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虚静视角与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建构
1
作者 童敏 王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2,54,共11页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 经过十多年的快速职业化发展,中国社会工作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专业力量,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开展专业实践是其核心特征,这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所倡导的追求普遍化解释的“人—环境”分析框架以及类型化的问题解决路径存在明显的冲突。通过回顾先秦虚静视角发现,注重在具体现实生活场景中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人—场景”双向影响框架一直以来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讨论的焦点,并且强调舍弃是人们在过度“有为”的现实生活场景中找到成长改变之路的唯一求真方式。为此,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实践需要吸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先秦虚静视角,建立以“人—场景”双向影响为框架、以舍弃行动策略为核心、以自然行动理性为目标的中国社会工作自主话语体系,走不同于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中国社会工作这种现代化后发国家的社会工作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实践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自主话语体系
下载PDF
“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2
作者 邓伊均 王小康 +1 位作者 何铭锋 田飞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 通过对“虚静之美”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的融合与体现。再从“虚静”的特征分析入手,剖析“虚静之美”在空间环境、材质、意境等方面的设计特征,从而找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与茶空间设计的契合之处,统一内在的文化意境与外在的空间表现形式,提出蕴藏深厚文化的现代茶空间设计理念,进而研究如何将“虚静之美”的传统审美在现代茶空间设计中进行延续与发展,使得现代茶空间的设计既能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又能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情感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之美 现代茶空间 传统审美
下载PDF
静心止动膏方治疗脾虚肝旺型儿童抽动障碍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来 王亮 +6 位作者 王亚哲 董燕 李茵 刘提 李雯 王舒 李梦月 《国医论坛》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静心止动膏方治疗脾虚肝旺型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TD患儿6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静心止... 目的:观察静心止动膏方治疗脾虚肝旺型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10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TD患儿6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治疗,观察组给予静心止动膏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TESS评分)。结果:经治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E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心止动膏方治疗儿童TD疗效满意,有助于减轻患儿抽动症状,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止动膏方 肝旺证 儿童抽动障碍 盐酸硫必利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临床观察
4
作者 刘来 王亮 +3 位作者 董燕 王亚哲 赵方圆 赵庆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2期2331-2334,共4页
目的 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抽动障碍患儿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硫必利口服,观察组予中药静心止动方口服,疗程均为4... 目的 观察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抽动障碍患儿103例,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硫必利口服,观察组予中药静心止动方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儿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TESS总分。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TE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脾虚肝旺证疗效满意,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抽动症状和中医证候,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惊风 抽动障碍 肝旺证 心止动方 硫必利
下载PDF
“虚壹而静”:道家的认知模式及加工机制
5
作者 江亦瑶 彭彦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01-112,共12页
当下道家心理学研究多集中在人格、心理健康领域,甚少有关于道家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道家认知理论不仅展现出中国心性心理学的丰富性,更代表了中国心性心理学的本土特色。集众家之长,援引道家之理义所提出的“虚壹而静”说,实质上是... 当下道家心理学研究多集中在人格、心理健康领域,甚少有关于道家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道家认知理论不仅展现出中国心性心理学的丰富性,更代表了中国心性心理学的本土特色。集众家之长,援引道家之理义所提出的“虚壹而静”说,实质上是中国本土认知心理学有关认知机制的道家表述。围绕“解蔽”这一认知目标,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知机制与操作路径,即“虚壹而静”。首先,从“虚”“壹”“静”三个概念出发,阐释其内涵。其次,从“解蔽”出发,引出道家的认知发生机制,强调“解蔽”的关键在于心知“道”,“虚壹而静”讲的就是如何知“道”。知“道”须排除感官刺激的干扰,保持主体注意高度专注,进而排除欲望、情绪及已有经验的干扰,启动高级心智机能,最终体认“道”(即精神本体)。“虚壹而静”说完整阐述了道家的认知模式及加工机制——真正的认知是指向“道”、指向心性自身,是对精神本体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壹而 认知模式 加工机制
下载PDF
运用“虚静复命”理念探究中医导引术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婧 易良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已成为癌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养生和体疗方法,分... 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不断延长,癌症患者的症状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提升已成为癌症支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疗法及心理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医导引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养生和体疗方法,分别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在肿瘤疾病的防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虚静复命”思维是指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精神状态,作为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它指导着人们修生养性、防治疾病,为国人推崇。笔者认为两者结合,以道家“虚静复命”理论为指导运用导引术防治肿瘤疾病,发挥了传统养生文化的特色,可以更好地展现出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防治 复命 导引术 体疗 运动疗法
下载PDF
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肾虚湿毒证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盛梅笑 金实 +2 位作者 熊佩华 江燕 仲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20-223,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肾虚湿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LN患者共40例,治疗组22例(西药治疗加狼疮静颗粒),对照组18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pr)、尿沉渣红细胞计数(URBC... 目的观察中药狼疮静颗粒对活动性狼疮性肾炎(LN)肾虚湿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LN患者共40例,治疗组22例(西药治疗加狼疮静颗粒),对照组18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Upr)、尿沉渣红细胞计数(URB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SLEDAI积分及肾虚湿毒证主要证候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西药的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对蛋白尿<3.5 g/24 h的患者在d 8以后减少蛋白尿的作用较好,减轻血尿、降低SLEDAI积分的作用于第4周即表现出明显的优势,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同时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地缓解皮肤红斑、腰酸痛症状(P<0.05),减少激素所致的心悸、手抖等副作用(P<0.05)。结论在西药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中药狼疮静颗粒,有助于控制狼疮的病情活动、缓解临床症状、减少西药的副作用,对减少蛋白尿、减轻血尿、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颗粒 狼疮性肾炎 中医药疗法 湿毒证
下载PDF
基于虚关节法的3T1R混联机构静刚度特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小蓉 吴俣 沈惠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0-409,共10页
基于虚关节法和构件有限元分析建立了考虑驱动副、滚珠丝杆副、线性导轨和运动杆件弹性变形的3T1R混联机构静刚度矩阵模型。通过在构件末端添加多自由度虚拟关节的方式来等效构件的弹性,将支链等效为一系列刚性构件,通过主动副、被动副... 基于虚关节法和构件有限元分析建立了考虑驱动副、滚珠丝杆副、线性导轨和运动杆件弹性变形的3T1R混联机构静刚度矩阵模型。通过在构件末端添加多自由度虚拟关节的方式来等效构件的弹性,将支链等效为一系列刚性构件,通过主动副、被动副以及虚拟关节连接的形式,给出了运动关节和虚拟关节变量对机构末端位姿的映射,应用虚功原理得到机构静平衡方程,推导了机构在一定外载下的刚度矩阵模型,采用无量纲变换法定义了局部线刚度和角刚度评价指标与全局线刚度和角刚度评价指标,据此分析了混联机构在典型位姿和工作空间域内的静刚度性能,并利用有限元仿真验证了刚度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建半解析刚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机构z向线刚度在工作空间内关于x=y轴线对称分布;机构x向、y向的线刚度沿x轴、y轴方向不变,具有解耦性;机构线刚度远大于角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构 刚度 关节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关于中西审美心胸理论的一次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锋杰 薛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本文对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进行了比较,从审美心胸理论这一角度,阐明三者之间的异同,并认为朱光潜突破了虚静、消极能力与逃避个性说,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不即不离说”,是对审美心胸理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消极能力 逃避个性 朱光潜
下载PDF
慧远的禅智论与东晋南北朝的审美虚静说 被引量:13
10
作者 普慧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5,共8页
本文指出,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虚静说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慧远的禅智论在思维与心理活动等方面,为审美虚静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慧远提出的"幽人玄览"与"冥神绝境"的审美虚静说,揭示了艺术审... 本文指出,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虚静说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慧远的禅智论在思维与心理活动等方面,为审美虚静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慧远提出的"幽人玄览"与"冥神绝境"的审美虚静说,揭示了艺术审美的心理特征。宗炳的"澄怀味象",注重超功利的直觉和美感体验,是慧远审美虚静说的进一步发挥。刘的审美虚静说虽语多出庄老,然其内涵则主要是从慧远、宗炳一线而来,它强调了虚静是艺术创作中审美心态变化的全部流程,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的心理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远 禅智论 念佛三昧 审美
下载PDF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墨白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壹而 物化 直观
下载PDF
先秦道家虚、静思想及其演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徽 路鹏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5-16,共12页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 作为道家思想的一对核心范畴,虚与静内涵相通,义相互摄。它们既贯通着道体与发用、境界与工夫,也和道家思想的其他重要范畴如自然、无为、柔弱等内涵相通,彼此间存在着互为诠释的关系。从老子、庄子到黄老道家,虚、静的意蕴及其在工夫论和政治哲学上的表现经历了深刻的思想演变。其中,由早期的工夫境界论范畴转而成为一种人君的御臣之术,是虚、静内涵发生的一次重要变化。这种转变不仅反映了先秦道家的流派分化之状,也展现了晚周之际的治术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黄老道家
下载PDF
从西方文艺心理学看中国古代文论中虚静的动态心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莹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3,共4页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 虚静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若从西方文艺心理学角度探求虚静的心理动态机制,就会发现,是虚静中的动静相宜、个性心理和集体无意识心理,虚静与醉并行不悖的心理机制,虚静与梦求同存异的心理特征等,共同构成了虚静的动态心理的价值与意义。虚静的动态心理,为构思创作提供了活跃的思维和广阔的心理空间,是创作构思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醉 梦幻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虚静”理论视域下的“消极能力”说——中国古代哲学理念与济慈诗论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桂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7-103,共7页
“消极能力”(NegativeAbility)是济慈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之一,“消极能力”说体现的是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说首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后为文艺批评采用,也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 “消极能力”(NegativeAbility)是济慈最重要的诗歌创作理论之一,“消极能力”说体现的是诗人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说首先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后为文艺批评采用,也体现了对创作主体的创作状态的思考。“虚静”理论与“消极能力”说颇为契合,以作为哲学概念和文艺批评术语的“虚静”理论审视济慈的“消极能力”说,不仅可以阐释济慈“消极能力”的内涵,还可以为该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能力 济慈 哲学 创作
下载PDF
道家虚静之道的生命哲学解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吕有云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4-98,共5页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 《道德经》第16章集中表达了道家的生命哲学。按照这种生命哲学,虚静是道的基本特性,万物禀道而生,那么虚静就是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的根本,是万物生命力的源泉;人在纷纷纭纭的生命展开过程中,须懂得致虚守静,"反""复"生命的根本,才能全性葆真,培植内在的健全生命力,提升生命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刘勰“虚静”的由来和还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文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4-52,共9页
关键词 刘勰 文学评论 意思表达 文论建设 由来
下载PDF
庄子、荀子“虚静”范畴比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开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 "虚静"理论由先秦提出,到魏晋南北朝被文艺理论发展,成为中国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多人并不过于注意以荀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道"虚静"论的区别,倾向于把二者放在一起来理解"虚静"审美范畴。但事实上,儒道"虚静"论有本质的区别。庄子"虚静"论是与道家体道工夫紧密相连的,它更多属于一种精神境界论,因而具有美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史 审美范畴 美学范畴 解蔽 体道 心斋 文艺理论 唯道集 征知
下载PDF
论道家虚静之道与当代人生命健康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有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0,共5页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 道家的生命哲学,从大道的虚静本质出发来理解生命,主张虚静乃是生命的大根大本,动作纷纭只是暂时的表象;生命倘能致虚守静就是归根复命。归根复命就要对生命的顺向消耗过程(顺则生人)作逆溯的修身炼养(逆则成仙),利用天地阴阳消长之机,夺天地生生不已的造化之妙,得长生久视之生命自由。对当代普通人而言,归根复命就是要解决好睡眠问题,其大要乃在于因应阴阳之道,动而复静,往而知反,发掘和培育自身生命的内在潜力,以减缓或消解生命的消耗,得享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之道 十二主卦 阴阳 睡眠
下载PDF
《荀子》“虚壹而静”说续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亮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
《荀子·解蔽》中"虚壹而静"的释读,是荀子道论、解蔽论等领域的研究中所无法避免的基础问题。前贤对此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壹"字的义释上。考虑到"虚壹而静"为"求道"的方法,《解蔽》以... 《荀子·解蔽》中"虚壹而静"的释读,是荀子道论、解蔽论等领域的研究中所无法避免的基础问题。前贤对此多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壹"字的义释上。考虑到"虚壹而静"为"求道"的方法,《解蔽》以"壹则尽"将其法与"道"普遍与整全的属性相衔接,以及篇文各处相关的例证与陈述,"壹"释为"统壹"或更为允当。于是"虚壹而静"的涵义,则可释为不以既有知识妨碍新知的汲取;面对所收集的诸多知识,能理清其间关系,使之成一体系;以及在此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保持思虑的清醒。立基于"虚壹而静"的涵义,即可进一步发现《荀子》道论、解蔽论等与认知相关的领域上诸多尚未受到足够关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解蔽 壹而
下载PDF
古代文论原创性的还原和虚静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文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在于其原创性。加强对这种原创性的研究,是建设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工作。以虚静的研究为例,虚静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可在文学实践和心理学中得到证明。
关键词 原创性 还原 古代文学 文学理论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