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of fluid inclusion in sphalerite:A case study of the Xinqiao deposi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1
作者 Yangyang Wang Yilin Xiao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I0006,共13页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allows direct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hosted in opaque ore minerals and can provide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This study presents infrared microthermom...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allows direct measurement of fluid inclusions hosted in opaque ore minerals and can provide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This study presents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of sphe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and sheds new light on the ore genesis of the deposit.Considering that infrared light may lead to non-negligible temperature deviations during microthermometry,some tests were first conducte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icrothermometric measurements.The measure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sing the lowest light intensity of the microscope and inserting an optical filter were effective in minimizing the possible temperature deviations of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All sphalerite-hosted fluid inclusions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 were aqueous.They show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200 to 350℃,but have two separate salinity groups(1.0 wt%-10 wt%and 15.1 wt%-19.2 wt%NaCl equivalent).The low-salinity group represents sedimentary exhalative(SEDEX)-associated fluids,whereas the high-salinity group results from modification by later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Combined with published fluid inclusion data,the four-stage fluid evolution of the Xinqiao deposit was depicted.Furthermore,our data suggest that the Xinqiao deposit was formed by twostage metallogenic events including SEDEX and magmatic-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microthermometry fluid inclusion SPHALERITE xinqiao deposit
下载PDF
Re-Os isotope dating of pyrite from the footwall mineralization zone of the Xinqiao deposit,Tongling,Anhui Province: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submarine exhalative sedimenta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GUO WeiMin LU JianJun +2 位作者 JIANG ShaoYong ZHANG RongQing QI L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1年第35期3860-3865,共6页
The Xinqiao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area,Anhui Province.This deposit is dominantly composed of stratiform sulfide orebodies,which are restricted to 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clastic rocks to carbonates at ... The Xinqiao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Tongling area,Anhui Province.This deposit is dominantly composed of stratiform sulfide orebodies,which are restricted to the transitional zone from clastic rocks to carbonates at the base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Huanglong Formation.There are discordant veinlets or networks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footwall rocks below the stratiform sulfide orebodies.The underlying discordant mineralization zones coexist with conformable stratiform sulfide orebodies,which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features of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formed by submarine exhalative sedimentation.This study reports a pyrite 187Re-187Os isotopic age of 319±13 Ma(MSWD=16) for the footwall mineralization zone.This isochron a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val of strata hosting the conformable stratiform sulfide orebody,and provides direct geochronological evidence for Carboniferous exhalative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喷流沉积 同位素年代学 矿化带 同位素定年 下盘 安徽铜陵 新桥 证据
原文传递
铜陵新桥层状菱铁矿成因的矿物学证据及成矿意义
3
作者 谢巧勤 胡雨 +5 位作者 王家宇 马子意 徐亮 周跃飞 陈天虎 徐晓春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8-509,共12页
安徽铜陵新桥矿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和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之间产出层状、似层状菱铁矿矿层。开展菱铁矿矿层成因研究对于深入剖析区域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菱铁矿... 安徽铜陵新桥矿区二叠系栖霞组底部和石炭系黄龙组—船山组之间产出层状、似层状菱铁矿矿层。开展菱铁矿矿层成因研究对于深入剖析区域层控矽卡岩型铜铁矿床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粉晶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菱铁矿矿石进行矿物学研究,结果发现菱铁矿矿石主要由菱铁矿、石英、伊利石和有机质等组成,菱铁矿颗粒粒径较小,表面具有成岩自生的自形石英硬模的微结构,SEM原位微区成分分析显示菱铁矿中除了主量元素铁,还含有大量的锰、锌和钙。矿石中存在两种微结构和不同成因的石英:表面具菱铁矿硬模和次生加大结构的碎屑石英;具六方双锥、单锥以及生物成因球形的自生石英。菱铁矿矿石的组成和矿物表面微结构表明其为沉积成因,非岩浆热液起源。富有机质和亚铁的沉积菱铁矿层和沉积胶状黄铁矿层协同作用,可能是铜陵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铜铁矿床层控性重要制约因素,以及可能作为燕山期中酸岩浆演化的氧化性含铜成矿流体卸载成矿的地球化学还原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矿床 菱铁矿层 成因矿物学 碎屑石英 层控机制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新桥矿床中钴-硒-碲等关键金属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磊 周涛发 肖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1-3047,共17页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过程中除了铜、金、铁、硫等主要成矿元素富集成矿以外,钴、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也以伴生形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前人对新桥矿床开展了...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典型的大型层控矽卡岩型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过程中除了铜、金、铁、硫等主要成矿元素富集成矿以外,钴、硒、碲等关键金属元素也以伴生形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前人对新桥矿床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矿床中关键金属钴、硒、碲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和富集机制等方面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次研究在新桥矿床系统采集距离成矿岩体不同位置的两条代表性剖面(3804、E601)的岩矿石样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主微量元素化学分析和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分析技术方法,查明了矿床中钴、硒、碲等关键金属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初步探讨了钴、硒、碲的富集机制。新桥矿床中估算伴生Co、Se、Te资源量分别为:2326t、2590t、1463t,达到大-中型规模。近成矿(热)中心3804剖面Co、Se含量自矿体底板→顶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Te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Co、Se、Te均主要在黄铁矿矿石中产生富集;远成矿(热)中心E601剖面上Co、Se、Te含量自矿体底板→顶板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主要富集高品位黄铁矿矿石中。矿体走向上自成矿(热)中心→远端,Co含量明显降低,Se、Te含量相对增高。矿床中Co、Se主要以类质同象置换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Te的赋存状态以独立碲矿物为主,包括辉碲铋矿和碲银矿。Co主要在石英-硫化物阶段产生富集,成矿流体温度较高,流体中Co大部分随黄铁矿沉淀富集于近成矿(热)中心的黄铁矿矿石中,至碳酸盐-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温度降低,流体中Se、Te大部分沉淀富集于远成矿(热)中心的高品位黄铁矿矿石中,其中Se主要随黄铁矿大量沉淀富集,Te较少进入黄铁矿等硫化物中,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矿床 关键金属 空间分布规律 赋存状态 富集机制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中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锆石SHRIMP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99
5
作者 王彦斌 刘敦一 +3 位作者 蒙义峰 曾普胜 杨竹森 田世洪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区内的石英闪长岩和辉绿岩中的锆石分别进行了SHRIMP精确定年研究,石英闪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40.4±2.2)Ma,辉绿岩中锆石的年龄较复杂,其中发现了元古代锆石颗粒,其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2261±14)Ma,(1612±8)Ma,(919±12)Ma,(831±17)Ma。另外还有一组早古生代年龄的锆石,锆石206Pb/238U年龄为(443±13)Ma。以上这些新资料说明该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基底的信息,且燕山期岩浆活动对本区成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岩 辉绿岩 锆石SHRIMP年代学 新桥铜-硫-铁-金矿床 燕山期 岩浆活动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金矿床的成因:来自两类黄铁矿微形貌学、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4
6
作者 肖鑫 周涛发 +2 位作者 范裕 谢杰 张乐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9-376,共8页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大型铜金硫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胶状黄铁矿(Py I)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 II)两种类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 新桥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大型铜金硫矿床。本文以矿床中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矿床中的黄铁矿分为胶状黄铁矿(Py I)和半自形-自形黄铁矿(Py II)两种类型。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等离子激光质谱(LA ICP-MS)对两类黄铁矿的矿物相、形貌、微结构和微量元素成分进行研究。FE-SEM分析结果表明,Py I基本由极细粒黄铁矿组成,以自形-半自形立方体晶形为主,粒径大约100~500nm,而Py II主要为粒度为50~100μm,以八面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晶形态为主,两类黄铁矿的形貌和微结构特征明显不同。LA-ICP-MS分析测试显示,Py I中相对富含As、Se、Te等元素,而Py II中成矿元素Cu、Pb、Zn、Au、Ag的含量则比Py I型黄铁矿明显偏高,分别为792.0×10-6、2125×10-6、1.67×10-6、0.29×10-6和190.7×10-6,且Bi、Co、Ni、V、Ti、Mg、Cr、Cd、Al、Mn等微量元素含量较Py I均明显偏高1~2个数量级。在综合分析黄铁矿的结构形态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认为Py I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海底热水沉积环境,Py II形成于中生代岩浆热液环境。新桥铜金硫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包括了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成矿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广泛发育的强烈岩浆侵入及与之有关的热液活动,对矿床的最终形成起了主导作用,提供了Cu、Au等主要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形貌学特征 微量元素 新桥矿床 铜陵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Cu-Au-Fe-S矿床黄铁矿Re-Os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4 位作者 杜建国 杜小伟 肖益林 屈文俊 孙卫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Cu-Au-Fe-S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新桥大型Cu-Au-Fe-S矿床为其重要的矿床之一。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中矿石的黄铁矿进行了精确定年测定,首次获得了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26±11Ma... 安徽铜陵地区是长江中下游Cu-Au-Fe-S成矿带中的一个重要成矿区,新桥大型Cu-Au-Fe-S矿床为其重要的矿床之一。运用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该矿床中矿石的黄铁矿进行了精确定年测定,首次获得了黄铁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126±11Ma,初始Os值1.2±1.9(MSWD=2.6),属早白垩世,代表了铁硫化物的成矿年龄。结合前人的精确同位素定年结果,认为铜陵地区存在两种成矿事件,一种是与Cu-Au-Mo矿有关的成矿事件,代表的铜钼金硫化物的成矿年龄为138.0~140.0Ma;另一种与铁矿有关的成矿事件,代表的铁硫化物的成矿年龄为112.6~12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黄铁矿 新桥矿床 安徽铜陵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新桥矿床Re-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洋洋 肖益林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1-1039,共9页
新桥Cu-Au-Fe-S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非常典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黄铁矿单矿物并进行Re-Os同位素测试,首次得到了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8±26Ma和393±40Ma。二者的初始Os同... 新桥Cu-Au-Fe-S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非常典型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本文在双目镜下手工挑选黄铁矿单矿物并进行Re-Os同位素测试,首次得到了两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8±26Ma和393±40Ma。二者的初始Os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较高,具有明显的地壳来源特征,而后者则呈现了一定的地幔物质贡献的特征。138±26Ma的等时线年龄与该地区侵入体石英闪长岩140.4±2.2Ma的年龄一致。这些结果显示:新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为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和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在对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相关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相关研究之后发现,流体包裹体主要为NaCl-H2O体系,没有发现富CO2等其他类型的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其盐度变化范围为4.2%-50.7%Na Cleqv,而均一温度(Th)变化范围为140-432℃。说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是来自岩浆的含NaCl的水溶液,而结合岩相学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成矿流体可能在250℃左右经历了微弱的沸腾作用,这些结果同时也显示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的特征,说明新桥矿床该期次成矿的成矿流体可能经受了以上两种作用的共同影响并最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成矿,成矿的温度为2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 两期成矿 流体包裹体 新桥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的He、Ar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彦斌 曾普胜 +3 位作者 李延河 蒙义峰 杨竹森 田世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24-528,共5页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 金矿床层状矿体和块状矿体的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N(40Ar)/N(36Ar)≈238~293,N(3He)/N(4He)≈1 03~1 23Ra,与大气饱和水(包括大气降水和海水)的特征值N(3He)/N(4He)=1Ra,N... 对安徽铜陵新桥铜 金矿床层状矿体和块状矿体的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He、Ar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N(40Ar)/N(36Ar)≈238~293,N(3He)/N(4He)≈1 03~1 23Ra,与大气饱和水(包括大气降水和海水)的特征值N(3He)/N(4He)=1Ra,N(40Ar)/N(36Ar)=295 5非常接近,表明成矿流体含大气降水和海水,这与野外地质特征也相符合,反映了成矿流体来自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过程,这一认识为该区铜 金矿床可能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和Ar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新桥 铜陵 安徽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宇 邵拥军 +2 位作者 刘忠法 周鑫 郑明泓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66-1680,共15页
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矿区的矶头复式岩株、1号矿体矿石、矽卡岩和矿体围岩(黄龙组和船山组的灰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矶头复式岩株的闪长岩类岩石属于硅酸弱饱和类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其岩浆主... 从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对矿区的矶头复式岩株、1号矿体矿石、矽卡岩和矿体围岩(黄龙组和船山组的灰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矶头复式岩株的闪长岩类岩石属于硅酸弱饱和类钙碱性准铝质岩石,其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且在岩浆上升过程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中Cu元素强烈富集,岩浆具备提供成矿物质的潜力;1号矿体中的矿石稀土配分曲线、∑REE和6种常见成矿元素(W、Sn、Cu、Pb、Zn、Ag)含量均与岩体和矽卡岩的相近,而与黄龙组和船山组灰岩的相差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桥铜硫铁矿床的控矿因素、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矿石矿物分带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以及与典型Sedex矿床和矽卡岩矿床的对比,得出岩浆是区内成矿的必要因素,新桥铜硫铁矿床应是以接触交代作用为主的矽卡岩型铜硫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 矿床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控矿因素 矿床成因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金矿床黄铁矿Rb/Sr同位素年龄数据——燕山晚期成矿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31
11
作者 王彦斌 唐索寒 +4 位作者 王进辉 曾普胜 杨竹森 蒙义峰 田世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8-542,共5页
本文采用亚样品取样和Rb/Sr同位素方法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层状矿体矿石矿物--黄铁矿直接进行Rb-Sr等时线法测定,获得了112.6±7.8Ma的Rb-Sr等时线年龄,它代表了主成矿期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认为燕山晚期... 本文采用亚样品取样和Rb/Sr同位素方法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层状矿体矿石矿物--黄铁矿直接进行Rb-Sr等时线法测定,获得了112.6±7.8Ma的Rb-Sr等时线年龄,它代表了主成矿期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认为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在新桥铜-硫-铁-金矿床的形成中居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黄铁矿 Rb-Sr等时线法 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矿床矶头岩体的矿物学和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扬 杜杨松 +2 位作者 张智宇 马宏 朱晓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40,共8页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许多矿床皆与中生代岩浆岩的侵入密切相关,选取新桥矿床矶头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岩体地质和矿物学研究。锆石的高Th/U比值特征及典型岩浆锆石环带显示其为岩浆成因。矶头岩体...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许多矿床皆与中生代岩浆岩的侵入密切相关,选取新桥矿床矶头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及岩体地质和矿物学研究。锆石的高Th/U比值特征及典型岩浆锆石环带显示其为岩浆成因。矶头岩体中主体石英闪长岩16个测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41.6±1.1)Ma,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20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129.95±0.6)Ma。两者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矿区内岩浆活动至少有两期,主岩浆作用为141 Ma。矶头岩体是由幔源岩浆上侵至13~15km中地壳先形成深部岩浆房,发生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随后在构造扰动与岩浆脉动下,深部岩浆房中的岩浆沿构造薄弱面上侵至7~8km,冷凝固结形成,其结晶温度大约为800℃。矶头岩体约束成矿时代及成矿作用,新桥矿床经由高温热液交代作用,并经后期热液多次叠加改造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矶头岩体 矿物学 锆石定年 新桥铜硫铁矿床 安徽铜陵
下载PDF
铜陵新桥Cu-S-Fe矿床下盘石英黄铁矿脉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宇 邵拥军 +2 位作者 全伟 刘忠法 刘清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68-1176,共9页
为了探讨新桥Cu—S—Fe矿床的形成是否经历过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工作基础上,对层状矿体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 为了探讨新桥Cu—S—Fe矿床的形成是否经历过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和室内工作基础上,对层状矿体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盘石英黄铁矿脉中的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等时线年龄为138.0±2.3Ma(MSWD=5.4),与矶头复式岩株的成岩年龄相近(140.4±2.2Ma),而且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中流体的n(^(87)Sr)/n(^(86)Sr)初始值(0.71138±0.00014)和矶头岩株的n(^(87)Sr)/n(^(86)Sr)初始比值相近,说明下盘网脉状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并非为海西期海底喷流通道。与典型海底喷流沉积矿床进行地质特征对比分析也发现,新桥Cu—S—Fe矿床地质特征有别于典型的海底喷流沉积矿床。综合分析认为,新桥Cu—S—Fe矿床应属于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年龄 石英流体包裹体 下盘石英黄铁矿脉 新桥Cu-S-Fe矿床 铜陵
下载PDF
安徽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红阳 李英杰 +4 位作者 侯增谦 杨竹森 蒙义峰 曾普胜 徐文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45,共9页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 新桥块状硫化物矿床发育双层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也呈现出明显的“二元性”和垂向变化。下部网脉状蚀变矿化岩石SiO2、Al2O3、K2O和Na2O等含量较高,上部层状块状矿石和含矿岩石Fe2O3、FeO、CaO、MgO及SiO2等明显富集。稀土含量相对较低,上部层状块状矿层平均值为10.73×10-6,下部通道相蚀变矿化岩石平均值为126.1×10-6。重晶石δ34S值为+16.2‰,硬石膏δ34S值为+11.2‰,黄铁矿δ34S值为+1.5‰~+4.7‰。含矿硅质岩δ18O为+12.0‰~+13.9‰,下部通道相含黄铁矿石英脉δ18O值为+13.3‰~+18.6‰。自下部网脉状矿化到上部层状块状矿层,从粗晶细晶到变胶状胶状黄铁矿,δ34S、δ18O和δ30Si值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硫化物矿床 二元结构 地球化学 安徽新桥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层状硫化物矿床成因--来自胶状黄铁矿-菱铁矿型矿石矿物学制约 被引量:7
15
作者 徐亮 谢巧勤 +4 位作者 陈天虎 周跃飞 徐晓春 庆承松 李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3-1534,共12页
新桥硫铁矿床是铜陵矿集区重要的硫(铁、铜、金)多金属矿床,长期以来对其成矿作用存在争议。采用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矿物学研究手段,对新桥硫铁矿床层状矿体中胶状黄铁... 新桥硫铁矿床是铜陵矿集区重要的硫(铁、铜、金)多金属矿床,长期以来对其成矿作用存在争议。采用光学显微镜、粉晶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等矿物学研究手段,对新桥硫铁矿床层状矿体中胶状黄铁矿—菱铁矿型矿石矿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石主要由黄铁矿和菱铁矿组成(含量分别为74.3%和24.4%),含少量石英和伊利石;黄铁矿主要呈现纳米—亚微米粒径的自形、半自形立方体形态,菱铁矿以20~50μm的半自形菱面体产出,石英和伊利石呈现碎屑颗粒形态;偏光显微镜下胶状黄铁矿和菱铁矿呈现共生关系,FE-SEM下观察到微米粗粒菱铁矿与纳米—亚微米黄铁矿之间呈现镶嵌关系,可观察到菱铁矿表面存在黄铁矿的印模。FE-SEM和HR-TEM观察和能谱分析确证胶状黄铁矿—菱铁矿型矿石中仍然保存有少量的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质。这些综合信息反映新桥胶状黄铁矿非岩浆热液成因,而是生物化学沉积成因。该层状铁硫化物—碳酸盐建造由于具有较高的地球化学活性,对燕山期岩浆活动驱动热液形成层状矿体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桥硫铁矿 菱铁矿 胶状黄铁矿 纳米矿物学 有机质
下载PDF
Genesis of Strata-bound Sulfide Orebodies in the Tongling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Cluster, SE China: Evidence from Colloform Pyrite 被引量:1
16
作者 XU Liang XIE Qiaoqin +4 位作者 CHEN Tianhu XU Xiaochun ZHOU Yuefei SUN Shaohua CHEN 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849-1859,共11页
Colloform pyrite(CPy)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ongling mineralization cluster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ineralization Belt(MLYRMB),China.There have many debates as to whether such CPy is associated with L... Colloform pyrite(CPy)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Tongling mineralization cluster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Mineralization Belt(MLYRMB),China.There have many debates as to whether such CPy is associated with Late Mesozoic igneous or Carboniferous sedimentation.CPy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ratabound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MLYRMB,was studied by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CPy mainly comprises pyrite,pyrrhotite,quartz,and illite.Pyrite in CPy shows cubic,globule,and xenomorphic morphologies.No octahedral or pyritohedron was observed.Most of the quartz crystals display xenomorphic morphology,where pyrite mold are popular on the surface.Organic matter(OM),which is usually bound to illite,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CPy.Morph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hich exhibit detrital features of quartz and clay mineral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derived from continental weathering.Specially,some hexagonal pyrrhotite nanoparticles which show mackinawite morphology are coexisted with O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sulfides possibly is mackinawite(the precursor)—hexagonal pyrrhotite-pyrite.Thus,compositional and micro-tex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Py in Xinqiao deposit suggest it to be a sedimentary origin rather than a hydrothermal origi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Yanshanian magmatism.Moreover,the coexistence of CPy and stratabound sulfide orebodies in the MLYRMB suggests a causal link between the two.It is considered that CPy might have served as a Cu mineralization geochemical barrier for the Cu-bearing ore-forming fluids,which originated from the Mesozoic magma in the MLYR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mineralogy colloform pyrite organic matter xinqiao sulfide deposit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Anhui Province
下载PDF
余杭萤石矿选矿工艺的研究及生产实践
17
作者 裘忠富 王洪涛 蔡芝芳 《矿产保护与利用》 1997年第4期36-37,50,共3页
不同矿点矿石的选别试验研究表明,美女山和烂泥塘两矿点矿石因萤石嵌布粒度很细,难以获得较好选别指标,而将这两矿点矿石与其他易选矿石配矿选别,获得的萤石精矿达化工一级品标准,CaF2回收率大于90%,使余杭萤石矿石资源得... 不同矿点矿石的选别试验研究表明,美女山和烂泥塘两矿点矿石因萤石嵌布粒度很细,难以获得较好选别指标,而将这两矿点矿石与其他易选矿石配矿选别,获得的萤石精矿达化工一级品标准,CaF2回收率大于90%,使余杭萤石矿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 配矿 选矿 浮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