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门新会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飞龙 岑雷 +1 位作者 李颖博 何钰莹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地质灾害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居和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采用空间统计与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会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 地质灾害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居和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采用空间统计与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会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是高程、坡度和工程地质岩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重要的外在激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新会区 广东江门
下载PDF
新会近57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于东海 翟玉泰 +2 位作者 杨泽锋 赵亮 徐浩彬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86-89,I0001,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5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基本气象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新会为多雷区,近57a平均雷暴日为77.84d,最多117a,最少53a,雷暴日数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10d;... 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5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基本气象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新会为多雷区,近57a平均雷暴日为77.84d,最多117a,最少53a,雷暴日数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10d;初、终雷日的最早与最晚相差3个多月,初雷日有明显的后延趋势,平均每10a推后1.19d,终雷日趋势变化不大;57a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24d,最长是1972年的317d,最短是1967年和1989年的175d,且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23d;年雷暴日在1975年至1976年间有剧烈震荡,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数 数据统计 特征分析 江门市新会区
下载PDF
广东江门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3
作者 黎飞艳(执笔/摄影) 邓宏文 +3 位作者 陈红冰(绘图) 林唐欧(绘图) 黄慧君(绘图) 刘佳文(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2009年对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三组无承继关系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古椰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晚至春秋时期遗存。在这三组遗存之中,属于古椰文化的第一组遗存引人注目,以西樵山层凝灰岩为原料的双肩石器和细绳纹、水波纹... 2009年对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三组无承继关系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古椰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晚至春秋时期遗存。在这三组遗存之中,属于古椰文化的第一组遗存引人注目,以西樵山层凝灰岩为原料的双肩石器和细绳纹、水波纹陶器为其特色。类似遗物在东至中国香港西贡沙下,西至珠海草堂湾、台山新村等遗址均有发现,而位于西江边的新会象边山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古椰文化及西樵山双肩石器往南传播的途径与路线,其中西江水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认识环珠江口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新会区 2009年 古椰文化 史前文化 环珠江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