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融《春秋三传异同说》及相关问题探微
1
作者 李小成 《唐都学刊》 2023年第4期5-13,共9页
孔子著《春秋》,经学家为其作传甚多,亦为精湛,东汉通儒马融则另辟蹊径,立足于《左传》,著《春秋三传异同说》。《春秋》三传,鼎足而立,各有偏重,各有特色,马融善于发现问题,于三传之说之外,阐发自己不同观点,也使人们对《春秋》研究有... 孔子著《春秋》,经学家为其作传甚多,亦为精湛,东汉通儒马融则另辟蹊径,立足于《左传》,著《春秋三传异同说》。《春秋》三传,鼎足而立,各有偏重,各有特色,马融善于发现问题,于三传之说之外,阐发自己不同观点,也使人们对《春秋》研究有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融 《春秋三传异同说》 《春秋左氏传》 《公羊传》 《穀梁传》
下载PDF
世硕与王充的人性论思想研究——兼论《孟子·告子上》公都子所述告子及两“或曰”的人性论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丁四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54,共12页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 在本性问题上,告子属于“无善无不善”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更近于扬雄“性善恶混”论,而与世硕、王充的观点不类;“有性善,有性不善”,则与世硕、王充“人性有善有恶”的主张相同。世硕诸儒与王充,在本性问题上观点是相同的。第一种人性主张,属于“性一”之论;最后一种,则非。因此主张“性一”的竹简《性自命出》(《性情论》)篇,不属于宓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和世硕这帮儒者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子 世硕 扬雄 王充 人性论 《孟子》 《论衡》
下载PDF
论《汉书·艺文志》中“赋”的分类与排序——兼辨《楚辞》非选自“屈原赋之属” 被引量:1
3
作者 尹海江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3-47,共5页
《汉书.艺文志》中的赋类作品的分类与排序是以类区分,以品相别,杂而不乱的。其对枚乘、东方朔、扬雄等人作品的处理,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如此分类与排序,既与其总的编撰体例保持一致,又受当时的学术观念、价值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影响,... 《汉书.艺文志》中的赋类作品的分类与排序是以类区分,以品相别,杂而不乱的。其对枚乘、东方朔、扬雄等人作品的处理,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如此分类与排序,既与其总的编撰体例保持一致,又受当时的学术观念、价值标准和批评方法的影响,反映了汉代朴实学风。《楚辞》一书断非选自《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之"屈原赋之属"。另外,研究《汉书.艺文志》赋的分类与排序,尤其是前者,对了解《楚辞》中的作品如东方朔《七谏》的来源与著录等方面的情况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 艺文志 汉赋 楚辞 东方朔 扬雄
下载PDF
论王安石《淮南杂说》中的“异志”思想 被引量:6
4
作者 金生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9-93,共5页
王安石《淮南杂说》中提出臣可用非常之礼、君可取而代之的“异志”思想 ,受到杨绘、程颐、杨时等人的攻讦。其实 ,王安石的思想根源于儒家经典 ,又为其改革服务 ,具有进步意义。理学家的批评既有反对变法的因素 。
关键词 王安石 《淮南杂说》 异志 程颐 杨时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语境中杨朔散文的接受研究
5
作者 张勇 夏宇 《云梦学刊》 2016年第5期131-135,共5页
杨朔"诗化"散文作为"十七年"抒情散文的代表形态,在一个时期内深受读者喜爱,并有多篇代表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十七年"文学语境下不同读者的阅读状态及其成因,当是研究其"... 杨朔"诗化"散文作为"十七年"抒情散文的代表形态,在一个时期内深受读者喜爱,并有多篇代表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十七年"文学语境下不同读者的阅读状态及其成因,当是研究其"诗化"散文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杨朔散文 接受研究
下载PDF
《农说》农学阴阳论——从定律到推论的准公理化尝试 被引量:1
6
作者 齐文涛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0-94,共5页
以西方近代科学构造理论的公理化方法作为参照,研究明代农书《农说》中记载的农学阴阳论.结果表明,农学阴阳论运用了准公理化方法,即农学阴阳论中作物生成原理与天时、土性二论是定律与推论的关系,后者由前者逻辑地推出.
关键词 《农说》 农学阴阳论 准公理化方法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的“光之风景”——论刘白羽、杨朔游记散文中的现代空间书写主题
7
作者 张一玮 杨紫童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5-92,F0003,共9页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 阳光照耀下的白昼风景、由灯光构成的夜晚景象,是刘白羽、杨朔等“十七年”时期中国游记散文作家笔下具有独特意义的空间书写主题。在“十七年”时期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有关此类景象的叙述不但承载着呈现现实的功能,而且形成了向现代迈进的新中国社会文化风貌的独特隐喻。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家不但塑造了富有时代性和象征性的视觉景观,还在其游记文学中创造出新的主体形象和新的观者目光,并以白昼和夜晚的空间书写拓展了游记散文与意识形态融合的可能性,铺陈出属于“十七年”时期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现代性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时期 游记散文 刘白羽 杨朔 空间书写
下载PDF
杨朔散文艺术美
8
作者 孟祥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26-528,共3页
针对文学评论界对杨朔散文创作提出的质疑问题,采用艺术审美分析与具体作品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杨朔散文所具有的诗的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从而得出了杨朔散文具有长久艺术美价值的结论。
关键词 杨朔散文 意境美 结构美 语言美
下载PDF
朱自清杨朔“诗化散文”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耿庆伟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7期70-73,共4页
朱自清、杨朔均是以诗性散文著称的作家,以各具特色的散文作品为中国诗化散文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杨朔的诗化散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抽取了现代散文构成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意象、意境和情感,分别阐述... 朱自清、杨朔均是以诗性散文著称的作家,以各具特色的散文作品为中国诗化散文的发展和成熟做出了贡献,但随着读者审美观念的变化,杨朔的诗化散文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抽取了现代散文构成中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意象、意境和情感,分别阐述朱自清、杨朔散文的风格特色和艺术品位,并在现代性的框架下客观地分析导致这种读者评价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杨朔 意象 意境 抒情
下载PDF
论欧阳修笔记的文本编纂、创作动因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鹏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2-42,共11页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一代文宗,关于其诗、词、古文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但关于其笔记作品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且围绕文本编纂问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辨正。考察欧阳修笔记创作的原因,一是由于年老,为退隐之后闲居生活有所取资而做精神上...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一代文宗,关于其诗、词、古文等的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但关于其笔记作品的研究仍较为薄弱,且围绕文本编纂问题存在一些争议,需要辨正。考察欧阳修笔记创作的原因,一是由于年老,为退隐之后闲居生活有所取资而做精神上的准备;二是因久婴沉疴,晚年的欧公几乎无法再从事长篇著述,退而求其次,只能以短部小书寄寓思想表达;三是为纾解肉体病痛带来的精神压力,选择以戏谑方式自娱,笔记便是一种非常恰切的文体形式。欧阳修撰写的笔记,对笔记文体起到了“尊体”的客观结果,大大拓宽了宋代笔记的题材范围,开启了笔记主题的日常化转向,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笔记 归田录 笔说 试笔
下载PDF
《说文解字·羊部》词命名研究
11
作者 鲁普平 《唐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9-91,97,共4页
选取《说文解字·羊部》中的羊、羍、羭、、羯、、群、等词,通过据音系联的音系法,即在不明语根的情况下,不分源流,只将部分同族词系联起来,说明这些词的命名依据。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羊部 命名
下载PDF
“杨朔散文模式”再解读——“十七年”散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绪清 《云梦学刊》 2009年第6期77-80,140,共5页
杨朔散文作为"十七年"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代散文研究领域的典型个案。人们对"杨朔散文模式"存在认识上的不一,持肯定与否定态度者皆有。"杨朔散文模式"是特定时期时代与读者的共同作用而成。
关键词 杨朔 散文 散文模式 成因
下载PDF
对杨朔散文观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迭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7-49,共3页
杨朔“当诗一样写”的散文观招致了今天的非议 ,批评者忽略了它产生的文化背景 ,忽略了它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情境以及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 ,因而有失公允。
关键词 杨朔 散文观 古典诗词
下载PDF
源于自身的茧——浅论杨朔散文体式的得失
14
作者 刘宽文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4-37,共4页
杨朔散文及其体式,在当代散文中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但这种体式反过来束缚和阻碍了他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杨朔散文深层次上的缺憾。
关键词 杨朔散文 体式 得失
下载PDF
跨越时空的内在契合——关于杨朔、余秋雨散文之比较
15
作者 吴敏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38-40,共3页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朔 余秋雨 散文创作 内在契合
下载PDF
诗化散文与现代性——以余光中为例兼和杨朔比较
16
作者 倪金华 《华文文学》 2008年第4期5-11,共7页
从现代性的视角,比较余光中和杨朔的诗化散文理论与创作,进而从作家在审美意象和意境方面的艺术匠心,探讨诗化散文的现代性特质。
关键词 余光中 杨朔 诗化散文 现代性
下载PDF
从《文选》设论三篇论文人著述观念的产生
17
作者 吴沂澐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5-84,共10页
汉代文人因郎官身分而饱受世人的质疑与讥讽,《文选》设论三篇即说明两汉赋家郎官地位的变化与社会评价,并透露强烈的著述观。从东方朔《答客难》对不遇的愤慨,转向扬雄《解嘲》弃仕进而著篇籍,再到班固《答宾戏》申明以著述为业,并著... 汉代文人因郎官身分而饱受世人的质疑与讥讽,《文选》设论三篇即说明两汉赋家郎官地位的变化与社会评价,并透露强烈的著述观。从东方朔《答客难》对不遇的愤慨,转向扬雄《解嘲》弃仕进而著篇籍,再到班固《答宾戏》申明以著述为业,并著《汉书》以立言,显示在遭遇"士不遇"窘境时,文人将愤慨化为"著述"的心理动因,著述从事功失败下的无奈选择,一变而为体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事功与著述成为王道化成的必要条件,为人生追求的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设论 著述观 东方朔 扬雄 班固
下载PDF
宏博精微的杰作与优美隽永的精品——秦牧、杨朔散文特色比较
18
作者 赵寅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39-41,共3页
秦牧、杨朔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两位各具特色的散文家 ,一个以宏博精微著称 ,一个以清新隽永见长。本文基于上述两点认识 ,对两位作家在构思、联想、抒情。
关键词 秦牧 杨朔 散文 比较研究 艺术特色 文学评论 构思 联想 抒情 描述
下载PDF
《梦陔堂文说》的学术价值及其版本等问题
19
作者 孙晶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38-47,共10页
《梦陔堂文说》是黄承吉晚年的一部力作,在赋学、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具有学术价值。书中所论皆因学术史上富有争议的赋家扬雄而展开,作者重视事件发生的原生态文化环境,论述上形成了重视道之体用,并善于从声音训诂角度追本探源... 《梦陔堂文说》是黄承吉晚年的一部力作,在赋学、经学、史学、天文历算等领域具有学术价值。书中所论皆因学术史上富有争议的赋家扬雄而展开,作者重视事件发生的原生态文化环境,论述上形成了重视道之体用,并善于从声音训诂角度追本探源的独特风格。目前文献所记《梦陔堂文说》版本主要有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清道光十一年刻本、清道光中刊咸丰元年印本三种情况。我们认为现存《梦陔堂文说》底本为清道光二十一年刻本,有重印本,而清道光十一年刻本之说有误。《梦陔堂文说》刊刻完成部分约占其手稿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当时著名学者刘文淇、刘宝楠、罗士琳等参与了校订工作,这部书是清代学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陔堂文说》 黄承吉 扬雄 学术价值 刻本情况
下载PDF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传统五色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温欠欠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0-82,共3页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慎生活的东汉,"阴阳五行说"比较盛行,他在说解文字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影响,对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对我国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慎生活的东汉,"阴阳五行说"比较盛行,他在说解文字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影响,对阴阳五行有所涉及。文章从《说文解字》对相关汉字的说解中,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色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阴阳五行说 五色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