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ongli (HT 5) and Xuanzhong (GB 39) Acupoints from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vidence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娟 张华 +5 位作者 常静玲 周莉 谭中建 钟海珍 朱丹 高颖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846-854,共9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ity of Tongli(HT 5) and Xuanzhong(GB 39) paired acupionts in aspects of Deqi sensation and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Methods: In this study, 15 healthy subj...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pecificity of Tongli(HT 5) and Xuanzhong(GB 39) paired acupionts in aspects of Deqi sensation and brain activation patterns during electroacupuncture. Methods: In this study, 15 healthy subjects were enrolled. All participants suffered two kinds of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 examinations randomly: Examination A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EA) at the bilateral Tongli(HT5) and Xuanzhong(GB 39) acupoints(ACU), and examination B received EA at bilateral non-acupoints(NAP). The subjects reported the feeling of Deqi at each examination later respectively. A 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 method and 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 ACU group(Exam A) reported fullness, heaviness, numbness, soreness and throbbing of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tensity than the NAP group(Exam B). In addi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aching, tingling, deep pressure, sharp pain, dull pain, warmness and cold. Meanwhile, f MRI data reveale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discriminating accuracy of brain somatosensory cortex and language-related cortices. Conclusion: Needling HT 5 and GB 39 may modulate language function through a complex brain network, suggesting that it may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of languag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h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acupuncture Tongli(HT 5) xuanzhong(GB 39)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ain network
原文传递
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王晓景 毛立亚 +2 位作者 姚军孝 赵高斯 马齐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0期106-112,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悬钟穴 丘墟穴 电针
下载PDF
电针通里、悬钟穴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和fMRI改变的作用 被引量:34
3
作者 常静玲 高颖 +2 位作者 张华 谭中建 蒋根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7,I0002,共6页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 目的:通过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患者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的语言学评估,观察此穴位配伍的语言学疗效及探索语言功能的改善与皮质激活效应的关系和意义。方法:试验1:对1例皮质下失语症志愿者在针刺通里、悬钟前后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学评价。试验2:分别电针左、右通里、悬钟,试验采用组块设计模式,静息阶段与刺激阶段交替;运用fMRI中的BOLD技术及SPM2软件分析方法来显示脑皮质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电针左侧通里、悬钟后出现右侧颞上回、颞横回、额下回、岛叶、海马旁回、中央前后回、小脑扁桃体等部位的激活,电针右侧通里、悬钟后左侧颞上回、颞下回、海马旁回、角回、岛叶、顶上小叶、顶下小叶、中央后回等脑区出现激活;其中电针左侧的通里、悬钟后出现双侧颞叶的皮质激活效应。结论:针刺通里、悬钟可以激活脑语言功能区,从而证实针刺此组穴位可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通过观察针刺单侧穴位后的侧别交叉激活和双侧皮质激活推测语言功能的双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通里穴 悬钟穴 失语症 语言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陈文 顾红卫 +7 位作者 马维平 李启珊 喻强 刘兴勤 刘世红 李文华 刘惠玲 戴美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1-85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足三里 悬钟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0
5
作者 陈文 谭敏 +1 位作者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针灸疗法 脑缺血/病理生理学 足三里 悬钟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庆 周定中 +2 位作者 谢菊英 颜建辉 李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0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fMRI技术分析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足三里、悬钟对脑fMR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 目的探讨应用fMRI技术分析针刺缺血性中风患者足三里、悬钟对脑fMRI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缺血性中风基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足三里、悬钟。两组患者在治疗的第1、10、20天接受fMRI扫描.采用静息-刺激交替模式,所得数据经SPM2分析。结果治疗组激活区主要为双侧颞中回、额中回、额上回,同侧岛叶、枕上回以及对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岛盖、角回等。治疗组第20天fMRI图像上激活区的数目较第1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第20天fMRI图像上激活区数目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能促进缺血性脑中风患者康复,fMRI技术直观性证明该疗法的有效性.为祖国中医针灸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信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灸疗法 足三里穴 悬钟穴 磁共振
下载PDF
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累积镇痛效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宋佳杉 刘玉祁 +20 位作者 刘存志 佘延芬 解秸萍 陈寅萤 吴萌萌 石广霞 文雅丽 李敬道 马玉侠 吕昆 王麟鹏 周炜 韩景献 高树中 赵吉平 李石良 马良宵 邢建民 曹卉娟 刘建平 朱江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 目的比较电针三阴交、悬钟、非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差异。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门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501例,随机分成三阴交组、悬钟组、非穴组,每组167例。在患者痛经开始发作并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0 mm时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100Hz,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3 d。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后30 min及第2、3次治疗前以VAS测量疼痛程度。同时分别在第1次治疗前、第1次起针即刻及第2、3次治疗前记录患者的痛经总体伴随症状严重程度(retrospective symptom scale,RSS-COX2总分)。结果三阴交组VAS值降低程度显著大于悬钟组及非穴组(MD=﹣2.92 mm,P=0.028;MD=﹣3.47 mm,P=0.009),悬钟组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6 mm,P=0.674);3组RSS-COX2总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结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累积镇痛效应优于悬钟穴、非穴,悬钟穴与非穴累积镇痛效应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电针 针刺镇痛 三阴交 悬钟 非穴
下载PDF
功能保健灸治疗高脂血症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4
8
作者 邓柏颖 谢感共 +1 位作者 罗本华 罗敏然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8-49,共2页
目的:探索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谢氏功能保健灸”对4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2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治疗后TC、TG、L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HDL变化不明显... 目的:探索灸法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运用“谢氏功能保健灸”对48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结果:临床控制12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治疗后TC、TG、L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HDL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功能保健灸对高脂血症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保健灸 治疗 高脂血症 疗效观察 针灸疗法
下载PDF
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辛思源 庞嘉 +5 位作者 郭建恩 赵印涛 王培 刘玉祁 李春华 张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31-2633,共3页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 目的:文章从经穴效应角度探讨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关系,尝试建立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的关系,以丰富和发展相对穴理论。方法:通过对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和经穴效应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相对穴三阴交-悬钟的内在经穴效应关系。结果: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在循经特异性、部位特异性、脏腑特异性、病证特异性及神经节段特异性等方面具有内在的经穴效应关系。结论:相对穴三阴交-悬钟具有经穴效应关系,进一步提示相对穴与经穴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效应 相对穴 三阴交 悬钟 关系
下载PDF
针刺悬钟配阿是穴治疗骨科术后疼痛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朝辉 冯彩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5-897,共3页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平痛新注射液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悬钟穴为主配以阿是穴30分钟;药物组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20 mg,每日3次。观察记录各组48小时内疼痛...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平痛新注射液治疗骨科术后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针刺悬钟穴为主配以阿是穴30分钟;药物组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20 mg,每日3次。观察记录各组48小时内疼痛情况变化。结果:针刺组24小时优良率89.2%,药物组24小时优良率81.4%;针刺组48小时优良率100.0%,药物组48小时优良率96.3%。统计结果显示针刺组镇痛效果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悬钟、阿是穴治疗骨科手术后疼痛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平痛新注射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方法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针灸疗法 阿是穴 悬钟穴
下载PDF
悬钟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症60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旭东 许建阳 +1 位作者 刘静 司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36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按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悬钟穴透刺三阴交法用于治疗组,常规针刺方法用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均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SQI积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钟穴透刺三阴交可提高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悬钟 三阴交 疗效
下载PDF
内关穴治疗心脏过早搏动的特异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慧娟 秦照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通过针刺单穴内关与悬钟穴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观察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相对特异性,证明内关穴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入组60例,其中脱落10例,实际完成50例,内关组30例,悬钟组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并分别... 目的通过针刺单穴内关与悬钟穴治疗早搏的疗效比较,观察内关穴治疗早搏的相对特异性,证明内关穴治疗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共入组60例,其中脱落10例,实际完成50例,内关组30例,悬钟组2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单盲法。并分别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内关与悬钟治疗早搏的疗效。结果针刺内关穴治疗早搏疗效优于针刺悬钟穴治疗。结论内关穴相对于悬钟穴在早搏的治疗中具有特异性。这一研究结果可为规范腧穴的主治作用及临床选穴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 悬钟 电针 期前收缩 早搏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亚楠 王学新 +2 位作者 王鹏 杨琪 王艳雪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4期409-412,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加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加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悬钟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有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康复 中风后遗症 卒中 足下垂 足三里 悬钟 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 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 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 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
下载PDF
Anti-aging effects of moxa cone moxibustion As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complement 被引量:1
14
作者 Lihua Zhao Shangjie Chen +1 位作者 Huang Chen Zhen Qi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2期919-924,共6页
Therapies that complemen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re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reating aging in the brain.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formulations of moxa cone moxibustion were applied at acupoints Zusanfi (ST 36) ... Therapies that complement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re an important approach for treating aging in the brain.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formulations of moxa cone moxibustion were applied at acupoints Zusanfi (ST 36) and Xuanzhong (GB 39), and at acupoints Baihui (DU 20) and Guanyuan (RN 4), in D-galactose-induced senile mic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xa cone moxibustion improved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and Cu/Zn-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in the homogenates of the cerebral tissue, as well as ameliorating deficits in neuronal morphology and neuronal dens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hippocampal CA3. Moxa cone moxibustion also enhanced learning and memory functions of senile mice. Moxa cone moxibustion at Zusanli, Xuanzhong, Baihuiand Guanyuan acupoints can thus be used to compleme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with efficacy that is equal to tha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Zusanliand Xuanzhong, and superior to that of nimodipin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ILE Zusanfi (ST 36) xuanzhong (GB 39) Baihui (DU 20) Guanyuan (RN 4) moxa cone moxibustion ELECTROACUPUNCTURE D-GALACTOSE cerebral cortex hippocampus CA3 neuronal morphology learning and memory oxidation resistance
下载PDF
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道 朱聪颖 马先林 《河南中医》 2021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根据腧穴命名原则和针感效应,提出在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的新观点,分别是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从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四穴的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以及针刺四穴后针感循行分布,悬钟、会宗、间使与三阴交一样,... 根据腧穴命名原则和针感效应,提出在腕踝上三寸内外侧各有一个三经交会穴的新观点,分别是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从三阴交、悬钟、会宗、间使四穴的现代解剖学神经分布,以及针刺四穴后针感循行分布,悬钟、会宗、间使与三阴交一样,均符合三经交会穴的特点,虽然不能将现代的神经与经络完全等同,但经络包含神经是无可争辩的。在《针灸甲乙经》和《针灸大成》的记载中,悬钟、会宗、间使三穴的主治与三经交会穴主治范围尚有一定差距,但不能排除是人们对以上三穴认识得还不够清楚。目前,除三阴交穴之外,其余三穴临床研究有限,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会穴 三阴交 悬钟 会宗 间使
下载PDF
《玄中记》现存佚文考辨
16
作者 曾肖 《天中学刊》 2021年第4期78-85,共8页
《玄中记》一书约亡佚于北宋初年,元代陶宗仪首先辑佚此书,明末清初复有抄本流传于世,清代以后先后出现黄奭、茆泮林、马国翰、叶德辉、鲁迅的辑本。近年来,学界利用大量新的文献文本和数据库检索等较先进的研究手段,进行《玄中记》的... 《玄中记》一书约亡佚于北宋初年,元代陶宗仪首先辑佚此书,明末清初复有抄本流传于世,清代以后先后出现黄奭、茆泮林、马国翰、叶德辉、鲁迅的辑本。近年来,学界利用大量新的文献文本和数据库检索等较先进的研究手段,进行《玄中记》的辑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现有佚文尚需准确考证。通过对文献出处、内容风格的综合考量,文中对现今发现的20多条佚文进行考辨,部分属于《玄中记》的条目可以认定,部分则应该存疑或可证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中记》 辑佚 类书 《玄山记》
下载PDF
《针灸大成》中悬钟穴临床应用探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韬 周鑫 +1 位作者 高俊祎 李丹丹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5期177-179,共3页
《针灸大成》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详尽丰富,涉及悬钟穴的定位、归经、操作、主治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髓会,可用于治疗下肢痹证、痿证、痉证、中风、疟疾、热病、颤病、伛偻,也涉及皮肤病、精神病、肝胆疾病等,临床应... 《针灸大成》中关于悬钟穴的记载详尽丰富,涉及悬钟穴的定位、归经、操作、主治等。悬钟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又是八会穴之髓会,可用于治疗下肢痹证、痿证、痉证、中风、疟疾、热病、颤病、伛偻,也涉及皮肤病、精神病、肝胆疾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学习杨继洲对悬钟穴的针灸治法,可为临床运用悬钟穴提供理论基础,拓宽临床选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悬钟穴 绝骨穴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磊 熊鹿静 +3 位作者 李炳坤 唐小高 喻林 周鑫 《中医正骨》 2022年第6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 目的:探讨电针足少阳经穴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50例。由同一组医生行膝关节镜下腓骨长肌腱单束ACL重建术,术后第2天开始电针患侧足少阳经的悬钟、阳陵泉、膝阳关、环跳4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1d,共治疗6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周、4周、6周时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hreshold to detection of passive motion,TTDPM)、关节位置觉(joint position sense,JPS)以及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s)P40起始潜伏期、波幅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潜伏期、波幅。结果:①TTDPM。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12.586,P=0.000)。双侧膝关节TTDP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06.9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TTDP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34.592,P=0.000)。患侧膝关节TTDPM随时间呈下降趋势(3.57°±0.53°,2.61°±0.47°,2.21°±0.39°,1.92°±0.28°,F=349.20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4°±0.10°,1.42°±0.12°,1.40°±0.10°,1.41°±0.07°,F=2.772,P=0.052)。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TTDPM均较健侧高(t=29.528,P=0.000;t=21.642,P=0.000;t=16.658,P=0.000;t=13.642,P=0.000)。②JPS。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01.439,P=0.000)。双侧膝关节JPS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32.141,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JP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09.843,P=0.000)。患侧膝关节JPS随时间呈改善趋势(4.31°±0.71°,3.62°±0.65°,3.23°±0.60°,2.64°±0.54°,F=211.272,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49°±0.13°,1.47°±0.11°,1.48°±0.10°,1.47°±0.10°,F=1.333,P=0.277)。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JPS均较健侧差(t=28.782,P=0.000;t=23.278,P=0.000;t=20.698,P=0.000;t=15.864,P=0.000)。③SEPsP40起始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40.633,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2153.95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817.474,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49.23±1.95)ms,(43.87±1.81)ms,(38.33±1.91)ms,(34.68±1.39)ms,F=1406.798,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30.78±0.92)ms,(30.42±1.15)ms,(30.41±0.98)ms,(30.39±1.10)ms,F=1.680,P=0.173]。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起始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64.829,P=0.000;t=51.154,P=0.000;t=26.471,P=0.000;t=18.256,P=0.000)。④SEPsP40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40.382,P=0.000)。双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309.833,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SEPsP40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578,P=0.000)。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1.36±0.10)mv,(1.67±0.11)mv,(1.83±0.10)mv,(1.97±0.09)mv,F=926.454,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2.27±0.08)mv,(2.29±0.09)mv,(2.28±0.06)mv,(2.29±0.07)mv,F=2.258,P=0.084]。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SEPsP40波幅均较健侧低(t=-69.500,P=0.000;t=-42.342,P=0.000;t=-30.748,P=0.000;t=-22.211,P=0.000)。⑤MCV潜伏期。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47.733,P=0.000)。双侧膝关节MCV潜伏期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828.428,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潜伏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73.718,P=0.000)。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随时间呈缩短趋势[(20.63±1.37)ms,(17.94±1.49)ms,(16.67±1.30)ms,(14.36±0.99)ms,F=866.063,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12.27±0.39)ms,(12.24±0.44)ms,(12.22±0.49)ms,(12.21±0.39)ms,F=0.282,P=0.839]。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潜伏期均较健侧长(t=44.622,P=0.000;t=26.899,P=0.000;t=27.612,P=0.000;t=15.341,P=0.000)。⑥MCV波幅。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208.831,P=0.000)。双侧膝关节MCV波幅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3582.21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膝关节MCV波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362.807,P=0.000)。患侧膝关节MCV波幅随时间呈增高趋势[(3.76±0.10)mv,(4.26±0.13)mv,(4.58±0.11)mv,(4.78±0.09)mv,F=4397.711,P=0.000],健侧随时间无明显变化[(5.23±0.07)mv,(5.24±0.06)mv,(5.23±0.06)mv,(5.24±0.05)mv,F=2.144,P=0.098]。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患侧膝关节MCV波幅均较健侧低(t=-171.500,P=0.000;t=-63.024,P=0.000;t=-48.938,P=0.000;t=-40.251,P=0.000)。结论:对于膝关节ACL部分损伤患者,在ACL重建术后采用电针足少阳经穴,膝关节本体感觉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术后短期内并不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损伤 前交叉韧带 电针 胆经 本体感觉 悬钟 阳陵泉 膝阳关 环跳
下载PDF
山西玄中寺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碑杂考
19
作者 张晓非 《长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4-38,共5页
文章综合参考山西吕梁市交城县玄中寺所藏数通与圣旨碑相关碑刻,根据该圣旨收执对象太原路都僧录生平记载,初步考证安僧录即为玄中寺大师广安,玄中寺八思巴字蒙古语圣旨的颁发年代为1277年,碑铭立石时间应该在1345年之后。
关键词 太原路都僧录 广安 元代 玄中寺
下载PDF
复健方联合泛髓组穴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刘婷婷 宗寿健 +1 位作者 李鑫 刘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复健方联合泛髓组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复健方组(n=30)和针药益髓法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复... 目的 系统评价复健方联合泛髓组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复健方组(n=30)和针药益髓法组(n=30)。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健方组加用中药复健方汤剂,针药益髓法组在复健方组的基础上加刺泛髓组穴。比较3组患者FMA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评分及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 各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FMA分值复健方组高于对照组(P<0.05),针药益髓法组高于复健方组(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针药益髓法组高于对照组(P<0.01),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NIHSS评分复健方组低于对照组(P<0.05),针药益髓法组低于复健方组(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针药益髓法组优于对照组(P<0.01),针药益髓法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6.7%(P<0.01)。血清BDNF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针药益髓法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药结合益髓法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髓法 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悬钟穴 百会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