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logical daily rainfall-runoff simulation with BTOPMC model and comparison with Xin'anjiang model 被引量:12
1
作者 Hong-jun BAO Li-li WANG +2 位作者 Zhi-jia LI Lin-na ZHAO Guo-ping ZH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0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A grid-base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Block-wise use of TOPMODEL (BTOPMC),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the original TOPMODEL, was used for hydrological daily rainfall-runoff simulation. In the BTOPMC model, ... A grid-based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e Block-wise use of TOPMODEL (BTOPMC), which was developed from the original TOPMODEL, was used for hydrological daily rainfall-runoff simulation. In the BTOPMC model, the runoff is explicitly calculated on a cell-by-cell basis, and the Muskingum-Cunge flow concentration method is used. In order to test the model's applicability, the BTOPMC model and the Xin'anjiang model were applied to the simulation of a humid watershed and a semi-humid to semi-arid watershed in China.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optimized with the Shuffle Complex Evolution (SCE-UA)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odels can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daily hydrograph in humid watersheds, but that the BTOPMC model performs poorly in semi-humid to semi-arid watersheds. The excess-infiltr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BTOPMC model to broaden the model's applic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BTOPMC model xin' anjiang model daily rainfall-runoff simulation SCE-UA method humid watershed semi-humid to semi-arid watershed
下载PDF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Xin'anjiang model using meta-modeling approach 被引量:13
2
作者 Xiao-meng SONG Fan-zhe KONG +2 位作者 Che-sheng ZHAN Ji-wei HAN Xin-hua ZHA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17,共17页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calibration,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model-building process, and are necessary for obtaining credible results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ana...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odel calibration, and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re important steps in the model-building process, and are necessary for obtaining credible results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hydrological model is a key step in model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which can identify the dominant parameters, reduce the model calibration uncertainty, and enhance the model optimization efficiency. There are, however, some shortcomings in classical approaches, including the long duration of time and high computation cost requir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a multiple-parameter hydrological model. For this reason, a two-step statistical evaluation framework using global techniques is presented. It is based on (1) a screening method (Morris) for qualitative ranking of parameters, and (2) a variance-based method integrated with a meta-model for quantitative sensitivity analysis, i.e., the Sobol method integrated with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RSMSobol). First, the Morris screening method was used to qualitatively identify the parameters' sensitivity, and then ten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to quantify the sensitivity indices. Subsequently, the RSMSobol method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sensitivity, i.e., the first-order and total sensitivity indices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odel (RSM) were calculated. The RSMSobol method can not only quantify the sensitivity, but als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cost, with good accuracy compared to the classical approaches. This approach will b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in the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a complex large-scal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anjiang model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a-modeling approach response surface model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OPMODEL in Buliu River Basin and comparison with Xin’anjiang model 被引量:4
3
作者 Deng Peng Li Zhijia Xie Fa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08年第2期25-32,共8页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GIS technology,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progressed from lumped to distributed models. TOPMODEL, a bridge between lumped and distributed models, is a semi-distributed m...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GIS technology,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progressed from lumped to distributed models. TOPMODEL, a bridge between lumped and distributed models, is a semi-distributed model in which the predominant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formation of runoff are derived from the topography of the basin. A test application of TOPMODEL in the Buliu River Basin is presented. For the sake of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the TOPMODEL, the Xin’anjiang model, a classic lumped hydrological model, was also applied in the basin.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two model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DEL the Buliu River Basin topographic index the xinanjiang model
下载PDF
Public Policy Supply for Successful Practice of the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4
作者 Lu Weiling Yuan Weiha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8-235,共8页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the inter-provincial river basin of Xin’anjiang River takes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The success of the mechanism is best reflected in its innovation of public policy supply,which is not only a vivid practice of Xi Jinping’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ought in the new era,but also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absorption,transformation and export of policy supply.The effective supply of public policies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realistic choi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xinanjiang River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ublic policy supply
下载PDF
微分形式新安江模型
5
作者 梁忠民 赵建飞 +4 位作者 段雅楠 黄嘉璐 李彬权 王军 胡义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386,共13页
现有新安江模型数学上是代数方程并限于一阶差分方法求解,不可避免存在数值误差,探索数值求解误差控制新途径,对于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分系统框架,识别新安江模型的状态变量和通量,推导其控制方程和本构方程,提出微分... 现有新安江模型数学上是代数方程并限于一阶差分方法求解,不可避免存在数值误差,探索数值求解误差控制新途径,对于提高模型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分系统框架,识别新安江模型的状态变量和通量,推导其控制方程和本构方程,提出微分形式的新安江模型(ODE-XAJ),并采用四阶显式Runge Kutta法求解。数值实验结果显示,以解析解为基准,ODE-XAJ绝对误差处于或小于10^(-4)mm量级,可实现对解析解的高阶近似;以ODE-XAJ结果为基准,按归一化平均绝对误差评价,现有新安江模型的数值求解误差约为8.7%。典型流域应用结果显示,ODE-XAJ确定性系数提升0.02,洪量相对误差降低4.3%。研究表明,ODE-XAJ理论上分离了模型的数学方程与具体解法,可有效控制数值求解误差,提升模型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数值误差 微分形式 Runge Kutta法 屯溪流域
下载PDF
基于等容瞬时单位线的水文模型研究
6
作者 闫宝伟 唐仪伟 +2 位作者 刘昱 古东霖 孙明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7,共6页
流域下垫面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径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流域蓄水容量曲线解决了流域产流空间异质性的问题,但在采用瞬时单位线进行地表汇流计算时,又将其作为空间分布均匀的净雨处理,局部产流并没有实现局部的汇流。考虑汇流时间与蓄水... 流域下垫面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径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流域蓄水容量曲线解决了流域产流空间异质性的问题,但在采用瞬时单位线进行地表汇流计算时,又将其作为空间分布均匀的净雨处理,局部产流并没有实现局部的汇流。考虑汇流时间与蓄水容量的空间相关性,通过Copula函数构造二者的联合分布,以条件概率的形式反映不同蓄水容量处汇流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以等蓄水容量为计算单元,提出了等容瞬时单位线的概念,相当于采用变单位线的方式计算单元产流量的地表径流,从而可以实现局部产汇流计算过程的统一。由此,创建了基于等容瞬时单位线的水文模型IIUHH,并根据Copula函数的类型构建了多种形式的IIUHH,最后选择清江上游作为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layton型的IIUHH在研究区域表现更优,相比于新安江模型,Nash效率系数可以提高4%~12%,Kling-Gupta效率系数可以提高13%~27%,洪峰相对误差则可降低26%~36%,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洪峰和洪水过程的模拟精度。研究成果可为流域高精度径流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容瞬时单位线 水文模型 蓄水容量 空间相关性 新安江模型 清江
下载PDF
1987—2022年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面面积时空变化及其与水位、蓄水量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嘉诚 李渊 +6 位作者 施坤 朱广伟 张运林 李慧赟 朱梦圆 郭宇龙 张芝镪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3-926,共14页
水面面积、水位、蓄水量是水库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遥感是湖库水体提取、水位和蓄水量估算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不同水体提取方法的适用性差异、测高卫星数据的有限时间覆盖度和开源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原因,湖库水面面积、... 水面面积、水位、蓄水量是水库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遥感是湖库水体提取、水位和蓄水量估算的重要技术手段。由于不同水体提取方法的适用性差异、测高卫星数据的有限时间覆盖度和开源数据集的时空分辨率不足等原因,湖库水面面积、水位、蓄水量的长时序、高频率时空变化监测仍存在一定挑战。本研究以新安江水库为研究区,结合多源遥感、气象、水文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运用水体指数法,分析1987—2022年新安江水库水面面积时空变化特征,构建水位—水面面积、水位—蓄水量和水面面积—蓄水量响应关系,探究水面面积时空变化成因。结果表明:(1)Landsat 5、Landsat 8和哨兵2号数据的最佳水体提取指数分别为AWEIsh和GNDWI,F1-score分别为91.93%、91.03%和93.14%。相比于开放数据集GSWED(32.61%)、JRC GSW(76.17%)和ReaLSAT(69.76%),基于最优水体指数的水体提取结果具有最高的F1-score(91.26%);(2)时间上,1987—2022年新安江水库水面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R^(2)=0.20,P=0.01),总体增长速率为0.96 km^(2)/a;空间上,永久性水体(淹没频率大于75%)面积占比为73.44%,主要分布在湖心等水体开阔区域;季节性水体(淹没频率>25%且≤75%)面积占比为10.17%,主要分布在湖汊区域;(3)三次多项式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新安江水库水位—水面面积、水位—蓄水量和水面面积—蓄水量的响应关系;(4)千岛湖流域上游降水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新安江水库水面面积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水体指数 水面面积 水位 蓄水量
下载PDF
基于SWAT与新安江模型场次洪水模拟研究及评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啸 石朋 +2 位作者 瞿思敏 司伟 戈晓斌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10期33-41,共9页
中小河流洪水大多位于资料短缺的山丘区,具有突发性强,汇流时间短的特点,已成为当前防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安江模型和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都是应用广泛的水文模型,但其在中小河流洪水模拟中的对比分析及效果评... 中小河流洪水大多位于资料短缺的山丘区,具有突发性强,汇流时间短的特点,已成为当前防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新安江模型和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都是应用广泛的水文模型,但其在中小河流洪水模拟中的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估方面还鲜有研究。以北潦南河为例,建立了日尺度和小时尺度的新安江模型和SWAT模型,评估2种模型在径流深、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等关键要素方面的计算效果,分析各自优缺点。结果表明,在率定期间,新安江模型相对径流误差(RRE)、洪峰流量相对误差(RPE)和峰现时间误差(PTE)平均值分别为-2.6%、-4.3%、-0.3 h, SWAT模型RRE、RPE和PTE平均值分别为-4.3%、-3.3%、-0.1 h,新安江模型在RRE方面优于SWAT模型,但SWAT模型在RPE、PTE和多峰洪水模拟方面则优于新安江模型;在验证期得出了与率定期相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洪水模拟 小时尺度SWAT模型 新安江模型 适用性评估
下载PDF
概念性水文模型与智能模型在中小河流洪水模拟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越 李巧玲 肖杨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相较于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文预报研究,中小流域的研究相对匮乏。以沅江河溪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研究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在场次洪水中的模拟效果。通过对比,新安江模型的整体模拟精度较高,洪量、洪峰、峰现时间... 相较于大江大河的流域水文预报研究,中小流域的研究相对匮乏。以沅江河溪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研究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在场次洪水中的模拟效果。通过对比,新安江模型的整体模拟精度较高,洪量、洪峰、峰现时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9.39%、9.55%、1.6h,确定性系数为0.73,综合合格率为100%,达到甲级精度标准;LSTM模型的模拟精度较低,洪量、洪峰、峰现时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1.76%、12.33%、2.3 h,确定性系数为0.60,综合合格率为75%,达到乙级精度标准。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和LSTM模型是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有效方法,均可用于河溪流域的正式预报,且对于河溪流域,新安江模型的模拟精度比LSTM模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中小河流 LSTM神经网络 新安江模型
下载PDF
1960—2020年千岛湖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
10
作者 董颢 杜军凯 +2 位作者 俞发康 仇亚琴 吕向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1-912,共12页
为探究淡水湖库及其所属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蒸散发的影响规律。以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千岛湖为研究对象,采用Penman-Monteith等方法与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计算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 为探究淡水湖库及其所属流域蒸散发演变特征,以及气象因子对蒸散发的影响规律。以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千岛湖为研究对象,采用Penman-Monteith等方法与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别计算千岛湖流域1960-2020年潜在蒸散发(ET_(0))与实际蒸散发(ET_(a)),分析二者年际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采用偏微分方法分析气象因子对ET_(0)的敏感性和贡献度;采用归因分析法分析突变前后气象因子对ET_(a)变化的贡献度,并利用蒸发表面水分指数(EM_(1))解析流域蒸发互补关系。结果表明:ET_(0)与ET_(a)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21.7和857.5 mm,整体皆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77和-1.03 mm/a,二者均在1980和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ET_(0)对相对湿度变化最为敏感,ET_(0)增加的月份主要是由于相对湿度、平均气温的正贡献,风速呈负贡献但相对较小,ET_(0)减少的月份主要是由于日照时数和风速的负贡献,平均气温呈正贡献但相对较小;ET_(a)空间分布呈现东高西低格局,驱动因素按贡献率大小为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气温;流域整体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日照时数和风速的减小是引起ET_(0)近年来下降的主要原因;EM1愈趋近于1时,反映流域ET_(0)和ET_(a)取值愈加接近,蒸散发互补理论在千岛湖流域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蒸散发 气候变化 互补关系 千岛湖 新安江水库
下载PDF
考虑融雪及土壤冻融的新安江模型及其应用——以雅砻江上游径流模拟为例
11
作者 董宁澎 王浩 +2 位作者 杨明祥 张居嘉 徐世琴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0-542,共13页
寒区为中国大江大河的主要产流区,其径流预报精度直接影响下游水利工程调度和水资源科学管理。针对传统概念性水文模型较少考虑积雪融雪及土壤冻融过程对径流的叠加影响这一问题,以新安江模型为基础,以降水量和气温为驱动数据,提出了基... 寒区为中国大江大河的主要产流区,其径流预报精度直接影响下游水利工程调度和水资源科学管理。针对传统概念性水文模型较少考虑积雪融雪及土壤冻融过程对径流的叠加影响这一问题,以新安江模型为基础,以降水量和气温为驱动数据,提出了基于“等效土壤温度”和“土壤冻融特征曲线”的概念性土壤冻融模块来刻画积雪融雪及土壤冻融共同影响下的流域产流过程,构建了考虑融雪产流和土壤冻融的新安江模型。以雅砻江甘孜水文站以上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开展了流域2017—2022年冰雪消融期逐小时的径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HBV模型,考虑融雪产流和土壤冻融的模型可以显著提升流域冰雪消融期的水文模拟精度,各年份消融期径流的纳什效率系数中位数由0.69提升至0.83,相关系数中位数由0.88上升至0.92。本研究所提出的考虑融雪及土壤冻融的新安江模型可以为寒区的水文业务预报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 融雪产流 土壤冻融 新安江模型 水文预报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示--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案例
12
作者 张昊泽 黄会斐 +3 位作者 高凯拓 郭帅 刘冰心 周佳恒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61-67,91,共8页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对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对其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获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对后续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建议。研究表明,项目采用SWAT模型进行污染特征识别,明确了主要污染形式及来源,给出了针对性生态修复意见,提高了综合治理效率。进而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通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水资源管理等工作修复了流域生态系统。同时,基于《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及千岛湖水基金,构建了多元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为全国生态补偿体系贡献了浙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 千岛湖 流域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补偿 综合规划
下载PDF
机器学习模型在岩溶地区水文预报中的适用性分析
13
作者 赵泽锦 孙伟 +5 位作者 周斌 张轩 王高旭 吴巍 李文杰 姚业 《人民珠江》 2024年第3期59-68,共10页
现有岩溶地区的水文预报主要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文模型,而机器学习模型的应用较为罕见。为了探索机器学习模型在岩溶地区水文预报的适用性,以云南省沙甸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LSTM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倘甸水文站的逐日径流量与场次... 现有岩溶地区的水文预报主要采用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文模型,而机器学习模型的应用较为罕见。为了探索机器学习模型在岩溶地区水文预报的适用性,以云南省沙甸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了LSTM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对倘甸水文站的逐日径流量与场次洪水进行了模拟,并以针对岩溶地区的改进型新安江模型做参照。研究表明:机器学习模型与改进型新安江模型在日径流过程模拟方面都取得较好的效果,LSTM模型模拟效果更优;场次洪水模拟方面,改进型新安江模型达到了甲级预报精度,机器学习模型6 h预见期预报结果整体优于改进型新安江模型,但24 h预见期的预报结果不能满足预报业务的精度需求。对2种机器学习模型和水文模型的特点及预报精度进行的研究,为岩溶地区水文预报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洪水预报 机器学习 改进型新安江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气象水文耦合的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方法
14
作者 谢小燕 高熠飞 +2 位作者 徐凯莉 陈宏新 徐静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87,93,共8页
以水库实时洪水预报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小流域预见期短,流域天然预见期难以满足水利工程生产要求的问题,研究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方法,构建基于气象水文耦合的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模型。首先,采用短时临近外推技术及STMAS-WAF中尺度天气模式,建... 以水库实时洪水预报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小流域预见期短,流域天然预见期难以满足水利工程生产要求的问题,研究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方法,构建基于气象水文耦合的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模型。首先,采用短时临近外推技术及STMAS-WAF中尺度天气模式,建立24 h降水预报模型;然后将气象预报成果耦合至水文预报,实现气象水文的时空尺度匹配;最后建立基于来水预报成果反馈的降水预报修正方法,根据前期规律滚动修正未来24 h降水预报成果,将修正后的降水预报输入水文模型,实时预测水库来水,使水文模型从源头上实现准确输入,实现高精度长预见期的水库实时洪水预报,解决了传统水文模型预见期不足的问题。以新安江水库为例开展了模型的实例研究,编制新安江水库气象水文耦合预报方案,进行水库实时洪水预报,并探讨不同降雨输入形式对预报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气象水文耦合的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方法考虑了气象水文的双向反馈,将新安江水库实时洪水预报预见期从6 h左右提升至18 h,确保18 h预见期内预报精度在80%以上。与不考虑降水预报及使用未修正降水预报的2种传统方法的有效预见期相比,新方法的有效预见期分别提升了200%和29%,有效延长了水库实时洪水预报预见期,提高了洪水预报服务能力,给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流域 水库实时洪水预报 降水预报 气象水文耦合 新安江水库
下载PDF
基于并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水文模型率定研究
15
作者 左翔 马剑波 丛小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目的】参数率定是影响水文模型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种群离散程度的自适应算子,对GA算法的交叉、变异和迁移过程进行自适应优化,并利用粗粒度并行计算模型提高... 【目的】参数率定是影响水文模型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种群离散程度的自适应算子,对GA算法的交叉、变异和迁移过程进行自适应优化,并利用粗粒度并行计算模型提高种群进化效率,综合以上手段研究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策略的并行遗传算法。将传统遗传算法(GA),串行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和并行自适应遗传算法(PAGA),应用于屯溪流域新安江模型的参数率定,从率定效率、率定收敛性、率定稳定性和率定效果四个方面,验证PAGA算法的综合性能。【结果】结果表明:PAGA算法的计算加速效果显著,在10核环境下相对于AGA算法计算时间减少了87.9%;在进化后期,PAGA算法能够更加稳定的收敛于最优解,收敛后的目标函数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验证期的场次洪水模拟中,采用PAGA算法率定的模型模拟效果最优,总体洪水合格率大于90%,确定性系数均值为0.85。【结论】PAGA算法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参数寻优耗时,改善模型率定效果和收敛性能,为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遗传算法 自适应策略 新安江模型 并行计算 人工智能算法 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流量计算方法优选
16
作者 左一鸣 颜恩祝 占寅秋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4期14-19,共6页
在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时,不同水流状况适用的计算方法往往不同。为自动优选流量计算方法,以新安江水库库区街口水文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流量计算方法优选模型。分别采用二线能坡法和落差指数法进行流量计算,借用逻辑回... 在推求水位流量关系时,不同水流状况适用的计算方法往往不同。为自动优选流量计算方法,以新安江水库库区街口水文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流量计算方法优选模型。分别采用二线能坡法和落差指数法进行流量计算,借用逻辑回归模型的大数据分析,依据实时水流状况进行流量计算结果优选,并根据率定结果自我学习,不断优化参数,提升优选准确率。结果表明:新安江水库库区回流状况的准确判定对流量计算结果精度影响较大,模型能够依据实时的上下游水位差、代表线流速等水流状况判断当前水流是否出现回流,从而智能优选流量计算方法。该方法推流结果合理,精度高于单一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算 逻辑回归模型 落差指数法 二线能坡法 街口水文站 新安江水库
下载PDF
基于PSO算法的新安江模型在永宁河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柴小辉 董成海 王龙伟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根据嘉陵江一级支流永宁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利用永宁镇水文站2002-2021年连续20年的逐日水文观测资料,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对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基于此对永宁镇水文站日流量进行模拟,探讨该模型在永宁镇水文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结... 根据嘉陵江一级支流永宁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利用永宁镇水文站2002-2021年连续20年的逐日水文观测资料,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对新安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基于此对永宁镇水文站日流量进行模拟,探讨该模型在永宁镇水文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在永宁镇水文站径流模拟中的成果较好,率定期确定性系数平均值为0.53,合格率为71%,验证期验证期确定性系数平均值为0.59,合格率为100%,模拟成果合格率达到乙级,确定性系数达到丙级预报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可用于该站的洪水预报,为该站洪水预报提出了新的方向,并为新安江模型在嘉陵江上游应用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洪水预报 永宁河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7
18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4 位作者 吴志旭 陈峰 程新良 徐建芬 俞雅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3-258,共6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干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集于2012年12月的部分干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共检出属于美国EPA优先控制16种PAHs中的15种,各采样点位PAHs总量的浓度范围在258--906ng/g(干重)之间,平均值为558ng/g,属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特征受周边区域内点源污染和河流输入污染物影响.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以高分子量组分为主,通过特征组分比例可确认其主要来源于周边地区煤炭、木材不完全燃烧及车船尾气排放.利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分别对千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表明,千岛湖沉积物中不存在严重的多环芳烃生态风险,但部分点位按照质量标准法评价已经超过临界效应浓度值,需加强监测查明污染源,并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千岛湖 污染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保护策略 被引量:51
19
作者 韩晓霞 朱广伟 +2 位作者 吴志旭 陈伟民 朱梦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6-845,共10页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 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 为探索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利用2009 2010年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结合文献资料,对新安江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透明度、总氮、总磷及叶绿素受水文季节变化过程、浮游生物生长及人类活动等的综合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特别是上游街口断面各指标季节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上游水质明显劣于下游水质,上游水域透明度低,氮、磷及叶绿素含量高,反映出外源供给和人类活动对新安江水库水质的决定性贡献,控制外源污染是新安江水库水质提升的关键.统计分析表明,新安江水库主要感官指标透明度主要受控于藻类生物量,而藻类生物量变化与氮、磷营养盐的含量关系密切.严格控制入库营养盐通量,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性异常增殖已成为解决新安江水库水环境问题的核心.另外,新安江水库经济鱼类赋存量与捕捞量对水质有一定影响,年度捕捞量与水体透明度具有反相关关系,不能排除鱼类密度过高导致的生态系统失调的可能.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渔业养殖的水质效应研究,加强渔业管理,确定科学合理养殖模式,保证新安江水库水质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藻类水华 渔业养殖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热力学状况及热力分层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明亮 吴志旭 +3 位作者 何剑波 沈旭 高玉蓉 虞左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 利用2012年1 12月在新安江水库(千岛湖)6个点位的每月一次的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周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库水温逐月变化、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温跃层的形成与变化,探讨了温跃层特征量(温跃层深度、厚度、强度)与表层水温、水体透明度的关系.新安江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与气温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又以表层水温线性关系最好,而下层水温与气温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下层水温受气温的影响很小,全年处于相对恒温状态.水库表层和中层水温逐月变化明显,呈现夏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变化趋势,其中中层水温最高值出现的季节较表层水温明显后延,下层水温没有明显的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水温垂直分布显示,4个季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温跃层和温度分层现象,其中水深最深的大坝前水温分层最明显.小金山、三潭岛和大坝前3个典型点位从春季的4月份到冬季的2月份温跃层深度由1.61±0.47 m逐渐增加至39.37±5.35 m,而温跃层厚度和强度则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温跃层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增强稳定减弱消失的周期变化.温跃层深度与水体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表层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并基于透明度和表层水温建立温跃层深度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千岛湖) 垂直分布 温跃层深度 热力分层 透明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