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彭年:文学研究会中的半个贵州作家——兼及其他贵州籍会员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国景 《贵州文史丛刊》 2014年第2期98-106,共9页
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 中国现代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曾有四个贵州籍会员:谢六逸、蹇先艾、李君毅、杨敬慈。前两位广为人知,而后两位知道的人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顾彭年,他也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会员,抗战爆发后即移居贵州,是贵州著名作家、学者顾汶光、顾朴光的父亲,故可算半个贵州作家。顾彭年早年的文学成就一是白话新诗创作,一是文学翻译,三是文学研究。他与茅盾、郑振铎等有过交往,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市政建设理论早期的开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 顾彭年 李君毅 杨敬慈
下载PDF
曼壶撷英录
2
作者 陈传席 《创意与设计》 2013年第5期72-76,共5页
在清中期的紫砂壶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所制的壶,这种由陈曼生设计,由杨彭年制作,再由曼生及其友人题铭的砂壶被称为"曼生壶"或"曼壶",由于其造型简洁,制作朴雅,铭文富有内涵而深受历代画家... 在清中期的紫砂壶艺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陈曼生与杨彭年合作所制的壶,这种由陈曼生设计,由杨彭年制作,再由曼生及其友人题铭的砂壶被称为"曼生壶"或"曼壶",由于其造型简洁,制作朴雅,铭文富有内涵而深受历代画家、文人所喜爱,得之者往往珍逾拱壁。而"曼生十八式"遂成后世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曼生 曼生十八式 杨彭年 设计 题识
下载PDF
清代“曼生壶”之天趣美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学 朱海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7-82,共6页
立足审美角度,从三个层面对家喻户晓的清代"曼生壶"天趣美进行解读:造型取象于自然景观、建筑构件、几何形体、仿古器物及瓜果植物等形态,借景移情,托物造型,妙合天趣;篆刻"铭文"作为其唯一装饰,以简练明要、不粘... 立足审美角度,从三个层面对家喻户晓的清代"曼生壶"天趣美进行解读:造型取象于自然景观、建筑构件、几何形体、仿古器物及瓜果植物等形态,借景移情,托物造型,妙合天趣;篆刻"铭文"作为其唯一装饰,以简练明要、不粘不脱的语言,言茶论器,写意寄情,清淡脱俗,天趣盎然,开创"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艺术新境界;制壶工艺在充分发挥泥性自然情态的基础上,借助杨彭年手捏制壶的古老技法,呈现古道天然、简洁素雅、质朴新颖的美学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鸿寿 杨彭年 曼生壶 天趣美 造型 装饰 工艺 清代
下载PDF
制造曼生壶:生产、消费与书写
4
作者 刘芝华 《农业考古》 2024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曼生壶的出现,在中国紫砂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嘉道年间,以陈鸿寿为代表的文人在借鉴晚明时大彬砂壶制作传统的基础上,将文人擅长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砂壶之上,赋予了砂壶以实用功能之外的文化意义,实现了壶式和壶铭的高度契合。这也是曼... 曼生壶的出现,在中国紫砂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嘉道年间,以陈鸿寿为代表的文人在借鉴晚明时大彬砂壶制作传统的基础上,将文人擅长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砂壶之上,赋予了砂壶以实用功能之外的文化意义,实现了壶式和壶铭的高度契合。这也是曼生壶为文人所激赏的缘由。后世文人对“曼壶”的书写亦集中于陈鸿寿“创式制铭”的贡献。由于受到陈鸿寿与杨彭年身份差异以及书画地位高于工艺的观念影响,陈鸿寿的贡献被予以强调,也就获得了砂壶的冠名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鸿寿 杨彭年 曼壶 时大彬 文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