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王之治:商鞅的法治论及其内在逻辑
1
作者 王林敏 《管子学刊》 2024年第3期77-88,共12页
《商君书》提出了理想政治统治的法家模式,其中包含一套相对完整的古典法治论:以圣王为起点,导向君主集权制的圣王法治。在“君-官-民”三方法治结构中,法既治民又治官,也抑制君主私人意志。商鞅法治论以最低限度的道德为底线,反对礼治... 《商君书》提出了理想政治统治的法家模式,其中包含一套相对完整的古典法治论:以圣王为起点,导向君主集权制的圣王法治。在“君-官-民”三方法治结构中,法既治民又治官,也抑制君主私人意志。商鞅法治论以最低限度的道德为底线,反对礼治、德治,但并不反对德性之治。商鞅贵势审数,以重刑主义、连坐思维、奖励告奸等措施严密法制,以信赏必罚树立公信,试图以强势的可操控性实现无为之治。商鞅法治论未能从根本上实现君主无为的制度化,也就无法从制度上保证法治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商君书》 法治论 圣王之治
下载PDF
“治国者贵下断”:《商君书》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
作者 张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6,共11页
战国时期,氏族解体、贵族衰落、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频繁剧烈的战争,使得基层民众的治理成为重大问题。对此,《商君书》提出了以国家为主导,以法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乡闾精英为主体,基层民众广泛动员和参与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国家... 战国时期,氏族解体、贵族衰落、社会结构变迁以及频繁剧烈的战争,使得基层民众的治理成为重大问题。对此,《商君书》提出了以国家为主导,以法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乡闾精英为主体,基层民众广泛动员和参与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国家主导下的基层民众自治,能够有效地将分散的民众抟聚在国家体制中,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对基层资源的汲取能力,提升国家实力,而且可以通过给予民众自治权,提供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培养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巩固统治基础。如此,新型国家及其民族和文化才能在“大争之世”稳稳立足并求得进一步发展。这对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中国,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本土性历史资源和思想财富。法治明确划定国家公权力的行使范围,让司法与行政适度分离;普法的广泛和有效,使得司法和民众可以监督行政,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保持国家的纵向权力和社会的横向自治权利之间的动态平衡。这对于解决现代基层群众自治悬空或空壳化问题,避免地方政府对基层群众自治权利的侵蚀,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君书》 基层民众自治 法治 自治 商鞅
下载PDF
司马迁评商鞅探微——兼论《史记》“太史公曰”的独立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玲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20,共7页
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先秦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列传并作评价。对韩非和李斯,司马迁在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而对商鞅,司马迁则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正传中对其历史功... 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先秦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列传并作评价。对韩非和李斯,司马迁在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而对商鞅,司马迁则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正传中对其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却是《商君列传》的"太史公日"中不能抑制的苛责和怒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李陵事件对司马迁身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曰"独立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儒法两家思想在司马迁身上合而未融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商鞅 《商君列传》 “太史公曰”
下载PDF
《商君书》农业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景书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4-127,91,共5页
本文分析探讨了《商君书》在加强农业法令教育、农战思想教育、农业教化和管理功能的教育以及农业经营管理规划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它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中的成就和价值。
关键词 农业教育思想 《商君书》 商鞅 古代农业教育 农业法令教育 农战思想教育 农业经营规划思想教育
下载PDF
地方神明如何平定叛乱:杨府君与温州地方政治(1830–1860) 被引量:6
5
作者 罗士杰 赵肖为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15,共13页
以发生在1855年温州府乐清县的瞿振汉起义为例来说明地方神明杨府君(杨府爷)与温州地方政治之间的关系。首先阐述瞿振汉起事的缘由,然后分析杨府君对事平之后乐清地方政治的影响。杨府君实际上是清廷和当地民众共同承认的决定性的政治... 以发生在1855年温州府乐清县的瞿振汉起义为例来说明地方神明杨府君(杨府爷)与温州地方政治之间的关系。首先阐述瞿振汉起事的缘由,然后分析杨府君对事平之后乐清地方政治的影响。杨府君实际上是清廷和当地民众共同承认的决定性的政治话语形式。清帝国地方官员将杨府君用作抑制因瞿案引发的朝廷与地方社会之间种种对立的工具,而地方民众则将地方神明用作平息地方社会先前存在之对立关系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 瞿振汉 杨府君(杨府爷) 晚清地方政治 神明册封政策
下载PDF
试论《商君书》
6
作者 黄薇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0-74,共5页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关键词 《商君书》 商鞅变法 理论依据 政治主张
下载PDF
《商君书》源流考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6,共12页
兵权谋家《公孙鞅》与法家《商君》在篇数上差了两篇,其文本情况也可能有诸多差异,但其中的内容应该绝大部分是重合的,其之所以会被重复著录,可能是由于两者的版本不同。“商子”的出现可能和经、子学术的分化以及目录学中分类方法的变... 兵权谋家《公孙鞅》与法家《商君》在篇数上差了两篇,其文本情况也可能有诸多差异,但其中的内容应该绝大部分是重合的,其之所以会被重复著录,可能是由于两者的版本不同。“商子”的出现可能和经、子学术的分化以及目录学中分类方法的变化有关。《商君书》也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或唐初被重新整合。根据一些新材料,其开始缺佚的时间推定为韩愈之后的唐代后期。后来虽然发现了一些似乎是佚文的语句,但它们属于误引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君书》 历代著录 《商君》 《公孙鞅》 篇数 缺佚
下载PDF
《哀郢》中的“陵阳”究系何方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荣 《青海师专学报》 2001年第5期1-5,共5页
“陵阳”究系何方 ?宋洪兴祖注 :在“前汉丹阳郡”。后世学者多承此说。而当今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认为“屈原行踪未必至此。”但是 ,若以江神神话为线索 ,就会发现 ,江神 (大波之神 )陵阳国侯 (阳侯 )就是江神奇相 ,也就是奇相所身兼的... “陵阳”究系何方 ?宋洪兴祖注 :在“前汉丹阳郡”。后世学者多承此说。而当今学者多持否定态度 ,认为“屈原行踪未必至此。”但是 ,若以江神神话为线索 ,就会发现 ,江神 (大波之神 )陵阳国侯 (阳侯 )就是江神奇相 ,也就是奇相所身兼的湘君。可见 ,江湘之神奇相的别名“陵阳国侯”(阳侯 )之居不在安徽陵阳山 ,而在湖南湘山。因此 ,先秦陵阳 ,就是后世岳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阳国侯 阳侯 奇相 湘君 先秦陵阳 后世兵阳
下载PDF
明末天主教圣母图像所见的圣母神化与观音信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慧宏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8年第1期61-75,共15页
20世纪初西安所发现的女性抱子像,近来研究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此像跟方济会有关,二是与耶稣会有关。方济会之说,称其为中国的白衣送子观音像,而图像来源来自方济会士;耶稣会之说,称其为罗马圣母抱子像的中国复制。在图像的文化交流脉络... 20世纪初西安所发现的女性抱子像,近来研究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此像跟方济会有关,二是与耶稣会有关。方济会之说,称其为中国的白衣送子观音像,而图像来源来自方济会士;耶稣会之说,称其为罗马圣母抱子像的中国复制。在图像的文化交流脉络下,它可能既作为观音,也作为天主圣母。图像认定在跨文化交流下的复杂性,透露了天主教圣母抱子像可能与中国的视觉互动,远超出传教士所能掌控的图像学。其实,并没有更多的方济会传教遗存得以重建其脉络,晚明天主圣母图像的引入中国,其耶稣会之历史脉络或更见具体。而观音/圣母双重图像问题的解释,对中国天主教的历史或相应议题,有何意义上的呈现,过去少见讨论,本文从这个思考提出对图像初步的解读。明末以来所见的圣母像,是以圣母为"天后"的定义为中心,圣母死后升天而能完备其天后的独特地位。从这个天主教图像学的立场观之,圣母确实可以为"神"。而无原罪圣母是主张圣母以无原罪之身怀有耶稣,这个图像及教义也传入中国。圣母的天后之尊,促成了在地文化将圣母单独地神祇化成单一女神,但这却违背天主教神学的中心意旨。圣母单独变成地方女神,甚至被观音信仰吸收而转化,在地化的力量应该是大过于传教士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母像 天主 无原罪圣母 杨廷筠 澳门大三巴门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