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favorable lithofacie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gas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2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 Sichuan Basin
1
作者 LIU Junlong LIU Zhongqun +2 位作者 XIAO Kaihua HUANG Yanqing JIN Wuj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6期1194-1205,共12页
By using core,logging curves,and experiment data,favorable lithofacies types in the 2 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Sichuan Basin were classified,standard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a... By using core,logging curves,and experiment data,favorable lithofacies types in the 2 nd Member of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Sichuan Basin were classified,standard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as established,planar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were identified,and forming mechanism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and their control effect on production were examined.(1)The 2 nd Member of Xujiahe Formation has twelve types of lithofacies,among which multiple layer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parallel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massive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inclined bedd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and charcoal-bearing medium-coarse grain sandstone lithofacies with bette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higher gas content are favorable lithofacies;they feature low gamma,low neutron porosity,low resistivity,and high acoustic travel time on logging curves.(2)The sedimentary process control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and bodies which are the material basis of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post diagenetic fluids would differentially reconstruct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tectonic activities and abnormal formation pressure made strata slide along the weakness plane,giving rise to fractur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which can enhance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significantly.(3)The development degree of favorable lithofacies is a major factor affecting stable production of g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favorable lithofacies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xinchang area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Analysis of lithofacies and evaluation of effective reservoirs of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 in Western Sichuan 被引量:1
2
作者 Yanqing Huang Zhongqun Liu +3 位作者 Pengwei Li Junlong Liu Changzhen Liao Shilin Xu 《Petroleum Research》 2020年第3期244-253,共10页
In the Xinchang area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a total of 121.12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proved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are discovered in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but only 7.739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proved rese... In the Xinchang area in western Sichuan Basin,a total of 121.12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proved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are discovered in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but only 7.739 billion cubic meters of proved reserves of natural gas are produced.The main reason is that sandstones in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 are generally tight,with strong heterogeneity,only intervals with relatively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have a certain production capacity;therefore,it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evaluate effective reservoirs in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Through analysis of cores,with consideration of color,sedimentary texture and grain size,lithofacies of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in the Xinchang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12 types.According to data of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in section analysi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avorable lithofacies in the upper submember of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are the massive medium-coarse sandstone,the medium-coarse sandstone with cross bedding,and the medium-coarse sandstone with carbonaceous fragments.On the basis of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well-logging interpretation standards for favorable lithofacies are established,in addition,favorable lithofacies and effective reservoir in the Xinchang area are determined,and distribution of favorable lithofacies(effective reservoir)is identified,which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next deployment of appraisal well and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reser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coarse sandstone Lithofacies Effective reservoir Member 2 of xujiahe formation xinchang area SICHUAN
原文传递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赵俊威 陈恭洋 +5 位作者 赵星 杨映涛 张玲 印森林 聂昕 王恒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86,共8页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为了阐明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以试产数据、压汞曲线、岩石薄片分析为手段,探讨了地层水宏观特征,明确了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储层较致密,孔喉连通性差,... 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关系复杂,为了阐明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以试产数据、压汞曲线、岩石薄片分析为手段,探讨了地层水宏观特征,明确了新场地区须二段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场地区须二段储层较致密,孔喉连通性差,致密化储层使气水分布复杂,须二段气藏总体呈上气下水特征,但气水倒置现象较多;研究区气水分布受控于构造演化、砂泥岩相配置关系、河道间叠置方式及单砂体内部成岩差异,多期构造演化过程控制了气水分布的宏观尺度格局,不同类型的河道叠置及砂泥配置关系影响砂体尺度的气水分布,厚层-薄层垂向分离型叠置关系及砂泥互层型配置关系有利于形成气层,单砂体内部成岩差异影响单砂体内部尺度气水分布。对研究区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可有效指导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气水分布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下载PDF
川西新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甜点类型及成因机制
4
作者 赵俊威 陈恭洋 +3 位作者 张玲 杨映涛 宋新新 王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天然气资源丰富,砂体大面积发育,储层孔渗较低,甜点成因复杂。为了阐明新场须二段甜点类型及成因,以岩芯观察、薄片分析、微米CT、阴极发光等多技术手段,在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特征、有效裂缝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甜点进行分类。新场须二段主要发育基质孔隙型、断缝型、层理缝型等3种甜点类型,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原因存在差异。强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高能分流河道、富石英砂岩是基质型甜点形成基础,在相对较弱的压实及胶结作用、较强的溶蚀作用下易形成基质型甜点;在靠近大型断层的基质孔渗较好部位易发育断缝型甜点;层理缝型甜点分布规模较小,不同类型层理界面处颗粒粒度、组分存在差异,发生差异成岩作用,形成力学薄弱面。新场须二段甜点发育受沉积、成岩及构造非均质性控制,对甜点类型的成因分析,有利于对甜点进行分类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构造带 须家河组 须二段 致密砂岩气 甜点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嵊州-新昌地区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
5
作者 杜志祥 白丁伟 +2 位作者 时步炯 徐锐 黄生根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61,共9页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 红层软岩遇水易崩解并造成其强度弱化,在边坡工程建设中易造成其稳定性弱,导致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揭示红层软岩干湿循环作用下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特征对于针对性设计边坡处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嵊州-新昌地区下白垩统朝川组3组红层软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崩解岩块点荷载强度试验和崩解颗粒直剪试验研究了红层软岩崩解及强度弱化特性。结果表明:试样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呈碎块状-粒渣状-泥糊状依次崩解的形态,其主要崩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崩解、快速崩解、细微再崩解和崩解稳定4个阶段;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耐崩解指数I_(dn)与点荷载强度I_(s(50))呈正指数关系,试样的点荷载强度I_(s(50))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80%~100%之间急速弱化,在耐崩解指数I_(dn)为50%~80%之间表现缓慢弱化特性;试样的峰值抗剪强度介于0.567~1.219 MPa之间,其多发生在剪切位移3 mm前后,同组试样在相同轴压下,峰值抗剪强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试样崩解颗粒内摩擦角在22.28°~33.03°之间,黏聚力在0.46~0.74 MPa之间。试样的摩擦角和黏聚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都呈负指数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砂质比泥质胶结的耐崩解性更好,黏土矿物高的岩石更容易崩解,而“白色矿物”钠长石的吸水膨胀能力远不及黏土矿物,其含量差异对耐崩解性的影响不及黏土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红层软岩 耐崩解性 点荷载强度 抗剪强度 嵊州-新昌地区
下载PDF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预测及开发优化建议:以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双 商晓飞 +3 位作者 李蒙 赵华伟 廉培庆 段太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12484-12493,共10页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基质致密低渗、裂缝非均质发育、气水界面不统一等特点,导致天然气资源动用程度低,气井产能差异大,开发形势整体不乐观。为明确气藏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及动用对策,以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根据产能主... 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储层基质致密低渗、裂缝非均质发育、气水界面不统一等特点,导致天然气资源动用程度低,气井产能差异大,开发形势整体不乐观。为明确气藏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及动用对策,以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根据产能主控因素分析,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的数值模拟技术流程,定量表征了剩余气分布特征,提出了开发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构造裂缝和基质砂体岩性对产能的控制作用,对动态模型采用“分井区、分砂组、分介质、分岩性”的方式精细划分流动单元,保证了数值模拟的高效和精度。剩余气分布整体在构造起伏约束下,受基质岩性、断裂裂缝和井控程度影响。建议布井潜力区应具备构造高部位、基质砂体连续、断裂裂缝发育、剩余气富集等条件,进一步根据井间干扰程度和地层能量利用率优化布井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裂缝 剩余气 布井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四段物源及储层特征差异对比研究
7
作者 苏加亮 林良彪 +2 位作者 余瑜 王志康 李晔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1467,共17页
随着勘探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深入,致密砂岩气逐渐成为勘探热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四段致密砂岩储层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气层。受沉积环境、埋深、成岩环境的影响,不同物源下储层砂岩矿物组成、成岩演化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 随着勘探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的深入,致密砂岩气逐渐成为勘探热点。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二段、四段致密砂岩储层是须家河组主要的产气层。受沉积环境、埋深、成岩环境的影响,不同物源下储层砂岩矿物组成、成岩演化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首先,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通过砂岩类型和岩屑类型特征分析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的物源方向。其次,通过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探究物源对储层特征的影响。最后,分别讨论不同物源下研究区须二段、须四段储层特征的差异性,揭示物源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取得认识如下:(1)须二段主物源区是米仓山—大巴山,须四段主物源区是龙门山;(2)须二段,米仓山—大巴山物源较龙门山物源控制的储层压实作用及硅质胶结作用略强,绿泥石薄膜发育,碳酸盐胶结作用弱。须四段,龙门山物源较米仓山—大巴山物源控制的储层碳酸盐岩屑极大地提高了储层的抗压实能力,长石溶蚀作用显著,方解石胶结作用略弱;(3)龙门山物源体系下,须二段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作用主要改变储层物性,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须四段溶蚀作用和相对较弱的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米仓山—大巴山物源体系下,须二段绿泥石胶结和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硅质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须四段碳酸盐岩屑的抗压实能力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溶蚀作用使次生孔隙发育,二者是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同一层位不同物源控制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有所差异,且同一物源控制不同层位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新场地区 须家河组 物源特征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高放废物处置区域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研究
8
作者 叶勇 陈亮 刘健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3年第S01期518-524,共7页
岩体适宜性评价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判断场址岩体是否满足处置库长期包容和隔离核素的功能要求。依据我国的高放废物处置概念和场址条件,提出了QHLW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但目前QHLW在场址尺度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 岩体适宜性评价是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和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以判断场址岩体是否满足处置库长期包容和隔离核素的功能要求。依据我国的高放废物处置概念和场址条件,提出了QHLW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但目前QHLW在场址尺度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尚未在处置区域尺度、处置巷道及处置坑尺度建立完善系统岩体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芬兰地下实验室研究和处置库设计经验,建立处置区域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准则QP HLW,提出了裂隙带影响、地下水化学条件、岩体渗透特性、岩体强度应力比值以及岩体完整性等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法,并确定岩体适宜性评价分级标准。随后,利用芬兰高放废物处置ONKALO地下实验室场址数据,测试和验证处置区域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准则QP HLW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以北山地下实验室新场场址为评价对象,开展处置区域尺度岩体适宜性评价,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新场场址在处置深度400~450 m及550~600 m内岩体完整性高,岩体适宜性程度高,适合布置处置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区域尺度 岩体适宜性评价 ONKALO场址 新场场址
下载PDF
“断缝体”概念、地质模式及其在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振峰 刘忠群 +5 位作者 郭元岭 季玉新 李王鹏 林恬 陈天胜 金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3-980,共8页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 裂缝是致密油气藏“甜点”形成的关键要素。由于裂缝尺度和地震资料信息承载尺度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对规模有效裂缝地质发育模式认识的不足,不同的裂缝预测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非常有限。在梳理近年来致密油气地质研究领域“断缝体”概念的基础上,对“断缝体”的内涵进行了归纳,建立了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地质发育模式,以此模式为指导,分析了“断缝体”组构单元及背景围岩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计算和筛选了基于梯度结构张量的混沌属性和最大似然属性进行“断缝体”的预测,形成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断缝体”预测技术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利用人工断层解释结果及电成像裂缝解释结果确定了相应的地震属性阈值,用最大似然属性(>0.15)刻画断层滑动面,用混沌属性的不同阈值范围刻画滑动破碎带(0.18~1.00)和诱导裂缝带(0.05~0.18)。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获取了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目的层段的断层滑动面、滑动破碎带及诱导裂缝带数据体及相应的裂缝预测成果。从预测结果和电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对照分析来看,由于预测过程考虑了“断缝体”的地质发育模式,预测结果的地质意义较为明晰,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表明“断缝体”概念及其地质模式在地震裂缝预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致密砂岩 断缝体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新场地区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四兵 沈忠民 +1 位作者 吕正祥 王鹏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8-436,共9页
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四段储集砂岩在整体致密背景下发育较多的相对优质储层。作者使用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优质储层一般发育在分选性中等-好的中粒砂岩中,塑性的沉... 四川盆地新场地区须四段储集砂岩在整体致密背景下发育较多的相对优质储层。作者使用显微镜观察、阴极发光分析及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研究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相对优质储层一般发育在分选性中等-好的中粒砂岩中,塑性的沉积岩碎屑相对较少,胶结物尤其是碳酸盐胶结物含量相对较低,而硅质胶结物和自生高岭石含量则相对较高;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相对较少。在相对优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储层初始孔隙度、压实作用损失孔隙度、溶蚀作用增加孔隙度以及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的系统研究,恢复了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压实作用造成的须四段储层孔隙损失率在70%以上,是储层物性变差的第一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对须四段储层孔隙的贡献值在3.49%左右;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度在6.28%左右。在3种作用的共同影响下,须四段相对优质储层大致在蓬莱镇组沉积中期进入致密化阶段,现今孔隙度在8.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致密砂岩 孔隙演化 须四段 新场地区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天然裂缝形成期次的确定 被引量:18
11
作者 马旭杰 周文 +3 位作者 唐瑜 邓虎成 雷涛 王建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19,共5页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天然裂缝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以往认识与实际生产出现了偏差。为此,根据岩心裂缝观察描述、相似露头区裂缝调查结果,从裂缝产状、规模、缝面特征、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该区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纵向延伸受制于岩层厚度,一般不具穿层性,横向延伸长度一般不超过5m;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密度可达0.8条/m,发育程度为中—高。结合裂缝发育特征及构造演化背景,采用岩石声发射实验、裂缝充填物稳定碳氧同位素分析、裂缝充填物流体包裹体测定等实验测试分析手段,确定新场地区须二段气藏内天然裂缝形成期次有4期,分别对应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三幕和喜马拉雅期四幕;早期裂缝以完全充填和半充填为主,喜马拉雅期三幕、四幕形成的晚期裂缝以未充填为主,其中喜马拉雅期四幕时期形成的裂缝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新场地区 晚三叠世 裂缝特征 形成期次 岩石声发射 稳定碳氧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基于砂岩组构分类评价的储层渗透率预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孟万斌 吕正祥 +1 位作者 唐宇 冯明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3,共7页
依据以砂岩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川西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渗透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以次生孔隙为主,孔渗相关性差,以孔隙度参数进行的储层评价结果与产出状况匹配性差... 依据以砂岩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川西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渗透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以次生孔隙为主,孔渗相关性差,以孔隙度参数进行的储层评价结果与产出状况匹配性差;根据岩石成份、结构和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对储层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可明显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不同类型储层与测井特征的匹配关系,可实现储层类型的测井判别;在提高孔隙度测井解释精度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孔隙度,分别用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计算渗透率,可提高渗透率求取精度,从而提高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孔渗关系 新场地区 上沙溪庙组 渗透率预测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地震沉积学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玺华 陈洪德 +4 位作者 侯明才 杨经栋 林良彪 陈安清 钱利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 90°相位转换及地层切片技术是地震沉积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但实际研究中,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难以对比,简单地进行90°相位转换,不能正确反映岩性和地震反射的关系。文中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对比追踪小级别地震等时界面,在保证合理信噪比的前提下,利用钻井控制的混合相位子波反褶积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分辨率;同时使地震剖面零相位化,明确了地震反射的地质信息。依据该方法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9砂组(T3x4(9))展开地震沉积学研究,认为T3x4(9)砂组内砂体普遍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不断地迁移改道,致使砂体互相叠置;根据砂体的延展方向,判断物源主要为北部龙门山岛链,其中由于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叠置,新场地区中部砂体厚度最大。由于砾岩抗压实性能够对砂体的孔隙起到保护作用,新场地区中部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区的砂体物性较好,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地层切片技术 分频解释 地震等时界面 地震沉积学 须家河组 新场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新场地区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实践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世焕 赵殿栋 +2 位作者 李钰 赵文芳 宋桂桥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0-400,共11页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深层致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含气层与围岩之间的地震响应差异小,如何利用有效的地球物理信息进行储层含气性检测及流体判别是该区深层勘探的关键。进行了须家河组地层的转换波各向异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 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气藏深层致密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含气层与围岩之间的地震响应差异小,如何利用有效的地球物理信息进行储层含气性检测及流体判别是该区深层勘探的关键。进行了须家河组地层的转换波各向异性测试,结果表明该地层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适宜进行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建立了多波微测井方法,制作了重锤横波震源,进行近地表探测试验,纵波和横波的近地表结构厚度不同,速度亦有明显差异。发展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确立了多波地震资料的处理流程。进行了储层识别和裂缝特征预测,建立了高渗区地震响应模式。分析纵波与横波单一属性参数及组合参数裂缝检测效果,形成了有效的综合含气检测指数,其高值区与多口高产井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地区 三维三分量 多波静校正 各向异性测试 优质储层 综合含气指数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储层微观孔隙及成岩作用特征——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五段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静 李琦 +3 位作者 康元欣 刘勇 熊亮 黎华继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共9页
为了更加准确地在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中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微米CT扫描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资料,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微孔隙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 为了更加准确地在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中寻找有效储集体,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微米CT扫描等资料,结合储层物性资料,对川西新场地区须家河组五段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学、微孔隙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层超致密,储集空间为纳米级晶间孔、微米级溶蚀孔及成因不同的微裂缝,其中晶间孔为储集空间的主体;综合岩心微米CT扫描结果发现,有机质丰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丰度的增大而增大;微孔隙的形态和分布影响了储层的连通性,其集中连片分布优于分散孤立分布。压实、交代和胶结等成岩作用是导致砂岩致密化的重要因素,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有一定的作用,但对砂岩孔隙度改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特征 成岩特征 须五段 新场地区 川西坳陷
下载PDF
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在新场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昭军 唐建明 吕其彪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79,共4页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的改进,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但大多数实际勘探效果尚未取得理论上的期望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三维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技术来实现... 随着多分量全数字地震仪的迅速发展和采集方法的改进,三维转换波地震勘探在全球的油气勘探中呈现上升趋势,但大多数实际勘探效果尚未取得理论上的期望成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三维转换波本身的特殊性,不能采用常规的纵波处理技术来实现,而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尚待完善。依据新场地区的宽方位三维三分量资料,进行了三维转换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从采集坐标到处理坐标的坐标旋转技术、根据信号和噪音不相关性去噪的矢量滤波技术、基于构造时间控制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四参数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技术以及转换波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经这些技术处理后的新场地区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叠加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好,与纵波剖面具有一致的构造特征和良好的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转换波 静校正 各向异性 叠前时间偏移 新场地区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双介质储层特征及有利开发区优选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动军 周洪瑞 +2 位作者 肖开华 李秀鹏 王丹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6-634,共9页
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大量薄片资料及物性数据,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手段进行裂缝和流体的识别及展布预测,进而达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及优选有利开发区的目的。研究表明须二段次生孔隙... 以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大量薄片资料及物性数据,对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岩心、测井及地震手段进行裂缝和流体的识别及展布预测,进而达到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及优选有利开发区的目的。研究表明须二段次生孔隙及微裂缝发育,裂缝以低角度缝为主,主要沿断层及构造两翼的膝褶带分布。有效储层主要受控于沉积相、成岩、构造及成藏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和构造的破裂作用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Ⅰ类储层发育区主要位于上亚段Tx22和中亚段Tx42砂组构造高部位或者大的断裂带附近。结论认为:中、上亚段F3断层两侧为最有利的开发区,其次为上亚段的F1断层南段两侧和中亚段的新10-川科1井区。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川西新场须二段气藏的有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地区 须二段 致密砂岩 裂缝 流体
下载PDF
川西新场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采集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昭军 唐建明 黄玉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5期41-45,79,共5页
川西新场地区以致密砂岩裂缝性气藏为主,新851井在深层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但以往资料在描述深层气藏时存在一些缺陷,如难以很好解决断裂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预测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研究。首先,分析了... 川西新场地区以致密砂岩裂缝性气藏为主,新851井在深层获得了良好的天然气显示,但以往资料在描述深层气藏时存在一些缺陷,如难以很好解决断裂展布、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预测等问题;为此开展了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研究。首先,分析了野外资料采集方法,主要包括宽方位观测系统、地震仪器系统、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方法、采集方法试验等。然后,对野外采集资料的纵横波覆盖次数、单炮品质、频率扫描、各向异性特征、剖面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宽方位三维三分量地震采集为新场地区裂缝性气藏勘探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基础资料,可满足裂缝预测、各向异性研究和AVO油气检测研究。最后,提出了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定向问题、噪声问题、耦合问题,分辨率问题、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和各向异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新场地区 宽方位 三维三分量 观测系统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川西坳陷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地球化学及运移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双丰 张枝焕 +3 位作者 李文浩 闫红星 万甜甜 马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8,共8页
天然气运移研究一直是油气地质领域中至关重要但又最为薄弱的环节,选取甲烷碳同位素、气体干燥系数(C1/C1-5)、i C4/n C4、非烃气体组成等多项天然气运移示踪参数,对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储层... 天然气运移研究一直是油气地质领域中至关重要但又最为薄弱的环节,选取甲烷碳同位素、气体干燥系数(C1/C1-5)、i C4/n C4、非烃气体组成等多项天然气运移示踪参数,对孝泉-新场地区陆相天然气的运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储层紧邻烃源岩,天然气就近成藏,二次运移特征不明显,由于运移距离较短,烃源岩生排烃与天然气的成藏几乎同期进行;侏罗系天然气为次生气藏,天然气以燕山晚期至喜山期形成的深大断裂带为运移通道,由须家河组垂向运移至侏罗系储层,并沿输导砂体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侧向运移,至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时期为晚白垩世末期—古近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孝泉-新场地区 天然气 蓬莱镇组 次生气藏 运移分馏
下载PDF
川西新场地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综合预测及评价(下)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海龙 周文 +1 位作者 谢润成 邓虎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6-78,2,共3页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分析了其对天然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了解了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天然裂缝特征、主控因素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的吻合率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权值,并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建立了适合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预测综合评价因子。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分布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吻合率达到80%以上,预测结果满足了开发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新场地区 须家河组 裂缝特征 裂缝综合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