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and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over the years 被引量:2
1
作者 Shuhua Zuo Hualiang Xie +4 位作者 Xiaoming Ying Cheng Cui Yuxin Huang Huaiyuan Li Mingxiao Xi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7期96-106,共11页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human activities and ... The seabed scouring and silting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ort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is complicated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ediment supply,human activities and other factors.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is the new deep water harbor,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ervice Center.Its construc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At present,the water depth from the 1st to the 3rd harbor district is currently suitable under regular dredging and tidal current action.The fourth harbor district will be built in the world’s largest fully-automated deep water wharf.In the study,bathymetry change of the entire sea area of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and the 4th harbor district(i.e.,PhaseⅣproject)waters we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using multiyear bathymetric,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98 to 2010,seabed change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olumes of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which the southern part was deposited and the northern part was eroded in the inner harbor waters,but the seabed of the Kezhushan inlet was eroded.Seabed changes of PhaseⅣproject waters generally show a scour tendency in recent few years with the annual scour rate about 0.7 m.Among the many factors,the existence of Kezhushan inlet and its influence of the western water flow play an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in water depth changes under the ebb tide 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phaseⅣproject water and sediment environment SEABED DEPOSITION and EROSION CHANGE DIVERSION DIKE
下载PDF
杭州湾洋山工程群对邻近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华 徐兆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9-1326,共8页
采用2001年5月、8月以及2003-2007年5月和8月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和年际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及其与洋山工... 采用2001年5月、8月以及2003-2007年5月和8月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30°50′N、121°53′-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平面分布和年际变化、优势种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及其与洋山工程群施工建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水域6年间的5月和8月总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207.41mg/m3和234.16mg/m3。2007年为两季最高值,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两季最低值。6年调查水域5月和8月的共同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5月主要优势种有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8月为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主要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较大,尤其是5月的中华哲水蚤和8月的太平洋纺锤水蚤。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变化趋势和优势种的年际更替与工程进展有着明显的关系。施工期总生物量明显下降,主要工程区域的生物量同时降低,且主要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也降低。施工结束后,调查水域总生物量开始逐步回升,区域生物量逐步恢复到工程前水平。本研究旨在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过程,并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订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优势种 洋山工程 杭州湾
下载PDF
洋山工程对杭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柏育材 徐兆礼 高倩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分析了在洋山工程建设中对海洋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作业内容,包括围填造地、桥桩钻孔、疏浚、炸礁、爆破挤淤、管道排放.陆域吹填等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工艺分析,进一步筛选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因子(主要是悬浮物、冲击... 分析了在洋山工程建设中对海洋生态系统不利影响的作业内容,包括围填造地、桥桩钻孔、疏浚、炸礁、爆破挤淤、管道排放.陆域吹填等环节。在此基础上,结合工艺分析,进一步筛选了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因子(主要是悬浮物、冲击波和填埋)。例如悬浮物、冲击波导致渔业资源数量明显下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供给功能。然而随着施工范围缩小,影响压力降低,至2007年,渔业资源数量基本回升至工程前的水平。由此推测,工程对海域生态供给功能的影响主要来自其施工阶段。营运期的影响主要是港口区和航道区限制了渔民捕捞作业,使得该水域渔业产量有所下降。在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方面,工程没有向环境注入大量废水和废弃物,实测结果显示,2002~2006年,洋山水域营养盐的含量未见明显增高趋势。在景观方面,洋山工程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原有景观,但也催生出东海大桥等新的景观,旅游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在生态系统支持功能方面,施工阶段悬浮物、冲击波明显地影响海洋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底栖动物)数量,然而目前数量已经恢复,或者有明显恢复的趋势,这表明工程营运期对海洋生物数量影响不大。洋山工程实施对洋山水域产卵场和索饵场功能维持的影响是可接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工程 杭州湾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下载PDF
洋山港区堵汊工程对海底地形影响初探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忠勇 李娜 +2 位作者 虞志英 程和琴 李身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 基于洋山港海域内长系列ADCP断面走航及定点的水文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洋山港区在Ⅰ—Ⅲ期工程影响下海域内潮动力的变化及其对海床冲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小洋山—镬盖塘、大乌龟—颗珠山及将军帽—大指头岛三个汊道的封堵及填海,在北岛链以小洋山岛为基础形成一长方形陆域,且在陆域南沿形成一长约5.7km的顺直岸线。工程后由于潮流运动的底、侧边界发生改变,流场随之发生变化,突显潮波运动的非线性效应和科氏力效应,在以潮动力为绝对主要的水动力自然环境下:北港区潮流速随着工程的进行先剧减后又回增;工程后海域在涨、落潮流转流时段形成潮流弱环流;主通道北侧涨潮流增强,南侧落潮流增强。海床冲淤环境也随之改变,北港区前沿水域海床发生微冲,主通道西南海床则淤积,海域内的-10m等深线也东西向呈现波状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堵汊工程 潮动力变化 非线性效应 海床冲淤
下载PDF
洋山港堵汊工程对邻近海底冲淤影响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景龙 杨世伦 +3 位作者 贺松林 郜昂 徐晓君 张军宏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59,共7页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 根据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数据,采用GIS技术对洋山港堵汊工程前后周边海底冲淤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建设前(1998~2004年),洋山港域的冲蚀速率大于外围海域。工程建设后的2004和2005年,洋山港域的平均刷深幅度明显小于外围海域;2005和2006年,洋山港域出现显著淤积(平均淤厚度0.29 m),而外围海域仍维持冲蚀状态。主要原因为建港期间的系列堵汊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港域内的动力条件,导致冲蚀减弱并出现一定的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堵汊工程 冲淤 GIS 杭州湾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潮流特性物理模型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啸 佘小建 +2 位作者 崔峥 毛宁 张磊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79,共7页
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 大小洋山海域潮强、流急、含沙量高,岛屿之间潮流形态复杂。布置在小洋山岛链上的一期工程方案实施后,涨潮期在码头水域形成大尺度回流区。针对此问题,进行潮流物理模型试验,得到一期工程推荐方案。该方案实施后较好地解决了码头水域涨潮流的回流问题。同时,结合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方案比选试验,对岛屿附近典型潮汐水流及对应的泥沙运动特点进行分析,指出在这些水域布置海洋工程应注意的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一期工程方案 潮流特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施工期环境保护与环境监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景峰 戴明新 +1 位作者 田庆林 王锐 《交通环保》 2004年第3期31-33,共3页
介绍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监理工作的情况 ,包括环境监理的组织机构、工作内容。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区 一期工程 环境监理 工程监理 环境保护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海域地形冲淤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左书华 吴明阳 +1 位作者 庄骅 郭传胜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2,共7页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 基于洋山深水港区近期(2009-2013年)的水沙实测资料对洋山深水港四期港区水域的水沙环境和地形冲淤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洋山港四期港区水域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涨落潮平均流速在0.70 m/s左右;含沙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线平均年均含沙量在1.40 kg/m^3左右,底质平均中值粒径为0.019 mm;2009年4月-2013年4月四期港区水域海床总体呈现为冲刷的态势,此期间由于受工程影响,不同阶段地形冲淤变化又有所不同;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施工影响,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 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水流,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四期工程 水沙环境 地形冲淤 导流堤
下载PDF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及其建设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刘伟 徐剑华 《物流科技》 2006年第3期54-57,共4页
洋山深水港区建设是国家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决策。本文从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上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工程,从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上海的发展,以及项目自身的建设过程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该工程的重大建设意义。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工程建设
下载PDF
洋山四期工程港区水域平面布置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庄骅 袁章新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6-130,共5页
近年来,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洋山四期工程拟建设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泊位。为保障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通航安全,运用操纵模拟器模拟技术,对四期工程水域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超大型集装箱船进出港与靠离泊模拟试验研究,提出平... 近年来,集装箱船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洋山四期工程拟建设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泊位。为保障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通航安全,运用操纵模拟器模拟技术,对四期工程水域平面布置方案进行超大型集装箱船进出港与靠离泊模拟试验研究,提出平面布置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洋山四期工程 通航安全 模拟试验 平面布置优化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北侧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必劲 万艳 +3 位作者 张友权 欧龚炜 李晓燕 林园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10,共6页
为进一步完善洋山深水港的各项配套功能,港区北侧将通过围垦工程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围垦工程将引起小洋山岛周围海域潮流及泥沙运动发生变化。为解决开发建设的一系列潮流泥沙技术难题,在充分掌握海域潮流泥沙运动特性的... 为进一步完善洋山深水港的各项配套功能,港区北侧将通过围垦工程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围垦工程将引起小洋山岛周围海域潮流及泥沙运动发生变化。为解决开发建设的一系列潮流泥沙技术难题,在充分掌握海域潮流泥沙运动特性的基础上,采用Mike21中的FM三角形网格和动边界技术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研究规划方案建设引起的潮流场变化,计算分析各围垦规划方案引起的潮流变化及泥沙冲淤幅度,论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潮流 泥沙 围垦工程
下载PDF
洋山工程承台大口径钢管桩施工总结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淼杰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0-73,共4页
介绍洋山工程承台大口径钢管桩的施工布置、沉桩工艺、沉桩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 洋山工程 承台桩基 钢管桩 施工
下载PDF
洋山四期工程码头现浇面层混凝土裂缝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祥奎 王晓晖 庄骅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146,共7页
为减少和控制码头现浇面层裂缝,从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对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优化原材料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量的技术路径和量化要求以及通过完善施工过程管理减少混凝土干燥裂缝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面层混凝土... 为减少和控制码头现浇面层裂缝,从设计、施工、原材料等方面对裂缝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优化原材料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量的技术路径和量化要求以及通过完善施工过程管理减少混凝土干燥裂缝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面层混凝土龟裂等不规则裂缝,结合其他设计构造措施,达到控制码头面层裂缝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四期 现浇面层 裂缝 混凝土收缩 干燥裂缝
下载PDF
洋山港四期工程水域水沙环境及港区增深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施恩 张征 《水道港口》 2018年第1期5-11,共7页
依据洋山港区多年(2006~2016年)的水文泥沙、水深等资料,在深入地分析洋山港四期工程海域水沙环境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四期港区增深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洋山港区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四... 依据洋山港区多年(2006~2016年)的水文泥沙、水深等资料,在深入地分析洋山港四期工程海域水沙环境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对四期港区增深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洋山港区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平均潮差2.76 m,潮汐强度中等;四期港区水域,涨、落潮水流呈明显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平均流速为0.63 m/s,落潮平均流速为0.69 m/s;(2)四期港区水域含沙量季节变化与整个洋山海域是一致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节含沙量较高,夏、秋季节含沙量较低,多年垂线平均含沙量约为1.4 kg/m^3;底质泥沙颗粒中值粒径一般在0.012~0.029 mm之间,平均为0.019 mm,主要为粘土质粉砂;(3)四期港区水域总体上呈现出冲刷的态势,长时间累计净冲刷强度接近2.0 m。目前的水动力和泥沙环境及地形冲淤特征对四期港区的开发处于有利状态;(4)四期港区工程建成后,潮流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泊位、港区和航道水域水流归槽明显,水流更加平顺;对洋山港海域各汊道潮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7万t和12万t两个方案建设后,港池与航道总淤积量为500~600万m^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四期工程 水沙环境 地形冲淤 建设方案
下载PDF
洋山四期码头水工结构设计要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敏 顾祥奎 王晓晖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4-139,共6页
洋山四期工程为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区,装卸桥荷载超出常规。码头水工结构的设计需要适应超常规的荷载和自动化工艺,特别是根据自动化装卸工艺要求,码头面层特定区域不能含有金属,以免干扰磁钉信号。针对四期工程设计条件论证码头结构形式... 洋山四期工程为全自动化集装箱港区,装卸桥荷载超出常规。码头水工结构的设计需要适应超常规的荷载和自动化工艺,特别是根据自动化装卸工艺要求,码头面层特定区域不能含有金属,以免干扰磁钉信号。针对四期工程设计条件论证码头结构形式和桩基方案,并结合工艺特点对码头主要构件设计进行创新。通过论证认为,码头适宜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桩基根据覆盖层的变化分为打入桩和嵌岩桩,同时为适应超出常规的装卸桥荷载和全自动化装卸工艺,轨道梁采用深梁理论进行设计,码头面层设计中首次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洋山四期 码头 水工结构 深梁 GFRP筋
下载PDF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鉴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慧敏 赵书彬 《广东园林》 2022年第6期48-51,共4页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 海口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成是农耕智慧下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资源上进行持续的人为改造,使得新旧沟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形成过程体现出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对新旧沟文化景观要素如韦执谊与古水利系统,丘濬与古蛇桥,祭抱元境神碑,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进行介绍,并从空间格局、水利发展、多元文化交融3个方面概述其独特性,体现出新旧沟重要的具有海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新旧沟 羊山地区 水利工程
下载PDF
洋山港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总体布置创新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泽坤 刘广红 何继红 《中国港湾建设》 2016年第10期1-7,共7页
结合洋山港四期工程特点以及全自动化装卸工艺模式,围绕着总体布置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方法,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总体设计奠定了基础,所提出的创新方法可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洋山港四期工程 自动化 集装箱码头 总体布置 全自动化模式
下载PDF
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海域水沙环境及地形冲淤变化
18
作者 张征 左书华 +1 位作者 崔成 吴明阳 《中国海事》 2018年第6期47-50,共4页
洋山港四期工程水域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总体上呈现出冲刷的态势,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的修建,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作用,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 洋山港四期工程水域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总体上呈现出冲刷的态势,受四期工程西侧导流堤的修建,西侧断面冲刷幅度较大,年冲刷量大约为0.7m,再向东逐渐减小,东侧断面基本不冲不淤。颗珠山汊道的落潮作用,对四期港区水域水深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深水港 四期工程 水沙环境 地形冲淤 导流堤
下载PDF
洋山工程影响海洋环境关键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兆礼 李鸣 +1 位作者 高倩 陈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7-622,635,共7页
分析了洋山工程群可能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目前而言,洋山工程群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主要的影响有大堤修筑、码头和桥桩钻孔、航道疏浚、炸礁清石、爆破挤淤、海底管道铺设和陆域吹填等作业,并由... 分析了洋山工程群可能对近海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就目前而言,洋山工程群对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主要的影响有大堤修筑、码头和桥桩钻孔、航道疏浚、炸礁清石、爆破挤淤、海底管道铺设和陆域吹填等作业,并由此产生的水下振动、冲击波、高浓度悬浮物、石油烃、有机物和生物填埋等因子。高浓度悬浮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浮游生物、鱼卵、仔稚鱼和游泳动物幼体等生长;冲击波直接引起一定范围内鱼类的死亡;水下振动对鱼群有驱赶作用;石油烃和有机物污染水体;填埋导致底栖动物死亡。洋山工程群建设和营运过程中污水排放量较少,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环境影响有限。悬浮物和生物填埋是工程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关键因子。施工期结束,洋山海域生态环境可能较快地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洋山工程 生态环境 影响分析
原文传递
洋山深水港工程对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毕亚梅 徐兆礼 陈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3-938,共6页
根据2001、2003—2007年5月和8月在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N—30°50′N、121°53′E—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研究了洋山岛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多样性以及工程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 根据2001、2003—2007年5月和8月在杭州湾附近水域(30°32′N—30°50′N、121°53′E—122°17′E)2个季节12个航次的海洋调查资料,研究了洋山岛附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变化、多样性以及工程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7年5月种类数变化不明显,8月种类数高峰期出现在2003年,随后逐年下降,糠虾类总体呈上升的趋势,毛颚动物变化不大,2003年受暖流影响,出现多种外海种和热带种;2003—2007年春季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不明显,夏季逐年降低,丰富度(d)下降,均匀度(J′)下降;夏季不同年间的变化主要是个别年份出现了较多的外海种所致,可能与外海暖水势力变化有关;洋山工程对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变化影响不显著,洋山岛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变化受外海暖流影响较明显,与洋山工程的开展及进程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洋山深水港工程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