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州方言动词形态变化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爱民 杜娟 《河池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4-90,共7页
徐州方言动词形态变化丰富 ,形态类型多样 ,主要有儿化、带缀、重叠等形式 ,这些方面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在语法上有明显的地方特点。
关键词 徐州市 方言 动词形态 语法 儿化音
下载PDF
徐州方言词汇60年来的变化——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二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晓青 佟秋妹 王海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为活跃的部分。60年来,徐州新老派之间的词汇使用状况产生了很大差别,明显反映出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和特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既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也有不同阶层人员的个人因素。
关键词 徐州方言 词汇变化 60年 趋势考察
下载PDF
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的考察——新老派语音差异及变化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苏晓青 刘磊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1-75,共5页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 ,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复杂 ,方言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了解语言的现状 ,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显得尤其必要。文章...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语言政策 ,也是现代汉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复杂 ,方言的存在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了解语言的现状 ,研究语言的变化发展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各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显得尤其必要。文章通过对徐州这个特定方言地区新老派之间语音构成要素变化的考察 ,探讨该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和特点 ,并对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普通话 靠扰趋势 变化特点 考察分析
下载PDF
徐州方言民俗词汇变化的考察——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六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晓青 佟秋妹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69,共5页
民俗的形成和推广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民俗词汇。本文选取一部分徐州方言的民俗词语,考察其在当地老年、中年和青年人中的变化,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探讨这种变化的现状与发展... 民俗的形成和推广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语言形式,必须有一套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独特的词语——民俗词汇。本文选取一部分徐州方言的民俗词语,考察其在当地老年、中年和青年人中的变化,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探讨这种变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民俗词汇 考察分析
下载PDF
徐州话儿化现象的特征几何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毛洪波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54-58,共5页
徐州话“一儿”韵尾的特征几何形式是:“浮游”特征[前舌]—[后部],它在儿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浮游”特征[前舌]—[后部]前移至词根的韵尾或韵腹时,只能选择[前舌]之下的位置,如该位置上的特征不能与之共容,则必须删除。举例... 徐州话“一儿”韵尾的特征几何形式是:“浮游”特征[前舌]—[后部],它在儿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浮游”特征[前舌]—[后部]前移至词根的韵尾或韵腹时,只能选择[前舌]之下的位置,如该位置上的特征不能与之共容,则必须删除。举例分析了徐州话儿化现象的派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话 儿化 特征几何 前舌一后部
下载PDF
借助母语方言判定古入声字——以徐州话为例
6
作者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1-103,共3页
现今有些方言的古入声调类已经消失,古入声字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调类中,这种变化对人们学习、掌握语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母语出发,借助与普通话的对比探求几条较为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快速掌握古入声字的捷径,人们可以通过... 现今有些方言的古入声调类已经消失,古入声字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等调类中,这种变化对人们学习、掌握语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母语出发,借助与普通话的对比探求几条较为可行的判断方法,是快速掌握古入声字的捷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对自己方言学习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入声字 徐州话 判别方法
下载PDF
徐州方言倒装语序的语用考察
7
作者 王海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04-106,共3页
现代徐州方言的倒装语序可划分为主谓倒装、状中倒装、宾语前置、主语和状语同时后置、连谓结构成分顺序倒置等五种类型。从语用角度考察,徐州方言倒装语序的现状和特点与日常口语的表达、理解、特点和类型等关系密切。
关键词 徐州方言 倒装语序 语用
下载PDF
析徐州方言入声字的文白异读格局——以曾摄开一、梗摄开二入声字为例
8
作者 王仁法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1-66,共6页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 徐州方言入声字存在着年龄层面上新老两派文白异读系统,老派音文读和白读之间,韵母不存在对立,大都是[e],而声调上对立整齐,凸显了文白异读中声调手段的强表达功能;文读的阴平调值向44靠拢。新派音则显示了普通话对方言的覆盖作用。探讨了移民因素对徐州方言文白异读格局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入声字 文白异读 曾摄 梗摄
下载PDF
徐州市民语言使用情况的初步考察
9
作者 苏晓青 付维洁 周兵兵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9-90,共2页
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方言区居民实际语言的使用状况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普通话和方言双语码并用现象已极为普遍。文章从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两个方面对当前徐州市民的语言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徐州市民 语言使用 普通话 方言 语码转换
下载PDF
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和内部分区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晓青 许井岗 张春秀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0-67,共8页
文章以徐州地区的257个方言点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等问题,并对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人文、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根据徐州地区18个语音、词汇、民俗等条目的特征分布绘制出... 文章以徐州地区的257个方言点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等问题,并对徐州方言民俗的特征分布与人文、自然地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根据徐州地区18个语音、词汇、民俗等条目的特征分布绘制出同言线并叠加在一起,可以得到两条同言线束,根据同言线束把徐州方言民俗分为丰沛、徐铜、睢邳三个区。徐州方言民俗分区与元明清行政区划的一致性表明行政区划格局对方言民俗分区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徐州地区的地缘地貌作为自然地理,对方言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 方言 地理分布 内部分区
下载PDF
论徐州琴书经典曲目词汇的方言特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0-62,67,共4页
徐州琴书是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曲种。徐州琴书唱词中有大量的方言词汇、熟语、詈语等,这些语汇使徐州琴书更加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贴近平民大众。对徐州琴书经典曲目的方言词汇特色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领略徐州... 徐州琴书是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曲种。徐州琴书唱词中有大量的方言词汇、熟语、詈语等,这些语汇使徐州琴书更加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贴近平民大众。对徐州琴书经典曲目的方言词汇特色进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领略徐州琴书的艺术魅力,对推动徐州琴书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琴书 唱词 词汇 徐州方言
下载PDF
徐州市区与周边乡镇语言现状的对比考察——徐州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趋势考察之三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晓青佟秋妹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0-37,共8页
本文通过环廓市区的铜山县七个乡镇与徐州市区语言现状的考察,从城乡和新老对比的角度,探讨城乡方言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共性与个性,分析城乡方言的变化趋势及其在变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关键词 徐州城乡 语言现状 发展趋势 对比考察
下载PDF
方言地理学视角下城乡方言接触现象分析——以徐州市、铜山县方言韵母鼻音同化为例
13
作者 王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3-87,共5页
观察不同方言之间的接触现象对分析、梳理方言演变特征及轨迹起到重要作用。徐州市和铜山县两者虽然方言差异不大,但是两者行政归属上的"市辖县"和地理位置上的"县廓市"的特性对两地方言的演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 观察不同方言之间的接触现象对分析、梳理方言演变特征及轨迹起到重要作用。徐州市和铜山县两者虽然方言差异不大,但是两者行政归属上的"市辖县"和地理位置上的"县廓市"的特性对两地方言的演变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结合两地的政治、经济、历史和人文等方面的资料可以有效地观察到市县方言接触过程中的具体现象,为研究不同方言接触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地理学 方言接触 徐州方言 鼻音同化
下载PDF
“小三角”理论视域下的徐州方言词汇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雨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较为及时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一定地域的风俗民情。徐州方言词汇内涵丰富,影射了当地的社会风貌。本文尝试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理论的视域下,对典型的徐州方言进行词汇例... 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较为及时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一定地域的风俗民情。徐州方言词汇内涵丰富,影射了当地的社会风貌。本文尝试在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理论的视域下,对典型的徐州方言进行词汇例析,探究徐州方言词汇的整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词汇 “小三角”理论
下载PDF
自然辩证法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以徐州园林景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健 《中国园艺文摘》 2012年第5期113-115,共3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辩证法的思想自然地运用到园林景观中去,不仅增加园林小品的美感和层次性,同时也使园林景观有了正确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的引导。文章...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辩证法的思想自然地运用到园林景观中去,不仅增加园林小品的美感和层次性,同时也使园林景观有了正确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思维的引导。文章以徐州园林景观设计个案为例,从规划层面和设计手法层面上论述自然辩证法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供当代造园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园林景观 规划 设计手法 徐州
下载PDF
徐州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机制探究
16
作者 王雨婷 张森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132-135,共4页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将人际交往中不便宣之于口的讳忌语,用间接、委婉的说法表达出来,具有模糊、间接的特点,体现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徐州方言中委婉语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多样。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转喻的角度探究徐...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将人际交往中不便宣之于口的讳忌语,用间接、委婉的说法表达出来,具有模糊、间接的特点,体现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徐州方言中委婉语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多样。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转喻的角度探究徐州方言委婉语的生成机制,从了解委婉语的生成本质来体会人们的认知心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委婉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的有效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婉语 隐喻 转喻 徐州方言
下载PDF
徐州方言多重重叠研究
17
作者 闫郁文 《语文学刊》 2023年第2期55-61,共7页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 徐州方言中部分名词和副词可在句法层面进行三叠及五叠式的多重重叠,语音上有着独特的连读变调规律。一般名词多叠式强调物量达到极小,句法上作宾语或定语;时间名词多叠式强调事件发生频率极高,句法上常作状语;方位名词多叠式表示方位指向上程度达到极致,句法上充当宾语;时间副词和语气副词重叠后基式语义在程度上凸显加强,句法上充当状语。徐州方言的多重重叠是一种表达主观量的语法手段,在“调量”意义的基础上,还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态度、情感、评价以及话语情景性的语用功能,在认知动因上符合数量象似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州方言 多重重叠 连读变调 主观量 象似性
下载PDF
徐州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其主观性研究
18
作者 张森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4期38-42,共5页
重叠是现代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形态操作手段。徐州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十分丰富且有一定特色,许多重叠式还伴有儿化现象。徐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大致可以分为七种类型,构成重叠的操作手段主要有添加、重复和缩略。从主观量的程度变化考察,... 重叠是现代汉语广泛使用的一种形态操作手段。徐州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十分丰富且有一定特色,许多重叠式还伴有儿化现象。徐州方言中形容词重叠大致可以分为七种类型,构成重叠的操作手段主要有添加、重复和缩略。从主观量的程度变化考察,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况,即同一重叠形式中主观量的差异与同一基式不同重叠形式主观量的差异。形容词重叠式在表达主观认识的程度量的同时,还能表现说话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叠 主观性 徐州方言
下载PDF
邳州话共时音变中的儿化现象
19
作者 张竞文 乔秋颖 《语文学刊》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本文以邳州话的儿化音变为研究对象,选取《徐州方言词典》中常见的儿化词,对邳州市赵墩镇的儿化读音展开调查,同时结合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与徐州话的儿化进行比较。对所有发音人的录音样本作语音特征分析和数据统计后,结果显示出以下趋势... 本文以邳州话的儿化音变为研究对象,选取《徐州方言词典》中常见的儿化词,对邳州市赵墩镇的儿化读音展开调查,同时结合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与徐州话的儿化进行比较。对所有发音人的录音样本作语音特征分析和数据统计后,结果显示出以下趋势:普通话和徐州话中的儿化韵一部分在邳州话中用后缀“-子”来表示;邳州话存在部分儿化韵韵尾失落且卷舌特征消失的特殊儿化韵现象;邳州发音人读儿化音节的音高比徐州城区的要高,音强也更强。但由于样本有限,暂时不能确定是否为整体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邳州话 徐州话 儿化 语流音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