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gnition of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s in the Supposed Proterozoic Basements of Zhalantun, Great Xing’an Range, N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QIN Tao GUO Rongrong +5 位作者 ZANG Yanqing QIAN Cheng WANG Yan SI Qiuliang SUN Wei MA Yong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434-1455,共22页
The Zhalantun terrane from the Xing’an massif, northeast China, was used to be considered as Proterozoic basements. However, amounts of detrital zircon ages from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deny the existence of Preca... The Zhalantun terrane from the Xing’an massif, northeast China, was used to be considered as Proterozoic basements. However, amounts of detrital zircon ages from the meta-sedimentary rocks deny the existence of Precambrian basements recently. Notably, magmatic rocks were barely reported to limit the exact ages of the Zhalantun basements. In this study, we collected rhyolite, gabbro and quartz diorite for zircon in-situ U-Pb isotopic dating, which yield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505 Ma, ~447 Ma and ~125 Ma, respectively. Muscovite schist and siltstone define maximum depositional ages of ~499 Ma and ~489 Ma,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se dated supracrustal rocks and plutons also yield ancient detrital/xenocryst zircon ages of ~600-1000 Ma, ~1600-2220 Ma, ~2400 Ma, ~2600-2860 Ma. Based on the whole-rock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the ~505 Ma rhyolites display high SiO2 and alkaline contents, low Fe2O3T, TiO2 and Al2O3, and relatively high Mg O and Mg#, which exhibit calc-alkaline characteristics. These rhyolites yield fractionated REE patterns and negative Nb, Ta, Ti, Sr, P and Eu anomalies and positive Zr anomalies. The geochemistry, petrology and Lu-Hf isotopes imply that rhyolites were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continental basalt induced by upwelling of sub-arc mantle magmas, and then experience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plagioclase, which points to a continental arc regime. The ~447 Ma gabbros exhibit low Si O2 and alkaline contents, high Fe2 O3 T, Ti O2, Mg O and Mg#. They show minor depletions of La and Ce, flat MREE and HREE patterns, and negative Nb, Ta, Zr and Hf anomalies. Both sub-arc mantle and N-MORB-like mantle were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gabbros, indicative of a probable back-arc basin tectonic setting. Given that, the previously believed Proterozoic supracrustal rocks and several plutons from the Zhalantun Precambrian basements were proved to be Paleozoic to Mesozoic rocks, among which these Paleozoic magmatic rocks were generally related to subduction regime. So far, none Proterozoic rocks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the Zhalantun Precambrian basement, though some ~600-3210 Ma ancient detrital/xenocryst zircons were reported. Combined with ancient zircon ages and newly reported ~2.5 Ga and ~1.8 Ga granites from the south of the Zhalantun, therefore, the Precambrian rocks probably once exposed in the Zhalantun while they were re-worked and consumed during later long tectonic evolutionary history, resulting in absence of Precambrian rocks in the Zhalant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Paleozoic magmatism xinghuadukou Group Jiageda Formation Zhalantun TERRANE GREAT xing’an RANG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Forming Proterozoic basement within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Evidence from zircon U-Pb-Hf-O isotope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Zhi-wei ZHU Tai-chang +1 位作者 YU Jing-wen YUAN Ling-l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088-3105,共18页
As part of the mosaic of micro-continents with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the Xing’anAirgin Sum Block(XAB) features increasingly-recognized Meso-Neoproterozoic geological records. However, the origin, t... As part of the mosaic of micro-continents within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the Xing’anAirgin Sum Block(XAB) features increasingly-recognized Meso-Neoproterozoic geological records. However, the origin,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materials, and their roles in crust evolution remain to debat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U-Pb ages and Hf-O isotopes for Mesoproterozoic and Paleozoic granites from the Erenhot region of central Inner Mongolia, along eastern CAOB. The intrusion of 1450 Ma syenogranite denotes that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XAB extends from Sonid Zuoqi westward to Erenhot. The 384 and 281 Ma monzogranites containing Mesoproterozoic xenocrystic zircons possess Proterozoic-dominant two-stage Hf model ages, further suggesting the wide existence of Proterozoic crust beneath western XAB. Cyclic Proterozoic crustal growth and reworking seem to show close linkages with the orogenesis during relevant supercontinent cycles. 1450-1360 Ma juvenile crustal growth at Erenhot and synchronous ancient crust reworking at Sonid Zuoqi and Abagaqi were likely resulted from retreating subduction involved in Columbia breakup, while 1.2-1.0 Ga reworking and 0.9-0.7 Ga growth events within the Erenhot basement might respond to assembly and breakup of Rodinia, respectively. Besides, our work confirms that reworking of Neoproterozoic crust played important roles during Paleozoic multi-stage accretion of CA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ROZOIC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xing’an-Airgin Sum Block crystalline basement GRANITOIDS zircon U-Pb-Hf-O isotopes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前中生代构造单元划分初探 被引量:281
3
作者 徐备 赵盼 +3 位作者 鲍庆中 周永恒 王炎阳 罗志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41-1857,共17页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 本文根据古亚洲洋早古生代闭合、晚古生代伸展的观点初步建立了兴蒙造山带早、晚古生代的构造单元。以前寒武纪微陆块为基本划分单位,以它们之间的缝合带或断裂带为界,将兴蒙造山带中泥盆世之前的构造格局划分为"五块四带",从北向南依次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艾力格庙-锡林浩特地块、松辽-浑善达克地块及佳木斯地块;它们之间的4条边界为:新林-喜桂图缝合带、艾力格庙-锡林浩特-黑河缝合带、温都尔庙-吉中-延吉缝合带和牡丹江缝合带。中-晚泥盆世之后兴蒙造山带出现多处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石炭纪广泛分布陆相及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建造和蛇绿岩、辉长岩、花岗岩及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陆相盆地、陆表海盆地、蛇绿岩带、侵入岩带等构造单元。早-中二叠世沉积类型多变,出现陆相、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岩系,遍含植物和滨浅海相动物化石,具大量双峰式火山岩,可划分出被动裂谷带、主动裂谷带、陆缘型蛇绿岩带和碱性岩带等构造单元。结尾讨论中指出兴蒙造山带内的放射虫化石不能代表二叠纪存在古亚洲洋,而新的古地磁资料支持至少从晚石炭世以来古亚洲洋已经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单元 兴蒙造山带 中国北方 前中生代
下载PDF
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被引量:66
4
作者 黄波 付冬 +2 位作者 李树才 葛梦春 周文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76,共19页
贺根山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缘,发育完整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基性熔岩组合,伴生有放射虫硅质岩,但贺根山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给兴蒙造山带北部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造成了很大障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贺根山蛇绿岩中... 贺根山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缘,发育完整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基性熔岩组合,伴生有放射虫硅质岩,但贺根山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给兴蒙造山带北部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造成了很大障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贺根山蛇绿岩中辉长闪长岩(341±3Ma)和玄武岩(359±5Ma)结晶年龄为早石炭世早期,同时玄武岩继承锆石峰值年龄为晚泥盆世早期(375±2Ma),这些继承锆石呈短柱状、棱角状,生长环带宽缓,多为补丁状、平坦状,为典型的基性岩浆锆石,表明最迟在晚泥盆世早期洋壳物质已经开始形成。上石炭统格根敖包组火山岩与蛇绿岩局部呈喷发不整合接触,该组的晶屑凝灰岩夹层时代为晚石炭世(323±3Ma),提供了蛇绿岩构造侵位年龄的上限。因此,将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定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侵入地幔橄榄岩中的部分基性岩脉时代为早白垩世(132±1Ma、139±3Ma和120±1Ma),它们含有大量继承锆石(144±1Ma^2698±25Ma),继承锆石峰值年龄密切响应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早白垩世之前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事件,这些基性岩脉是燕山期伸展环境下的岩浆产物,并非早白垩世蛇绿岩。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区域岩浆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程:二连贺根山一线早泥盆世处于剥蚀阶段,中泥盆世陆壳拉张出现新生洋盆,晚泥盆世早期洋盆持续扩张形成新生洋壳,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开始向北俯冲消减,并持续增生至西伯利亚活动陆缘,晚石炭世洋盆陆续闭合,部分已经构造侵位的蛇绿岩被晚石炭世火山岩不整合覆盖,贺根山蛇绿岩正是该洋盆的残余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蛇绿岩 锆石U-PB年代学 晚古生代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2
5
作者 周志广 谷永昌 +5 位作者 柳长峰 於炀森 张冰 田志君 何付兵 王必任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5,共5页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满都胡宝拉格地区位于贺根山北东42°方向约240km处。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了早—中二叠世地层(P1-2),其中富含华夏植物群化石,已鉴定出7属11种,可与华北板块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时代确定为早—中二叠世。该发现为进一步认识西伯利亚与华北板块之间缝合线的位置和时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据此认为两大板块缝合的时间应在早二叠世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二叠世华夏植物群 兴蒙造山带 内蒙古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77
6
作者 张拴宏 赵越 +4 位作者 刘建民 胡健民 宋彪 刘健 吴海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4-842,共19页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 通过对华北陆块北缘近年来获得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锆石U-Pb及部分39Ar-40A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至少经历了泥盆纪、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及二叠纪末—三叠纪等3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时限在400~360Ma左右,岩性主要为碱性岩(正长岩及二长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二长闪长岩、碱性花岗岩及流纹岩,出露面积较少。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0~265Ma左右,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其次为辉长岩及英云闪长岩。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250~200Ma),岩性主要为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杂岩,其次为基性-超基性岩及少量中酸性火山岩。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呈近东西走向的带状分布,其中泥盆纪及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隆起上,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岩分布范围更大,其南界可以到达燕山构造带最南端的蓟县盘山及太行山北段的河北涿鹿矾山地区。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泥盆纪岩浆活动可能与白乃庙岛弧岩带与华北克拉通弧-陆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华北地块的俯冲作用有关。而二叠纪末—三叠纪岩浆活动的形成与华北地块与西伯利亚南缘蒙古增生褶皱带拼合后的伸展及岩石圈拆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活动期次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 华北地块 大陆边缘 锆石U-PB定年 兴蒙造山带(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东缘内生钼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年代及成矿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1
7
作者 孙景贵 张勇 +5 位作者 邢树文 赵克强 张增杰 白令安 马玉波 刘勇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7-1332,共16页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 兴蒙造山带东缘是中国重要内生多金属成矿区,近年来已发现钼矿床20余座。依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成果,将该区内生钼矿床类型划分为斑岩型、接触交代热液型和中高温浅成热液型。初步确定斑岩型矿床形成与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而接触交代热液型矿床形成与钙碱性花岗质岩浆作用以及围岩性质有关,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195~165Ma和115~110Ma两个区间,成矿物质普遍具有壳幔混合源的特点;而其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和伊泽奈崎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钼矿类型 成矿期次 成矿动力学背景 兴蒙造山带东缘
下载PDF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万益 聂凤军 +3 位作者 江思宏 刘妍 许东青 郭灵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7-184,共8页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碱性花岗岩带东部,在时空分布上与查干敖包矽卡岩型铁-锌矿床关系密切。石英闪长岩中的岩浆结晶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7±6Ma(...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碱性花岗岩带东部,在时空分布上与查干敖包矽卡岩型铁-锌矿床关系密切。石英闪长岩中的岩浆结晶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7±6Ma(1σ),MSWD=0.63。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和铁-锌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它们同属兴蒙造山带碰撞后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锆石SHRIMP U-PB测年 兴蒙造山带 印支期 查干敖包 内蒙古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兴蒙造山带阿巴嘎地区的地壳结构 被引量:9
9
作者 何静 吴庆举 +1 位作者 张瑞青 雷建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76-3688,共13页
本文利用内蒙阿巴嘎地区布设的3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采用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CCP)揭示台站下方Moho面起伏形态,并利用H-κ方法进一步得到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波速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为35~44km,均值约... 本文利用内蒙阿巴嘎地区布设的3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采用P波接收函数共转换点叠加方法(CCP)揭示台站下方Moho面起伏形态,并利用H-κ方法进一步得到地壳厚度和壳内平均波速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厚度为35~44km,均值约为40km,西南部的鄂尔多斯盆地边缘地壳较厚,东北部的阿巴嘎火山群地区地壳显著变薄.研究区地壳平均波速比值在1.70~1.87之间,均值为1.76,其中阿巴嘎火山地区波速比值明显偏高.CCP叠加结果显示研究区Moho界面较平缓,但在缝合带附近存在明显的变化.我们推测,新生代阿巴嘎火山地区薄的地壳和高波速比值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底侵作用引起上地幔铁镁质物质侵入下地壳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阿巴嘎火山 地壳结构 接收函数
下载PDF
黑龙江省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郝宇杰 任云生 +4 位作者 赵华雷 邹欣桐 陈聪 侯召硕 屈文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40-1850,共11页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376 9~0.973 7)×10-6,Os质量分数为(1.272~3.234)×10-9;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99.0±3.1)^(203.9±3.8)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1.6±1.4)Ma(MSWD=0.80),等时线年龄为(198.9±3.7)Ma(MSWD=0.83)。结合区域成矿作用分析认为: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与成矿带内的霍吉河和鹿鸣等斑岩型(细网脉型)钼矿床同属燕山早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根据本次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在矿区内所测多个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认为: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具成因联系的岩体应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成矿岩体的物质源区综合研究表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金属矿床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 矽卡岩型矿床
下载PDF
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0
11
作者 柳长峰 刘文灿 周志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2-1002,共11页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_Pb及少量Rb—S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奥陶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以及三叠纪等4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时限在5... 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锆石U_Pb及少量Rb—Sr测年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至少经历了奥陶纪、石炭纪-早二叠世、中晚二叠世以及三叠纪等4期明显的岩浆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时限在508-454Ma,出露面积少,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经历较强的变质变形作用。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在331~299Ma,分布面积最少,岩石组合为辉长岩、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有弱变形或未变形。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时限为271~253Ma,出露面积最大,岩石组合有富含暗色包体的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少量的角闪正长岩。三叠纪岩浆活动时限为250~224Ma,出露面积较大,岩石组合有白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碱性岩。这些广泛分布的多期次岩浆活动表明四子王旗地区在此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作用过程。奥陶纪岩浆活动和石炭纪-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古亚洲洋多次俯冲作用相关。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有关。三叠纪岩浆活动与造山后伸展作用及岩石圈拆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四子王旗 兴蒙造山带 锆石U—Pb 侵入岩活动期次
下载PDF
古亚洲洋东段闭合时限:来自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沉积地层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渝金 张超 +5 位作者 马永非 杨涛 刘艳 杜继宇 赵英利 张建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81-2810,共30页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 古亚洲洋东段的具体闭合时限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相应时期的典型沉积剖面研究。近期,笔者在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地区新发现一套保存较好的二叠-三叠系沉积序列,其详细记录了古亚洲洋闭合过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重点对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开展沉积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上二叠统林西组上部为一套湖泊相沉积,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一套河湖相沉积,底部为冲积扇辫状河砾岩层。两套地层界线附近沉积环境发生剧变,气候从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确定研究区林西组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老龙头组沉积时代为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两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林西组砂岩重矿物含量丰富,类型多样,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基性岩浆岩、少部分变质岩及沉积岩;老龙头组砂岩重矿物类型少,原岩为中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林西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55±2Ma和255±1Ma,ε_(Hf)(t)=-22.84~+13.17,变化范围较大。老龙头组2个碎屑岩样品最年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1Ma和249±1Ma,ε_(Hf)(t)=7.95~11.28。结合重矿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研究,确定林西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少量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具有复杂物源、远距离搬运再沉积的特征。老龙头组物源主要来自于兴蒙造山带,具有周缘近距离搬运沉积的特征。通过区域对比上二叠统林西组与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携带年代学信息,推测古亚洲洋东段沿着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在晚二叠世发生汇聚碰撞作用,古亚洲洋东段闭合作用至少持续至早三叠世,老龙头组沉积期发生强烈汇聚造山作用,老龙头组是古亚洲洋闭合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大兴安岭南段 上二叠统林西组 下三叠统老龙头组 碎屑锆石年代学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Ⅰ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关庆彬 李世超 +2 位作者 张超 时溢 李鹏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0-2706,共17页
本文对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八家子岩体和勇新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八家子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7.8±0.9Ma,形成于晚二叠世早... 本文对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八家子岩体和勇新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八家子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7.8±0.9Ma,形成于晚二叠世早期,勇新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3.2±1.1Ma和238.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八家子石英闪长岩为钠质钙碱系列、偏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Ba、K和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P),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俯冲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勇新二长花岗岩富硅、铝和钾,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LREEs)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K、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的侵位反映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中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与兴凯地块碰撞拼合,说明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晚二叠世末期-早三叠世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南缘 Ⅰ型花岗岩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古亚洲洋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大鹏 陈岳龙 +1 位作者 王忠 刘长征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1-831,855,共12页
内蒙古地区连接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不同位置出露的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分布的30件花岗岩类样品的Sm-Nd同位素及Pb同位素,对比了华北板块与... 内蒙古地区连接兴蒙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两个具不同演化历史、不同性质的大地构造单元。通过分析内蒙古地区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不同位置出露的从太古宙至中生代晚期连续分布的30件花岗岩类样品的Sm-Nd同位素及Pb同位素,对比了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Pb同位素性质的差异,揭示了两个构造单元的演化过程。华北板块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分布于中元古代前,从不同时代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可见华北板块具有太古宙、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三叠纪)3期地壳增生历史;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出现于古元古代之后,集中于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其花岗岩的Nd同位素特征表明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该区均具有较显著的地幔物质的注入。兴蒙造山带花岗岩类初始Pb同位素含量总体高于华北板块。晚古生代华北板块花岗岩类可能接受兴蒙造山带物质的直接或间接的贡献。至中生代,华北板块和兴蒙造山带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兴蒙造山带 花岗岩 ND同位素 PB同位素
下载PDF
远震P波接收函数揭示的张家口(怀来)-中蒙边境(巴音温多尔)剖面地壳厚度与泊松比 被引量:9
15
作者 龚辰 李秋生 +4 位作者 叶卓 张洪双 李文辉 贺传松 李英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97-911,共15页
本文使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算法,从张家口(怀来)—巴音温多尔一线布设的41个宽频地震台站、1年期间记录的连续三分量数据中提取到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1844个.用H-κ扫描方法获得了测线下方Moho深度与波速比值(VP/VS)进而计算出泊松比,用... 本文使用时间域迭代反褶积算法,从张家口(怀来)—巴音温多尔一线布设的41个宽频地震台站、1年期间记录的连续三分量数据中提取到高质量的P波接收函数1844个.用H-κ扫描方法获得了测线下方Moho深度与波速比值(VP/VS)进而计算出泊松比,用共转换点(CCP)叠加方法获得了沿测线Moho面起伏图像.结果显示:(1)测线下方Moho深度平均40km,仅各块体边界处出现Moho深度小尺度急剧变化.整体上,Moho面产状相对于索伦缝合带大致对称,在缝合带南侧的温都尔庙带和白乃庙带下方呈南倾趋势,在缝合带北侧的宝力道带、贺根山杂岩带下方呈北倾趋势.(2)华北克拉通北缘泊松比总体较高,兴蒙造山带整体较低;各次级块体内部泊松比分布相对稳定,块体分界带附近往往存在泊松比值的升降扰动.(3)整条测线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存在构造作用的影响.(4)整条测线泊松比呈现以索伦缝合带南缘为对称轴的非线性分布.本文所获得的地壳上地幔结构以及泊松比分布特征,支持古亚洲(索伦)洋(南北)双向俯冲,最终沿林西断裂闭合的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古亚洲洋 接收函数 地壳上地幔结构 泊松比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西南缘早古生代晚期变形带的变形特征与白云母Ar-Ar年龄 被引量:6
16
作者 廖闻 徐备 +1 位作者 鲍庆中 周永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发现东西向延伸约20km、南北宽约2—4km的变形带,由奥陶纪白云山组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片理化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片理稳定倾向南东,但透入性不均,从北向南可分为四个强和弱变形亚带。石英组构分... 在内蒙古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发现东西向延伸约20km、南北宽约2—4km的变形带,由奥陶纪白云山组石英片岩、白云母石英片岩、片理化大理岩和石英砂岩组成。片理稳定倾向南东,但透入性不均,从北向南可分为四个强和弱变形亚带。石英组构分析表明强变形带中发生了动态重结晶向静态重结晶的转变。据石英组构推测强变形亚带的变形温度范围约为350—500℃之间。这一温度区间高于或近于白云母的封闭温度,因此白云山组强变形带中白云母的年龄可以代表变形年代。采自强变形亚带白云母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440.3±7.2Ma。考虑到样品所在地构造位置为造山带的弧前或岛弧地区,是板块俯冲作用的高应变带,因此该年龄应代表与俯冲有关的挤压变形事件的发生时代,即反映早古生代末期造山作用的时代。这条变形带的发现为解释图古日格地区造山带格局提供了构造变形方面的证据。研究区变形带的形成时代与温都尔庙地区高压变质事件在误差范围内相同,表明两个地区都受到早古生代末期造山作用的影响,也表明兴蒙造山带的南造山带从西部图古日格地区向东沿延至温都尔庙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变形带 白云母Ar/Ar年龄 构造岩石学 内蒙古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的物源指示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英利 郭现轻 +2 位作者 孙立新 马收先 施立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5-1170,共16页
碎屑重矿物由于相对比较稳定,蕴含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其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能够还原岩石形成的物源区和盆地构造背景。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一段主要由砂岩夹砾岩等组成,二段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等组成。重矿物分析表明,寿山... 碎屑重矿物由于相对比较稳定,蕴含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其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能够还原岩石形成的物源区和盆地构造背景。内蒙古西乌旗早二叠世寿山沟组一段主要由砂岩夹砾岩等组成,二段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等组成。重矿物分析表明,寿山沟组一段和二段砂岩重矿物主要有锆石、尖晶石和石榴子石等,指示其物源区为岩浆岩和变质岩。重矿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电气石成分指示其具贫锂花岗岩和变沉积岩物源,尖晶石成分指示其具岛弧和洋中脊玄武岩类物源,石榴子石成分指示其具高级变质基性岩源区。综合物源分析显示,寿山沟组主要来源于迪彦庙蛇绿岩、锡林浩特杂岩和本巴图组玄武岩等。结合区域地质对比,认为寿山沟组形成于弧后盆地,古亚洲洋在早二叠世时期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西乌旗 寿山沟组 物源分析 电子探针 弧后盆地
下载PDF
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那福超 伍月 +3 位作者 宋维民 马永非 刘英才 张广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762-2780,共19页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 内蒙古东部二连浩特-东乌旗一线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恢复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东乌旗地区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定年结果显示,变辉石闪长岩成岩年龄为465±5Ma,片麻状角闪辉长岩为456±3Ma,表明该杂岩形成时限为中-晚奥陶世。地球化学组成上,东乌旗早古生代中-基性杂岩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Eu负异常相对明显,相对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s),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兼具MORB和岛弧玄武岩的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弧玄武岩的印记正逐渐减弱,而MORB成分不断增加。岩浆来源于被俯冲流体为主、熔体为辅交代的地幔部分熔融。杂岩中的变辉石闪长岩ε_(Hf)(t)=8.27~12.03,片麻状角闪辉长岩ε_(Hf)(t)值为-2.12~1.10,总体呈现出早期亏损成分先出熔,后期富集成分再出熔的特征。结合区域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东乌旗中-基性杂岩形成于弧后盆地初始裂解-不成熟弧后盆地阶段,兴安地块西部南缘的苏尼特左旗-锡林浩特-大石寨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和北侧的二连浩特-东乌旗早古生代岩浆岩带共同构成了古亚洲洋北缘早古生代弧盆系,其演化特征可以与地块东部进行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基性杂岩 早古生代 弧盆系 兴蒙造山带 构造-岩浆演化
下载PDF
内蒙锡林浩特晚石炭世辉长质岩体的成因:陆内伸展背景下富水地幔源区熔融的产物 被引量:11
19
作者 庞崇进 王选策 +3 位作者 温淑女 Krapez Bryan 王炎阳 廖闻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56-2972,共17页
内蒙中部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古亚洲洋俯冲和兴蒙造山带演化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南部晚石炭世辉长质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开展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和Sr-Nd-Hf同位素分析,旨在讨论其岩... 内蒙中部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成因及动力学背景对于揭示古亚洲洋俯冲和兴蒙造山带演化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南部晚石炭世辉长质侵入体为研究对象,开展高精度SIMS锆石U-Pb定年、全岩主微量和Sr-Nd-Hf同位素分析,旨在讨论其岩石成因,为制约兴蒙造山带的演化和理解深部流体循环过程提供更多信息。辉长质岩体样品的锆石CL图像呈弱环状结构、条带状或岩浆生长带(Th/U=0. 3~2. 5)。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锡林浩特辉长质岩体的侵位年龄为316. 9±2. 2Ma,为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区域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受堆晶作用和地壳物质混染作用的影响较小;同时具有较低的87Sr/86Sr初始比值(0. 7034~0. 7041),但相对高的εNd(t)(+5. 58~+6. 88)和εHf(t)值(+12. 07~+13. 44),并显示Rb、Sr、U和Pb等流体活动性元素相对富集,但Nb和Ta等非流体活动性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暗示其起源于遭受含水流体交代富集的地幔源区。流体交代富集作用很可能发生在源区部分熔融过程中或者在部分熔融之前较短的时间内,即反映较为年轻的交代事件。锡林浩特辉长闪长岩具有相对较高的Si O_2(51. 7%~53. 2%)、Cr (138. 4×10^(-6)~757. 2×10^(-6))和Ni (50. 4×10-6~141. 1×10^(-6))含量以及Zn/Fe比值(10. 8~11. 5),但相对较低的Al2O3(13. 1%~16. 8%)含量,暗示源区可能富含斜方辉石,由橄榄岩+辉石岩脉组成。通过对比总结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岩浆岩岩石组合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他地质资料,本文认为古亚洲洋在晚石炭世之前已经闭合,而锡林浩特辉长质岩体形成于陆内伸展的构造背景。结合同期玄武岩母岩浆的高含水量特征(高达4. 41%),本文认为锡林浩特及其邻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是遭受地幔转换带滞留俯冲板块析出富水流体交代的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的产物,从而建立了深部流体循环过程与造山后伸展背景下岩浆活动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侵入岩 流体活动性元素 辉长岩 深部流体循环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兴蒙--吉黑造山带C/P界线参考剖面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晓东 孙春林 彭玉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9,共8页
根据《国际地层表(2004)》C/P界线的划分方案,兴蒙—吉黑造山带一些已知剖面C/P界线附近的竹蜓化石带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典型剖面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剖面有吉林省永吉黄榆剖面、吉林省双阳光屁股山剖面、内蒙西乌旗米韩高巧高鲁剖面,... 根据《国际地层表(2004)》C/P界线的划分方案,兴蒙—吉黑造山带一些已知剖面C/P界线附近的竹蜓化石带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典型剖面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剖面有吉林省永吉黄榆剖面、吉林省双阳光屁股山剖面、内蒙西乌旗米韩高巧高鲁剖面,这些剖面在C/P界线附近岩石地层学普遍为单一的碳酸岩相。生物地层学表现为以竹蜓P.uddeni带或P.borealis带的代表性分子或其主要成员覆盖在Triticites带之上,与贵州罗甸、紫云场、云南安乐、广西宜山等知名剖面均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将P.uddeni带底界作为本区C/P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剖面 石炭系 二叠系 兴蒙-吉黑造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