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薛生白“余邪清透”学说对疫病瘥后调护的指导作用浅析
1
作者 向阳 张敏 +1 位作者 曾楚华 吕文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0期10-13,共4页
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是临床指导湿热病乃至湿热疫辨治的经典性著作,其清透湿热余邪的辨治思想较为系统。经分析发现,薛氏尤其注重湿热余邪留滞三焦、经络、肝胆等脏腑的影响,治疗方面常结合各脏腑的功能特点,注重气机的条畅与气阴的... 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是临床指导湿热病乃至湿热疫辨治的经典性著作,其清透湿热余邪的辨治思想较为系统。经分析发现,薛氏尤其注重湿热余邪留滞三焦、经络、肝胆等脏腑的影响,治疗方面常结合各脏腑的功能特点,注重气机的条畅与气阴的清补。当余邪留滞三焦时,采用宣畅三焦气机之法;针对余邪留滞经络之轻者采用养阴以祛邪,重者则采用活血通络、破滞散瘀之法;当邪留肝胆时则采用清热利胆、养心安神之法。针对湿热化燥伤阴、中气不足的状态,倡导调补中气,促使气机和畅;兼见肺胃阴虚者,则采用补肺养阴法治之。薛氏在用药方面注重用清轻宣化之品宣畅三焦湿热余邪,多选用药食两用之品清补气阴。同时,也倡导鲜药取汁送服香燥药物、特殊炮制等特色疗法的运用,对临床湿热疫瘥后调护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篇》 瘥后调护 薛生白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叶天士和薛生白治疗湿热性温病用药异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肖连宇 黎又乐 +1 位作者 刘倩 赵岩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治法特点。方法根据叶天士、薛生白两人著作中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关联规则及χ~2检验比较二者用药异同。结果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茯苓、陈皮、厚... 目的分析比较叶天士和薛生白在治疗湿热类温病的用药异同及各自治法特点。方法根据叶天士、薛生白两人著作中的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关联规则及χ~2检验比较二者用药异同。结果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茯苓、陈皮、厚朴、杏仁、滑石、泽泻、半夏、薏苡仁、白术、苍术等10味均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其中杏仁、滑石、泽泻3味药物的使用中叶天士要多于薛生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药物配伍方面,叶、薛二家均喜用茯苓-陈皮-厚朴;不同的是叶天士还喜用黄芩-黄连、猪苓-泽泻、滑石-竹叶-杏仁等配伍,而薛生白使用较多的是杏仁-厚朴-白豆蔻、陈皮-白术-茯苓、厚朴-茯苓-陈皮-草果等配伍。结论叶、薛二家在治疗湿热类温病时均遵行了《内经》的治湿原则,另外叶氏的常用配伍也体现了其"总以苦辛寒治湿热"的用药特色,而薛氏的用药则体现了其"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的认识,治疗以中焦阳明、太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薛生白 湿热类温病 用药特点
下载PDF
《湿热病篇》治湿四法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义敏 张思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2-303,共2页
通过研读分析《湿热病篇》,发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时,娴熟得运用了宣湿、化湿、燥湿、利湿之法,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湿热病篇 湿邪 治湿 薛生白
下载PDF
薛生白《湿热病篇》中治疗神志病变思路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亚娟 张思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神志活动不仅由心所主宰,与五脏六腑功能亦密切相关。通过对《湿热病篇》有关神志病变的条文研读分析,发现薛生白在治疗神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了调畅气机、通腑泻热、滋养阴津、破滞通瘀、清心泻肝、芳香开窍等诸法,其立法制方巧妙精奇... 神志活动不仅由心所主宰,与五脏六腑功能亦密切相关。通过对《湿热病篇》有关神志病变的条文研读分析,发现薛生白在治疗神志疾病的过程中,运用了调畅气机、通腑泻热、滋养阴津、破滞通瘀、清心泻肝、芳香开窍等诸法,其立法制方巧妙精奇,对当前中医急症的临床治疗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病篇 神志病变 治法思想
下载PDF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辨治刍议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勇 王俊伟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45-46,共2页
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的《湿热病篇》是一部辨治湿热病的重要著作,笔者通过对《湿热病篇》第10条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薛生白治湿四法结合宣上焦、畅中焦、渗下焦的用药指导思想进行探析,对当前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病篇》 湿热
下载PDF
薛生白《湿热病篇》辨治湿热轻重药症变化特色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恩宇 李仕显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0期1826-1828,共3页
薛生白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对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湿热病篇》是对湿热病邪致病的系统论述。由于湿热病邪为湿邪与热邪相合而成,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的轻重不同对湿热病的症状与用药均会产生影响,而薛氏... 薛生白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对温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湿热病篇》是对湿热病邪致病的系统论述。由于湿热病邪为湿邪与热邪相合而成,湿为阴邪,热为阳邪,湿与热的轻重不同对湿热病的症状与用药均会产生影响,而薛氏对湿热的轻重关系把握很严谨,对产生的病证特点和用药配伍均有不同阐述。本文将《湿热病篇》中涉及湿热轻重不同致病的条文进行选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湿热病篇》 湿热轻重 辨治 薛生白
下载PDF
薛生白化湿用药特点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曙光 赵根生 周永学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8,共2页
通过熟读研析《湿热病篇》,将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经验概括为宣表散湿、理气化湿、清热祛湿、健脾运湿、祛风胜湿等治湿大法,充分展现了薛生白分焦论治及根据湿邪对脏腑的影响,注意治理肺脾肾三脏的化湿用药特点。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病篇》 化湿 用药特点
下载PDF
张仲景与薛生白对湿邪为病认识异同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梁润英 姚振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张仲景与薛生白对湿邪为病认识的特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通过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和薛生白《湿热病篇》的研读,探讨两位医家对湿邪为病病因、症状、治法、用药的异同。结论张仲景与薛生白在治疗湿邪为病时均... 目的研究张仲景与薛生白对湿邪为病认识的特点,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方法通过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和薛生白《湿热病篇》的研读,探讨两位医家对湿邪为病病因、症状、治法、用药的异同。结论张仲景与薛生白在治疗湿邪为病时均重视脾胃阳气,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湿邪为病主要采用"发汗、利小便"两大治疗大法,薛生白结合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遣方用药,并且根据湿邪侵犯人体的不同程度和不同阶段,综合病因、病机、病势,确定治疗方法,理法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薛生白 湿邪 治法
下载PDF
温病医家辨治虚劳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沈云博 刘枫 +3 位作者 兰向宇 严博煜 张笑雪 刘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69-676,共8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病代表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及王孟英四人对虚劳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四位温病医家医案中“虚劳”篇或“劳伤”篇所载的首诊及复诊处方,建立数据库,运...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温病代表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及王孟英四人对虚劳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以期为此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通过收集并整理四位温病医家医案中“虚劳”篇或“劳伤”篇所载的首诊及复诊处方,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5.0及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V3.0),分析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功效、高频药物组合,并进行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处方共计295首,涉及中药166味,高频药物28味(频次>20次);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入肾、脾经为主;药物以补虚药最多,其中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补阳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收涩药;得出高频药物组合28组(频次≥30次);药物关联规则8条;5个聚类方。[结论]温病医家以甘温之品从脾肾入手辨治虚劳,重在补益中焦气血,对于后期阴阳亏虚明显者,填补肾之阴阳。善以血肉有情之品从补益奇经论治,补益同时注重收涩药的运用,补涩兼顾。尤其对于真阴耗竭之证,创“甘寒育阴”法以填补真阴,为温病医家辨治虚劳的特色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叶天士 薛生白 吴鞠通 王孟英
下载PDF
从薛生白 “主客浑受”思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的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禹增 杨文霞 +2 位作者 申鹏 王浩 徐宝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4期5-6,33,共3页
“主客浑受”首见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斯“主客浑受”之“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主客浑受”即指久病体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脉络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而言之,即是血瘀。此与文献报... “主客浑受”首见于清代著名温病学家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4条,斯“主客浑受”之“主”指人体营血,“客”指病邪。“主客浑受”即指久病体虚,湿热之邪久留与人身营血相混而形成脉络凝瘀的一种病理状态,简而言之,即是血瘀。此与文献报道中某些新冠肺炎的重症阶段有相似之处,治疗当活血通络,“破滞破瘀”,可使“斯络脉通而邪得解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COVID-19 血瘀 薛生白 主客浑受 破滞破瘀
下载PDF
从《湿热病篇》看薛生白对脉诊的认识
11
作者 曾璐 李耀辉 许建秦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5期520-523,共4页
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记录了16种脉象,很有湿热病特色。虚脉是湿热伤气的脉象,也代表着湿邪内阻脾阳不足;细脉不是阴虚,而是寒湿伤阳的脉象;脉细如丝或绝不是真阳外脱,而是湿热邪气内阻,表里气机不通;脉洪大而长为热重于湿的典型脉象;... 薛生白《湿热病篇》中记录了16种脉象,很有湿热病特色。虚脉是湿热伤气的脉象,也代表着湿邪内阻脾阳不足;细脉不是阴虚,而是寒湿伤阳的脉象;脉细如丝或绝不是真阳外脱,而是湿热邪气内阻,表里气机不通;脉洪大而长为热重于湿的典型脉象;脉伏是脾胃之阳为寒湿所蒙,不得升越之象;数脉是湿热病中最常见的脉象,可以表现为细数、软数、滑数、脉数大按之豁然空者以及尺脉数、左关弦数等。这些代表湿热病主证的脉象,大大开阔了临床对湿热病脉象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病篇》 脉诊贡献
下载PDF
王跃“连苏饮”异病同治内科杂病
12
作者 周慎 王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7,17,共3页
王跃主任医师认为薛生白"连苏饮"辛开苦降,治肺胃不和之湿热证,药味少,药量轻,与孟河医派清润平稳,用药轻、巧、灵特点不谋而合;辛以开郁,苦以降上逆之火,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苏叶行气宽中,二药相和,中焦痰湿得化... 王跃主任医师认为薛生白"连苏饮"辛开苦降,治肺胃不和之湿热证,药味少,药量轻,与孟河医派清润平稳,用药轻、巧、灵特点不谋而合;辛以开郁,苦以降上逆之火,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苏叶行气宽中,二药相和,中焦痰湿得化,郁结得开,热邪得以清散。呕吐伴胸脘部痞满、咽干、口苦、烦躁不安、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沉而数,夹湿浊,当伴头沉身困重等,苔黄腻,脉沉数而濡,均为胃中郁热、湿热中阻,皆可以连苏饮主之;内伤致湿热、湿毒蕴结中焦而呕吐;妊娠胎热上攻,胃气上逆致妊娠呕吐;外感致肺胃郁热而呕吐;若不吐,胸闷脘满、嗳气泛酸,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等,亦属胃中郁热、湿热中阻、肺胃不和,亦均可用。所谓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是也。附胃肠型感冒、妊娠剧吐、糖尿病胃轻瘫、肾衰呕吐验案4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苏饮 黄连 紫苏叶 清润平稳 薛生白 异病同治 胃肠型感冒 妊娠剧吐 糖尿病胃轻瘫 肾衰呕吐 孟河医派 王跃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主客交”“主客浑受”理论内涵探析
13
作者 李威 岳冬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89-1992,共4页
“主客交”理论出自吴又可《温疫论》,后世医家薛生白在其启发下提出了“主客浑受”理论,在形成上皆因正气亏虚、气血困顿,正气与客邪胶锢于血脉,用药上运用灵动攻走之物消除血脉之痼疾。但二者各有不同,吴氏认为“主客交”病机为邪火独... “主客交”理论出自吴又可《温疫论》,后世医家薛生白在其启发下提出了“主客浑受”理论,在形成上皆因正气亏虚、气血困顿,正气与客邪胶锢于血脉,用药上运用灵动攻走之物消除血脉之痼疾。但二者各有不同,吴氏认为“主客交”病机为邪火独存,胶锢客邪于十二经之血脉,病位在表,用药在消瘀剔邪的基础上,更注重补益人体气血偏虚;而薛氏继承了吴氏对于“主客交”理论内涵的认识,将“主客交”由疫病扩大到湿热性质疾病,认为“主客浑受”为脾虚复感湿热之邪,继而邪气深入厥阴血脉,病位在里,用药注重化瘀通络,更针对厥阴血脉瘀结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交 主客浑受 吴又可 薛生白 三甲散
下载PDF
叶天士与薛生白治疗湿热下利的用药特色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小玉 李玉娟 +3 位作者 姜厚望 李红培 肖连宇 赵岩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20-1725,共6页
叶天士与薛生白是同一时期的2位温病大家,而对于湿热下利的治疗,2位又有着不同的用药思路。笔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2位医家治疗湿热下利的医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治疗湿热下利时所用药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叶薛两家治疗湿热下利用... 叶天士与薛生白是同一时期的2位温病大家,而对于湿热下利的治疗,2位又有着不同的用药思路。笔者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2位医家治疗湿热下利的医案进行研究,通过对治疗湿热下利时所用药物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叶薛两家治疗湿热下利用药关联和用药模式的异同。对于湿热下利,叶天士与薛生白都认为是由湿热邪气阻遏气机,致使脾胃传导失常所致,治疗时均从中焦阳明太阴入手,集中使用温药、寒药,少用凉性和热性药,较多使用苦、辛、甘味药;叶天士较多使用黄芩、白芍、黄连、猪苓、茯苓、泽泻;薛生白常用的药物有茯苓、陈皮、厚朴、藿香、甘草、当归、白芍、白扁豆、葛根、乌梅、草果、砂仁以及黄连、黄柏。2位医家在治疗中用药差异为临床治疗湿热下利提供了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薛生白 痢疾 泄泻 用药
原文传递
叶天士与薛生白治疗湿热痞证用药特色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玉娟 刘小玉 +3 位作者 姜厚望 李红培 肖连宇 赵岩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91-2397,共7页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痞证 叶天士 薛生白
原文传递
从薛生白湿热病提纲及自注再析“表证”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岩 郭选贤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1109-1110,1113,共3页
薛生白湿热病提纲中所云"太阳之表"指通常意义上认知的表证,即外受风寒引起的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特点的表证;其"太阴阳明之表"乃是指上受湿热病邪而非夹杂风寒外邪导致的以"胸痞,四肢倦怠,肌... 薛生白湿热病提纲中所云"太阳之表"指通常意义上认知的表证,即外受风寒引起的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特点的表证;其"太阴阳明之表"乃是指上受湿热病邪而非夹杂风寒外邪导致的以"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为主,同时也包括恶寒等症状的表证。两者的不同在于:1湿热病邪侵袭脾胃时,所致恶寒多不如太阳表证程度深重,多为一过性,不具典型意义;2恶寒的原因不同,一为阳郁,一为阳微;3湿热病邪所致表证如"胸痞,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乃正局必见症状,且贯穿始终,这个是太阳表证所没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生白 湿热病提纲 “太阳之表” “太阴阳明之表” 中医理论
下载PDF
外感湿热类病证用药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乔雅兰 肖连宇 赵岩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89-1791,共3页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湿热类病证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叶天士 薛生白 用药比较
原文传递
温病四大家运用养阴法治疗妇产科疾病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裕 杨进 蒋士卿 《中医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78-379,共2页
温热性疾病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和预后良恶密切相关,故养阴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纵观四大家医案,养阴法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在外感温病的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也有较为广泛... 温热性疾病阴液耗伤程度与病情轻重和预后良恶密切相关,故养阴法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大法之一。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可谓运用护阴之法的典范,纵观四大家医案,养阴法的运用已经不仅局限在外感温病的治疗,在妇产科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叶天士、薛生白治疗妇产科疾病多以奇经理论为基础,以调补肝肾为法,重视养阴;吴鞠通提出知柏地黄丸之类,不可久服,防止苦寒伤胃,对现在的时医仍然有指导和启迪作用;而王孟英食疗养阴的方法,对现代妇科肿瘤放化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很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王孟英 薛生白 吴鞠通 养阴法 妇产科疾病
下载PDF
《薛雪医案》辨治胃肠疾病的文献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9
作者 苏海洋 张洋 +1 位作者 屠燕捷 杨爱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5-84,共10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薛雪医案》中辨治胃肠疾病的遣方用药特点及内在机制,为临床以湿热类胃肠病为代表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薛雪医案》中辨治胃肠疾病相关医案,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录入中...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及网络药理学分析《薛雪医案》中辨治胃肠疾病的遣方用药特点及内在机制,为临床以湿热类胃肠病为代表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薛雪医案》中辨治胃肠疾病相关医案,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药物频次、组方规律等,获得核心药物组合。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探讨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胃肠疾病的作用机制。结果:①共纳入《薛雪医案》中辨治胃肠疾病医案191则,涉及中药219味。综合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确定厚朴、草果、人参、茯苓、陈皮、大腹皮、白术、广藿香为核心药物组合。②PPI分析显示,度值较高的蛋白包括蛋白激酶B α(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蛋白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Src)、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等,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结论:从《薛雪医案》中分析并总结出薛氏辨治胃肠疾病核心药物组合,其具有苦燥芳化、健脾理气之功,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生白 胃肠疾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