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斌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6,共5页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作出一定的推进。本文着重从两方面对他的汉魏诗史观作一评述,一是对格调派尊汉贬魏的诗史价值观的批判,二是以“正变”说建构自己的汉魏诗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汉魏诗论 明代诗学 格调派 “正变”
下载PDF
明代后期两位诗话家对诗趣的集中论评与阐说
2
作者 胡建次 刘汉良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6-59,共4页
明代后期,陆时雍和许学夷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陆时雍评诗视域较为宽广圆融,对由"才"、"情"、"理"所衍生出的诗趣都体现出推赏之意;他对诗趣的化俗为雅性、自然随意性、有无相生性、表层生发性... 明代后期,陆时雍和许学夷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陆时雍评诗视域较为宽广圆融,对由"才"、"情"、"理"所衍生出的诗趣都体现出推赏之意;他对诗趣的化俗为雅性、自然随意性、有无相生性、表层生发性等作出了阐说。许学夷评诗最为推尚"兴趣",对"意趣"、"机趣"、"奇趣"也表现出称赏;他对"兴趣"的偶然生发性以及性情为生发"真趣"之本予以了阐说。他们为古典诗学"趣"范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时雍 许学夷 诗趣 集中论评 阐说
下载PDF
论易学史研究在易佛关系问题上的两个疏忽──兼谈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坚 《周易研究》 CSSCI 2000年第2期44-54,共11页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研究疏忽了易佛关系这一大课题,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我们没有研究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为什么佛教在与儒学和道学相沟通的同时却不与易学相沟通;(二)我们没有重视宋明以后存在的大规模的易佛沟通现象。本文以素描的方式勾画出了一幅被学者们忽略了的易佛关系图,有理有据地对疏忽易佛关系的研究状态提出了警策,并以太虚大师的易学思想为例,说明了易佛关系是不应该被疏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易学史 佛学 易佛关系 太虚大师
下载PDF
满族藏书家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考述
4
作者 刘敏 《河北科技图苑》 2022年第4期93-96,59,共5页
纳兰揆叙(1674-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满族藏书家。其在政治、文学方面的事迹多为后人熟晓,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他的谦牧堂作为清初满族私人藏书楼,在清代藏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就纳兰揆叙藏书渊源、谦牧堂藏书规模、源... 纳兰揆叙(1674-1717),字恺功,号惟实居士,满族藏书家。其在政治、文学方面的事迹多为后人熟晓,藏书事迹却鲜为人知。他的谦牧堂作为清初满族私人藏书楼,在清代藏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就纳兰揆叙藏书渊源、谦牧堂藏书规模、源流和散佚情况进行系统考述,揭示纳兰揆叙及其谦牧堂对中国藏书事业的贡献,从而丰富清代藏书史尤其是少数民族藏书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揆叙 谦牧堂 徐乾学 怡府
下载PDF
许学夷对初唐诗歌中唐诗精神的审视
5
作者 方锡球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0-75,共6页
许学夷对不同时代诗歌的评价,往往运用不同的理论概念以突出不同时代的特色和个性风貌。他对初唐诗歌审美特征的揭示,运用的关键术语是“才力”和“造诣”,从而改变了初唐诗歌评价对六朝承接的局限性,发现了初唐诗歌的唐诗特质。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辩体》 初唐诗歌 才力 造诣 唐诗精神
下载PDF
人格修养与中国山水画风格之嬗变——徐复观对中国绘画的心性学考察之二
6
作者 张晚林 《阴山学刊》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 “逸”和“远”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风格是如何可能的?徐复观通过对此问题的心性学考察,认为这是庄学精神逐步在绘画中落实的结果。通过这种研究与讨论,便把艺术问题与人格修养问题联系了起来,由此,便可进一步证明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心性学 绘画
下载PDF
许学夷《诗源辩体》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
7
作者 魏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66-69,共4页
许学夷《诗源辩体》中的汉魏诗论可以视为对明代七子派汉魏诗学的总结,而许学夷的汉魏诗学观念又主要是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与接受来加以体现。许学夷通过考察《古诗十九首》在体制特征、诗歌本体、抒情手法等方面与国风一脉相... 许学夷《诗源辩体》中的汉魏诗论可以视为对明代七子派汉魏诗学的总结,而许学夷的汉魏诗学观念又主要是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批评与接受来加以体现。许学夷通过考察《古诗十九首》在体制特征、诗歌本体、抒情手法等方面与国风一脉相承的关系,将《古诗十九首》树立为五言古诗的最高典范,并以之作为批判公安、竟陵两派反复古思想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许学夷 正体 兴寄 典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