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Hybrid Intelligent Prediction Model for Valley Deformation: A Case Study in Xiluodu Reservoir Region,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Mengcheng Sun Weiya Xu +3 位作者 Huanling Wang Qingxiang Meng Long Yan Wei-Chau Xie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1年第1期1057-1074,共18页
The narrowing deformation of reservoir valley during the initial operation period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afety of the dam,and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valley deformation(VD)remains a challenging part of risk mitiga... The narrowing deformation of reservoir valley during the initial operation period threatens the long-term safety of the dam,and an accurate prediction of valley deformation(VD)remains a challenging part of risk mitigation.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VD prediction,a novel hybrid model combining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based interval threshold denoising(EEMD-ITD),Differential evolutions—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DE-SFLA)and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is proposed.The non-stationary VD series is firstly decomposed into several stationary subseries by EEMD;then,ITD is applied for redundant information denoising on special sub-series,and the denoised deformation is divided into the trend and periodic deformation components.Meanwhile,several relevant trigge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VD are considered,from which the input features are extracted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After that,DE-SFLA-LSSVM is separately performed to predict the trend and periodic deformation with the optimal inputs.Ultimately,the two individual forecast components are reconstructed to obtain the final predicted values.Two VD series monitored in Xiluodu reservoir region are utiliz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odel.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1)Compared with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better denoising performance can be achieved by EEMD-ITD;(2)Using GRA to screen the optimal input features can effectively quantify the deformation response relationship to the triggering factors,and reduce the model complexity;(3)The proposed hybrid model in this study displays superior performance on some compared models(e.g.,LSSVM,Backward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and DE-SFLA-BPNN)in terms of forecast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ley deformation prediction multiple triggering factors DE-SFLALSSVM EEMD-ITD xiluodu hydropower station
下载PDF
Seismic activiti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 Xiangjiaba and Xiluodu reservoirs in the lower Jinsha River 被引量:2
2
作者 Ce Zhao Cuiping Zhao +1 位作者 Hongfu Lei Mengdi Yao 《Earthquake Science》 2022年第5期355-370,共16页
The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a region with intense tectonic movements and frequent moderate to strong seismic activities.Cascade hydropower... The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in Southwest China,a region with intense tectonic movements and frequent moderate to strong seismic activities.Cascade hydropower stations have been constructed along the lower Jinsha River since 2012.However,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the impoundment of large-scale cascade reservoirs in a river basin on local seismic activities is currently lacking.Accurately identifying earthquake locations is essential for studying reservoir-induced earthquakes.Analyzing the spatiotemporal migration process of seismic activities based on complete and precise earthquake relocation is fundamental for determining the fluid diffusion coefficient,constructing fault models for reservoir areas,identifying earthquake types,exploring earthquake mechanisms,and evaluating seismic hazards.The seismicity pattern in the Xiangjiaba and Xiluodu reservoir areas,where seismic activities had been weak for a long time,has changed with the successive impoundment of the two reservoirs,showing microseismic events and seismic clusters.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activities in the Xiangjiaba and Xiluodu reservoir areas using the waveform cross-correlation-based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technique and the b-value analysis method.We discovered that seismic events after the impoundment of these two reservoirs exhibit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regions.The seismic activities at the Xiluodu dam quickly responded to the rising water level,with the seismic intensity decaying rapidly afterward.These event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limestone strata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Jinsha River,with a shallow focal depth,generally within 5 km,and a high b-value of approximately 1.2.Such features are close to those of karst-type earthquakes.Microseismic activities frequent occur on the eastern bank of the Yongshan reservoir section downstream of the Xiluodu dam,with two parallel NW-trending earthquake strips visible after precise earthquake relocation.The M_(S)5.2 earthquake near Wuji town on August 17,2014,had prominent foreshocks and aftershocks distributed in a clear NW-trending 20-km-long strip,perpendicular to the riverbank.These seismic events had a low b-value of approximately 0.7.The orientation of the node plane revealed by the strike-slip focal mechanism of the mainshock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trip formed by the foreshock-mainshock-aftershock sequence,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a NW-striking concealed fault.Seismic activities near the Yanjin-Mabian fault upstream of the Xiangjiaba reservoir area since 2013 were concentrated in a NW-trending strip,with several near EW-trending seismic clusters on its western side,and with the largest event having a magnitude of M_(L)3.7.So far,the impoundment of the Xiangjiaba and Xiluodu reservoirs has not triggered seismic activities on the large Jinyang-Ebian and Yanjin-Mabian faults near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luodu hydropower station Xiangjiaba hydropower station seismic activity double-difference relocation B-VALUE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坝下游河道非恒定流传播规律研究
3
作者 马海涛 王新 张首元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1期146-152,共7页
受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影响,溪洛渡下游30 km区域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威胁船舶通航安全。通过原型观测,对非恒定流传播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码头的水位变化与泄流变化趋势一致,传播过程中沿程坦化现象明显,传播速度快,... 受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影响,溪洛渡下游30 km区域通航水流条件复杂,威胁船舶通航安全。通过原型观测,对非恒定流传播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码头的水位变化与泄流变化趋势一致,传播过程中沿程坦化现象明显,传播速度快,大河湾—顺河段的平均波速为11.2 m s,汛期大河湾码头水位变幅及变率高达4.38 m、1.21 m h。溪洛渡坝下河道非恒定流特性与下泄流量变幅、变化时长及向家坝库水位有关,其中对流量变幅的响应最大。泄流增加(减少)时,电站下泄流量变幅越大,变化时长越短,向家坝库水位越高(低),非恒定流传播速度就越快,码头水位变幅及水位变化率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恒定流 水位变幅 水位变化率 原型观测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应力位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刚 张建民 濮家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溪洛渡围堰的设计对比方案为例,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堰体和防渗墙的应力位移,揭示防渗墙应力位移随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防渗墙的水平位移主要由堰体型式决定;防渗墙材料的模量越高,其适应堰体变形的能力越差,... 以溪洛渡围堰的设计对比方案为例,采用二维和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堰体和防渗墙的应力位移,揭示防渗墙应力位移随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防渗墙的水平位移主要由堰体型式决定;防渗墙材料的模量越高,其适应堰体变形的能力越差,安全性就越低;降低防渗墙上部材料的模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防渗墙的应力;墙厚在合理范围(0.8 ̄1.2 m)内变化,对防渗墙的应力位移影响很小;三维效应对防渗墙的中间断面应力位移影响较小,但两岸陡坡处可能变危险。上述结论可为同类土石坝和围堰的方案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墙 应力变形 围堰 土石坝 溪洛渡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渗流分析及防渗型式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嘎 张建民 江春波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E01期82-87,共6页
本文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 ,对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五种防渗结构型式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渗流分析 ,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规律性 ,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碎石土斜心墙防渗型式的抗渗性能要优于土工膜斜墙防渗形式。... 本文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 ,对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五种防渗结构型式进行了二维和三维渗流分析 ,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规律性 ,表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计算结果表明碎石土斜心墙防渗型式的抗渗性能要优于土工膜斜墙防渗形式。一般的土石坝渗流分析需要考虑基岩透水性较强部分空间分布的三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电站 渗流 有限元法 围堰 土石坝
下载PDF
物联网技术在大型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6
作者 易华 韩笑 +2 位作者 王恺仑 牛广利 黄跃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170,共5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组网通讯方面突破了旧技术的桎梏,使建设超大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成为了可能。基于此,采用M2M物联网技术构建溪洛渡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大量使用基于物联网理念及技术生产的...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组网通讯方面突破了旧技术的桎梏,使建设超大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成为了可能。基于此,采用M2M物联网技术构建溪洛渡水电站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大量使用基于物联网理念及技术生产的智能采集装置,并采用分布式、多级连接的监测网络。建设期间对系统多次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大型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整体采集速度。溪洛渡水电站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很好的先进性、稳定性、兼容性、扩展性,并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优势,便于后期扩展功能,从而达到最大程度地满足建设方各类需求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安全监测 自动化系统 M2M物联网技术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大型地下洞室顶板稳定性的岩体结构控制效应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明华 杨良策 +1 位作者 刘汉超 白世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4-487,共4页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 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和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UNWFDGE分析了溪洛渡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错动带单条发育、结构面成组发育和结构面集中发育呈碎裂岩体三种情况下的围岩稳定性,得出了错动带出露的临界稳定厚度和潜在不稳定块体的特征,为支护处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溪洛渡水电站 顶板稳定性 岩体结构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防渗体裂缝对渗流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嘎 张连卫 +1 位作者 张建民 江春波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4-61,共8页
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 ,对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防渗体发生裂缝等非常工况进行了三维全场渗流分析 ,并且提出了渗透坡降临界区的概念以评价围堰的渗透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 ,当防渗墙出现局部裂缝时 ,围堰的渗流量明显增大 ;... 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渗流分析方法 ,对溪洛渡水电站上游围堰防渗体发生裂缝等非常工况进行了三维全场渗流分析 ,并且提出了渗透坡降临界区的概念以评价围堰的渗透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 ,当防渗墙出现局部裂缝时 ,围堰的渗流量明显增大 ;在裂缝附近渗透坡降较大 ,但衰减较快 ,围堰渗流量和渗透稳定性与裂缝尺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度水电站 围堰 防渗体 裂缝 渗流控制 有限元法 土石坝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成因与形成条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志芳 李鸣威 +1 位作者 庄超 郭巧娜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7-505,共9页
基于溪洛渡水电站地质环境,从水库蓄水引起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入手分析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的成因、研究谷幅变形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蓄水引起的谷幅、库盘变形与电站位于永盛向斜盆地内、坝基玄武岩层下埋藏有... 基于溪洛渡水电站地质环境,从水库蓄水引起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入手分析溪洛渡水电站谷幅变形的成因、研究谷幅变形的形成条件。结果表明:溪洛渡水电站水库蓄水引起的谷幅、库盘变形与电站位于永盛向斜盆地内、坝基玄武岩层下埋藏有厚层阳新灰岩承压含水层有关,谷幅、库盘变形规律与库区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蓄水位、水库蓄水过程等密切相关;库盘变形、谷幅变形属于一种特殊的库岸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谷幅变形 水文地质 承压含水层 库岸变形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西部三大水电工程地下厂房研究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武世婷 周广峰 +2 位作者 张建海 李杰 蒋锋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系统地对比了锦屏一级、两河口、溪洛渡三大水电站地下厂房的主要地质特征、设计参数和围岩支护强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其围岩变形特征以及破坏区分布特征,总结整理了3个工程的计算结果并与其他水电工程地下厂房进行了横向对... 系统地对比了锦屏一级、两河口、溪洛渡三大水电站地下厂房的主要地质特征、设计参数和围岩支护强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其围岩变形特征以及破坏区分布特征,总结整理了3个工程的计算结果并与其他水电工程地下厂房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为类似跨度30 m级洞室群稳定性评价和工程施工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地下洞室 围岩稳定 锦屏一级水电站 两河口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岩体的浅表生改造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军辉 王兰生 +2 位作者 李天斌 赵其华 陈卫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3-86,共4页
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浅表生变形破裂形迹空间发育规律及浅表生结构组合型式的调查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 ,浅表生改造与河谷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改造方式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 2种 ;... 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浅表生变形破裂形迹空间发育规律及浅表生结构组合型式的调查 ,结合地质地貌演化机制分析 ,探讨了坝区浅表生改造的机制模式。研究表明 ,浅表生改造与河谷地貌演化密切相关 ,改造方式有垂向卸荷和侧向卸荷 2种 ;由缓倾角断裂构成的板裂状岩体结构对浅表生改造起了重要控制作用 ,浅表生结构的典型组合型式为由陡、缓倾角断裂组合形成的“阶梯状”回弹错动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区 溪洛镀水电站 岩体结构 浅表生改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新型裂缝修补材料在金沙江溪洛渡溢洪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邝亚力 韩炜 +3 位作者 景锋 邵晓妹 李珍 汪在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9-121,共3页
溪洛渡水电站的溢洪道受高速水流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混凝土过流面将产生冲磨、气蚀和碳化破坏,混凝土表面需进行涂装;溢洪道伸缩缝随温度变化而伸缩变化,使裂缝修补材料易出现破损、撕裂造成防护失效。为了解决溢洪道过流面伸缩缝的渗水... 溪洛渡水电站的溢洪道受高速水流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混凝土过流面将产生冲磨、气蚀和碳化破坏,混凝土表面需进行涂装;溢洪道伸缩缝随温度变化而伸缩变化,使裂缝修补材料易出现破损、撕裂造成防护失效。为了解决溢洪道过流面伸缩缝的渗水及冲磨、气蚀、碳化问题,选新型CW680聚脲裂缝修补材料系统进行现场试验,经过近8个月现场应用,检测性能指标表明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粘结性和裂缝修补能力,同时具有优异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 溢洪道 伸缩裂缝 聚脲 慢反应
下载PDF
基于B/S结构的灌浆数字化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饶小康 王晖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9-83,共5页
针对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过程中质量和进度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的难题,基于B/S架构,采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建立灌浆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现场灌浆施工的实时监控、数据整编、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异常... 针对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过程中质量和进度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监控和统计分析的难题,基于B/S架构,采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可视化编程技术,建立灌浆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现场灌浆施工的实时监控、数据整编、数据查询、统计分析、异常预警等功能,实现灌浆施工数据的集中整合管理与共享,实时把握现场施工进度,及时统计整理现场资料,提高灌浆工程质量,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数字化 数据库 报表图表 异常预警 大岗山水电站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超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岩体工程控制与监测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金河 伍文锋 李建川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玄武岩组内层间与层内错动带致使岩体非连续性是主要地质问题。采用损伤弹塑性数值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洞室开挖顺序和支护参数。精细化施工组织,严格控制开挖对岩体的损...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玄武岩组内层间与层内错动带致使岩体非连续性是主要地质问题。采用损伤弹塑性数值方法对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确定洞室开挖顺序和支护参数。精细化施工组织,严格控制开挖对岩体的损伤范围,并保证洞室轮廓的良好成型。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演分析,对支护工作量进行动态设计。开挖过程中,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较好;开挖完成后,位移和应力总量值较小,洞室围岩稳定性良好。溪洛渡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为我国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总结其设计、开挖与支护,监测与反演等岩体工程控制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溪洛渡水电站 地下厂房洞室群 岩体工程 监测
下载PDF
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的水力振动数值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运良 韩涛 +3 位作者 侯攀 赵晓峰 吴嵌嵌 马艳晶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5-38,58,共5页
在分析当前进行地下厂房水力振动分析构建有限元模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目前国内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基于模型试验资料选择典型工况,进行了流道脉动水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时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下厂... 在分析当前进行地下厂房水力振动分析构建有限元模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目前国内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为例,基于模型试验资料选择典型工况,进行了流道脉动水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反应时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下厂房主要部位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应力振动幅值满足允许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厂房 水力振动 粘弹性边界 有限元分析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衬砌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施召云 武晓杰 宁谦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7-39,60,共4页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在硬化期间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即表面修补法处理和深度固化处理。根据溪洛渡水电站左岸1-3号导流洞衬砌混凝土裂缝情况,主要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裂缝... 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在硬化期间经常会出现各种形式的裂缝。根据混凝土裂缝的性质和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即表面修补法处理和深度固化处理。根据溪洛渡水电站左岸1-3号导流洞衬砌混凝土裂缝情况,主要采用化学灌浆法进行裂缝处理,其化学灌浆材料分别选用PSI-CW改性环氧和Denepox40环氧树脂。左岸导流洞衬砌混凝土共处理了1 267m裂缝。裂缝处理后,混凝土表面干燥,裂缝处未见渗水现象发生,裂缝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电站 导流洞 衬砌混凝土 裂缝处理 化学灌浆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事故闸门动水下门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文远 吴一红 +1 位作者 张东 章晋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6-88,92,共4页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具有泄量大、流速高等特点,事故闸门动水下门过程中的水力学特性以及门体结构的动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泄洪洞运行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事故闸门关闭过程中泄洪洞内的水流流态、门体的水动力荷... 溪洛渡水电站泄洪洞具有泄量大、流速高等特点,事故闸门动水下门过程中的水力学特性以及门体结构的动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泄洪洞运行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可靠性。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事故闸门关闭过程中泄洪洞内的水流流态、门体的水动力荷载特性以及门槽段动水压力特性、通气孔风速,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该闸门动水下门过程中的可靠性,通气孔风速特性和门槽段压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闸门 持住力 脉动压力 泄洪洞 溪洛渡水电站
下载PDF
溪洛渡水电站灌浆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饶小康 罗熠 姚振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共5页
溪洛渡水电站灌浆管理信息系统总体采用B/S体系结构,结合数据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将灌浆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形象展示有机结合在一起。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查询与分析子系统、形象可视... 溪洛渡水电站灌浆管理信息系统总体采用B/S体系结构,结合数据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将灌浆基础数据采集、数据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形象展示有机结合在一起。该系统包括数据管理子系统、查询与分析子系统、形象可视化子系统3大子系统,可对灌浆盲区进行无线组网、将灌浆数据实时传输至Internet、对灌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灌浆形象展示图形、图表,并可对现场异常进行预警,有助于现场灌浆质量和进度的管理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洛渡水电站 灌浆 数据库 无线网络 报表图表 异常预警
下载PDF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抗震安全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超然 陈先明 朱红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共6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省内大中型水电工程均经受住了超标准地震的考验,仅位于震中地区的水电工程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坏。根据流域水电开发规划,金沙江下游拟开发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溪洛度和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四川省内大中型水电工程均经受住了超标准地震的考验,仅位于震中地区的水电工程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损坏。根据流域水电开发规划,金沙江下游拟开发建设乌东德、白鹤滩、溪洛度和向家坝四座大型水电站,目前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已开工建设,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正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工程近场区断层活动性、历史地震活动及坝址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认为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水电站所选定的坝址区域均处于一个地质相对稳定地块,且避开了区域主干断裂和活动断层。通过采用拱梁分载法和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拱坝进行静、动力结构计算以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拱坝坝肩进行稳定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大坝抗震安全满足国家和行业有关规程规范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乌东德水电站 白鹤滩水电站 溪洛度水电站 向家坝水电站 抗震设计 安全裕度
下载PDF
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立丰 安其美 +1 位作者 王海忠 赵仕广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关键词 金沙江 溪洛渡水电站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摩擦滑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