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耆夜》礼制解疑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光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5,共8页
《耆夜》武王八年戡黎,毕公军功最大,所以他担任主宾。饮至礼主人需酬酒赋诗,一般水平的宰父难以胜任。周公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根据宾主对等的原则,他担任饮至礼主人有其合理性。"客"字在春秋中期以前已经出现,并不限于指国... 《耆夜》武王八年戡黎,毕公军功最大,所以他担任主宾。饮至礼主人需酬酒赋诗,一般水平的宰父难以胜任。周公多才多艺,能事鬼神,根据宾主对等的原则,他担任饮至礼主人有其合理性。"客"字在春秋中期以前已经出现,并不限于指国外来宾。"东尚之客"的"尚"字,应训为"上",指作册逸席位处于毕公之东的尊位。《耆夜》与《仪礼·燕礼》不合,可能存在某些程度的内容失真,但思想内容的伪与晚并不等同于竹简材质的伪与晚。与其质疑清华简《耆夜》为假简,不如更深入探讨造成《耆夜》与《燕礼》等文献礼制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耆夜》 《燕礼》 饮至礼
下载PDF
近出昔鸡簋铭文及相关史实考论 被引量:3
2
作者 谢乃和 《古代文明》 CSSCI 2019年第2期38-45,126,共9页
昔鸡簋是近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对其铭文的释读,学者存有争议。本文认为,铭文中判断人物身份的"■"字,应隶定为"■",从?得声,读如"偃",为传世文献中的姞姓燕国;关涉史事性质的"■&qu... 昔鸡簋是近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对其铭文的释读,学者存有争议。本文认为,铭文中判断人物身份的"■"字,应隶定为"■",从?得声,读如"偃",为传世文献中的姞姓燕国;关涉史事性质的"■"字,应释为"御",训作"迎",为迎娶、迎迓之意。铭文内容主要为周王后派昔鸡前往姞姓燕国为王朝大夫艿氏迎迓夫人,昔鸡受到燕侯赏赐作器颂扬王休。铭文既是有关西周贵族艿氏及南燕国弥足珍贵的史料,也反映出周王后通过对贵族夫人的支配来控制地方贵族,是西周王朝政治运行机制中命妇制的金文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昔鸡簋 南燕国 王后 命妇制
下载PDF
先秦燕、赵学术思想的差异与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林亭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64,共4页
先秦时期的燕、赵两国,因地域相接,两国在文化类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但燕文化与赵文化毕竟是两个各自独立的、不同质的地域文化实体。本文以两国的学术思想特征为视角进行比较,以论证二者的差异性更大于其相似性。
关键词 先秦 燕国 赵国 学术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越南古史起源略论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少飞 田志勇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年第2期83-89,110,共7页
越南古代历史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为本国构建了四个古史起源,即《越史略》黄帝时期十五部落说、《安南志略》南越国说、《大越史记全书》炎帝神农氏说、《钦定越史通鉴纲目》雄王说,其中后三者又分别是各史书创设的越南国统之始。... 越南古代历史学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为本国构建了四个古史起源,即《越史略》黄帝时期十五部落说、《安南志略》南越国说、《大越史记全书》炎帝神农氏说、《钦定越史通鉴纲目》雄王说,其中后三者又分别是各史书创设的越南国统之始。其中南越国说为陈朝官方肯定;炎帝神农氏说为后黎朝官方认可;雄王说则是阮朝嗣德帝君臣根据朱熹纲目体撰史方法、符合政治需要,从吴士连炎帝神农氏说中截取而来。与司马迁《史记》塑造的黄帝起源说相比较,南越国说采用信史,十五部落说、炎帝神农氏说和雄王说则采传说入史,在时间上均未超越黄帝。这四个古史起源是越史家采写古代典籍和中越传说、根据中国史学理论及撰著方式构建而成的,体现了越南史既与中国史紧密相连,却又相对独立发展的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古史起源 十五部落 南越国 炎帝神农氏 雄王
下载PDF
汉初奚涓鲁侯国与张偃鲁王国的变迁——兼论环境与时局屡变对鲁地风俗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培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战国后期及汉初,鲁地时局变动频繁,楚灭鲁,秦灭楚,鲁为项梁、楚怀王、项羽驻地;汉六年封功臣奚涓为鲁侯国,奚涓死事,无子,母刘疵代侯,惠帝七年改母侯刘疵封地为重平,高后元年四月置外孙张偃鲁王国,文帝元年废为南宫侯。张偃鲁王国至少... 战国后期及汉初,鲁地时局变动频繁,楚灭鲁,秦灭楚,鲁为项梁、楚怀王、项羽驻地;汉六年封功臣奚涓为鲁侯国,奚涓死事,无子,母刘疵代侯,惠帝七年改母侯刘疵封地为重平,高后元年四月置外孙张偃鲁王国,文帝元年废为南宫侯。张偃鲁王国至少有三地:鲁母侯刘疵的侯邑、鲁元公主琅邪食邑和城阳郡汤沐邑。鲁地风俗好学、重礼、谨慎小心,也存在识时务、与时俱进的传统,之所以如此,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因素,也有鲁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更有战国后期及汉初鲁地时局屡变而无改于劳民使民之道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初 奚涓鲁侯国 鲁母侯刘疵 张偃鲁王国 风俗
下载PDF
《吴越备史》平质——吴越国文献资料整理研究之一
6
作者 李最欣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5-98,共4页
借校点《吴越备史》一书的机会考证、分析了《吴越备史》一书的作者、卷数、主旨、创作时间、版本源流等问题。《吴越备史》的作者是钱俨;全本为15卷,明代嘉靖年间被合并为6卷;《吴越备史》实际是吴越诸王的功德史;987—1003年完成15卷... 借校点《吴越备史》一书的机会考证、分析了《吴越备史》一书的作者、卷数、主旨、创作时间、版本源流等问题。《吴越备史》的作者是钱俨;全本为15卷,明代嘉靖年间被合并为6卷;《吴越备史》实际是吴越诸王的功德史;987—1003年完成15卷;此书现存23种版本分属三个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国 吴越备史 钱俨
下载PDF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收诔文补遗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厚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4期72-75,共4页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诔文范围甚广,片言只语皆予以采人。乃至有存目者,为我们研究先唐诔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文献浩繁,难免有所遗漏。兹就闻见所及,为之补遗。
关键词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 诔文
下载PDF
幽燕古国——孤竹探秘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志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古之幽燕 ,泛指今天的京、津、冀北地区 ,自元明清以来为京畿要地。孤竹国兴于殷商 ,亡于春秋 ,跨越历史千余年。其地发生的“夷齐让国”、“老马识途”、“蚁穴掘水”等典故流传至今。本文的前两个部分以史料为主 ,介绍孤竹国建立与衰... 古之幽燕 ,泛指今天的京、津、冀北地区 ,自元明清以来为京畿要地。孤竹国兴于殷商 ,亡于春秋 ,跨越历史千余年。其地发生的“夷齐让国”、“老马识途”、“蚁穴掘水”等典故流传至今。本文的前两个部分以史料为主 ,介绍孤竹国建立与衰亡的过程及其疆域变迁、孤竹故城地理考证。后两个部分以《东周列国志》以及迁安、滦县、卢龙等县志为依据 ,讲述孤竹国发生的历史故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燕 孤竹国 建立 衰亡 疆域变迁 地理考证 历史故事
下载PDF
蜀汉前期汉中兵力部署之演变
9
作者 宋杰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刘备攻占汉中后将主力撤回益州,任命魏延率偏师留守。诸葛亮执政后领十万大军进驻汉中,将府营设置在沔阳,并在赤崖(岸)储备军资。后又徙府营于南山原上,筑汉、乐二城,实施更戍制度,并屯田于黄沙,造斜谷邸阁,使诸军运米,粮饷筹备充足后... 刘备攻占汉中后将主力撤回益州,任命魏延率偏师留守。诸葛亮执政后领十万大军进驻汉中,将府营设置在沔阳,并在赤崖(岸)储备军资。后又徙府营于南山原上,筑汉、乐二城,实施更戍制度,并屯田于黄沙,造斜谷邸阁,使诸军运米,粮饷筹备充足后进兵关中。由于汉中位于蜀魏接壤的中间地带,道路四集,险阻难攻,蜀汉将主力驻扎此地既能保国门不失,又可威胁曹魏的几个战略方向,所以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曹魏 汉中 刘备 魏延 诸葛亮
下载PDF
徐偃王与台州徐偃王城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池太宁 《台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徐国原是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西周中期才渐渐强大,在洪泽湖边上建立了大徐城,到徐偃王时开始称王,曾联合淮夷三十六国反周。春秋中期,公元前512元被吴国所灭。灭国后,徐国后裔打着“徐偃王”的旗号,流亡到浙江各地,在台州黄岩建立了“... 徐国原是商代的一个小诸侯国,西周中期才渐渐强大,在洪泽湖边上建立了大徐城,到徐偃王时开始称王,曾联合淮夷三十六国反周。春秋中期,公元前512元被吴国所灭。灭国后,徐国后裔打着“徐偃王”的旗号,流亡到浙江各地,在台州黄岩建立了“徐偃王”城,把中原文化输入浙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 徐偃王 台州 徐偃王城
下载PDF
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魏延形象塑造的矛盾
11
作者 李名山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8-,共1页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所塑造的魏延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形象。他在刘备集团中既是勇猛的大将又始终被扣上了一顶叛将的帽子,这使魏延整体形象的塑造存在了一定的矛盾。下文将分析产生这种矛盾的几个原因。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魏延 形象 矛盾
下载PDF
垣曲北白鹅墓地与周代的“西燕”
12
作者 黄国伟 胡宁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5-101,共7页
山西省考古所在垣曲北白鹅村发掘了一批春秋早期墓地,墓地出土大量匽氏铜器。有铭铜器主要出自M3、M5、M6三座墓。铭文显示匽氏曾任周之太保,匽氏曾与虢季子白之女通婚。北白鹅匽氏出自嬴姓京氏小宗的膳夫克家族,使用华字族徽,葬俗上多... 山西省考古所在垣曲北白鹅村发掘了一批春秋早期墓地,墓地出土大量匽氏铜器。有铭铜器主要出自M3、M5、M6三座墓。铭文显示匽氏曾任周之太保,匽氏曾与虢季子白之女通婚。北白鹅匽氏出自嬴姓京氏小宗的膳夫克家族,使用华字族徽,葬俗上多腰坑殉狗。膳夫克家族在两周之际东迁至北白鹅一带,因地命氏称匽氏。南燕国与北白鹅墓地所属族群之间并无实际联系,二者同时存在于春秋初年,为示区别,可将北白鹅之匽称为“西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夫克家族 南燕 西燕
下载PDF
古徐国及徐偃王故事的文化解析
13
作者 孙文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51-57,共7页
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是探知古史时代徐州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下,记载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的文献呈现“层累”衍生的状态。《尚书》《诗经》《左传》载录徐伯立国及偃王失国,《管子》《韩非子》《尸子》等诸子之书,演绎... 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是探知古史时代徐州地域文化的重要依据。在复杂的文化语境下,记载古徐国与徐偃王故事的文献呈现“层累”衍生的状态。《尚书》《诗经》《左传》载录徐伯立国及偃王失国,《管子》《韩非子》《尸子》等诸子之书,演绎出更为丰富的徐偃王形象。“仁义失国”“夷吾问徐伯”等故事经由历史流入诸子论说,意涵指向有所不同:以法家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者,认为徐偃王的仁义不切实用;“泗水捞鼎”故事在徐州地区流行,则体现仁义精神深入地域文化之肌理。徐偃王行仁义是古徐国地缘政治的选择,也铸就了古徐国文化内蕴之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 徐偃王 文化
下载PDF
论《三国志》中司马炎的战略家本色
14
作者 何新楚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8-52,56,共6页
文章从晋代魏的政治新意、瞻前顾后的文化自信力建设、缓平吴策略的大智慧三个方面,论述了《三国志》中陈寿描述司马炎的作为、思想、理念及其倾注的激情,以还原陈寿笔下司马炎的战略家本色。
关键词 三国志 司马炎 一统宏图
下载PDF
魏延与诸葛亮
15
作者 胡觉照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5-20,共6页
魏延一生忠诚于西蜀政权且功勋卓著 ,魏延与诸葛亮在北伐进军路线上的分歧是认识分歧 ,曲在诸葛亮。虎头桥之变是诸葛亮酿造的一杯鸩酒 。
关键词 魏延 诸葛亮 蜀国 汉中 虎头桥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箭伤疗救及其文学书写--从《三国志演义》“拔矢啖睛”“刮骨疗毒”说起
16
作者 刘海燕 郑瑶 《中医药文化》 2021年第2期134-142,共9页
箭伤是古代军将必须直面的创痛。古籍中关于军将箭伤的记载与中国外科医术以及中医药疗法密切相关。"刮骨疗毒"是较早有确切文字记载,治疗箭伤的骨科病灶清除术和扩创术的应用案例,在后世流传甚广。小说《三国志演义》以"... 箭伤是古代军将必须直面的创痛。古籍中关于军将箭伤的记载与中国外科医术以及中医药疗法密切相关。"刮骨疗毒"是较早有确切文字记载,治疗箭伤的骨科病灶清除术和扩创术的应用案例,在后世流传甚广。小说《三国志演义》以"刮骨疗毒""拔矢啖睛"等情节,成为箭伤文学书写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中箭伤叙事有关箭伤的历史记载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梳理古代箭伤疗救的医药文化与文学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伤 “刮骨疗毒” “拔矢啖睛” 《三国志演义》 文学书写
下载PDF
十六国前燕疆域、政区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然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88,共20页
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前燕政权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与之相伴的是其疆域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和统治中心逐步南移,最终从一个入塞的弱小部落发展为实力强大的割据政权,对十六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前燕的政区管... 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前燕政权经历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与之相伴的是其疆域向西、向南的不断扩展,和统治中心逐步南移,最终从一个入塞的弱小部落发展为实力强大的割据政权,对十六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前燕的政区管理体系也包含了州郡县传统管理体系、遥领、虚封、侨置,刺史加将军号、持节都督诸军事,以及鲜卑特色地方管理机构等等内容,反映了前燕政区发展中的适应性和变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 前燕 疆域变迁 政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