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RIGIN OF LAOCHANG COPPER-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LANCANG RIFT OF THE WESTERN YUNNAN GEODEPRESSION (DIWA) REGION, CHINA
1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ORE REGION DIWA ORIGIN OF LAOCHANG copper-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 THE LANCANG RIFT OF THE WESTERN YUNNAN GEODEPRESSION CHINA
下载PDF
Geotectonic Settings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Mineral Deposits on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被引量:7
2
作者 汤中立 白云来 李志林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67-377,共11页
The geotectonic setting refer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latedevents based on which a metallogenic system is formed and an ore-forming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 The geotectonic setting refer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latedevents based on which a metallogenic system is formed and an ore-forming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and related geotectonic settings in which large or superlarge deposits are formed. Emphasis is puton the geodynamic conditions of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deposit and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three deposits occur together as a'trinity' on the sam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the early stage of rifting of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was formed during the splitting stage of a continental-margin arc. The continental-margin arcspitting resulted in an 'island arc rift' in the early stage of evolution.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was formed within the Altun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system and its provenance is the'intraoceanic arc' volcan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te tectonic evolution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Hanshan gold deposit
下载PDF
黑龙江省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增武 董传统 +1 位作者 夏统元 余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是太平岭多金属成矿带一小型矿床,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硫同位素测定及矿石爆裂温度测定的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岩浆同熔和交代作用较强烈,其成矿期可... 洋灰洞子铜矿床是太平岭多金属成矿带一小型矿床,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硫同位素测定及矿石爆裂温度测定的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在成岩成矿作用中,岩浆同熔和交代作用较强烈,其成矿期可分二期,成矿温度划分三阶段。认为洋灰洞子铜矿床是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温热液型斑岩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洋灰洞子
下载PDF
黑龙江洋灰洞子铜矿床花岗闪长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吕俊超 杨言辰 +4 位作者 韩世炯 闫文强 张国宾 张本臣 赵清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9-75,共17页
黑龙江洋灰洞子斑岩型铜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吉黑褶皱带北部,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构造角砾岩中.为厘定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笔者对洋灰洞子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黑龙江洋灰洞子斑岩型铜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吉黑褶皱带北部,矿体主要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和构造角砾岩中.为厘定洋灰洞子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笔者对洋灰洞子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的相关研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斑岩富硅贫镁,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Yb)N =10.49~19.79,Eu显示弱负异常或正异常,高Sr低Y和Yb,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埃达克岩或埃达克质岩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锆石206 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4.4±2.8 Ma和201.2±1.7 Ma.综合研究认为,洋灰洞子斑岩型铜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可能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之交,该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流体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灰洞子 斑岩型铜矿床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埃达克质岩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机理:矿化蚀变、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1
5
作者 祝浚泉 孙景贵 +5 位作者 门兰静 古阿雷 陈延峻 明珠 赵世峰 闫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5-380,共16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延边-东宁成矿带,兴凯-延边岩浆构造带北端。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黄松群阎王殿组浅变质岩系接触带内侧的角砾岩带内,矿体多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是黑云母化、...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延边-东宁成矿带,兴凯-延边岩浆构造带北端。矿床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黄松群阎王殿组浅变质岩系接触带内侧的角砾岩带内,矿体多呈透镜状和脉状产出。矿床地质和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围岩蚀变主要是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蚀变分带特征明显,以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发育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矿石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其次是毒砂、辉钼矿、闪锌矿、方铅矿等。成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4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磁黄铁矿-辉钼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Ⅳ)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有富液相(WL)、富气相(WV)、纯液相(L)和纯气相(V)以及含子晶三相(S)包裹体;其中Ⅰ阶段发育富液相包裹体;Ⅱ阶段发育富液相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Ⅲ阶段发育气液两相、纯液相和纯气相以及少量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呈孤立和群体分布;Ⅳ阶段主要是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80~417℃、304~368℃、171~310℃和116~189℃,与划分的4个成矿阶段相对应。Ⅰ、Ⅱ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别为4.63%~14.52%和5.09%~14.63%;Ⅲ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分布在1.73%~10.37%和13.44%~15.35%两个区间;Ⅳ阶段包裹体的w(Na Cleq)为0.87%~9.08%。早阶段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主成矿阶段以H2O为主,含少量CH4;晚阶段只有H2O;指示伴随着温度降低,成矿过程由含CO2的水盐体系逐渐演化为含CH4的水盐体系。结合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斑晶石英和各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石英脉的石英H-O同位素及矿石矿物Pb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流体来源于花岗质岩浆作用或是出溶流体,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流体出溶与含矿流体形成→隐爆作用→成矿流体与大气水混合等过程,并先后形成以黄铁矿化为主的蚀变岩和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石英-碳酸盐脉。综合研究认为洋灰洞子铜矿床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矿床成因 洋灰洞子 铜矿床 黑龙江省东部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部洋灰洞子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艺博 门兰静 +3 位作者 张千一 孙博 刘城先 孙景贵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4期62-67,99,共7页
洋灰洞子铜矿位于黑龙江东部,为兴蒙造山带东端少有的早侏罗纪斑岩型铜矿床。为研究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元素沉淀机制,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不同矿化阶段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 洋灰洞子铜矿位于黑龙江东部,为兴蒙造山带东端少有的早侏罗纪斑岩型铜矿床。为研究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元素沉淀机制,运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技术,对不同矿化阶段石英内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气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少量的含子晶多相包裹体;2)均一温度为116~417℃,成矿流体盐度为0.87~15.35wt%(NaCl),密度为0.56~0.97g/cm^(-3);3)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少量的CH_4、H_2S、N_2。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还原性深源岩浆水,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沸腾作用,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为还原型斑岩铜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沸腾 斑岩型铜矿 洋灰洞子矿床
下载PDF
黑龙江省洋灰洞子含矿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曾冠中 赵玉锁 +3 位作者 许佳琪 赵由之 闫家盼 张翔 《矿产与地质》 2020年第5期923-934,961,共13页
洋灰洞子斑岩型矿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蒙造山带东缘,其成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利用LA-MC-ICP-MS法获得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91.6±1.7)Ma,为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斑岩具有高铝低镁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强)过... 洋灰洞子斑岩型矿床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兴蒙造山带东缘,其成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利用LA-MC-ICP-MS法获得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为(191.6±1.7)Ma,为早侏罗世。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斑岩具有高铝低镁的特征,为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岩石,样品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体源区为下地壳,形成于蒙古—鄂霍次克洋壳俯冲环境,俯冲导致富集地幔底侵于陆壳底部形成初始岩浆,沿软弱面和裂隙上涌,演化为花岗闪长斑岩。兴蒙造山带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岩浆侵入活动导致一期重要的铜、钼矿床成矿事件,本区岩体深部及周边晚三叠至早侏罗世岩体的含矿性值得作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床 U-PB测年 地球化学特征 洋灰洞子 蒙古—鄂霍次克洋
下载PDF
黑龙江东宁洋灰洞子地区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杨钦 王恒亮 《黄金》 CAS 2014年第7期31-36,共6页
黑龙江洋灰洞子铜多金属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吉黑褶皱带北部太平岭隆起带与老黑山断陷复合部位。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的研究工作。在分析洋灰洞子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 黑龙江洋灰洞子铜多金属矿床地处兴蒙造山带东段、吉黑褶皱带北部太平岭隆起带与老黑山断陷复合部位。为了揭示其成矿规律和成矿潜力,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的研究工作。在分析洋灰洞子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区内元素的区域分布规律为:区内北部以寻找Sn、Mo矿为主,南部则寻找Cu、Pb、Zn矿为主。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了3个重点普查找矿靶区:二段林场Cu、Pb、Zn多金属普查靶区,杨木林Pb、Zn矿普查靶区和路明山Sn、Mo多金属普查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成矿预测 洋灰洞子铜多金属矿床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