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thropogenic Effect on Deposition Dynamics of Lake Sediments Based on ^(137)Cs and ^(210)Pb_(ex) Techniques in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LIANG Kangkang HU Xinxin +2 位作者 LI Shiguang HUANG Chengmin TANG Y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180-190,共11页
Radionuclide dating techniques characterized by137Cs and210Pbex have recently been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lake sediments around the world.In this study,a chronological series of sediment cor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 Radionuclide dating techniques characterized by137Cs and210Pbex have recently been applied in the study of lake sediments around the world.In this study,a chronological series of sediment cor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137Cs and210Pbex analyses along with the evaluation of sediment properties,such a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total organic carbon(TOC),carbonate content,and acid-insoluble residue,to study sediment accumulation rates,sediment sources,and responses to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southwestern China.In terms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silt content was the highest,and clay and sand contents were relatively low.The sediments displayed high TOC contents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vegetation grown in the lakes.The carbonate content was also high due to the overall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arbonates in Jiuzhaigou.Carbonate content tended to decline from top to bottom in the sediment cores,whereas the acid-insoluble residue tended to increase.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depth vari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of the sediments in two lakes in Jiuzhaigou would correspond to each oth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diment rate of Jiuzhaigou was generally high with strong siltation,indicating that serious soil loss was induced by intensive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basin over the past decades.The increases in the mass accumulation rate,contents of acid-insoluble residue,and mean particle size during the periods of 1840–1900s,late 1930s–early 1950s,1966–1978,and2003–2006 revealed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soil and water loss as a result of extensive agricultural expansion,large-scale deforestation,and road construction in Jiuzhaigou.The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properties of lacustrine sediments could reflect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lake sedimentation during Jiuzhaigou′s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sediment 137Cs 210Pbex deposition rat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cid-insoluble residue Jiuzhaig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下载PDF
Bird Species Diversity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Sihong Hongze Lak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Eastern China
2
作者 HU Huali XIAO Lihui +3 位作者 ZHANG Manyu WANG Silu CHEN Taiyu LU Changhu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4年第4期826-837,共12页
As an important hub on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Flyway(EAAF),Hongze Lake is an important migratory stopover and wintering site fo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birds.However,research on bird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is a... As an important hub on the East Asian-Australian Flyway(EAAF),Hongze Lake is an important migratory stopover and wintering site fo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birds.However,research on bird community diversity in this area is still lacking.We conducted a bird survey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1 using the line transect method on the terrestrial habitat,as well as the fixed-point method in the lake wetland at the Sihong Hongze Lak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located in northwestern Hongze Lake,and analyzed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bird commun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total of 170432 detections of 215 bird species belonging to 18 orders and 55 families were recorded.In terms of species composition,the proportion of terrestrial birds was relatively high,followed by waterfowl richness,with high numbers of Anatidae species and shorebirds.For bird species abundance,waterfowl had the highest abundance of common coot(Fulica atra),belonging to the Rallidae family,followed by Anatidae and Ardeidae species.The abundance of shorebirds was extremely low,and that of non-waterfowl was also low.In terms of temporal patterns,the number of bird species and richness index were higher in spring and autumn but lower in winter and summer.The bird abundance was the highest in winter,and the remaining three seasons were similar in terms of bird abundance.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were higher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and lowest in winter.For the spatial pattern,the open water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reserve included the most densely distributed areas for birds,and the number of bird species and their abundance were both the highest in that par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ird community structures among the four habitats.The species number and richness index of birds in the reed habitat were the highest,and the bird abundance was also high,but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were low.Although the bird abundance in the lake habitat was much higher than in the other habitats,the diversity index,evenness index and richness index were the lowest.The numbers of bird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in tourist attraction land and farmland were low,but the diversity index,evenness index and richness index were high.Our results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bird species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in Sihong Hongze Lak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and refle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on bird 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d diversity seasonal variat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Sihong Hongze lake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原文传递
近30年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研究
3
作者 吕俊娥 马露 +1 位作者 高会军 谢昆军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51-57,共7页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增长趋势。近30年湖泊总面积扩大88 676.49 hm^(2),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面积分别增长23 897.12、57 176.60和7 602.77 hm^(2),增长幅度分别为5.63%、12.75%和1.50%。通过对保护区1 000 hm^(2)以上湖泊面积分析,西区湖泊以色林错、仁错面积变化率较大,东区湖泊以错愕、乃日平错以及蓬错变化显著。近30年色林错保护区气候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呈现出暖湿化发展趋势。冰川萎缩速率、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与色林错保护区湖泊阶段性变化规律相关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面积 遥感监测 气候因素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1970−2021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面积变化研究
4
作者 杨岩岩 张国明 +5 位作者 洪畅 严平 哈斯 董苗 王一娇 周彦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 以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湖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比例尺地形图和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和目视解译,并结合保护区周边4个气象站1970−2021年气温、降水、蒸散量数据,系统分析了区内面积>1 km2湖泊的面积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51 a保护区的湖泊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变化趋势,但大部分湖泊处于扩张状态.其中:大型湖泊均呈扩张之势,并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节点,前期扩展缓慢,后期出现明显扩展增速;中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稳定和萎缩3种趋势;小型湖泊面积变化呈现扩张和萎缩2种趋势;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与湖泊自身的规模无关,只与其补给和支出平衡有关.2)沙子湖、小沙子湖是部分河段被沙埋的流经湖,多年湖面积变化较小,湖泊周围沙丘未出现大范围朝湖向移动.3)保护区湖泊的面积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和降水对湖泊面积的影响大于蒸发.保护区内湖泊属降雨和冰川融水补给型湖泊,且冰川融水的补给量大于降水.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气候变化控制下水资源演变过程,可作为进一步评估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变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泊面积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5
作者 陈建琴 孙婉 +6 位作者 钱薇雅 邢雨辉 张振华 张晨岭 汪俊琦 常青 胡超超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 浮游动物在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现状,研究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对保护区水域的后生浮游动物进行了4次调查.研究发现后生浮游动物62属112种,其中轮虫32属67种,枝角类17属31种,桡足类13属14种.后生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636.31 ind./L,季节变化对密度有极显著的影响,空间变化对其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洪泽湖保护区共有15种优势种,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为0.14~0.84,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2~0.95,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pH、水温(WT)、总氮(TN)、透明度(SD)是影响保护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处于轻度-中度污染水平.本研究可为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及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马锋敏 杨敬爽 +3 位作者 郭小萌 张萌 程爽 李明远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36-38,42,共4页
本文简述了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分析了其自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 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下载PDF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
7
作者 陈有君 《大理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9-23,共5页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0年依托大理大学,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开展为期2年半(2020年7月—2022年12月)的综合科学考察。其中,自然地理状况是科学考察的先导和基础。项目组采用文献资料收集...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020年依托大理大学,对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开展为期2年半(2020年7月—2022年12月)的综合科学考察。其中,自然地理状况是科学考察的先导和基础。项目组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实地调查和“3S”技术等方法,梳理、分析了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状况。项目成果为全面了解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状况,合理保护和有效管理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 洱海 自然地理 云南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
8
作者 彭波涌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 为进一步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2013—2020年,采取分区直数法对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监测,分析了群落的基本特征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共记录到226种鸟类,其中雀形目鸟类物种数量最多;鸟类的种类及个体数量逐渐增加。保护区鸟类组成以水鸟为主。该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冬候鸟迁徙通道,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变化显著。夏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少,多样性高;冬季鸟类种类和数量多,多样性低。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多样性也存在明显变化。夏季,不同生境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为树林>芦苇丛>泥滩>湖泊;冬季则为树林>泥滩>芦苇丛>湖泊。研究区域内捕鱼、放牧等干扰鸟类栖息和觅食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工作。本研究对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监测、保护管理和栖息地修复等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物种多样性 季节 生境 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关系 被引量:45
9
作者 张丽丽 殷峻暹 +1 位作者 蒋云钟 王浩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775,共8页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 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植被群落-水文参数直方图和计算敏感性指数,分析植被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研究湿地植被群落与水文情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内,不同的植被群落对水文情势变化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不同,苔草群落、假俭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敏感性较低;苔草-廖子草群落、苔草-虉草群落和虉草-苔草群落对水文条件变化的敏感性较高,喜欢相对湿润的环境;南荻群落所能承受的水文条件变化范围较窄,喜欢相对干旱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植被群落 鄱阳湖 自然保护区 湿地
下载PDF
兴凯湖保护区迁徙季节水禽多样性及种多度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井丽 吴庆明 +2 位作者 李晓民 邹红菲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2-134,共3页
2009—2010年采用定点观察法、直数法、Shannon-Wiener指数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兴凯湖保护区迁徙季节水禽多样性和种多度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兴凯湖保护区,共记录水禽6目12科48种,包括涉禽和游禽两大生态类群,以雁形目... 2009—2010年采用定点观察法、直数法、Shannon-Wiener指数和对数正态分布对兴凯湖保护区迁徙季节水禽多样性和种多度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兴凯湖保护区,共记录水禽6目12科48种,包括涉禽和游禽两大生态类群,以雁形目和鸻形目为主(66.66%),古北种最多(64.58%),夏候鸟(70.83%)占绝对优势,濒危保护鸟类较多(33.33%);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低,分别为1.172 3和0.302 8;种多度关系呈对数正态分布。进一步分析表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水域环境是形成该区鸟类多样性和种多度关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保护区 水禽 多样性 种多度 迁徙季节
下载PDF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 被引量:43
11
作者 葛刚 李恩香 +1 位作者 吴和平 吴志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7,共5页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 通过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调查,初步确定区内有外来入侵植物12科16属19种,其中菊科最多,有4种。研究表明: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种有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4种,外来植物入侵主要由人为活动无意引入和自然传入共同作用产生,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受到湖泊水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植物 湿地
下载PDF
越冬地气候条件对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佳 李言阔 +4 位作者 缪泸君 谢光勇 袁芳凯 黄燕 许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522-5529,共8页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 分析了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越冬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检验了白琵鹭种群年际数量变化与越冬地气候变化的相关性,气候变量包括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和月降水量。研究结果表明,1985—2011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种群数量为(4 632±470)只,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但年际波动较大。在越冬地,白琵鹭的种群数量与白琵鹭越冬期当年冬季各月的气温和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小,且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发现越冬地的气候条件对白琵鹭种群数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越冬期的月值气候变量与1—9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几乎都存在显著正相关性;10月降水量与2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12月平均最高气温与8a后的白琵鹭种群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越冬地2a前的10月平均最高气温、4a前的11月平均最高气温、8a前的11月降水量、4a前的12月平均气温是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显著预测变量,共同解释了白琵鹭种群数量年际变化的78.9%;其中前3个变量可以共同解释白琵鹭种群数量变化的72.1%,这两个月份正是白琵鹭的越冬初期,是结束长距离迁徙的阶段,可能是白琵鹭补充能量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越冬地恶劣的天气可能导致白琵鹭无法获得充足的能量,不利于能量的恢复,从而可能给种群造成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白琵鹭 种群数量 气候变化 越冬地
下载PDF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金豹 刘炳亮 马建章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对兴凯湖保护区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体制不通畅、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开发层次低等原因提出了经营管理对策:改革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以游促保,同时,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加强法制管理,通过推... 对兴凯湖保护区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体制不通畅、管理不到位、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开发层次低等原因提出了经营管理对策:改革管理体制及管理模式、建立生态预警机制、以游促保,同时,积极引进管理人才,加强法制管理,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保护区经营和管理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经营管理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桂平 叶春 刘元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1-369,共9页
探明区域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更好地保护候鸟生境、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1年研究区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同期的植被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 探明区域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对于更好地保护候鸟生境、制定合理的湿地保护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1年研究区MODIS植被指数产品和同期的植被生物量调查资料,建立了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遥感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保护区近10年来湿地植被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的乘幂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研究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的鲜重,拟合模型总体精度达到91.7%。(2)多年平均生物量呈现"岛屿型"空间分布模式:各子湖泊及洼地中心处,表现为水生植被群落为主的低生物量区(<285 g/m2);湖心水体外围14—15m的高程区域,分布着以苔草群落为主的中生物量区(285—830 g/m2);高程位于16—18m的河口三角洲及天然堤坝区域,表现为以蒿、荻和芦苇群落为主的高生物量区。(3)保护区植被群落分布具有特定的季相变化特征,高、中、低生物量区在不同的月份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生消和演进规律,鄱阳湖水位的周期性涨落是影响其变化的一个重要扰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MODIS 生物量时间序列 空间分布规律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TM像元的湿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鑫 董斌 +7 位作者 孙力 张长勤 李欣阳 盛书薇 汪庆 杨少文 汪涛 钱国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8,321,共6页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湿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2002年、2011年TM遥感影像,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类: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园地,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 为探讨人类活动对湿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影响,以安徽省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2002年、2011年TM遥感影像,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8类: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园地,获取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社会经济等数据,以GIS为数据分析手段,通过多元线型回归及主成分分析,建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及社会经济因子予以像元化,分析升金湖湿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86—2011年,升金湖地区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逐渐增加,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不断上升,生态风险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核心区和实验区变化剧烈,而缓冲区变化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TM像元 评价模型 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洪升 李晓东 +3 位作者 杨东红 刘德江 程海涛 李丽丽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1年第5期79-83,共5页
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共有96科305属66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5属8种,... 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种子植物共有96科305属669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5属8种,被子植物94科300属661种。植物科属组成中,优势科明显,单少种属占多数。该区科级地理成分有8个分布区型3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对于属级地理成分该区有12个分布区型和11个变型,具有很强的温带特征。7个地区的植物区系Shannon-Wiener指数为2.227~2.814,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661~0.778,两种指数都是大黑山、净月潭和扎龙湿地较高,镜泊湖、牡丹峰、兴凯湖和大亮子河较低。聚类分析显示,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与邻近的牡丹峰关系较近,同属长白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生物多样性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晓民 艾冬 王希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6-88,共3页
春季.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地区对40个样方连续进行了1813次观察。共记录鸟类64种3706 只。采用 Shannon-Winner指数对该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林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灌丛次 之,草甸多... 春季.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地区对40个样方连续进行了1813次观察。共记录鸟类64种3706 只。采用 Shannon-Winner指数对该区鸟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林地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灌丛次 之,草甸多样性指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鸟类多样性 春季 调查
下载PDF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牛玉璐 郑云翔 赵建成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42,共7页
首次报道了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常见群落.经初步调查和鉴定,衡水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有9门、11纲、22目、31科、59属、11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4种生态类群和8个常见藻类群落.主要类群... 首次报道了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常见群落.经初步调查和鉴定,衡水湖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共有9门、11纲、22目、31科、59属、11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4种生态类群和8个常见藻类群落.主要类群中以绿藻门最多,共计49种,占保护区藻类总种数的41.2%;其次是硅藻门,31种(含1变种)占26.1%;再次是蓝藻门,22种(含1个变型)占18.5%.对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体环境质量、藻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自然保护区 藻类植物 种类组成
下载PDF
江西南矶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杨道德 熊建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5-289,共5页
2004年6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对位于鄱阳湖主湖南部的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表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31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5科11种;爬行纲3目8科20种。其动物... 2004年6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对位于鄱阳湖主湖南部的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表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31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5科11种;爬行纲3目8科20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67·65%。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赣北(鄱阳湖)平原省,此次调查发现的斑腿泛树蛙和舟山眼镜蛇为该动物地理省的新分布记录。最后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两栖爬行动物 湿地保护对策 南矶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核算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光 罗遵兰 +1 位作者 李果 王纪伟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3,共6页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其自身特点,参考湿地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综合运用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生态价值法及居民...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其自身特点,参考湿地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综合运用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生态价值法及居民意愿法,确定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结果表明,费用分析法得到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接成本为10.39亿元/a;机会成本法得到其机会成本为6.55亿元/a;生态价值法得到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1.80亿元/a;居民意愿法得到其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湖农户平均受偿意愿为4.5万元/(hm2·a);湖区农民户平均受偿意愿为5.4万元/(hm2·a),湖区渔民户平均受偿意愿为3.45万元/(hm2·a)。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投入的直接成本价值和限制产业发展丧失的机会成本价值作为生态补偿的下线,以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乘以衡水湖地区的生态价值系数55.1%作为生态补偿的上线,则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合理标准范围为16.94亿~39.56亿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