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瘙痒宁药理作用实验研究 |
魏云
唐映红
吉兰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
1994 |
2
|
|
2
|
从《离骚》英译看杨宪益早期翻译伦理观 |
胡琴
刘孔喜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7 |
4
|
|
3
|
白薇和杨骚剧作人物塑造的性别阐释 |
陈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杨骚话剧创作的闽地特色 |
何小海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5
|
注入男/女主体性灵的并蒂莲——杨骚、白薇剧作审美内涵的性别差异 |
陈敏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6
|
浅析杨骚话剧的人文关怀 |
张静容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1
|
|
7
|
苏轼笔下的屈原 |
邓昭祺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8
|
左翼作家杨骚戏剧创作论 |
任毅
戢桂荣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9
|
个人的与公众的——由杨骚的《福建三唱》谈诗歌中的地理书写 |
陈卫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0
|
东南亚华文视野中的杨骚 |
张静容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11
|
论传统文化在杨骚文化心理的积淀 |
何小海
张静容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2
|
论杨骚的诗歌创作历程 |
柯文溥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6 |
0 |
|
13
|
边缘话语与主题抒怀——抗战文艺战士杨骚的南洋书写 |
何小海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4
|
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 |
任毅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5
|
鲁迅对杨骚的文化启蒙 |
何小海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6
|
杨骚诗剧创作与西方唯美主义的互动关系——《迷雏》与《莎乐美》之比较 |
吕冬梅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0 |
1
|
|
17
|
鲁迅与杨骚 |
李丹
赵鹏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8
|
“雾”里看“月” 拨云见“日”——杨骚诗歌主题意象解读 |
高云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9
|
杨骚诗剧创作与西方唯美主义的互动关系——《迷雏》与《莎乐美》之比较 |
吕冬梅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0
|
杨宪益《离骚》译本的译者行为批评分析 |
李苑
吴晶晶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