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乌什7.1级地震灾害及应急救援行动 被引量:2
1
作者 宋立军 刘宣瑞 +3 位作者 梁志远 王耀华 王伟 姚远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2期69-73,79,共6页
介绍了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构造背景、余震序列和建筑工程破坏及震害特征,概述了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行业应急救援行动,讨论了新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经验,提出了未来做好防震减灾救灾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 新疆乌什7.1级地震 震情灾情 应急救援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乌什 M_(S)7.1地震序列及应力降特征研究
2
作者 郭寅 李金 向元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05-111,共7页
研究乌什M_(S)7.1地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震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北东和南西两侧,展布与迈丹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目前序列b值为0.67,h值为1.3,p值为1.28。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应力降处于低值水平,序列衰减基... 研究乌什M_(S)7.1地震序列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震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地震余震主要分布在主震北东和南西两侧,展布与迈丹断裂的走向基本吻合。目前序列b值为0.67,h值为1.3,p值为1.28。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应力降处于低值水平,序列衰减基本正常。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最大余震为M_(S)5.8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震序列 震源机制解 应力降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7.1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及预测过程
3
作者 宋春燕 宋治平 +5 位作者 魏芸芸 聂晓红 高歌 张涛 艾萨·伊斯马伊力 钱才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62,共12页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2024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和新疆地震局划定的年度危险区内,震前做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本文总结了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①震前地震活动性存在b值、震源一致性、... 2024年1月23日新疆乌什发生7.1级地震,震中位于2024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和新疆地震局划定的年度危险区内,震前做了较好的中、短期预测。本文总结了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①震前地震活动性存在b值、震源一致性、地震平静、条带、增强、高频等异常,长、中、短期异常预测效果均较好;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洞体应变、地倾斜、基岩温度、温泉氢气、井流量、地磁等异常,中短期异常较为显著,时、空、强三要素对应较好。综合分析认为,乌什7.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定点观测中短期异常突出,对时、空、强均有较好的预测,地球物理观测在震前存在大幅度异常变化,异常具有逐渐向震中逼近的过程。根据异常变化,新疆地震局及时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震情,此次地震取得了减灾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7.1级地震 异常特征 中短期预测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频谱偏移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萍 宋春燕 牛中华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了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在时间上存在前期一致性较好,后期一致性紊乱的特点。空间上,乌什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逆冲型,阿合奇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走滑型。利用新疆地...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了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机制解在时间上存在前期一致性较好,后期一致性紊乱的特点。空间上,乌什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逆冲型,阿合奇县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为走滑型。利用新疆地震台网数字波形资料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计算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中M_(S)≥5.0地震序列的频率谱,计算结果显示,乌什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前期有频谱偏移特征,最后一个5级地震频带变宽,频谱偏移特征消失;阿合奇县内发生的5级余震均出现了频谱偏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震源机制解 频谱偏移法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产状及其动力学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兆萱 万永革 +4 位作者 周明月 王润妍 宋泽尧 黄少华 顾培苑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 大地震发生后,断层面产状快速确定对震后趋势判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收集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对多家机构计算的该地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后,对震源机制的节面进行聚类分析,去掉噪声点的震源机制得到两簇结果,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可能为发震断层面。然后,为进一步通过断层面与应力场关系验证可能的发震断层面,收集了该地区历史震源机制资料,反演得到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发现该地区受到NW—SE向的挤压应力和近垂直向的拉张应力;将应力场分别投影到两簇节面上,发现标准差较小的第二簇中心节面处于剪应力较大区域,并且正应力也有利于该中心节面破裂。综合其他资料分析,本研究推测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发震断层为NW向、低倾角断层,走向为244.62°,倾角为4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M_(S)7.1地震 震源机制 应力场 发震断层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b值随时间演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翟娟 洪德全 +4 位作者 周康云 田雨桐 赵梦强 杨震 朱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选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目录,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该地震序列b值大小,分析震中区b值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震中区b值在强余震前呈明显下降变化特征,但无法准确评估b值下降后强余震的发生次数;②b值能够反映研... 选取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目录,利用最大似然法计算该地震序列b值大小,分析震中区b值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震中区b值在强余震前呈明显下降变化特征,但无法准确评估b值下降后强余震的发生次数;②b值能够反映研究区不同时间的应力水平,对强余震的预测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序列 B值 最大似然法 时间演化特征
下载PDF
新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产出效能分析——以乌什7.1级地震为例
7
作者 赵晓成 马鑫 +4 位作者 丁新娟 乌尼尔 阿布都热依木江·巴克 迟正阳 张志斌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乌什7.1级地震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成以来首个7级以上地震,为提高防范和减轻地震风险能力,切实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到位,将预警实时产出的震级、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结果与国家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对比分析,并分析... 乌什7.1级地震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成以来首个7级以上地震,为提高防范和减轻地震风险能力,切实将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到位,将预警实时产出的震级、震中位置及震源深度结果与国家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对比分析,并分析仪器烈度产出误差。结果表明国家预警网在震中严重偏网的情况下,仍能够展示出稳定、可靠、高效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乌什7.1级地震 效能分析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类型判定
8
作者 马倩雯 宋春燕 +1 位作者 聂晓红 魏芸芸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乌什地震序列的余震活动丰富,频度衰减较快。通过历史地震序列类比、序列参数(b值、p值、h值)、等待时间、震级差和能量比等参数的跟踪分析,判断此次乌什M_(S)7.1地震序列为主震―余震型。从历史地震序列类型的早期定性判定到地震序列参数定量计算的跟踪判定乌什7.1级地震序列类型,对地震序列类型的跟踪判定有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震序列 强余震早期趋势判定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9
作者 祖力卡尔·艾则孜 南芳芳 徐衍刚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深入研究乌什M_(S)7.1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定位结果显示:①重定位后主震空间位置变化不大,和重定位前的位置相距2 km,深度为25.6 km,比重定位前深度更深。②重定位后,地震序列沿迈丹断裂分布的收敛特征更加... 为深入研究乌什M_(S)7.1地震,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定位结果显示:①重定位后主震空间位置变化不大,和重定位前的位置相距2 km,深度为25.6 km,比重定位前深度更深。②重定位后,地震序列沿迈丹断裂分布的收敛特征更加明显,同时存在余震向南移动的趋势,与地震烈度图和灾情分布特征一致。③迈丹断裂在受到山前挤压作用时,在主震震中附近受阻,形成明显的地震稀疏带。迈丹断裂乌什段发震构造比阿合奇段发震构造深,活动性比较弱,因此在主震震中SW向余震多而浅,NE向余震少而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双差地震定位法 地震序列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分析
10
作者 马鑫 乌尼尔 +2 位作者 阿布都热依木江·巴克 赵晓成 何金刚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新疆地震台网中心共获取乌什7.1级地震813条仪器烈度信息、496组强震动记录,其中PH002台站峰值加速度280.68 cm·s^(-2)为本次获得的最大峰值加速度。对获取的219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衰减关系对比发现... 新疆地震台网中心共获取乌什7.1级地震813条仪器烈度信息、496组强震动记录,其中PH002台站峰值加速度280.68 cm·s^(-2)为本次获得的最大峰值加速度。对获取的219个台站的峰值加速度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衰减关系对比发现两者在100 km范围内比较符合。计算分析5个峰值加速度超过100 cm·s^(-2)的台站加速度反应谱,并与地震动设计反应谱进行比对分析,同时计算出5个台站地震动有效持时,显示200 km内地震能量释放较迅速,体现出地震破坏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7.1级地震 强震动记录 峰值加速度 加速度反应谱 能量有效持时
下载PDF
乌什M_(S)7.1地震引起新55井、新46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分析
11
作者 贾永斌 闫玮 +1 位作者 祖丽皮牙·艾尼瓦尔 汪成国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为研究乌什M_(S)7.1地震引起新55井、新46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响应变化,对比分析观测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从含水层渗透性变化和地震波能量密度探讨了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①伽师新55井和乌什新46井同震响应形态主要表现为井水位的大... 为研究乌什M_(S)7.1地震引起新55井、新46井水位不同程度的响应变化,对比分析观测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从含水层渗透性变化和地震波能量密度探讨了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①伽师新55井和乌什新46井同震响应形态主要表现为井水位的大幅快速上升。②固体潮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震波作用于新55井和新46井时,前者垂向水力交换增强,水平向水力交换减弱,含水层的水与井水进行交换,引起井水位同震上升变化;后者含水层渗透性增加,含水层水与井水进行交换,引起井水位同震上升变化。③地震能量密度计算结果显示新55井比新46井容易触发同震响应,这种差异性的响应可能与井含水层岩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新55井 新46井 水位水温 同震响应
下载PDF
2024年新疆乌什M_(S)7.1地震数据产品及其分析
12
作者 李旭茂 邹立晔 +3 位作者 张滨 张琪 张莹莹 梁姗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2024年1月23日,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沿地带的新疆乌什地区发生M_(S)7.1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2024年1月23日,地处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前沿地带的新疆乌什地区发生M_(S)7.1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国家测震台网中心快速产出地震数据产品,为地震发震构造研究、震源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基于中国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新疆乌什地震及主震后38天内3487次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主震震中位置为(41.28°N,78.62°E),震源深度为31 km,余震序列呈NE-SW向线性展布,扩展范围约80 km,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30 km以浅范围内,发震断层倾向NW。同时,基于所得地震定位和前人震源机制解结果,采用PSGRN/PSCMP软件包,计算本次地震不同深度上的库仑应力分布,根据结果分析表明,主震发生使得主震周边区域进入应力卸载状态,并分析了主震对余震发生的触发作用。最后,使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站网数据计算本次地震仪器烈度,显示最大烈度值为Ⅸ度,烈度区域小,且集中在主震NEE方向。基于上述结果,结合周边地质构造,认为此次新疆乌什M_(S)7.1地震事件为一次兼具走滑性质的逆冲型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乌什M_(S)7.1地震 精定位 震源机制 库仑应力 仪器烈度
下载PDF
乌什7.1级地震烈度评定与震害特征分析
13
作者 赵鹏翔 马建 +3 位作者 黄帅堂 阿里木江·亚力昆 侯欣宇 巴图孟克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发生后,根据震后震害调查结果,并结合震区遥感影像、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绘制地震烈度图。在本次烈度图的绘制过程中,Ⅸ度地处山区,缺少强震台网的布设,故在确定Ⅸ度烈度圈时首次参考InSAR结果。通过对比震害... 2024年1月23日乌什7.1级地震发生后,根据震后震害调查结果,并结合震区遥感影像、震源机制和发震构造绘制地震烈度图。在本次烈度图的绘制过程中,Ⅸ度地处山区,缺少强震台网的布设,故在确定Ⅸ度烈度圈时首次参考InSAR结果。通过对比震害调查结果和仪器烈度结果,发现二者吻合度较高,所以在本次确定烈度圈边界时参考仪器结果。本研究重点讨论在不同烈度区内各类房屋的破坏情况以及地震地质灾害现象,分析判定各类房屋震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7.1级地震 烈度评定 震害调查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地电优势方位角变化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海洋 饶文 +1 位作者 徐衍刚 艾萨·伊斯马伊力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通过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境内5个地电台站观测数据的回溯性分析,计算地震前各台站地电优势方位角,总结数据变化特征,发现地震前各台站地电优势方位角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表现为分散、集中、偏转和跃变的... 通过对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新疆境内5个地电台站观测数据的回溯性分析,计算地震前各台站地电优势方位角,总结数据变化特征,发现地震前各台站地电优势方位角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异常表现为分散、集中、偏转和跃变的特征。其中震中附近的乌什台、温泉台地电优势方位角异常在时间上具有准同步变化。地震前震中500 km范围内的乌什、温泉、和田台不仅存在不同方位间相关系数的准同步下降变化,而且极化方位也出现了相似的线性极化增强现象,且乌什、和田台优势方位角的异常变化均呈现出向主压应力集中现象,说明在乌什M_(S)7.1地震前乌什、温泉、和田台观测到的地电数据变化,同此次地震具有一定机理上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电场 优势方位角 变化特性 震源机制
下载PDF
基于RST算法提取乌什M_(S)7.1地震地表温度异常
15
作者 伊尔潘·艾尼瓦尔 李晓东 +3 位作者 朱文振 胡安尼西·巴合达吾列提 何欢 艾萨·伊斯马伊力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73-181,共9页
为探讨RST算法在新疆地区地震热红外异常提取中的适用性,以乌什M_(S)7.1地震为例,构建研究区MODIS地表温度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逐像元时间序列趋势去除后,利用RST算法提取乌什M_(S)7.1地震地表温度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乌什M_(S)7.1地... 为探讨RST算法在新疆地区地震热红外异常提取中的适用性,以乌什M_(S)7.1地震为例,构建研究区MODIS地表温度数据集,并对数据集进行逐像元时间序列趋势去除后,利用RST算法提取乌什M_(S)7.1地震地表温度异常信息。结果表明:乌什M_(S)7.1地震地表温度异常的变化过程分为“出现—消失—再出现—扩大—达到最大—消失”6个阶段;乌什M_(S)7.1地震的地表温度异常区域大致沿构造带的走向分布;乌什M_(S)7.1地震发生在地表温度异常面积出现最大值后的第99天。利用MODIS数据结合RST算法提取地震热红外异常在新疆地区相关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M_(S)7.1地震 地表温度异常 时间序列趋势去除 RST算法
下载PDF
乌什M_(S)7.1地震前地倾斜、地应变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分析
16
作者 范亚玲 赵彬彬 《内陆地震》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基于岩石应力的本构关系,以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 km范围内地倾斜、地应变数据作为“响应量”,利用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乌什洞体应变等3个测项均出现震前LURR异常,这表明震... 基于岩石应力的本构关系,以2024年1月23日乌什M_(S)7.1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 km范围内地倾斜、地应变数据作为“响应量”,利用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乌什洞体应变等3个测项均出现震前LURR异常,这表明震源区介质存在明显的应力积累过程,同时也说明从倾斜、应变的潮汐频段中能够提取出地震预测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卸载响应比(LURR) 地倾斜 地应变 乌什M_(S)7.1地震
下载PDF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应力影响及对余震的触发作用
17
作者 宋泽尧 万永革 +2 位作者 关兆萱 顾培苑 王润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2-991,共10页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 为研究2024年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M S7.1大震对周边区域应力的影响,基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给出的主震破裂模型,计算此次地震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同震位移场及应变场,结果发现:体应变在震源西北侧呈现拉张,东南侧呈现挤压;面应变的分布与体应变的形态基本相似。为研究该地震对余震的触发情况,首先需要确定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对中国地震台网发布的2024年1月23日到2024年4月10日的余震震源机制节面聚类分析,得到两簇结果,选择标准差较小的二簇节面进行平均,得到走向为243.91°,倾角为64.97°;将乌什地震震源区的构造应力场投影到该发震断层上,得到滑动角为61.02°。将这些参数作为余震接收断层的断层面参数,同样基于USGS给出的主震断层破裂模型,计算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研究发现:区内库仑应力均超过0.01 MPa阈值,且库仑破裂应力最大值达0.3 MPa,大多数余震处于库仑应力变化的高值区;表明主震产生的静态库仑应力促进了余震的发生。为研究该地震发生对周围断层的影响,根据前人给出的周边断层的几何和滑动特性,计算在周边断裂上沿滑动方向上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发现:本次地震对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最大增加量达到0.22 MPa,喀拉铁克断裂、衣木干他乌断裂、塔塔埃尔塔格断裂、奥兹格尔他乌断裂、柯坪断裂的库仑应力变化并不明显,迈丹—沙依拉姆断裂库仑应力增加最大,应注意该断层的地震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乌什县M S7.1地震 发震断层面 位移场 应变场 静态库仑应力
下载PDF
新疆乌什7.1级地震人口热力及其应急响应功能分析
18
作者 李环宇 李东平 +2 位作者 尹晶飞 李敏 孙海青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2-1000,共9页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为快速了解震区人口分布情况,判定此次地震极震区范围,分别采集震区内2时及2时30分手机位置数据。利用核密度空间评估方法得到震前及震后人口分布状态与变化情况,并对变化的原...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为快速了解震区人口分布情况,判定此次地震极震区范围,分别采集震区内2时及2时30分手机位置数据。利用核密度空间评估方法得到震前及震后人口分布状态与变化情况,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于手机位置信息评估得到的震后人口热力数据在城市中心会出现与以往震例不同的“反常”升高现象;人口热力数据对地震诱发的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有很好的响应;部分通信基站退服导致个别村庄人口热力“斑点式”减少,该现象有助于判别基站退服点的地震破坏程度。由于样本数据分布不均且地震发生在凌晨2时9分,人口变化率在刻画地震影响场的能力方面稍显不足。人口热力数据可以在震后应急响应阶段快速获取灾区人口分布与动态变化情况,为灾情信息的获取及地震初期救援力量的科学分配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什县7.1级地震 人口热力 “反常”升高 应急响应阶段
下载PDF
2021年日本福岛海域M_(W)7.1地震S-net海底地震动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鑫 胡进军 +1 位作者 谭景阳 周旭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0-271,共12页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Off-Fukushima)发生的M_(W)7.1地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底观测系统——日本海沟地震和海啸海底观测网(S-net)——迄今为止记录到最大的俯冲带地震.为认识海底地震动并探究海陆差异,本文介绍了S-net海域... 2021年2月13日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Off-Fukushima)发生的M_(W)7.1地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底观测系统——日本海沟地震和海啸海底观测网(S-net)——迄今为止记录到最大的俯冲带地震.为认识海底地震动并探究海陆差异,本文介绍了S-net海域台网及其数据处理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分析了Off-Fukushima地震的地震动幅值、频谱和持时特征,比较了海底与陆地震动衰减特性的异同,对比了近海岸埋置台站、近海沟未埋台站及陆地台站地震动的差异,并与俯冲带地震动模型(GM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ff-Fukushima地震海底水平向PGV和周期大于0.5 s的加速度反应谱值显著大于陆地记录;相比陆地,海底动力放大系数谱向长周期方向偏移,表明海底记录长周期成分更丰富;受到海水的抑制作用,海底记录V/H反应谱比值小于陆地记录;由于海底记录与陆地GMM在路径和场地方面存在差异,水平向PGA及反应谱的残差分布出现明显偏移;海底近海岸埋置台站与近海沟未埋台站的地震动特征存在系统性差异,水平向差异很可能与海底地形有关,而竖向可能受到布设方式对台站与海底耦合程度的影响.本文对Off-Fukushima地震动参数特征和衰减特性的分析结果可为海域地震预警、海域区划和海域危险性分析中的海底地震动特征及GMM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震动 S-net M_(W)7.1 Off-Fukushima地震 地震动特性 地震动模型
下载PDF
Hd1、Ghd7、Ghd7.1对稻花香抽穗期的改良
20
作者 李璐 李瑞琪 +4 位作者 段海燕 王敏 黄鸿宇 陆美光 姜恭好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1-7,共7页
旨在对‘稻花香’进行抽穗期改良,使其获得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以‘空育131’作为调控抽穗期的Hd1、Ghd7、Ghd7.1基因的早熟型等位基因供体,与‘稻花香’杂交建立遗传群体,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得了群体抽穗... 旨在对‘稻花香’进行抽穗期改良,使其获得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以‘空育131’作为调控抽穗期的Hd1、Ghd7、Ghd7.1基因的早熟型等位基因供体,与‘稻花香’杂交建立遗传群体,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方法,测得了群体抽穗期的数据。结果表明在群体后代中得到了7种基因型,即Hd1、Ghd7、Ghd7.1、Hd1+Ghd7、Hd1+Ghd7.1、Ghd7+Ghd7.1、Hd1+Ghd7+Ghd7.1。在‘空育131’和‘稻花香’群体中,水稻抽穗时间在97~109 d之间。水稻抽穗时间主要集中在97、101、109 d。对植株抽穗期的调查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植株抽穗期明显提前,为进一步改良‘稻花香’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Hd1、Ghd7、Ghd7.1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