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Y^(3+)掺杂g-C_(3)N_(4)光催化还原U(Ⅵ) 被引量:1
1
作者 卢转红 何腾 +2 位作者 李平 梁建军 范桥辉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6,I0003,共10页
光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溶液中铀的技术方法。氮化碳(CN)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其成本低、制备简单,并具有优异的理化和光电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氮化碳活性位点少、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其在U(Ⅵ)光催化... 光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溶液中铀的技术方法。氮化碳(CN)作为一种无金属聚合物半导体,其成本低、制备简单,并具有优异的理化和光电特性,在光催化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氮化碳活性位点少、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其在U(Ⅵ)光催化还原领域的应用受限。本工作通过原位掺杂的方法在氮化碳中引入Y^(3+)构建了Y掺杂氮化碳(YCN),改善氮化碳光催化活性。结果显示,Y^(3+)的引入影响了3-s-三嗪单元的周期性拓扑结构和层间堆积结构,使3-s-三嗪单元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不完全聚合,显著增加了催化剂活性位点,有效改善了能带结构。与CN相比,YCN_(2)表现出更强的可见光吸收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且伴随着载流子密度增加,活性氧物种(·O_(2)^(-))数量明显增多,其在20 min内可以去除约95%的U(Ⅵ)。YCN_(2)对U(Ⅵ)的光催化还原速率(0.112 min^(-1))是原始CN(0.021 min^(-1))的5.3倍。光催化反应中,水溶性U(Ⅵ)主要被·O_(2)^(-)还原为难溶的UO_(2+x)沉积于催化剂表面,可实现U(Ⅵ)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碳 U(Ⅵ)还原 Y^(3+) 掺杂
下载PDF
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张洪利 王海成 +2 位作者 李华 未瑞超 曾玲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3,TIMP3)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transcription factor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 2,SOX2)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损伤的早... 目的探究血清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3,TIMP3)和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transcription factor determining region Y box protein 2,SOX2)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就诊的102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4 h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T2DM患者分为肾损伤组(n=40)和无肾损伤组(n=62),另选取同期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行体检的健康者50名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TIMP3、SOX2水平;比较3组受试者一般资料、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UAER、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TIMP3、SOX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IMP3与SOX2及两者与HbA1c、UAER、Scr、eGFR之间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TIMP3、SOX2对T2DM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T2DM患者血清TIMP3[(0.68±0.17)μg/L比(1.35±0.35)μg/L]及eGFR[(105.99±20.56)mL·min^(-1)·(1.73 m^(2))比(133.15±26.18)mL·min^(-1)·(1.73 m^(2))^(-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肾损伤患者血清TIMP3[(0.47±0.11)μg/L比(0.82±0.21)^(-1)μg/L]及eGFR[(74.69±10.22)mL·min^(-1)·(1.73 m^(2))比(126.18±27.23)mL·min^(-1)·(1.73 m^(2))^(-1)]显著低于无肾损伤患者(P<0.05);血清SOX2[(8.91±1.82)kU/L比(5.15±1.31)kU/L]及HbA1c[(8.80±1.55)%比(5.52±0.83)%]、UAER[(70.13±18.06)mg/24 h比(13.22±3.61)mg/24 h]、Scr[(82.14±15.23)µmol/L比(53.19±5.62)µ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肾损伤患者血清SOX2[(10.81±2.13)kU/L比(5.15±1.31)kU/L]及UAER[(156.83±40.29)mg/24 h比(13.22±3.61)mg/24 h]、Scr[(113.77±13.58)µmol/L比(53.19±5.62)µmol/L]显著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IMP3与UAER、Scr、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eGFR呈显著正相关(P<0.05);SOX2与UAER、Scr、HbA1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GFR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TIMP3与SOX2呈显著负相关(r=-0.590,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TIMP3联合SOX2诊断T2DM患者肾损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0%、85.3%,显著高于TIMP3、SOX2单独测定。结论T2DM肾损伤患者血清TIMP3水平显著降低,SOX2水平显著升高,且两者与T2DM患者肾损伤密切相关,可用于T2DM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3 性别决定区框蛋白2 2型糖尿病 肾损伤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载体颗粒尺寸对Pd/γ-Al_(2)O_(3)催化氧化苯甲醇性能影响
3
作者 王哲 李晓良 史荣会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为了探究载体粒径尺寸对Pd/γ-Al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微米级γ-Al_(2)O_(3)-V和纳米级γ-Al_(2)O_(3)-N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Pd,然后将制备的Pd/γ-Al_(2)O_(3)用于苯甲醇无溶剂催化氧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苯甲... 为了探究载体粒径尺寸对Pd/γ-Al_(2)O_(3)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微米级γ-Al_(2)O_(3)-V和纳米级γ-Al_(2)O_(3)-N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Pd,然后将制备的Pd/γ-Al_(2)O_(3)用于苯甲醇无溶剂催化氧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苯甲醇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γ-Al_(2)O_(3)的颗粒尺寸对Pd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显著影响,相较于Pd/γ-Al_(2)O_(3)-V(Ea=127.4 kJ/mol),载体颗粒尺寸更小的Pd/γ-Al_(2)O_(3)-N(Ea=82.1 kJ/mol)具有更低的反应活化能,从而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N_(2)物理吸附(N_(2)-BET)、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发现由载体差异引起的较小的Pd纳米颗粒尺寸、较大的孔容和孔径及表面较为丰富的Pd^(0)物种是纳米级Pd/γ-Al_(2)O_(3)-N取得优异催化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γ-Al_(2)O_(3) 载体颗粒尺寸 苯甲醇 催化氧化 无溶剂
下载PDF
Ba/Fe双掺LaCoO_(3)热敏陶瓷材料低温离子传输机制研究
4
作者 丁宇宁 张惠敏 +2 位作者 潘叶 谢俊涛 荣景豪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为了开发电学性能优异的深低温材料,采用传统高温固态法制备了Ba/Fe双掺杂的LaCoO_(3)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材料,结合XRD、SEM、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离子价态分布等,并在22—80 K和80—290 K范围内进行了低温... 为了开发电学性能优异的深低温材料,采用传统高温固态法制备了Ba/Fe双掺杂的LaCoO_(3)负温度系数热敏陶瓷材料,结合XRD、SEM、XPS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离子价态分布等,并在22—80 K和80—290 K范围内进行了低温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双掺杂改性降低了LaCoO_(3)材料的应用温区,ρ(22 K)在1.85×10^(5)—6.94×10^(6)Ω·cm范围内变化,材料常数B(22—100 K)在146.09—162.75 K范围内变化;在深低温环境下,材料的导电机理由80 K以上时的小极化子跳跃导电转变为80 K以下时的双交换导电,导致了材料常数B发生突变。由此证明,该双掺杂热敏陶瓷材料在极低温测试中具有可开发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敏电阻 NTC陶瓷 电学性能 La_(1-x)Ba_(x)Co_(1-y)Fe_(y)O_(3) 传输机制 高温固态法 导电机理 低温离子
下载PDF
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的驱避作用
5
作者 连雅琴 付童 +4 位作者 李一然 刘巧 周令霞 门丽娜 张志伟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利用植物挥发物监测和调控害虫行为已逐渐成为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顺-3-己烯醇乙酸酯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点。大蜡螟是养蜂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蜂产业和蜜蜂资源保护。为生产中应用顺... 利用植物挥发物监测和调控害虫行为已逐渐成为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顺-3-己烯醇乙酸酯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点。大蜡螟是养蜂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蜂产业和蜜蜂资源保护。为生产中应用顺-3-己烯醇乙酸酯调控大蜡螟的行为控制其对蜂群的危害提供依据,为开发新型昆虫行为调控剂以及大蜡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大蜡螟不同虫态的个体对不同浓度、同一浓度不同剂量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行为趋性。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浓度为0.5 mol/L时,大蜡螟幼虫总选择率为79.33%,并表现为极显著的负趋性;雄成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选择率为8.33%,具有显著的负趋性;不同剂量的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成虫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但对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3-己烯醇乙酸酯 行为趋性 Y-型嗅觉仪 大蜡螟 驱避
下载PDF
基于Sm^(3+)敏化的红色荧光粉Na_(5)Y(MoO_(4))_(4)∶Eu^(3+)发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郭益升 胡正开 +1 位作者 白鑫 熊飞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251,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红色荧光粉,并对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和Na_(5)Y_(0.9)-y(MoO_(4))_(4)∶0.1Eu^(3+),y Sm^(3+)(y=0~0.08)的物相结构、发光性能、热稳定性、荧光寿命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掺Eu^(3+)的条件下,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荧光粉在395nm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峰值波长在615nm的强红光,其掺杂浓度为x=0.1,样品的发光强度最高。进一步探究Sm^(3+)对Eu^(3+)在Na_(5)Y_(1-x)(MoO_(4))_(4)∶x Eu^(3+)(x=0~0.14)中的敏化增强作用。通过研究该样品不同Sm^(3+)掺杂浓度下的荧光发射谱,发现Sm^(3+)敏化增强的最佳掺杂浓度为y=0.04;相较于单掺Eu^(3+)的样品,Sm^(3+)敏化后的样品其发光强度为原来的113.8%。Sm^(3+)敏化后的样品存在能量传递现象,能量传递机制为Eu^(3+)与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温度相关荧光发射谱实验结果表明Na_(5)Y_(0.86)(MoO_(4))_(4)∶0.1Eu^(3+),0.04Sm^(3+)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437K时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70%左右,而Na_(5)Y_(0.9)(MoO_(4))_(4)∶0.1Eu^(3+)在437K时的荧光发射强度约为室温时的68%左右。因此,Sm^(3+)敏化的Eu^(3+)掺杂Na_(5)Y(MoO_(4))_(4)荧光粉在白光LED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应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Na_(5)Y(MoO_(4))_(4)∶Eu^(3+) Sm^(3+) 荧光粉 发光性能 能量传递 热稳定性
下载PDF
Ce^(3+)和Y^(3+)掺杂对Ca_2MgSi_2O_7:Eu^(2+)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章少华 胡江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谢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共3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2MgSi2O7:Eu2+,R3+(R3+=Ce3+,Y3+)系列荧光粉。结果表明,少量稀土离子的掺入没有改变晶体的物相结构。在Ca2MgSi2O7:Eu2+荧光粉中,Ce3+和Y3+的掺入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且与掺杂元素、掺杂量相关。当掺杂Ce3+和Y3+的量分别为0.007mol和0.05mol时,所得荧光粉在532nm处的发光强度分别是未掺杂时的127%和117%。结果表明,在Ca2MgSi2O7中Ce3+与Eu2+存在能量传递,Ce3+的加入显著敏化了Eu2+的发光,导致荧光强度的进一步提高;Y3+的掺杂可以使荧光粉的粒径减小,并导致基质中的电荷缺陷而敏化Eu2+发光,从而使荧光强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Ca_2MgSi_2O_7:Eu^2+ CE^3+ Y^3+ 发光性能
下载PDF
Y^(3+)对LiMn_2O_4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茶清 田彦文 +1 位作者 刘丽英 翟玉春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9-463,共5页
以Li2CO3、电解MnO2和Y2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Li1.02YxMn2-xO4(x=0,0.005,0.01,0.02,0.04,0.1)。XRD测试表明,不同Y3+掺杂量的Li1.02YxMn2-xO4晶型发育良好。Y3+的加入使Li1.02YxMn2-xO4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变小。循环伏安测试结果... 以Li2CO3、电解MnO2和Y2O3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合成了Li1.02YxMn2-xO4(x=0,0.005,0.01,0.02,0.04,0.1)。XRD测试表明,不同Y3+掺杂量的Li1.02YxMn2-xO4晶型发育良好。Y3+的加入使Li1.02YxMn2-xO4晶格常数和晶胞体积变小。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少量Y3+的加入没有改变锂离子脱嵌过程,但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锂离子脱嵌过程趋于容易,能有效地避免能级分裂。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掺杂量x=0.02时,初始容量为117.2mAh.g-1,20次循环容量衰减至113.6mAh.g-1,容量保持率为96.90%;Y3+的加入很好地起到了稳定晶体结构,有效抑制Jahn-Teller效应的作用。交流阻抗测试结果表明,Y3+的加入能改善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1.02YxMn2-xO4 掺钇 电导率 循环伏安 稀土
下载PDF
PT-28在硝酸体系中萃取Y^(3+)和Gd^(3+)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秋荣 宁润娣 +3 位作者 韩树民 李德谦 叶伟贞 金慕军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40,47,共3页
探讨了PT-28在硝酸体系中对Y3+和Gd3+的萃取行为,发现其萃取机理不同,温度的影响和萃取反应方程式有显著差异,找到了利用温度和酸度可以分离Y3+和Gd3+的条件。
关键词 PT—28 硝酸 萃取 Y^3+ GD^3+
下载PDF
Y^(3+)掺杂纳米TiO_2光催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晓虹 叶芬 +3 位作者 徐笑阳 劳新斌 汤召辉 李敬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Y3+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掺杂纳米TiO2纳米粉体在紫外光作用下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通过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相组成、晶型和粒径尺寸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520℃热处理的Y3+掺杂的TiO2粉体,结晶完整,主晶相为锐钛矿型,平均粒径约为20 nm;掺杂使TiO2吸收带发生红移,光催化性能增强;掺杂体系的最佳量为n(Y3+)∶n(TiO2)=0.2%。此掺杂量的TiO2粉体对亚甲基蓝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 h降解效果达90.68%,优于同等条件下制备的未掺杂的纯TiO2粉体。该样品光催化效果提高的原因是Y3+进入TiO2的晶格,引起了晶格的畸变使得掺杂样品紫外-可见吸收的吸收变发生了红移,提高光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粉体 Y^3+掺杂 溶胶-凝胶法 光催化机理
下载PDF
Eu^(3+)对Ba_3La(PO_4)_3:Dy^(3+)白光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及发光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强 王保兴 +2 位作者 武秀兰 魏腾跃 霍哲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0-355,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La_(1-x-y) (PO_4)_3:xDy^(3+),yEu^(3+)白光荧光粉,并通过XRD和荧光光谱性能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Eu^(3+)的掺杂影响了Ba_3 La(PO_4)_3:Dy^(3+)荧光粉的晶...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Ba_3La_(1-x-y) (PO_4)_3:xDy^(3+),yEu^(3+)白光荧光粉,并通过XRD和荧光光谱性能分析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Eu^(3+)的掺杂影响了Ba_3 La(PO_4)_3:Dy^(3+)荧光粉的晶体场环境,在Dy^(3+)的~6F_(9/2)能级与Eu^(3+)的~5D_0能级间发生交叉弛豫,并通过能量共振转移,Dy^(3+)向Eu^(3+)传递能量,Ba_3 La_(1-x-y)(PO_4)_3:xDy^(3+),yEu^(3+)荧光粉在350 nm紫外光激发下同时出现了Dy^(3+)和Eu^(3+)的特征发射,发射光谱中增加了红光成分,改善了色温。实验得出Dy^(3+)和Eu^(3+)掺杂浓度分别为0.08和0.06时,荧光粉的发射光最接近于理想白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La1-x-y(PO4)3∶xDy3+ yEu3+ 固相法 白光荧光粉 能量传递 色温
下载PDF
Y^(3+)掺杂对CoFe_(2-x)Y_xO_4铁氧体离子占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祥东 李海波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80-783,78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CoFe2-xYxO4(x=0,0.1,0.2,0.3,0.4,0.5)铁氧体纳米粉末体,进行了500℃热处理。采用VSM测试了其比饱和磁化强度,根据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总磁化强度(Ms)的关系计算了Y3+掺杂对晶格中由B位迁移到A位的Co2+...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了CoFe2-xYxO4(x=0,0.1,0.2,0.3,0.4,0.5)铁氧体纳米粉末体,进行了500℃热处理。采用VSM测试了其比饱和磁化强度,根据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与总磁化强度(Ms)的关系计算了Y3+掺杂对晶格中由B位迁移到A位的Co2+物质的量的值(y);随着Y3+掺杂量的增加,迁移的Co2+的物质的量先增加后减少。并用Mssbauer谱技术进行了佐证,根据拟合的数据分析了Y3+掺杂后晶体中A位和B位的Fe3+的迁移规律;讨论了A位和B位的峰面积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斯堡尔谱 钴铁氧体 掺杂 离子占位
下载PDF
杯芳烃的配位化学(6)水溶性杯[8]芳烃与Sc^(3+)、Y^(3+)和La^(3+)的配位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东祥 李思义 +3 位作者 陆国弟 朱志良 施宪法 陈与德 《铀矿冶》 CAS 1996年第4期251-255,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八对碘酸钠八羟基羰基甲氧基杯[8]芳烃的酸离解常数测定结果,还以pH滴定法测得该试剂与Sc(3+)、Y(3+)和La(3+)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首次发现它们能形成MHnL(n=1~7)配合物。
关键词 芳烃 杯芳烃 配位化学 水溶性
下载PDF
稀土Y^(3+)掺杂TiO_2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芳 周浪 +1 位作者 邓真丽 陆江林 《上海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5-8,共4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Y3+掺杂TiO2,对其进行了XRD分析,以刚果红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稀土Y3+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Y3+掺杂TiO2比纯TiO2的降解效果好。当稀土Y3+的掺杂量n(Y3+)∶n(TiO2)=0.5%(摩尔比)、...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Y3+掺杂TiO2,对其进行了XRD分析,以刚果红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稀土Y3+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Y3+掺杂TiO2比纯TiO2的降解效果好。当稀土Y3+的掺杂量n(Y3+)∶n(TiO2)=0.5%(摩尔比)、焙烧温度600℃、刚果红溶液初始浓度20 mg/L、pH=3、催化剂用量为1.5 g/L时,其光催化性能最佳。反应1 h的降解率可达98.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稀土Y3+掺杂 TIO2 光催化 刚果红
下载PDF
Y^(3+)、F^-共掺杂钒酸锂材料的电化学及存放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永梅 李惠娟 倪杰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304-308,共5页
利用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Y^(3+)、F^-共掺杂的LiV_3O_8材料。XRD结果表明Y^(3+)、F^-共掺杂能"收缩"晶格。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掺杂引入的杂质是非电化学活性的,共掺杂样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存放实... 利用干冷空气淬火法合成了Y^(3+)、F^-共掺杂的LiV_3O_8材料。XRD结果表明Y^(3+)、F^-共掺杂能"收缩"晶格。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由掺杂引入的杂质是非电化学活性的,共掺杂样有更多的锂离子嵌脱位置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存放实验表明共掺杂能降低电池自放电率。在高电压下存放15天后,共掺杂样的容量保持为存放前的92.4%,高于未掺杂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_3O_8 Y^3+、F^-共掺杂 存放性能 正极材料
下载PDF
温敏性水凝胶对金属离子Y^(3+),UO_2^(+2)的浓集分离
16
作者 张剑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7-90,共4页
利用合成的PNIPAAm /AAc交联共聚温敏性水凝胶分别对水溶液中微量的Y3+ ,UO2+2 离子进行浓集分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能有效浓集Y3+ ,UO2+2 离子,在pH= 1~4范围内,凝胶的溶胀比及对Y3+ ... 利用合成的PNIPAAm /AAc交联共聚温敏性水凝胶分别对水溶液中微量的Y3+ ,UO2+2 离子进行浓集分离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能有效浓集Y3+ ,UO2+2 离子,在pH= 1~4范围内,凝胶的溶胀比及对Y3+ ,UO2+2 的浓集率均随pH 的增大而增大,浓集率分别达到80% 和90% ,凝胶溶胀比的增大有利于对离子的浓集;随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凝胶对离子的浓集率达最大值,水凝胶对Y3+ 和UO2+2 的最大浓集量分别为5.293m g·g- 1和3616m g·g- 1.凝胶的表面积也对浓集率有很大影响,同样重量的凝胶,表面积大的凝胶对离子的浓集率大;利用其温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性 水凝胶 敏感性 浓集分离 金属离子
下载PDF
TiO_2/Eu^(3+),Y^(3+)下转换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聂铭歧 胡志强 +3 位作者 张临安 秦艺颖 刘贵山 郝洪顺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36,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Y3+下转换薄膜,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利用其下转换特性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提高了电池的可见光照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TiO2/Eu3+,Y3+粉体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Eu3+,Y3+下转换薄膜,将其应用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利用其下转换特性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见光,提高了电池的可见光照强度.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对TiO2/Eu3+,Y3+粉体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TiO2/Eu3+,Y3+下转换薄膜进行测试,荧光光谱显示,下转换薄膜受到396nm紫外光照射时可发射出535~620nm连续波长的可见光,具有下转换功能特性.与TiO2薄膜相比,二层下转换薄膜仍能保持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当稀土元素总掺量为4%时,利用下转换特性使短路电流提高了21.5%,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TiO2/Eu^3+ Y^3+ 溶胶-凝胶法 稀土元素 下转换 透过率 短路电流 换效率
下载PDF
低量Y^(3+)掺杂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姜承志 卢旭东 《有色矿冶》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煅烧温度600℃制备了不同Y3+掺杂量的纳米TiO2粉体,并用XR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Y3+掺杂量对样品相结构、晶粒尺寸和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的影响,利用相结构与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关系探讨了Y3+掺杂对纳米T...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煅烧温度600℃制备了不同Y3+掺杂量的纳米TiO2粉体,并用XR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Y3+掺杂量对样品相结构、晶粒尺寸和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活性的影响,利用相结构与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关系探讨了Y3+掺杂对纳米TiO2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掺杂Y3+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当Y3+掺杂量为0.04%,纳米TiO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降解率为94.6%,其金红石相含量为9.8%,平均粒径为12 nm,Y3+掺杂强烈地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减小晶粒尺寸这两方面均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Y掺杂 晶粒尺寸 溶胶-凝胶 光催化活性
下载PDF
Fura-2探针对希土Y^(3+)跨PC12细胞膜行为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海山 朱卫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3-88,共6页
使用AR-MIC-CM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希土离子Y3+,并以此研究了Y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各离子组分,pH=7.... 使用AR-MIC-CM阳离子测定系统,发展Fura-2荧光测定技术,将其应用于测定细胞内游离希土离子Y3+,并以此研究了Y3+跨PC12细胞(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膜的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细胞内各离子组分,pH=7.05的溶液中,测得表观解离常数为4.5pmol·L-1。对于PC12细胞,静息条件下Y3+不能跨越细胞膜进入胞内。与钙离子通道相关的KCl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不能刺激希土Y3+过膜。用Ouabain(哇巴因)使胞内Na+超载后,Y3+可过膜进入细胞内,且过膜量与胞外Y3+浓度和胞内Na+超载程度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提示Y3+可以经由Na+/Y3+交换机制过膜而进入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A-2 钇离子 细胞膜 稀土 生物效应
下载PDF
Y^(3+)掺杂对CaMnO_3热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盛得雪 贺毅 +2 位作者 龚鹏 宋少伟 刘杨琼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4-16,26,共4页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1-xYx)Mn O3(x分别为0、0.03、0.05、0.07、0.09 mol)热电材料,用自制设备测试样品的热电性能,研究Y3+掺杂对Ca Mn O3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3+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善样品的热电性能,其中(Ca0.91Y0.09)Mn O3样品的...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1-xYx)Mn O3(x分别为0、0.03、0.05、0.07、0.09 mol)热电材料,用自制设备测试样品的热电性能,研究Y3+掺杂对Ca Mn O3热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3+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善样品的热电性能,其中(Ca0.91Y0.09)Mn O3样品的热电性能较优;当高温端温度为880 K时,测得电阻率为74 mΩ·m,Seebeck系数为-112μV/K,输出功率达到68 m 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nO3 Y^3+掺杂 热电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