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玉双 吴长辉 +3 位作者 王小军 李莉 邵飞 刘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对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其科学有效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和测井分析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 目的对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其科学有效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和测井分析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和中—小孔微细喉型为主,进汞曲线平台不明显,呈陡斜式,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强。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明显,属低渗、特低渗油藏。结论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绿泥石胶结对储层孔隙的保存有建设性作用;浊沸石溶蚀强烈,其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浊沸石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已成为研究区寻找有利储层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杏北地区 长6储层 孔隙结构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庆 朱玉双 +2 位作者 郭兵 李莉 邵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目的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 目的评价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的宏观、微观非均质性,分析各类非均质性对含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等各类测试、测井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研究区储层砂体的平面连续性及物性状况是控制储层含油性的重要因素;储层在纵向上粒度韵律性、渗透率非均质对含油性在纵向上分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粒度较粗、物性较好的部位往往含油性较好;隔夹层越薄,分布范围越小,油气越容易发生垂向运移,对油气在纵向上的分布也起重要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油气进入储层的饱满程度。结论研究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主要通过砂体平面展布、层内岩性和物性差异以及隔层分布等因素影响储层含油性分布。对该研究区储层非均质性与含油性分布关系的系统研究,对于评价油藏、预测有利含油区带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杏北区 砂体展布 岩性 物性 储层非均质性 含油性分布
下载PDF
杏北开发区套损成因机理新认识及套损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连平 康红庆 +2 位作者 姜贵璞 李琴 刘青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阐述了杏北开发区通过对异常高压层、合理注水压力以及嫩二段底部岩心和岩电特征,在油层和非油层部位套损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确定了杏北开发区油层、非油层部位套损的成因、易发生套损的具体位置以及套管损坏的形态。同时... 阐述了杏北开发区通过对异常高压层、合理注水压力以及嫩二段底部岩心和岩电特征,在油层和非油层部位套损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确定了杏北开发区油层、非油层部位套损的成因、易发生套损的具体位置以及套管损坏的形态。同时,依据取得的认识,在嫩二段底部成片套损防治、异常高压层的普查及治理、注水压力调整等方面采取了配套做法及治理效果,为杏北开发区今后的套损防治工作探索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开发区 岩性界面 剪切套损
下载PDF
杏北地区注水井油层堵塞实验及酸化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姜贵璞 王丽敏 +2 位作者 王卫学 张微 刘妍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0,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地下不同类型油层物理性质、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变化,注水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的速敏、水敏性质,以及注入水杂质对地层的堵塞类型及伤害程度.只有搞清堵塞类型,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适应的酸化工艺技术;对于黏土矿物和泥... 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了地下不同类型油层物理性质、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变化,注水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的速敏、水敏性质,以及注入水杂质对地层的堵塞类型及伤害程度.只有搞清堵塞类型,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适应的酸化工艺技术;对于黏土矿物和泥浆堵塞,要采用新型土酸酸化;对于有机质堵塞,要采用复合酸酸化;对于机械杂质堵塞,要采用粉末硝酸酸化;根据单井的实际情况,可确定出最佳的酸化规模及酸液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堵塞 堵塞类型 杏北地区 酸化工艺 个性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杏北开发区断层精细解释及侧列叠覆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东 沈忠山 李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1,共5页
与单纯钻井资料相比,杏北开发区井震结合研究后的油层断点组合率提高8.1%。断层描述精度虽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口井钻遇多个断点、断点成因不明确、断点与断面难以匹配等问题。通过对过断层连续取心114 m的X7-20-S632井的岩心观察,结... 与单纯钻井资料相比,杏北开发区井震结合研究后的油层断点组合率提高8.1%。断层描述精度虽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口井钻遇多个断点、断点成因不明确、断点与断面难以匹配等问题。通过对过断层连续取心114 m的X7-20-S632井的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地震、实验分析等资料,精细识别出该井钻遇3个井断点,并以多断面侧列叠覆的断层解释模式进行地震解释,实现了多个井断点与断面的合理匹配,.为解决单断层一井多断导致的井震矛盾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开发区 断层解释 侧列叠覆 井震矛盾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近岸湖底扇油气富集条件研究—以兴北地区热河台油层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晓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20-22,26,共4页
以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对辽河盆地兴北地区热河台油层陡坡近岸湖底扇的油气富集状况进行研究,建立了该区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不同时期各沉积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层富集规律;指出中扇前缘砂... 以钻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对辽河盆地兴北地区热河台油层陡坡近岸湖底扇的油气富集状况进行研究,建立了该区小层级别的地层对比格架,确定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不同时期各沉积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层富集规律;指出中扇前缘砂体、中扇沟道间和沟道侧缘砂体为有利储集相带,为辽河盆地类似油藏的高速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近岸湖底扇 沉积环境 浊积砂体 兴北地区
下载PDF
杏四~六面积北区块一次加密井网层系互换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雪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大庆油田长垣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水驱产量仍占主导地位,在目前水驱开发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仅依靠常规的调整挖潜措施改善开发效果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块一次加密井网开发现状... 大庆油田长垣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水驱产量仍占主导地位,在目前水驱开发井网密度较大的情况下,仅依靠常规的调整挖潜措施改善开发效果的难度较大。通过对大庆油田杏四~六面积北块一次加密井网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油层动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搞清了区块各类油层目前剩余油的分布状况,确定了一次加密井网两套层系(萨尔图、葡Ⅰ4及以下)互换进行二次开发的可行性,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了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互换 补孔 剩余油 杏北地区
下载PDF
兴隆台油田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振尧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0年第2期11-13,共3页
在兴隆台油田勘探开发早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被忽视。浅层气井资料录取少,缺乏综合研究。针对这种状况,重新对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的地质特征、成藏条件、气藏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指... 在兴隆台油田勘探开发早期,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被忽视。浅层气井资料录取少,缺乏综合研究。针对这种状况,重新对兴北地区东营组浅层气的地质特征、成藏条件、气藏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导该区东营组浅层气下一步的开发与挖潜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气 东营组 成藏条件 气藏分布规律 兴北地区 兴隆台油田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以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峻桥 张桐 +4 位作者 吕延防 张梦迪 孙同文 姜贵璞 薛盼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60,共8页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 为了明确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选取松辽盆地杏北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为研究对象,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断裂密集带平面、剖面特征,总结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同时,利用油藏解剖技术,结合断裂密集带分布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对断裂密集带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杏北地区扶余油层断裂密集带广泛分布,主要包括伸展成因机制的平行地堑带和耦合成因机制的混合式密集带;(2)横向断裂密集带的遮挡作用导致中央背斜带南部和东部缓坡带无油气富集,断裂密集带外油气主要富集在密集带边界反向断裂上盘,反向断裂断距规模越大,油气富集程度越高;(3)顺向断裂密集带边界断裂可以作为油气沿断裂走向运移的通道,受构造反转作用影响,中央背斜带发育的断裂密集带内部形成"堑中隆"构造,断裂密集带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堑中隆"构造发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扶余油层 杏北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杏北地区扶杨油层沉积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春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5X期161-164,340,共4页
杏北扶杨油层是大庆长垣下部含油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在系统收集杏北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相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开展了针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砂... 杏北扶杨油层是大庆长垣下部含油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发育了以河流、三角洲沉积为主的陆相沉积体系。在系统收集杏北地区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基础上,建立了河流相沉积单元对比方法,开展了针对扶杨油层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扶杨油层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水道砂体,各类河道砂体对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构造发育吏、油源及埋藏热演化史的研究,对杏北扶杨油层的油藏成藏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油源、岩性非均质和断层遮挡是原油富集的先决条件。为进一步揭示扶杨油层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优选含油富集区块,指导勘探部署和储量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地区 扶杨油层 有利区预测 沉积相
下载PDF
杏北开发区不同开发模式下的合理储采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连晶 姜贵璞 李鹏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68-71,150,共4页
储采比和递减率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从储采比和递减率的定义出发,推导出指数递减和双曲递减条件下储采比的理论变化公式,分析不同开发模式下储采比和递减率的变化关系。结合杏北开发区水驱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不同稳产模式... 储采比和递减率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指标。从储采比和递减率的定义出发,推导出指数递减和双曲递减条件下储采比的理论变化公式,分析不同开发模式下储采比和递减率的变化关系。结合杏北开发区水驱的实际情况,研究了不同稳产模式和定储采比模式下的储采比与递减率、稳产年限和开发年限的关系,确定出了杏北开发区水驱合理的储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北开发区 合理储采比 开发模式 稳产期 开发年限
下载PDF
安塞油田杏北地区长6储层敏感性评价
12
作者 曹秦智 李庚 +1 位作者 杨帆 韩金虎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期133-135,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性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特征、黏土矿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敏感性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地区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性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实验等方法对研究区长6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特征、黏土矿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敏感性实验数据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表现为无-弱速敏,无-弱水敏,无-弱盐敏,无酸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杏北地区 储层敏感性
下载PDF
邢北深部勘查区低角度正断层成因浅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克明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7期10-11,18,共3页
通过邢北深部勘查区钻孔中所见的断层构造迹象分析,认为原来部分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是受太行山隆起赞皇变质核杂岩东侧拆离构造带影响而派生的中、小型低角度正断层。由于变质基底与上覆沉积盖层之间为软硬差距较大的主拆离构造面,在其... 通过邢北深部勘查区钻孔中所见的断层构造迹象分析,认为原来部分定为高角度的正断层是受太行山隆起赞皇变质核杂岩东侧拆离构造带影响而派生的中、小型低角度正断层。由于变质基底与上覆沉积盖层之间为软硬差距较大的主拆离构造面,在其影响下,上覆地层发育了若干个次级拆离构造面,邢北深部低角度正断层正是受基底拆离构造影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核杂岩 拆离构造 低角度正断层 邢北深部勘查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陉北政区地理格局变迁
14
作者 梁啸 高振华 乔弘 《云冈研究》 2022年第1期51-57,共7页
陉北是指中国古代句注山北侧区域,即今称雁北地区。其地域范围可参考明代历史地理空间,即雁门关以北,山西北部内、外明长城包夹区域。其地东西两侧处于太行、吕梁山脉之中,南临恒山,北靠阴山余脉。因地形环境破碎,陉北四周险关环伺,区... 陉北是指中国古代句注山北侧区域,即今称雁北地区。其地域范围可参考明代历史地理空间,即雁门关以北,山西北部内、外明长城包夹区域。其地东西两侧处于太行、吕梁山脉之中,南临恒山,北靠阴山余脉。因地形环境破碎,陉北四周险关环伺,区域内古道纵横,在历史中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平城的中心聚落功能由“集聚”到“式微”,其所在的陉北政区形态也由“一体”到“分解”。动荡与交融的魏晋南北朝是陉北地区政治地理形态千年变迁的缩影。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中心聚落的影响下,陉北政区地理格局呈现出“两分”“、三分”与“集聚”的三种形态,反映了古代游牧与农耕文明不断交融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陉北 政区地理格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