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被引量:1
1
作者 LI Yuzhong, CHEN Shenlia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489-494,共10页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 By analysis of published papers on the Yangtze estuary and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s data in Yangshan Harbor area, many similarities are found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These similarities include the phenomenon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est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reas, superficial sediments and shoal bars.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is the major similarity which causes other similarities. These similarities indicate that: 1) Turbidity Maximum and mouth bars in estuaries are mainly caused by the hydraulic balance of stagnating flow areas of estuaries; 2) The stagnating sand area of sands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often locates on the narrower sid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3)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fine sediments area caused by stagnating flow area reflects the location (or shape) of the stagnating flow area. Both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are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areas in the future (man-made similarity). In-depth studies on these similarities between Yangshan Harbor area and the Yangtze estuary will have moment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harbor Yangtze estuary SIMILARITY stagnating flow area turbidity maximum mouth bar
下载PDF
上海洋山建港后港域夏季水文泥沙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1 位作者 龚文浩 徐小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 对2007年9月17~26日在上海洋山港海域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13m)观测得到的水文泥沙要素,以及悬沙和底质样品分析。分析结果为:1)港域有效波高0.21—1.37m(风速0.6~14.0m/s),平均0.61m(平均风速5.5m/s)。平静天气(平均风速小于5.0m/s)下,波高随水深变化,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9;而在强风天气下,波高受风况控制。2)最大表层流速超过2.00m/s。大潮涨潮流占优势,小潮时落潮流占优势;与北岛链汊道封堵前相比,大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分别减小15%和30%,小潮涨、落潮平均流速均减小30%~40%。各层余流均为西北方向,与涨潮流方向一致;垂向平均余流速0.11cm/s,表层达0.25m/s^3)离底高程1.35m层和0.35m层最大悬沙浓度均大于3kg/m^3,两层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9和0.95kg/m^3。无论大潮还是小潮涨潮悬沙浓度均大于落潮,这种现象在大潮时更为显著,潮周期中最大悬沙浓度出现在涨急。与工程前相比悬沙浓度明显降低,大、小潮降低均达20%。4)港区底质平均粒径9.0μm工程后有变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悬沙浓度 悬沙和底质粒径 洋山港区
下载PDF
洋山港区动力泥沙过程研究——兼论北岛链汊道封堵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鹏 杨世伦 +3 位作者 徐小弟 江恩祝 龚文浩 李兴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4,共9页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日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一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等要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波浪较弱,平均有... 于2006年4月8—17日、8月9—16日和2007年1月13—25日在杭州湾口的洋山港海域一固定观测点(平均水深约15m)用"海床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观测了潮位、波浪、潮流、近底悬沙浓度等要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波浪较弱,平均有效波高为0.53~0.65m,常风条件下波高受水深控制,而强风天气时波高受风速控制。(2)港区潮流较强。最大流速为238cm/s,观测期间平均流速在中、上层均>80cm/s,而在近底层<40cm/s。潮流以离底4.7~5.7m为分界层,分界层以上以落潮流占优势,分界层以下以涨潮流占优势。涨、落潮流流向分别在310°~320°和130°~140°之间,涨、落潮主流比洋山港工程前向右偏转约20°。(3)余流流速由底层向表层递增,上层和表层均大于10cm/s,中、下层为4cm/s左右;余流流向,底层约为322°,2.7~5.7m层为56°~85°,6.7m以上为103°~166°。(4)2006年4月小潮和8月大潮平均悬沙浓度分别为0.81kg/m3和1.46kg/m3。悬沙浓度涨潮大于落潮,涨急时悬沙浓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悬沙浓度 海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 洋山港区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余流分离和会聚现象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玉中 陈沈良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4-29,34,共7页
洋山港海域岛链峡道具有下层水体余流分离现象和会聚现象两个主要特征,它们对峡道内的悬沙浓度分布、底质沉积物分布和海床冲淤均产生显著影响。悬沙浓度在余流会聚区呈现高浓度特征,在余流分离水域具有低悬沙浓度趋势。余流分离和会聚... 洋山港海域岛链峡道具有下层水体余流分离现象和会聚现象两个主要特征,它们对峡道内的悬沙浓度分布、底质沉积物分布和海床冲淤均产生显著影响。悬沙浓度在余流会聚区呈现高浓度特征,在余流分离水域具有低悬沙浓度趋势。余流分离和会聚现象使砂质沉积物在峡道西部集结并形成大型沙体,余流会聚现象导致了峡道西部粘土沉积区的形成。余流分离现象是峡道深槽形成的主要原因,余流会聚现象是峡道西部浅滩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洋山港北港区工程将会使峡道西部海床淤浅,东部深槽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流 分离现象 会聚现象 滞流区 峡道 洋山港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玉中 陈沈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2-670,共9页
根据洋山港海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长江口的研究文献分析,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存在较多相似现象。2者均存在滞流区现象是产生其它相似现象的根本原因,即高悬沙浓度区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特征和浅滩区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是滞流区现象的衍... 根据洋山港海域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和长江口的研究文献分析,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存在较多相似现象。2者均存在滞流区现象是产生其它相似现象的根本原因,即高悬沙浓度区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特征和浅滩区分布特征的相似性是滞流区现象的衍生效应。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的诸多相似现象揭示:①滞流区的动力平衡作用是最大浑浊带和拦门沙浅滩形成的主导因素;②滞沙区通常位于滞流区地形束窄一侧;③滞流区的细颗粒物质沉积区与滞流点位置(或滞流区形态) 有着较为一致的吻合性。洋山港海域与长江口区同属于未来开发的热点地区,对2者的相似现象开展深入的研究将有着较深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性 滞流区 最大浑浊带 洋山港 长江口 水文泥沙观测 表层沉积
下载PDF
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开发建设的思考与研究
6
作者 柴芬娜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26-33,共8页
洋山港区区位优势明显、港航基础良好,是长江沿线发展江海联运的最佳平台.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基地,这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 洋山港区区位优势明显、港航基础良好,是长江沿线发展江海联运的最佳平台.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背景下,加快推进洋山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基地,这对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以及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都有着积极作用.文章在论述加快推进洋山港区开发建设重大意义的基础上,对洋山港区打造集装箱江海联运服务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设想及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海联运 洋山港区 浙沪合作
下载PDF
洋山港工程海域油类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正龙 束炯 张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1,共3页
通过对洋山港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2月和8月份油类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油类浓度均值呈波动特征;从2003到2008年,2月份的油类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8月份呈波动特征;洋山港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施... 通过对洋山港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2月和8月份油类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工程海域2003~2008年间油类浓度均值呈波动特征;从2003到2008年,2月份的油类浓度变化趋势是逐渐降低,8月份呈波动特征;洋山港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施工和营运以来,洋山港工程对周边海域油类产生影响,洋山港工程油类浓度高值区从一期工程时的东海大桥区向三期工程时的港口区发展,客观要求该海域油类监管的重点区域需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工程海域 油类浓度 变化和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