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for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in autumn and winter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然 秦铭俐 +2 位作者 崔永平 顾红伟 叶仙森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4年第1期59-72,共14页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mercury (Hg), zinc (Zn), lead (Pb), arsenic (As),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cluding mercury (Hg), zinc (Zn), lead (Pb), arsenic (As), copper (Cu), and cadmium (Cd)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6 cruises in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from 2010 to 2013.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verall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were low and distributed in uniform pattern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g, Zn, Pb, and Cd in autum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winter with small fluctuations for As and Cu in term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Pb, Cd, and Zn were derived from inland industrial and shipping discharges as well as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marine environment. While agricultural pollutions, cargo shifting and construction debris from reclamation projects contributed to the sources of Cu, As, and H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y Mea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 Quotient (SQG-Q) revealed that the degree for eco-risk of the sediments was low-and-moderate in autumn, higher than that in winter. Hg and Cu were the dominant eco-risk factors. The results of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Igeo) showed that the whole sites of the sea area were barely influenced by Hg, As, Zn, and Pb, and the extents of Cd and Cu contaminations were in low grade. Contamination degree of all the six heavy metals could be ranked as the following: Cd〉Pb〉Zn〉Hg〉A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integrated score of factor analysis, the contamination degree for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was low, despite sites No.5, No.4 and No.3, which were heavily contaminated compared with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Deepwater harbor SEDIMENT heavy metals ecological risk contamination grade
下载PDF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被引量:1
2
作者 LI Yuzhong, CHEN Shenl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489-494,共10页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as, superficial sediments and shoal bars.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is the major similarity which causes other similarities. These similarities indicate that: 1) Turbidity Maximum and mouth bars in estua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of estuaries; 2) The stagnating sand area of sands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often locates on the narrower sid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3)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fine sediments area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reflects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Both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areas in the future (man-made similarity). In-depth studies on these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will have moment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harbor Yangtze estuary SIMILARITY stagnating flow area turbidity maximum mouth bar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卫星数据的洋山深水港区近年悬沙变化特征研究
3
作者 侯仲荃 陈语 +1 位作者 袁文昊 陈嘉民 《水运工程》 2024年第9期27-33,40,共8页
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对周围海域水沙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建港后的水沙特征对后期港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6年的Landsat-8 OLI洋山深水港区遥感影像,对洋山深水港区的表层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 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对周围海域水沙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深入分析建港后的水沙特征对后期港区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近6年的Landsat-8 OLI洋山深水港区遥感影像,对洋山深水港区的表层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冬季悬沙浓度明显大于夏季,冬、夏季悬沙浓度差异接近1倍;大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涨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落潮期;受喇叭口地形影响,潮流作用较强,潮型变化对口外悬沙浓度影响更为明显;强风引起的波浪变化也会使悬沙浓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8 OLI 洋山深水港区 悬沙浓度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海域悬沙浓度时空变化及其动力原因 被引量:19
4
作者 左书华 张宁川 +1 位作者 李蓓 杨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82,共11页
洋山港海域是多岛屿、多汊道,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是以落潮流为主、含沙量高、潮流强的潮汐水道,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WNW-ESE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m/s,最大流速都在2.0m/s以上,含沙量... 洋山港海域是多岛屿、多汊道,由大、小洋山两条岛链围成的喇叭口型的海域,是以落潮流为主、含沙量高、潮流强的潮汐水道,泥沙运动主要以悬沙为主.通道内潮流基本为WNW-ESE向往复流,潮流平均流速在1.0m/s,最大流速都在2.0m/s以上,含沙量在1.0kg/m3以上.根据该海域不同时期实测含沙量资料,分析了洋山港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讨论了其分布变化的原因,包括长江口和杭州湾泥沙扩散对洋山港海域泥沙环境的影响、潮差的影响以及"峡道效应"对洋山港高含沙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水动力 悬沙浓度 峡道效应
下载PDF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杨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2-69,共8页
以1998年以来定点实测含沙量资料为基础,结合1996-2007年不同时刻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洋山港附近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含沙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差越大,水体紊动越强,水体含沙量越高;洋山港水域... 以1998年以来定点实测含沙量资料为基础,结合1996-2007年不同时刻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对洋山港附近海域悬沙分布特征及运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含沙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潮差越大,水体紊动越强,水体含沙量越高;洋山港水域含沙量明显高于其周围的水域,特别是在大小洋山岛链之间,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峡岛效应"也是引起高含沙量一个重要原因;长江入海泥沙直接扩散对洋山港水体含沙量的影响较小,研究区域水体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波况及潮流对当地浅滩的掀扬及输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悬沙分布 遥感卫片 峡岛效应
下载PDF
杭州湾及洋山深水港动力和泥沙条件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啸 佘小建 +2 位作者 崔峥 毛宁 张磊 《水道港口》 2019年第5期504-510,517,共8页
杭州湾为强潮河口湾,在杭州湾喇叭口地形条件下,向湾内潮流逐渐增强。杭州湾水体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口,由于众多岛屿的掩护作用,湾内泥沙输移主要受控于潮流。洋山深水港水域动力和泥沙条件基本也遵循上述规律。杭州湾海域总体上呈冲淤... 杭州湾为强潮河口湾,在杭州湾喇叭口地形条件下,向湾内潮流逐渐增强。杭州湾水体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口,由于众多岛屿的掩护作用,湾内泥沙输移主要受控于潮流。洋山深水港水域动力和泥沙条件基本也遵循上述规律。杭州湾海域总体上呈冲淤基本平衡、略有淤积形势。据此分析了洋山深水港水域动力和泥沙输移特点,总结出深水港方案规划的16字方针:“封堵汊道、归顺水流、减少回淤、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洋山港 海洋动力 泥沙运动特点
下载PDF
岛群海域环境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变化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左书华 张宁川 +1 位作者 张征 庄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积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2007年4月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潮位、垂线流速、流向及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变化与实...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运动及地形冲淤积变化数学模型,并根据2007年4月份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表明,潮位、垂线流速、流向及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悬沙引起的冲淤变化与实测冲淤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较好地复演了洋山港工程建设后海域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运用该模型对洋山深水港西港区工程方案进行了数学模型研究,研究表明,汊道方案实施后,由于颗珠山汊道的存在,使得通道内水流向北偏移,使得通道北侧西部流速较工程前流速有所增加,使西港区地形基本保持冲淤平衡略有冲刷;颗珠山汊道的存在,能够继续保持目前通道南侧淤积,北部刷深的格局,对西部港区的建设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群 洋山深水港 波浪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华 李蓓 +2 位作者 吴明阳 赵洪波 左书华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310-316,共7页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章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水深维护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宜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汊道 泥沙 顺岸式港池 洋山深水港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区海域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叶然 江再昌 +4 位作者 郭清荣 沈继平 毛伟宏 吴光荣 蔡燕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2,共7页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基于平均沉积物质量基准系数法(SQG-Q)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污染程度
下载PDF
洋山港颗珠山汊道水域水沙环境及对西港区建设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杨华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7-23,共7页
基于多个时期的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分析了洋山港颗珠山汊道水域的水沙特征和地形冲淤变化,并论述了其对西港区建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颗珠山汊道的涨、落潮主流存在分歧,涨潮主流位于颗珠山一侧,落潮主流偏向蒋公柱一侧,在一个... 基于多个时期的实测水文泥沙、地形资料分析了洋山港颗珠山汊道水域的水沙特征和地形冲淤变化,并论述了其对西港区建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颗珠山汊道的涨、落潮主流存在分歧,涨潮主流位于颗珠山一侧,落潮主流偏向蒋公柱一侧,在一个全潮过程中落潮流占主要优势;颗珠山汊道对主通道的分流作用也日趋加强;目前颗珠山汊道处于一个发展比较缓慢而相对稳定的过程中;颗珠山汊道地形变化总体表现出冲刷形势;颗珠山汊道对缓解东口门的泄流、对西港区水深保持微冲状态以及对北港区水深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汊道 水沙环境
下载PDF
洋山港内及航道水域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庆英 陈荣华 +3 位作者 王小波 应元康 张忠华 赵忠宝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1,共5页
在洋山港内和航道水域进行沉积柱状取样,对这些沉积柱状样品分别进行沉积物粒度、210Pb和137Cs分析。结果表明,港内水域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粗,砂和粉砂的含量平均近80%,粘土含量平均20%,平均粒径为5.62~6.22φ。航道和附近水域沉积物粒... 在洋山港内和航道水域进行沉积柱状取样,对这些沉积柱状样品分别进行沉积物粒度、210Pb和137Cs分析。结果表明,港内水域沉积物粒度总体较粗,砂和粉砂的含量平均近80%,粘土含量平均20%,平均粒径为5.62~6.22φ。航道和附近水域沉积物粒度比港内水域略细,砂和粉砂含量平均为75%,粘土含量平均为25%。210Pb和137Cs年代测年表明,港内水域的沉积速率为每年0.93~1.56cm,航道水域的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0.66cm,航道南部水域沉积速率为每年2.71cm,北部水域平均沉积速率为每年1.77cm,局部地区处于冲刷侵蚀状态。总体来说,该海区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水动力作用较强,沉积速度缓慢,处于基本冲淤平衡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粒度分析 ^210Pb分析 ^137Cs分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洋山港海区悬浮泥沙运动遥感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华 许家帅 侯志强 《水道港口》 2003年第3期126-128,136,共4页
利用卫星遥感图片对洋山海域悬沙分布规律及运动趋势以及杭州湾、长江口泥沙运动对洋山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口下泄泥沙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小洋山海域;洋山港海区高浓度含沙水体一方面受到杭州湾涨落潮水流携带高浓度泥沙的影响... 利用卫星遥感图片对洋山海域悬沙分布规律及运动趋势以及杭州湾、长江口泥沙运动对洋山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口下泄泥沙不会直接影响到大小洋山海域;洋山港海区高浓度含沙水体一方面受到杭州湾涨落潮水流携带高浓度泥沙的影响,另一方面水流围绕岛屿形成复杂回流区也造成局部高含沙,岛屿效应引起的局部高含沙是杭州湾岛屿群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遥感 悬浮泥沙运动 回流
下载PDF
洋山港堵汊工程对邻近海底冲淤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3 位作者 贺松林 郜昂 徐晓君 张军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9,共7页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2005和2006年,洋山港域出现显著淤积(平均淤厚度0.29 m),而外围海域仍维持冲蚀状态。主要原因为建港期间的系列堵汊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港域内的动力条件,导致冲蚀减弱并出现一定的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堵汊工程 冲淤 GIS 杭州湾
下载PDF
大、小洋山建港总体规划中的水流泥沙问题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金善 陈永平 +1 位作者 赵铁卫 徐啸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60,共5页
水流、泥沙一直是建港中关键问题之一。从现场水文泥沙条件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面,分析比选了洋山港规划方案,提出了洋山港总体规划以单通道方案为宜,不但能简化现场的复杂的水流,选择合适的口门宽度还能维持深槽水流、水深条件,经... 水流、泥沙一直是建港中关键问题之一。从现场水文泥沙条件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面,分析比选了洋山港规划方案,提出了洋山港总体规划以单通道方案为宜,不但能简化现场的复杂的水流,选择合适的口门宽度还能维持深槽水流、水深条件,经计算分析提出了西口门宽度为3.5km的规划方案较好,此外还从平衡水深的角度对单通道方案的维持水深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总体规划 洋山港
下载PDF
潮流作用下洋山港水域悬沙和底沙的交换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沈良 李向阳 +1 位作者 俞航 谷国传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7,共7页
通过对泥沙起动流速、淤积流速和不淤流速的计算,划定了悬沙和底沙交换的各个时段,提出了冲刷悬沙浓度、淤积悬沙浓度和不淤悬沙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继而导出了潮流作用下悬沙和底沙在交换层面上单位面积的日交换量计算式,并用于洋... 通过对泥沙起动流速、淤积流速和不淤流速的计算,划定了悬沙和底沙交换的各个时段,提出了冲刷悬沙浓度、淤积悬沙浓度和不淤悬沙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继而导出了潮流作用下悬沙和底沙在交换层面上单位面积的日交换量计算式,并用于洋山港水域的冲淤计算。结果表明:自然状况下洋山港水域北部年淤积量为37.5 kg/m2,淤高了1.77 cm/a,属微淤;中部年冲刷量为10.0 kg/m2左右,刷深不超过0.52 cm/a,可认为冲淤平衡;南部年冲刷量为55.5 kg/m2,刷深了2.60 cm/a,属微冲。这一结果与该水域海床的自然冲淤状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交换 悬沙浓度 潮流流速 洋山港
下载PDF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华 李蓓 +2 位作者 吴明阳 赵洪波 左书华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2-16,共5页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中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其创新点,并对... 洋山深水港海区水深、流大、含沙量高、水流流态紊乱,泥沙淤积问题是建港中的关键问题。文中总结了1998年以来在洋山深水港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归纳总结了洋山深水港区泥沙研究的科研成果及其创新点,并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作出评述。研究认为,洋山港海域泥沙运动形态以悬移质为主,潮流对泥沙具有起悬和搬运双重作用,水流强弱是港口建成后维护要求水深的关键;一、二期工程方案封堵小洋山—镬盖塘一小岩礁汊道,建设顺岸式码头,不易采用挖入式港池方案;北港区规划方案以汊道方案较为稳妥;远景规划方案可采用单通道的南北双汊道规划方案;并基于平衡含沙量理论,提出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公式和顺岸式港池淤积预报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汊道 泥沙 顺岸式港池
下载PDF
基于ADCP和OBS观测的洋山港关键断面水沙通量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英晓明 丁平兴 +1 位作者 胡克林 吴辉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30,共9页
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观测洋山港关键断面剖面水深和流速,同时应用OBS观测断面上代表点处剖面水体浊度,采用通量守恒原理,使用横向均匀、垂向时变的网格,经过时间和空间插值,计算得到大小潮期间洋山港五个主要汊道断面的水沙通量。... 应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观测洋山港关键断面剖面水深和流速,同时应用OBS观测断面上代表点处剖面水体浊度,采用通量守恒原理,使用横向均匀、垂向时变的网格,经过时间和空间插值,计算得到大小潮期间洋山港五个主要汊道断面的水沙通量。结果表明,在一个潮周期中,各断面基本上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但小潮时,断面3落潮历时稍小于涨潮历时。断面5是港区主要的进沙通道,且大潮时该断面净输水输沙方向相反。综合大小潮水沙通量结果,水通量基本守恒,港区内净进沙约5.44万m3/天(2008年8月),以此作为洪季的日平均净输沙量,则洪季港区内净进沙约489.4万m3(三个月),港区内局部表现为淤积。颗珠山汊道洪季净输出沙量约231.3万m3,是重要的出沙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关键断面 水沙通量 ADCP OBS
下载PDF
洋山港建设时期海域通道冲淤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杨华 《水道港口》 2009年第1期14-19,共6页
洋山深水港区是由大、小洋山南、北两支岛链组成,形成东窄西宽面向杭州湾开口的喇叭状水域,文章结合洋山港建设以来现场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1998~2007年洋山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演变情况,将洋山港通道内地形变化特征概括为:随着... 洋山深水港区是由大、小洋山南、北两支岛链组成,形成东窄西宽面向杭州湾开口的喇叭状水域,文章结合洋山港建设以来现场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了1998~2007年洋山海域通道内地形冲淤演变情况,将洋山港通道内地形变化特征概括为:随着边界的变化,地形冲淤调整迅速;南北格局呈现出"南淤北冲"的规律;长时间尺度来看,近期地形总体趋于相对平衡,略有冲刷;短时间上看,年内冲淤变化大。为洋山港港区进一步的规划方案论证提供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冲淤 汊道 洋山深水港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玉中 陈沈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2-670,共9页
根据洋山港海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长江口的研究文献分析,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存在较多相似现象。2者均存在滞流区现象是产生其它相似现象的根本原因,即高悬沙浓度区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特征和浅滩区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是滞流区现象的衍... 根据洋山港海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长江口的研究文献分析,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存在较多相似现象。2者均存在滞流区现象是产生其它相似现象的根本原因,即高悬沙浓度区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特征和浅滩区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是滞流区现象的衍生效应。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的诸多相似现象揭示:①滞流区的动力平衡作用是最大浑浊带和拦门沙浅滩形成的主导因素;②滞沙区通常位于滞流区地形束窄一侧;③滞流区的细颗粒物质沉积区与滞流点位置(或滞流区形态) 有着较为一致的吻合性。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区同属于未来开发的热点地区,对2者的相似现象开展深入的研究将有着较深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 滞流区 最大浑浊带 洋山港 长江口 水文泥沙观测 表层沉积
下载PDF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1 位作者 龚文浩 徐小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悬沙浓度 悬沙和底质粒径 洋山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