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晓南 罗雪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在穷尽宋代四川诗人用韵基础上,分析平声与上去声字通押和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韵例,揭示阳声韵尾合并,个别阳声韵字主元音的特殊变化,个别阴声韵字读鼻音韵尾以及一些字声调归类等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方音现象。
关键词 诗韵 四川方音 宋代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韵中舌根鼻韵尾阳声韵及阴声韵、阳声韵通押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钱毅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16-122,128,共8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及阴声韵、阳声韵之间通押的特殊韵例。宋代江浙诗人舌根鼻韵尾阳声韵部通押体现在庚青、江阳、东钟三个韵部的通押,阴声韵、阳声韵之间的通押集中在寒先部、监廉两部分别与支微部的通押。这两种押韵形式均反映出宋代江浙方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方音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兰银官话鼻尾韵的演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燕来 《语言科学》 2006年第5期67-73,共7页
文章从鼻音韵尾的音值变化和鼻尾韵类的分合关系两个方面考察了兰银官话鼻尾韵的演化。发现兰银官话的鼻尾韵根据中古阳声韵韵摄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尾弱化和脱落的现象;同时,中古不同的阳声韵韵类、阳声韵和阴声韵韵类之间有合并现象。
关键词 兰银官话 鼻尾韵 鼻音韵尾 阳声韵
下载PDF
宋代江浙诗人不同韵尾阳声韵部通押现象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 在穷尽分析宋代江浙诗人用韵的基础上,考察宋代江浙诗人用韵中不同韵尾阳声韵部跨部通押的特殊用韵。这些特殊用韵共计862例,包括:真文与庚青通押,真文与侵寻通押,庚青与侵寻通押,真文、庚青与侵寻通押,寒先与监廉通押,江阳分别与寒先、监廉通押,真文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寒先分别与庚青、东钟通押,侵寻分别与东钟、江阳通押。有些特殊用韵揭示出与宋代通语不同的江浙方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诗韵 江浙诗人 方音 阳声韵 通语
下载PDF
明正德本《六音字典》阳声韵的历史层次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重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15,3-15+95,共14页
全文可以分四部分:一、《广韵》阳声韵字与《六音字典》阳声韵对应比较研究,把"穿本风通顺朗唱声音坦横班先"等13个字母与《广韵》阳声韵进行对应比较研究;二、《广韵》阴声韵字在《六音字典》里读作阳声韵;三、《广韵》入声... 全文可以分四部分:一、《广韵》阳声韵字与《六音字典》阳声韵对应比较研究,把"穿本风通顺朗唱声音坦横班先"等13个字母与《广韵》阳声韵进行对应比较研究;二、《广韵》阴声韵字在《六音字典》里读作阳声韵;三、《广韵》入声韵字在《六音字典》里读作阳声韵;四、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正德年间 阳声韵研究 语音变异
下载PDF
《时要字样》的“浊上变去”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治民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时要字样》为敦煌残卷,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分别同音异义字的字书。《切韵》系韵书的一些全浊上声字在《时要字样》中均与全浊去声字为同音字,也就是说,《时要字样》把在唐代某一地区就已完成的一项重要的音变规律“浊上变去”以韵书的... 《时要字样》为敦煌残卷,是一种按韵编排的分别同音异义字的字书。《切韵》系韵书的一些全浊上声字在《时要字样》中均与全浊去声字为同音字,也就是说,《时要字样》把在唐代某一地区就已完成的一项重要的音变规律“浊上变去”以韵书的形式记载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要字样》 《切韵》 韵书 音变规律“浊上变去” 音韵学
下载PDF
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利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其中,阳声韵韵类分合的五种类型中有两种类型是晋语其他方言所没有的。文章对这五种类型的历史演变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咸山摄/深臻摄/宕江摄/曾梗通...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晋语的阳声韵进行了详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其中,阳声韵韵类分合的五种类型中有两种类型是晋语其他方言所没有的。文章对这五种类型的历史演变层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认为咸山摄/深臻摄/宕江摄/曾梗通摄四组分立的第一种类型属于较早的层次,其余四种类型则都属于较晚的层次。而且处于较早层次的第一种类型中的部分方言与处于相对较晚层次的其余四种类型方言之间很有可能存在前后发展的演变关系,而其余四种类型方言之间则不存在前后发展的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晋语阳声韵韵类分合
下载PDF
楚辞与战国楚方言阳声韵韵部合韵考 被引量:1
8
作者 倪博洋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33,共6页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 对过去学者提出的部分战国时期楚方言的阳声韵部的语音特征如东冬合韵、东阳合韵等提出质疑。根据《楚辞》、《老子》等传世文献以及上博楚简、郭店楚简以及部分两周时期青铜器等出土文物的韵文部分并参考西汉辞赋的用韵情况对楚方言的阳声韵部合韵状况进行综合考察,认为元真合韵,耕真合韵,-m尾韵具有相当的独立性是楚方言特有的音韵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楚方言 阳声韵 合韵状况
下载PDF
“从盛唐回到六朝”:杨慎律诗学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蒋旅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杨慎于前七子近体唯学"盛唐"的诗学复古语境之中,将唐近体诗歌源头由初唐上溯至六朝,从声律理论和诗歌创作上肯定六朝初唐诗歌在律诗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成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杨慎采用"从盛唐回到六朝"这一溯流追... 杨慎于前七子近体唯学"盛唐"的诗学复古语境之中,将唐近体诗歌源头由初唐上溯至六朝,从声律理论和诗歌创作上肯定六朝初唐诗歌在律诗的产生、发展以至于成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杨慎采用"从盛唐回到六朝"这一溯流追源的律诗学策略,目的是主张整体而全面地继承前人的文学传统,博学众体、融会贯通,通过提倡学习六朝初唐诗歌来矫正复古派唯学"汉魏"、"盛唐"这两种诗歌范式而导致唯古是从、剽窃雷同的理论弊病,以此寻求明诗的另一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律诗学 追溯源流 六朝初唐 理论策略
下载PDF
元代河北人北曲用韵研究
10
作者 李蕊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8-80,共3页
元代河北曲家的用韵与《中原音韵》基本相符,主要用韵特点与其他地区曲家一致,这反映了元曲是根据通语入韵的。《中原音韵》反映了元代的实际语音,代表了当时的通语系统。
关键词 河北曲家 北曲 用韵 《中原音韵》 阳声韵 阴声韵
下载PDF
明初诗学与李东阳的“格调”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春青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13,共4页
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 明初诗坛对诗歌形式的探讨,形成研究诗体、诗法、诗格的文艺思潮,技术性的阐释在这段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在这样的氛围中,李东阳的诗学理论难以脱离时代风气的影响,其“格调”论看似是对侈言“诗法”的反拨,其实是对诗歌创作中声调使用的技术性阐释,是改头换面的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诗学 诗法 格调 李东阳
下载PDF
兰茂《韵略易通》入声配收的启示
12
作者 赵锦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25-28,共4页
兰茂《韵略易通》阳声韵配收的入声,可推测出许多韵母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读音存在不同之处,这些异读在现代云南方音中部分仍有保留,体现出了兰书韵母系统在充分承继中原汉语特点的同时,又记录了云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汉民... 兰茂《韵略易通》阳声韵配收的入声,可推测出许多韵母读音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韵母读音存在不同之处,这些异读在现代云南方音中部分仍有保留,体现出了兰书韵母系统在充分承继中原汉语特点的同时,又记录了云南方言的实际情况,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也让我们看到此时云南方音的逐步形成及独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 韵略易通 阳声韵 入声 云南方言
下载PDF
贬谪失意境 坚守贤官志——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解读
13
作者 李晖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1-26,共6页
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赋,通过对刘禹锡任和州刺史相关史实的钩沉及长诗《历阳书事七十韵》的解读,可知,刘禹锡的诗赋丰富了和州地方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 刘禹锡 和州 《历阳书事七十韵》
下载PDF
读明末安徽方言韵书《音韵正讹》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继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13-717,共5页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 《音韵正讹》反映的语音系统是明代末年的宣城方言,与今天的皖南宣州吴语一致,而且吴语的成分似乎更为浓重,如:全浊声母系统保存、有完好的入声韵、曾梗臻深四摄合并、禅日澄船四母相混、邪从不分、奉微合流、匣喻匣群亦有混同,等等。此音系尚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遮韵去声字读入山咸摄。这种“阴声阳化”现象在今天安徽方言里尚有遗迹。韵目用字、韵字的收录与注释,都有浓重的皖南乡土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韵书 明代末年 皖南宣州吴语 《音韵正讹》 阴声阳化
下载PDF
《洪范》晚出新证
15
作者 牛鸿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21-27,34,共8页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 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及其弟子刘节发表关于"五行"来历、《洪范》成书战国末年的文章。此后《洪范》成书于战国,成为学界主流意见。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五四"以来的学术研究重新审视,提出新见,颇有不当否定而否定者。于是有人以为"《洪范》原稿由商代传至周,到春秋前期已基本写定",见于刘起釪先生《尚书校释译论》等作,也是对顾颉刚先生一再表示"赞成"刘节说的否定。文章列举三证:孔子之世流行"六府""五材",《洪范》尚未成书;《洪范》倡导君主专制、绝对权力,属战国思潮;《洪范》用耕、阳合韵,是战国韵例。《洪范》容有战国以前资料,但其主体成书于战国前期,君主"作威作福"之说应出于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府 五材 五行 惟皇作极 作威作福 耕阳合韵
下载PDF
论《交泰韵》的入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伟娥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53-56,共4页
明晚期韵书《交泰韵》的入声编排有两大特点 ,入声阴阳两承和平入各分阴阳 ,反映了时音特征。本文对其入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
关键词 《交泰韵》 入声 阴声韵 阳声韵 入声韵 阴平 阳平 音理分析
下载PDF
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被引量:8
17
作者 跃进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战国以来养士之风盛行,其流风余韵,波及西汉前期。爱才惜才的梁孝王刘武周围聚集了众多的文人,通过对《西京杂记》以及谢惠连《雪赋》有关这个文学人物集团的描写的考察,可以看到梁孝王集团在后代文人文学想象中的意义。
关键词 梁孝王 刘武 西京杂记 雪赋 文人集团 邹阳 枚乘 司马相如
下载PDF
魏源诗歌阳声韵用韵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莉 钱寒鑫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7-24,40,共9页
以《平水韵》为准,对魏源诗歌阳声韵进行分析,共得39韵,其中,平声17韵:东冬江真文元寒删先阳庚青蒸侵覃盐咸。上声9韵:肿轸吻阮铣养梗迥寝。去声13韵:送宋震愿翰谏霰漾映径沁勘陷。个别韵部同用,三种不同韵尾的阳声韵部之间有少量的混押。
关键词 诗歌 阳声韵 音韵 魏源
下载PDF
杨辉口诀新用法
19
作者 沈文基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分析了用杨辉口诀构造幻方的组合规律 ,由此推断杨辉口诀具有求解奇数阶非完全幻方群的构图、检索与计数功能 。
关键词 杨辉口诀 奇数阶非完全幻方群 自然方阵 计数功能 检索功能
下载PDF
三杨近体诗用韵考
20
作者 张晓晓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23-27,共5页
弘农杨氏家族是唐代重要的家族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突出。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文学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择取素有"两状元一进士"之称的三杨——... 弘农杨氏家族是唐代重要的家族之一,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而且文学成就突出。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文学对唐代文学的繁荣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择取素有"两状元一进士"之称的三杨——杨凭、杨凝、杨凌作为中唐的代表人物,将三杨诗歌用韵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诗歌用韵多数符合中唐近体诗用韵整体面貌的结论。同时三杨又有自己的独特用韵习惯——删先通押,仄声入韵,首句押韵,偏爱宽韵等。从韵脚字的使用上也能看出三杨诗歌的"哀愁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凭 杨凝 杨凌 三杨 用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