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记言”传统的承传与创新——浅析“重言”在《庄子》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宣英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重言"即引用和反复,是对中国"记言"传统的承传和创新,是庄子时代理性思维的产物,是"三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言&qu... 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重言"即引用和反复,是对中国"记言"传统的承传和创新,是庄子时代理性思维的产物,是"三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言"的创作不仅意境深闳,而且发想无端。庄子为了表达他不肯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采取的是一种以文为戏的、不从正面立论的立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重言” 引用 反复 修辞
下载PDF
《齐物论》和平等——以章太炎《齐物论释》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番 《甘肃理论学刊》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章太炎 《齐物论》 《齐物论释》 平等
下载PDF
名臣传说的文化内涵
3
作者 王兴芬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中国古代那些为统治者创下盖世功勋能言善战的文臣武将们,他们的一生可以用功高盖世来形容,然而却大多命运多舛。相比较而言,民间传说却赋予他们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反映了广大民众鲜明的爱憎观和善良的心理愿望,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 中国古代那些为统治者创下盖世功勋能言善战的文臣武将们,他们的一生可以用功高盖世来形容,然而却大多命运多舛。相比较而言,民间传说却赋予他们一个完满的结局,这反映了广大民众鲜明的爱憎观和善良的心理愿望,蕴含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臣传说 晏子 诸葛亮 介子推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孙子对“和”文化的吸收运用
4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9-43,共5页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且又熟悉晏婴的孙子吸收了"和"文化的精华,把"和"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君命有所不受","必以全争于天下","奇正相生"这些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原则和方法,其哲学基础都是"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和文化 晏婴
下载PDF
论《庄子》中“无言”的三重意蕴及其内在理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松苗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25-32,共8页
庄子语言观的主题是"无言"。"无"在《庄子》中有否定、忘(超越)、无无等含义,"言"则有人为之言、自然之言等含义,因此,庄子的"无言"绝不仅仅是对于言的否定,它含有三重意蕴:一是形而下的人的&q... 庄子语言观的主题是"无言"。"无"在《庄子》中有否定、忘(超越)、无无等含义,"言"则有人为之言、自然之言等含义,因此,庄子的"无言"绝不仅仅是对于言的否定,它含有三重意蕴:一是形而下的人的"无言",即否定人为之言和超越工具之言;二是形而上的道的"无言"——沉默,这是道的原初存在状态;三是绝对的"无言",即"无言"的自我否定,这在于世界需要言来显现它,这种言是具有指引性、启发性的自然之言。所以,"无言"所强调的不是言与不言之分,而是人为与自然、人言与道言之分。在道言看来,人言是无可理喻的;而在人言看来,道言是荒诞不经的,所以,语言的悖论在《庄子》中并不存在。症结在于,有真人而后才有真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无言
下载PDF
话语权力视野下《庄子》“重言”小议——以《内篇》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永东 《昭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8-31,共4页
"重言"是《庄子》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争取并支配话语权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道者话语权力的顺承和他者话语权力的重塑,《庄子》在某种程度上建构起自身的一套话语权力体系,并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关键词 《庄子》 “重言” 话语权力
下载PDF
《人间世》“颜回适卫”新论
7
作者 陈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庄子》在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同时又存在某些特别趋同进而影响通篇解释的现象,《人间世》"颜回适卫"情节就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文本。对于孔子批评颜回"端而虚,勉而一"的理由,解释史未能认识到孔子... 《庄子》在历史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同时又存在某些特别趋同进而影响通篇解释的现象,《人间世》"颜回适卫"情节就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文本。对于孔子批评颜回"端而虚,勉而一"的理由,解释史未能认识到孔子是在揭示一种身心规律,遂导致了语境理解上的不连贯性,因而未能揭示庄子的务本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人间世 颜回适卫 务本 方法论
下载PDF
庄子本颜氏之儒:郭沫若“自注”的思想史真相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海文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29,共6页
"庄子本颜氏之儒"是《庄子的批判》的核心论点,郭沫若自注它出自《章太炎先生白话文》。考察自注从无到有、又一字之改的演变史,可知郭沫若把书名记错了,但确实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其中《国学概论》的可能性最大。由此可知,彰显... "庄子本颜氏之儒"是《庄子的批判》的核心论点,郭沫若自注它出自《章太炎先生白话文》。考察自注从无到有、又一字之改的演变史,可知郭沫若把书名记错了,但确实深受章太炎的影响,其中《国学概论》的可能性最大。由此可知,彰显"庄子即儒家"议题独特的思想史价值,期盼它如其所是地敞开自身,是这一自注所要朗现的最真切的思想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颜氏之儒 “庄子即儒家”议题 思想史真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