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chean Mass-independent Fractionation of Sulfur Isotope:New Evidence of Bedded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Yanlingguan-Shihezhuang area of Xintai,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LI Yanhe HOU Kejun WAN Defang YUE Guol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44-450,共7页
Multiple sulfur isotope ratios (^34S/^33S/^32S) of Archean bedded sulfides deposits were measured in the Yanlingguan Formation of the Taishan Group in Xintai, Shandong Province, East of China; 633S = -0.7%o to 3.8‰... Multiple sulfur isotope ratios (^34S/^33S/^32S) of Archean bedded sulfides deposits were measured in the Yanlingguan Formation of the Taishan Group in Xintai, Shandong Province, East of China; 633S = -0.7%o to 3.8‰,δ^34S = 0.1‰-8.8‰, △^33S = -2.3‰ to -0.7‰. Th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s show obvious mass-independent fractionation (MIF) signatures. The presence of MIF of sulfur isotope in Archean sulfides indicates that the sulfur was from products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of volcanic SO2 induced by solar UV radiation, implying that the ozone shield was not formed in atmosphere at that time, and the oxygen level was less than 10-5 PAL (the present atmosphere level). The sulfate produced by photolysis of SO2 with negative △^33S precipitated near the volcanic activity center; and the product of element S with positive △^33S precipitated far away from the volcanic activity center. The lower △^33S values of sulfide (-2.30‰ to --0.25‰) show that Shihezhuang was near the volcanic center, and sulfur was mostly from sulfate produced by photolysis. The higher △^33S values (-0.5‰ to -‰) indicate that Yanlingguan was far away from the volcanic center and that some of sulfur were from sulfate, another from element S produced by photolysis. The data points of sulfur isotope from Yanlingguan are in a line parallel to MFL (mass dependent fractionation line) on the plot of δ^34S--δ^33S, showing that the volcanic sulfur species went through the atmospheric cycle into the ocean, and then mass dependent fractionation occurred during deposition of sulfide. The data points of sulfur isotope from Shihezhuang represent a mix of different sulfur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tai of shandong Province Archean sulfides sulfur MIF photochemical reaction
下载PDF
山东新泰桃花峪—石棚地区稀有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
作者 陈珂 廉永彪 +8 位作者 高继雷 李亚东 马明 冯启伟 张振飞 江睿 王铮 王立刚 李建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3期73-78,共6页
山东省新泰市桃花峪—石棚地区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新甫山凸起中部,区内可见百余条花岗伟晶岩脉侵入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地层及新甫山序列奥长花岗岩中。通过勘查工作在区内发现5条含稀有金属元素花岗伟晶岩脉,圈定1个锂铍铌钽矿体、1个铍铌... 山东省新泰市桃花峪—石棚地区稀有金属矿床位于新甫山凸起中部,区内可见百余条花岗伟晶岩脉侵入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地层及新甫山序列奥长花岗岩中。通过勘查工作在区内发现5条含稀有金属元素花岗伟晶岩脉,圈定1个锂铍铌钽矿体、1个铍铌钽矿体、2个铌钽矿体。本文在系统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阐述了稀有金属矿体地质特征,总结了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了找矿前景,为区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勘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桃花峪—石棚 山东新泰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忠明 曲传刚 +2 位作者 刘延常 吴来明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复合剑 CT 制作技术 山东新泰 东周 吴越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丁忠明 吴来明 +2 位作者 刘延常 曲传刚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37,共9页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 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铸接技术。其中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剑分别用2段式和3段式铸接成形。文章首次用CT清晰地展示了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上设置的榫头形状及分布状况。讨论了古代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的多样性、灵活性,说明了当时青铜连接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剑首 连接技术 CT 山东新泰 东周
下载PDF
山东新泰舌齿鱼科一新属、新种 被引量:3
5
作者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6-54,89,共9页
本文记述了产自山东蒙阴盆地分水岭组中原始真骨鱼类—新属、新种——宁家沟谭氏鱼(Tanichthys ningjiagouensis gen. et sp. nov.).据其形态特征,它应归入舌齿鱼超科(Hiodontoidea),并与舌齿鱼科的成员接近.其生存时代很可能为早白垩世.
关键词 舌齿鱼超科 新属 新种 山东 新泰
下载PDF
新泰“8·17”大暴雨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边智 邵士河 +1 位作者 王兆华 康桂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20期27-28,30,共3页
应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记录,对2007年8月16日8:00至8月18日8:00新泰地区的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其丰富的回波分析,在其探测汛... 应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记录,对2007年8月16日8:00至8月18日8:00新泰地区的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其丰富的回波分析,在其探测汛期暴雨的过程中,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暴雨的落区,为做出更准确的预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回波分析 大暴雨 山东新泰
下载PDF
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及石炭 二叠系界线的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宋香锁 张锡麒 王明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8,共12页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 24 属 66 种,根据小有孔虫在太原组中的垂向分布和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 3 个小有孔虫组合:1. Bradyina samarica Palaeotextu laria angusta elongata 组合... 通过对山东新汶煤田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化石 24 属 66 种,根据小有孔虫在太原组中的垂向分布和含量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 3 个小有孔虫组合:1. Bradyina samarica Palaeotextu laria angusta elongata 组合,2. Nodosaria sinensis Tetrataxis 组合,3. Geinitzina postacarbonica 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的对比,本区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归属于早二叠世,其层位大致相当于华北各地太原组艹蜓类的Pseudoschwagerina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有孔虫动物群 太原组 早二叠世 化石 地质时代 界线 石炭-二叠系 煤田 华北 层位
下载PDF
新发现的长吻型离龙(双孔亚纲:离龙目)幼年个体--袖珍蒙山龙,兼论新离龙类的个体发育 被引量:1
8
作者 袁梦 李大庆 +1 位作者 Daniel TKSEPKA 易鸿宇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28,共16页
离龙是一类生活在中侏罗世至中新世的半水生掠食性动物。白垩纪早期,部分离龙类演化为与现生鳄鱼形态类似的大型长吻爬行动物,称为新离龙类。报道了来自山东省下白垩统蒙阴组的一长吻型离龙新种--袖珍蒙山龙(Mengshanosaurus minimus),... 离龙是一类生活在中侏罗世至中新世的半水生掠食性动物。白垩纪早期,部分离龙类演化为与现生鳄鱼形态类似的大型长吻爬行动物,称为新离龙类。报道了来自山东省下白垩统蒙阴组的一长吻型离龙新种--袖珍蒙山龙(Mengshanosaurus minimus),正型标本头骨全长仅35 mm,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新离龙类个体。根据未完全骨化的颅腔和额骨-顶骨间尚存未愈合的圆孔,推测蒙山龙正型标本为一幼年个体。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蒙山龙属于新离龙类,具有单个外鼻孔,单一鼻骨和下颞孔开放等新离龙类的共有衍征。在新离龙类内部,蒙山龙分类位置较为基干,为伊克昭龙属(Ikechosaurus)、车尔龙属(Tchoiria)、西莫多龙属(Simoedosaurus)和鳄龙属(Champsosaurus)组成的支系的姐妹群。蒙山龙区别于其他新离龙类的特征包括泪孔位于前额骨与泪骨之间,以及增大的腭面齿(宽度超过上颌齿的1/3)。蒙山龙具有长吻和紧密排列的尖利牙齿,推测离龙类幼体与现生鳄类幼体食性类似,以水生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现生鳄类在发育过程中,吻部的形态常发生改变,牙齿也会从尖细的形状转向圆钝;而蒙山龙的吻部和牙齿的形态与已知大体型的成体新离龙类没有明显区别,这说明相较于现生鳄类,新离龙类在发育过程中生态位的变化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新泰 早白垩世 蒙阴组 新离龙类
下载PDF
鲁西车往峪隐爆角砾岩群特征及其控矿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照波 高传波 《山东地质》 2000年第4期22-26,共5页
通过对车往峪角砾岩群中岩体的分布格局 ,岩石特征、矿化蚀变及构造控制因素的分析 ,指出该角砾岩群由隐爆作用形成。隐爆角砾岩群与磁异常及Au ,Ag ,Cu元素组合异常套合较好 ,基岩化探也显示出较高的As,Sb元素异常。故其成矿前景较好 ... 通过对车往峪角砾岩群中岩体的分布格局 ,岩石特征、矿化蚀变及构造控制因素的分析 ,指出该角砾岩群由隐爆作用形成。隐爆角砾岩群与磁异常及Au ,Ag ,Cu元素组合异常套合较好 ,基岩化探也显示出较高的As,Sb元素异常。故其成矿前景较好 ,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 (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隐伏矿体 成矿远景 磁异常 岩石特征 矿化蚀变
下载PDF
山东省新泰市泉里泉域岩溶水系统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宏生 王祥永 +2 位作者 路兵 孟锦 赵冰洁 《华北地质》 2022年第3期55-61,68,共8页
本文采用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了泉里泉域岩溶水系统。该泉域为一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是以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体的单斜顺置型岩溶水系统,边界清晰,受地表分水岭、地质构造、地层岩性诸要素控制,具有统一的补给、径流、... 本文采用地下水系统理论,研究了泉里泉域岩溶水系统。该泉域为一独立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是以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体的单斜顺置型岩溶水系统,边界清晰,受地表分水岭、地质构造、地层岩性诸要素控制,具有统一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泉域系统开放,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次为谷里河、后北佐河流经裸露奥陶系灰岩段的渗漏补给;排泄方式有泉群、人工开采。经研究,泉域不宜再新建水源地增采岩溶水资源,以防泉水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研究 岩溶水系统 开采潜力 泉里泉域 山东新泰
下载PDF
新泰市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秀苗 韩明彬 +4 位作者 陈庆义 何娅婷 王道亮 刘峰 李怀孔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1期114-114,116,共2页
为筛选出适合新泰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最好,为77.4%;70%丙森锌可湿... 为筛选出适合新泰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选用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6种药剂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250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最好,为77.4%;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75 g/hm^2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次之,为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 杀菌剂 防效 山东新泰
下载PDF
航测技术在新泰市魏家河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12
作者 傅殿群 范明强 +1 位作者 曹茜 张娟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以新泰市刘杜镇魏家河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阐述了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航测技术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具有高效率、高精度等优势,未来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航测技术 土地整治 无人机 山东新泰
下载PDF
新泰地区绿岩型金矿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长亮 王公运 +2 位作者 吕振山 徐国民 张春池 《山东地质》 2000年第4期33-38,共6页
通过对新泰地区花岗绿岩带基本地质特征、金的初始丰度及其后生变化、花岗质岩石金含量的研究 ,探讨了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与迁移的影响。结合对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史的分析 ,认为该区绿岩型金矿... 通过对新泰地区花岗绿岩带基本地质特征、金的初始丰度及其后生变化、花岗质岩石金含量的研究 ,探讨了火山喷发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及构造作用对金的活化与迁移的影响。结合对区域地质背景及演化史的分析 ,认为该区绿岩型金矿具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岩带 糜棱岩岩 石英脉型 金矿床 成因 控矿作用
下载PDF
研究东周时期齐国南疆城邑的典型样本——《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读后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青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齐国是东周时期崛起的东方大国,根据《春秋左传》等文献记载,齐国在争霸崛起过程中曾与周边诸国反复争夺一些军事要地,南部边境尤其如此,为了与鲁国及后来的吴、越、楚国抗衡,齐国曾在泰沂山区兴建了横贯东西的长城及多个关隘要塞,
关键词 新泰县 周家庄墓地 东周时期 齐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