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16个炉渣为硅钙铝系高钙低铁炉渣,基体主要为玻璃相、偶见铁橄榄石,其产品是生铁,应为生铁冶炼炉渣。1个炉渣为高铁渣,以浮氏体为主、间有铁橄榄石和极少量玻璃相;1个样品的块状金属为熟铁,很可能为生铁炒钢的遗物。该遗址主要是生铁冶炼遗址,同时进行炒钢冶金活动,是迄今发现陕西渭南地区最早的生铁炒钢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生铁冶炼 炒钢 炉渣 夏阳故城
下载PDF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峡阳为个案 被引量:3
2
作者 胥文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7期38-41,共4页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闽越文化的摇篮,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宋代以来,这里便很好地保存了... 闽北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闽越文化的摇篮,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朱熹曾在这里讲学、授徒,创建了综罗百代的理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宋代以来,这里便很好地保存了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教育 峡阳 谱谍 书院 科举
下载PDF
秦汉夏阳为禹都阳城论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宗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0-126,共7页
禹都阳城为《竹书纪年》等所记,但其位置应该不在今河南登封市的告成镇,而应该在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为夏阳的少梁旧地,即今陕西韩城市南。《世本·居篇》所谓"禹都阳城,在大梁之南",此"大梁"应该不是战国后期... 禹都阳城为《竹书纪年》等所记,但其位置应该不在今河南登封市的告成镇,而应该在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为夏阳的少梁旧地,即今陕西韩城市南。《世本·居篇》所谓"禹都阳城,在大梁之南",此"大梁"应该不是战国后期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境内),而是指禹治水所经的梁山,即今韩城市境内的黄龙山。这一认识,从文献反映的大禹兴起之地与治水所经之地、尧舜时代的政治中心在汾浍流域与夏初建都河东安邑等史事,以及一些考古材料和实地调查,都可得到反映或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都阳城 梁山 夏阳
下载PDF
地方特色美食区域品牌研究——以永定“下洋牛系列”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昇平 徐维群 《龙岩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5-80,共6页
地方特色美食下洋牛系列形式多样,市场基础良好。历史感厚重、原料供应方便且成规模是下洋牛系列美食的区域特色,但其区域品牌的培育存在诸多问题。下洋牛系列区域品牌培育可以从意识、产品、宣传和品牌管理寻找提升的突破口,以期推动... 地方特色美食下洋牛系列形式多样,市场基础良好。历史感厚重、原料供应方便且成规模是下洋牛系列美食的区域特色,但其区域品牌的培育存在诸多问题。下洋牛系列区域品牌培育可以从意识、产品、宣传和品牌管理寻找提升的突破口,以期推动下洋牛系列美食区域品牌的发展壮大进而把下洋特色美食带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特色美食 区域品牌 下洋牛系列 客家
下载PDF
夏杨水与东荆河考异
5
作者 李可可 黎沛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夏水在先秦时期就分江入沔 ,明代后 ,在地貌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下 ,其上源逐渐演变为建阳河与长湖水系 ,下游逐渐由入沔演为入江。杨水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一条支流 ,其源头由西汉时的沮漳河下游分枝演变为南北朝时期的荆门上游山... 夏水在先秦时期就分江入沔 ,明代后 ,在地貌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影响下 ,其上源逐渐演变为建阳河与长湖水系 ,下游逐渐由入沔演为入江。杨水自古以来就是汉水的一条支流 ,其源头由西汉时的沮漳河下游分枝演变为南北朝时期的荆门上游山丘来水 ;唐代后杨口湮塞。至明清时杨水已演变为建阳水水系 ,但与原来的杨水已大相径庭。夏杨水在南北朝时为分杨水入夏水的一条枝河 ,后随杨口的湮塞而消失。东荆河是明万历间汉江夜汊堤溃口后 ,沿河百姓在夜汊河下游各枝河堵支塞汊、围堤筑垸 ,才使“形如瓜蔓”的东荆河形成单一河道。东荆河口泽口既非杨口 ,东荆河经行又非夏杨水古道 ,因而可断定“夏杨水非东荆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水 杨水 夏杨水 东荆河 地理位置 形成 历史演变
下载PDF
早期下南洋的永定下洋华侨落地生根研究
6
作者 张佑周 《龙岩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43-49,共7页
福建永定下洋虽地处山区,但下洋人从宋元时代就开始向沿海发展。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闽西往沿海的汀江和九龙江航道就已开通,凭借二江之便,有水陆通道可连接沿海和海洋,使下洋人不仅熟悉沿海熟悉海洋,而且很早就“系着一条裤头带”走... 福建永定下洋虽地处山区,但下洋人从宋元时代就开始向沿海发展。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闽西往沿海的汀江和九龙江航道就已开通,凭借二江之便,有水陆通道可连接沿海和海洋,使下洋人不仅熟悉沿海熟悉海洋,而且很早就“系着一条裤头带”走出山门,走向沿海,甚至飘洋过海走向世界。有据可查最早过番的下洋人是思贤村吴集庆,他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南渡至马来亚。下洋人较大规模过番则在乾嘉年间(1736—1820)。至19世纪末,下洋藉华侨已有人在南洋地区创业成功,落地生根,如槟城侨二代胡泰兴和吴德志,前者是槟城“胡椒大王”,后者则是当地“百货大王”。而下洋古洋人陈洪魅,则在槟城打铁创下一份家业之后,联络当地永定、大埔侨民成立了永大会馆,并捐出一间门店作会所,为后来蜂拥而至的永大乡侨奠定了落地生根的基础。但更多早期下南洋的下洋人,虽然未能成功创业,却也默默无闻地在南洋落地生根,成为族谱中的“往番殁”者。其原因是:当地生存环境恶劣;远隔重洋,交通不便;乡人开辟了新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下南洋 下洋华侨 落地生根
下载PDF
乌石1-4构造新近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碧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2年第12期141-143,共3页
为了研究乌石1-4构造新近系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我们从几口井的单井相着手分析。以小波变换、地震时频分析、测井曲线特征和垂向上岩性变化等技术方法为手段,把角尾和下洋组划分为2个三级旋回和体系域叠加样式。结果表明:凹陷主要以海... 为了研究乌石1-4构造新近系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我们从几口井的单井相着手分析。以小波变换、地震时频分析、测井曲线特征和垂向上岩性变化等技术方法为手段,把角尾和下洋组划分为2个三级旋回和体系域叠加样式。结果表明:凹陷主要以海侵为主要背景,角尾组和下洋组沉积末期存在两期较大的海泛面。从平面沉积相分析,下洋组到角尾组是由滨海到浅海相,主要发育滨海海滩砂和沿岸砂坝,形成了良好的储盖组合。所以落实岩性圈闭,是本区找储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1-4构造 角尾组 下洋组 海侵
下载PDF
上党区夏阳50白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翠红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9期67-68,共2页
长治市上党区夏阳50白菜一年能种3茬,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夏阳50白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从工厂化育苗、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介绍,... 长治市上党区夏阳50白菜一年能种3茬,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极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夏阳50白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从工厂化育苗、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菜农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阳50白菜 栽培 要点
下载PDF
论韩信夏阳“以木罂缶渡军”
9
作者 王子今 《唐都学刊》 2022年第1期5-11,共7页
刘邦军自汉中北上,夺取关中,继续东征,书写了西汉帝国建国史重要的一页。彭城会战大败,刘邦军集结力量再次东进。韩信从夏阳“渡军”“袭安邑”,虏魏王豹,对于刘邦重新取得与项羽抗争的条件意义重大。韩信避开魏王豹专意设防的“河关”... 刘邦军自汉中北上,夺取关中,继续东征,书写了西汉帝国建国史重要的一页。彭城会战大败,刘邦军集结力量再次东进。韩信从夏阳“渡军”“袭安邑”,虏魏王豹,对于刘邦重新取得与项羽抗争的条件意义重大。韩信避开魏王豹专意设防的“河关”,自夏阳偷渡,在黄河津渡史上有重要意义。“渡军”使用“木罂缶”,在军事交通技术开发史册上也保留了宝贵的记录。韩信从夏阳“渡军”事,增益了其名将形象的光辉,所具有的军事史与交通史的意义,都值得学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信 夏阳 河关 木罂缶
下载PDF
晋“假虞伐虢”的道路和战场问题的再探讨——兼与靳生禾、谢鸿喜二先生商榷 被引量:4
10
作者 卫斯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公元前658年与655年晋两次"假道于虞以伐虢"道路和战场,与"鄍邑"、与"茅津"均无涉。晋第一次"假虞伐虢",其战场在虢之下阳,所假"虞道"与虢之下阳均在黄河以北。第二次晋"假虞伐... 公元前658年与655年晋两次"假道于虞以伐虢"道路和战场,与"鄍邑"、与"茅津"均无涉。晋第一次"假虞伐虢",其战场在虢之下阳,所假"虞道"与虢之下阳均在黄河以北。第二次晋"假虞伐虢"灭虢都上阳,师还灭虞,其战场分置于黄河南、北。其行军路线:第一次伐虢邑克下阳,是从晋都绛发兵,经虞坂——虞城——颠軨——傅岩——盘南——下阳;第二次伐虢灭上阳,重走第一次"虞道"经傅岩、盘南至下阳,再从"太阳渡"过河取虢都上阳。原路师还,顺道灭虞,返晋都绛。晋"假虞伐虢"所假"虞道",主指"虞坂——虞城——颠軨"路段。虞坂即盐坂、即青石槽。颠軨即軨桥。宋代以前平陆所设县治均在"大阳故城",即今茅津渡以东约两公里"下滩"一带。春秋时期,傅岩、茅津既不属虞,也不归虢,而是"戎人"与"夷人"的杂居区。古代"鄍"通"冥",所谓"虞邑",此乃暗城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虞伐虢 虞坂 颠軨 下阳 上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