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曾广钧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启华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孙,在诗坛以"西昆体"而著称,然而其生平思想及诗作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生平资料散见于同人及诸学人诗话笔记以及《曾氏三代家书》之中,其诗集《环天室诗集》也未点校出版,只存在宣统二年刻... 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之孙,在诗坛以"西昆体"而著称,然而其生平思想及诗作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生平资料散见于同人及诸学人诗话笔记以及《曾氏三代家书》之中,其诗集《环天室诗集》也未点校出版,只存在宣统二年刻本。曾广钧身处近代思想变革巨变的湖湘之地,研究其生平思想与诗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现从其生平、诗派归属、诗歌诗学等方面总结迄今为止对曾广钧的研究成果,为深化曾广钧的研究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广钧 湖湘派 西昆派
下载PDF
《新唐书·文艺传序》的重构性书写与北宋文坛之关系
2
作者 陶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新唐书·文艺传序》相对于前代正史“文苑传序”,无论是对文学本体的价值定位,还是行文书写的结构形式,都呈现出了明显的重构性。这种重构性书写是北宋中期官方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对其时史学与文学发展趋势的现实回应,同时也... 《新唐书·文艺传序》相对于前代正史“文苑传序”,无论是对文学本体的价值定位,还是行文书写的结构形式,都呈现出了明显的重构性。这种重构性书写是北宋中期官方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对其时史学与文学发展趋势的现实回应,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史臣宋祁本人文学观念的部分影响。在为唐代文学树碑立传的同时,也侧面体现出了本朝文坛不同类型文学主体间的复杂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文艺传序》 文学书写 古文运动 后西昆派
下载PDF
论纪昀对《二冯先生评阅才调集》的“删”与“正”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煜 《琼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4-79,共6页
《才调集》是后蜀韦縠编定的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收诗一千首,是现存唐人选唐诗选集中数量最多的。在清代,此集盛行,评注本众多,其中冯舒、冯班评点本影响很大,纪昀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删正。在对比二者所有评点过程中可以发现:从"删&q... 《才调集》是后蜀韦縠编定的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收诗一千首,是现存唐人选唐诗选集中数量最多的。在清代,此集盛行,评注本众多,其中冯舒、冯班评点本影响很大,纪昀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删正。在对比二者所有评点过程中可以发现:从"删"诗上看,纪昀重诗的"质""兴象""自然",又不排斥"调响秾丽";从"正"二冯的评点上看,纪昀对江西、西昆两派基本持"折中"的态度,主张应相容并蓄,博采各家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才调集》 纪昀 冯舒 冯班 江西派 西昆体
下载PDF
再论晏殊诗与“西昆体”
4
作者 何剑叶 《天禄论丛》 2014年第1期17-45,共29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宋初诗坛的“西昆派”及其后进文人的研究和再评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晏殊被视为“西昆体”诗人之一或者后期“西昆派”的主要成员而成为研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他的人生际遇、性情气质和文学观念的变...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宋初诗坛的“西昆派”及其后进文人的研究和再评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晏殊被视为“西昆体”诗人之一或者后期“西昆派”的主要成员而成为研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他的人生际遇、性情气质和文学观念的变化,重新对其现存的诗歌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解读,试图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对晏殊作品鲜明而又多样的风格,特别是对他所受到的陶渊明、韦应物等前代诗人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指出其诗与“西昆体”的不同受容路径,因而不应被纳入“西昆派”。晏殊为宋初的诗坛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成为唐音与宋调转变之际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殊 西昆体 西昆派 宋初诗歌
下载PDF
从宋代台阁体的繁衍看文学体派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祝尚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4,共11页
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宋初"西昆派",是典型的台阁作家群体,无论诗歌和四六文,他们都喜从典籍中寻找写作资源,以富艳雕琢为美,充溢着"馆阁气"。后代台阁作家随着审美观念的变迁,对西昆体不断地进行繁衍和改造,并使... 以杨亿、刘筠为代表的宋初"西昆派",是典型的台阁作家群体,无论诗歌和四六文,他们都喜从典籍中寻找写作资源,以富艳雕琢为美,充溢着"馆阁气"。后代台阁作家随着审美观念的变迁,对西昆体不断地进行繁衍和改造,并使之融入主流文学。由此可以发现,通过"研味前作"选择母体,然后进行"更迭唱和"以繁衍孵化,同时又不断地变异创新,从而保持了文学继承的多样性和持续性,是宋代文学体派林立的形成机制,也是推动文学发展和繁荣的强大动力,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应当给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阁体 西昆派 杨亿 晏殊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原文传递
论李商隐对江西诗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8,共9页
李商隐和黄庭坚均是深入学习杜甫而有所成就的诗人,李商隐在诗法方面的探索努力对黄庭坚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被宋人称作江西诗派的"昆体工夫",突出体现在多典连用、巧用人名、"夺胎换骨"、追求诗意深隐曲折等... 李商隐和黄庭坚均是深入学习杜甫而有所成就的诗人,李商隐在诗法方面的探索努力对黄庭坚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种影响被宋人称作江西诗派的"昆体工夫",突出体现在多典连用、巧用人名、"夺胎换骨"、追求诗意深隐曲折等方面。李商隐笔下部分风格瘦硬的诗作直接成为宋诗的先声,黄庭坚集中也有学习李商隐的绮丽之作,并善于将绮丽与拗峭二者相结合自辟新境。江西后学吕本中、赵蕃、韩淲等人对李商隐诗歌也有程度不同的接受。江西诗派对李商隐、唐彦谦和西昆体基本持肯定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黄庭坚 江西诗派 西昆体
原文传递
儒学复兴与北宋前期文道观的嬗变
7
作者 王福元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14,158,共16页
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北宋前期的文道观经历了从重道到重文,重回重道而最终走向文道并重的演变过程,西昆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初柳开等人为纠正五代浮靡文风而主张重道,使文成为了道的附庸;西昆派前期作家杨亿等为纠正这种弊... 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北宋前期的文道观经历了从重道到重文,重回重道而最终走向文道并重的演变过程,西昆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初柳开等人为纠正五代浮靡文风而主张重道,使文成为了道的附庸;西昆派前期作家杨亿等为纠正这种弊端,又提出"雕章丽句,脍炙人口"的主张,强调文辞的重要性,竖起了重文的大旗。西昆派的主张遭到了石介等道统派的反击,重道思想复兴,但石介鼓吹的太学体却将古文导向了怪奇方向。西昆派后期作家面对石介的攻击,坚持文学创作,主张华实并重,延续了重文思想。欧阳修吸收了道统派和西昆派的观念,主张文道并重,并对道进行了新的阐释,从而修复了文道关系,同时也促成了道学家与文学家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儒学 文道观 西昆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