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他沉默着的时候——从1924年前后鲁迅的阅读与写作说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洁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2,共11页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 1922年底到1924年秋,是鲁迅的“第二个沉默期”。在这期间,鲁迅通过读史、治史和翻译,完成了再次“开口”的准备。《秋夜》中“夜游的恶鸟”的叫声标志着他打破沉默,找到新的表达方式,这一新方式不仅体现在《野草》中,也体现在小说写法的变化和杂文的自觉之中。另外,由于此间思想观念的变化,鲁迅没有完成历史小说《杨贵妃》的写作计划,而有可能开始了对《故事新编》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读史 翻译 《野草》 《杨贵妃》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 Xun's Stories
2
作者 周世培 《海外英语》 2015年第2期143-144,共2页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 Xun's stories,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and the Rangs, are to be studied from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is made to figure...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Lu Xun's stories, translated by Julia Lovell and the Rangs, are to be studied from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versions is made to figure out how the two translators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 make adaptive sele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of Lu Xun's stories—In other words, how the eco-environment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two translators' decisions to make adaptations and choices in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aspects.The thesis discovers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has greatly influenced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Lu Xun's stories into English and eco-translatology is feasible to analyze the two translations, that both the Yangs and Lovell have offered successful translations by making adaptive selections and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s. Therefore, neither of the two translations is superior or inferior to one another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al eco- environments. Hopefully, the thesis may enrich current researches on the Yang's and Lovell's translations and may be useful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applying eco-translatology to studies on other translators and their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s STORIES yang Xianyi Julia Lovell the eco-translatological perspective Adaptive SELECTIONS
下载PDF
山柞镇旬地区盆地体制与金属成矿关系 被引量:30
3
作者 朱华平 叶磊 +1 位作者 甘宝新 汪长青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山柞镇旬地区现今构造格架是在后泥盆纪秦岭造山过程中奠定的,秦岭北鄂尔多斯板块左行旋转,扬子地块向北挤压及左行旋转,使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两条长寿深大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主要形成EW向的柞(水)-山(阳)断裂,镇(安)-板(岩... 山柞镇旬地区现今构造格架是在后泥盆纪秦岭造山过程中奠定的,秦岭北鄂尔多斯板块左行旋转,扬子地块向北挤压及左行旋转,使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两条长寿深大断裂发生大规模的左行走滑,主要形成EW向的柞(水)-山(阳)断裂,镇(安)-板(岩镇)大断裂;伴随佛坪地块的隆滑而产生的NW-NWW向公(馆)-白(河)断裂、旬河断裂,形成和控制了山柞、旬阳热水盆地和镇安-青山隆起以及沿旬河的裂陷,控制了柞山镇旬地区金属成矿带的分布和最终矿床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建造 构造体制 金属成矿 山柞镇旬地区 秦岭成矿带
下载PDF
图形—背景理论下颜色隐喻的英译研究——以《鲁迅小说选》两个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珍 胡东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0-36,共7页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 文学作品中颜色纷呈,构成文章风格迥异的主题基调。图形—背景理论作为基本的认知原则,对于译者把握篇章隐喻的凸显和翻译过程中的句式转换有一定的帮助。《鲁迅小说选》和英译本中的隐喻颇多且多带有色彩变换或重叠,因此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杨宪益、戴乃迭和莱尔两个英译本中天色、脸色两大主题颜色隐喻的译法进行探讨,可凸显作品中的篇章隐喻,有效避免翻译中图形背景的错位,进而构成主题凸显的句型,使译本达到和原作一样的篇章隐喻效果,以促进文学译本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形—背景理论 颜色隐喻 《鲁迅小说选》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莱尔译本 篇章隐喻
下载PDF
《春秋谷梁传注疏》例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文廷海 周国林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12-17,共6页
范宁集解《谷梁传》时商定了三种例法:传例、注例、略例。"传例"是范宁归纳《谷梁传》传释《春秋》的原文,绝大多数保存在注文中;"注例"是范宁归纳《春秋》经文,以作为注解《谷梁传》的指导,处于经文之后;"略... 范宁集解《谷梁传》时商定了三种例法:传例、注例、略例。"传例"是范宁归纳《谷梁传》传释《春秋》的原文,绝大多数保存在注文中;"注例"是范宁归纳《春秋》经文,以作为注解《谷梁传》的指导,处于经文之后;"略例"是范宁根据《春秋》同类纪事经文而总结的例法,被杨士勋散入义疏中。因此,《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传例"被杨士勋"散入注疏中"有二不妥:一是仅指出"传例"一种,而忽视"注例、略例";二是"散入疏中"者不是"传例"而是"略例"。另外,杨士勋在义疏范宁集解时也提出了一系列解释例法的名词和术语。可见,范宁、杨士勋对《春秋谷梁传注疏》的例法总结和研究作了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宁 《春秋谷梁传注疏》 传例 注例 略例 杨士勋 例法研究
下载PDF
重读《刀“式”辩》及其它——以杨昌溪早期文学活动为中心的史料考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韩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4-141,160,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一手史料的解析,认为鲁迅写《刀"式"辩》讽刺杨昌溪的小说《鸭绿江畔》的动机在于,杨昌溪曾先写文章抨击过鲁迅并在官方背景的新闻机构供职,而受鲁迅译作《毁灭》影响而写成的《鸭绿江畔》又刊登在国民党上... 本文通过对一系列一手史料的解析,认为鲁迅写《刀"式"辩》讽刺杨昌溪的小说《鸭绿江畔》的动机在于,杨昌溪曾先写文章抨击过鲁迅并在官方背景的新闻机构供职,而受鲁迅译作《毁灭》影响而写成的《鸭绿江畔》又刊登在国民党上海党部支持的《汗血月刊》上,且此事又由鲁迅所青睐的学生叶紫所揭发。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杨昌溪及其早期文学活动、创作成果湮没于中国新文学史,但诸多史料证明:杨昌溪是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外国文学学者与报告文学作家。对杨昌溪及其早期文学活动的重新审理,不但可以重申其文学史价值,更能够丰富中国新文学史的相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昌溪 鲁迅 叶紫 翻译 报告文学 抗战
下载PDF
消炎止痒熏洗剂的薄层层析鉴别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菊萍 吕萍 +2 位作者 龙新生 刘纪清 刘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建立消炎止痒熏洗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大黄、苦参、黄柏、野菊花,并与消炎止痒熏洗剂相对照。结果:苦参、黄柏在与之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大黄、野菊花在与之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 目的:建立消炎止痒熏洗剂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大黄、苦参、黄柏、野菊花,并与消炎止痒熏洗剂相对照。结果:苦参、黄柏在与之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大黄、野菊花在与之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此方法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炎止痒熏洗剂 薄层层析 大黄 苦参 黄柏 野菊花
下载PDF
鲁迅小说杨译本在美国的传播与接受 被引量:4
8
作者 魏家海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7-26,共10页
杨宪益夫妇的鲁迅小说英译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值得总结的案例。杨译本首先是作为外宣翻译由国家翻译机构主导出版的,然后通过“外文版”衍生出国外版和香港版。外文社版译本和美国版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杨宪益夫妇的鲁迅小说英译是中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一部分值得总结的案例。杨译本首先是作为外宣翻译由国家翻译机构主导出版的,然后通过“外文版”衍生出国外版和香港版。外文社版译本和美国版译本在美国的传播和接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外文社版译本经历了从遇冷到经典化、再到大众化的过程。研究发现,杨译的外文社版在美国更受汉学家或鲁迅研究者的关注,而杨译香港版和美国版更受美国普通读者的喜爱。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外文社版以其悠久的出版和传播史在美国汉学界占有重要地位,而美国版和香港版以其封面设计和流通速度赢得了美国青年读者的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译鲁迅小说 传播 接受 影响
下载PDF
宋元南戏本事新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德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3-36,共4页
宋元南戏剧本多已佚失不存,仅存散出或只言片语见于明清各曲选、曲谱中,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资料的欠缺,一直是制约宋元南戏研究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有关宋元南戏本事方面的研究亦多据成说,少有进展。本文沿用前辈学者的治学路径... 宋元南戏剧本多已佚失不存,仅存散出或只言片语见于明清各曲选、曲谱中,一鳞半爪,难窥全豹。因此,资料的欠缺,一直是制约宋元南戏研究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有关宋元南戏本事方面的研究亦多据成说,少有进展。本文沿用前辈学者的治学路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在重新探索宋元南戏4种存目本事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郑琼英》不是独立剧目,而是元南戏《宋子京鹧鸪天》中的女主角;南戏《杨曼卿》本事出《绿窗新话·杨生私通孙玉娘》;南戏《借烛寻珠》事本《绿窗新话·何会娘通张彦卿》;《子母冤家》戏文是据元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改编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南戏 郑琼英 杨曼卿 《借烛寻珠》 《子母冤家》
下载PDF
从《伤逝》到《青春之歌》——浅议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琰 杨敏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6期31-33,共3页
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多次提出了知识分子的个人出路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他并没能给出最终的答案。1958年杨沫的《青春之歌》延续了这个主题,并做了合理的解答。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杨沫 《青春之歌》 中国知识分子
下载PDF
先秦诸子性命论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胜高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61-66,共6页
先秦诸子性命论,关注于命从何来,性为何质。儒家以道德判断之,成德性之说;思孟学派认为命自天降,因天有道德之论,故命当因天德而性善;荀子弃先天道德而言性,故以为恶;杨朱、告子不以道德审视之,认为命为生命,性为自我,当顺命贵生,以全生... 先秦诸子性命论,关注于命从何来,性为何质。儒家以道德判断之,成德性之说;思孟学派认为命自天降,因天有道德之论,故命当因天德而性善;荀子弃先天道德而言性,故以为恶;杨朱、告子不以道德审视之,认为命为生命,性为自我,当顺命贵生,以全生性;道家则以天道审视之,认为命与天、地同生,三者皆须顺应自然,当安命以全天性。诸子取舍不同,成为不同学说理论体系差异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孟学派 荀子 庄子 杨朱 性命论 价值指向
下载PDF
鲁迅作品的世界性意义及跨语际传播——以杨、戴《祝福》英译为中心 被引量:3
12
作者 辛红娟 刘梦莹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本文对小说《祝福》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展开文本细读,立足该作品的海外传播,尝试揭示鲁迅文学作品的世界性意义。通过分析夫妇二人直译为主、改写为辅的翻译策略,说明杨、戴译本成为其后英语世界鲁迅作品翻译及研究之主要依据的译学理... 本文对小说《祝福》杨宪益、戴乃迭英译本展开文本细读,立足该作品的海外传播,尝试揭示鲁迅文学作品的世界性意义。通过分析夫妇二人直译为主、改写为辅的翻译策略,说明杨、戴译本成为其后英语世界鲁迅作品翻译及研究之主要依据的译学理据,以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跨语际传播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作品 世界性意义 杨宪益 戴乃迭 《祝福》英译
下载PDF
“雅致”与“野俗”——鲁迅与柏杨的幽默比较
13
作者 王宗凡 徐续红 申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柏杨的幽默与鲁迅的幽默有着显著的差异。鲁迅的幽默更醇正、雅致,保留了更多幽默的"内核";而柏杨的幽默则粗俗、放肆,呈现一种特殊的"野俗"风格。他们的幽默都是为历史的沉重和国民的落后而发出的深邃而警醒的呼号。
关键词 鲁迅 柏杨 幽默 雅致 野俗
下载PDF
“高山”与“激流”——鲁迅与柏杨的人格建构
14
作者 王宗凡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 鲁迅与柏杨都以鲜明的人格魅力著称。两人的人格建构,既有鲜明的共同点,也有迥异之处,整体上分别呈现出"高山"与"激流"的特征。鲁迅像一座悲凉深邃的苍山,伟岸挺拔,厚重、深沉;而柏杨则像一条发自高山深谷间的激流,充满自信的生命力,演绎激情人生。鲁迅和柏杨虽然人格建构有差异,但他们都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他们构成中国的脊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柏杨 人格建构
下载PDF
鲁迅与周扬心目中不同的“左翼文学”
15
作者 聂国心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5,共4页
鲁迅与周扬有着不同的"左翼文学"观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追求。鲁迅所追求的是通过改变"吃人"的文化来改变人奴役人的现实,实现建立"人国"的理想;周扬所追求的是树立权威,不但自己崇拜权威,而且处处以权... 鲁迅与周扬有着不同的"左翼文学"观念,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追求。鲁迅所追求的是通过改变"吃人"的文化来改变人奴役人的现实,实现建立"人国"的理想;周扬所追求的是树立权威,不但自己崇拜权威,而且处处以权威来号令他人。这在解散"左联"和"两个口号"的论争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扬 左翼文学
下载PDF
从《荀子》成书流变谈荀赋的俳谐讽谕
16
作者 陈祥谦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现存《荀子》系由《孙卿子》与《荀况集》合编而成。因学界从未就此问题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荀况作品及刘向校定归类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流传情况等方面入手,阐明《孙卿子》属于子部著作,《荀况集》属于别集,并以此厘清《荀子》... 现存《荀子》系由《孙卿子》与《荀况集》合编而成。因学界从未就此问题有过具体研究,故在梳理荀况作品及刘向校定归类的基础上,从性质、内容、流传情况等方面入手,阐明《孙卿子》属于子部著作,《荀况集》属于别集,并以此厘清《荀子》实际是由杨倞将荀况子书和其别集合编而成的事实。从而探讨荀况赋的讽谕意义、文化价值,及其对后世俳谐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况 杨倞 俳谐 讽谕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思考及文学书写——从鲁迅、周作人到杨绛
17
作者 哈迎飞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3期78-83,共6页
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文章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中国现代作家灵魂书写的方式、贡献及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不仅丰富了中... 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文章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中国现代作家灵魂书写的方式、贡献及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传统,而且具体而微地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度和高度,对我们研究和把握当代文学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杨绛 灵魂书写
下载PDF
荀爽“乾坤坎离”说浅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韩慧英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5,共5页
“乾坤坎离”说是研究乾、坤、坎、离四卦关系的学说,先儒对此内容多有涉及。其中东汉易学家荀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周易》中的乾坤坎离四卦与阴阳观念相结合,融卦气于象数,阐发了他的“乾坤坎离”思想。本文对荀爽“乾坤坎离”... “乾坤坎离”说是研究乾、坤、坎、离四卦关系的学说,先儒对此内容多有涉及。其中东汉易学家荀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周易》中的乾坤坎离四卦与阴阳观念相结合,融卦气于象数,阐发了他的“乾坤坎离”思想。本文对荀爽“乾坤坎离”说的内容、渊源以及意义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爽 “乾坤坎离”说 阴阳 卦气
下载PDF
近代私人兴学的先驱——武训·叶澄衷·杨斯盛
19
作者 孟宪霞 邢培华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5年第1期127-130,共4页
武训行乞兴学、叶澄衷斥资兴学、杨斯盛毁家兴学 ,被称为“近世兴学三伟人” ,他们舍己为人和重视教育的精神 ,对于党和国家号召科教兴国和鼓励多方兴教的今天 。
关键词 武训 叶澄衷 杨斯盛 私人兴学
下载PDF
谶纬文献初步形成于汉成帝时期考
20
作者 李梅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3,共4页
谶纬文献是汉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具体时代众说纷纭。无论是通过对《后汉书.杨厚传》有关记载的推断,还是基于《华阳国志》"王延河平"和《汉书.李寻传》李寻说王根之语中"五经六纬,尊术显士"的记载,都可... 谶纬文献是汉代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具体时代众说纷纭。无论是通过对《后汉书.杨厚传》有关记载的推断,还是基于《华阳国志》"王延河平"和《汉书.李寻传》李寻说王根之语中"五经六纬,尊术显士"的记载,都可以推断谶纬文献的初步形成时间不晚于汉成帝时。至于在学界影响较大的谶纬起于哀、平说,则可能缘于对张衡奏疏内容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谶纬文献 汉成帝时期 杨厚 王延 李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