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陆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4期174-178,共5页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重叠
下载PDF
扬州方言轻声音高模式探赜 被引量:2
2
作者 柏莹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声学实验表明扬州方言轻声音高模式异于北京话轻声,轻声调式与单字调关系密切,首字调型向后延伸覆盖"非轻声+轻声"字组,轻声调值可从首字预测,这种首字右扩展式变调与吴语包络式变调相类。方言地理上处于南方方言向北方官话... 声学实验表明扬州方言轻声音高模式异于北京话轻声,轻声调式与单字调关系密切,首字调型向后延伸覆盖"非轻声+轻声"字组,轻声调值可从首字预测,这种首字右扩展式变调与吴语包络式变调相类。方言地理上处于南方方言向北方官话过渡地带的江淮方言之扬州话,其轻声在共时状态下与吴语连读变调模式具有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轻声 声调包络
下载PDF
由林州方言量词“嘴”与“口”的区别说开去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海媚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89-302,共14页
文章以林州方言量词“嘴”“口”的区别为引子,并结合42方言点中二者的使用差异,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普通话乃至方言中都是量词“口多嘴少”?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何以存在修饰对象的不同?扬州方言中为什么只用量词“嘴”不用量词... 文章以林州方言量词“嘴”“口”的区别为引子,并结合42方言点中二者的使用差异,提出相关问题:为什么普通话乃至方言中都是量词“口多嘴少”?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何以存在修饰对象的不同?扬州方言中为什么只用量词“嘴”不用量词“口”?然后通过考察量词“嘴”“口”的使用历史来试着回答。“口多嘴少”的原因有三:(1)历史的积淀;(2)不同的语义;(3)词形的优势。林州方言量词“嘴”“口”修饰对象的不同和“嘴”的原指义有关。扬州方言只用量词“嘴”不用“口”缘于两点:(1)其他量词对“口”的竞争;(2)常用词“嘴”对“口”替换得彻底。本文可为“普—方—古”的结合研究提供一个例证,说明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发展并非同步;就同一种语言系统而言,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嘴”“口” 普通话 方言 林州方言 扬州方言
下载PDF
易德波与扬州评话情结 被引量:1
4
作者 过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挪威学者易德波教授多年、多次到中国江苏扬州,田野调查"扬州评话"。运用西方多种学科、多种方法对中国曲艺之一的扬州评话进行研究。
关键词 扬州评话 扬州方言 说口 文白异读 诗体特点 平行法则 重复现象 方口 圆口
下载PDF
《扬州风月记》方言词考释及意义
5
作者 王祖霞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扬州风月记》中不乏扬州方言词俗语。选取地域色彩浓厚之词进行诠释,以明该书在扬州方言及文化等方面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扬州风月记》 方言词 词汇训诂 扬州方言 考释
下载PDF
浅谈扬州话时间副词
6
作者 李艳华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5-7,共3页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次类。扬州话时间副词在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扬州方言中典型的时间副词有:原将、可曾、老、忙、不时等等。扬州话时间系统中时制一般由时间名词或短语,即词汇成分来表现;其次,...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次类。扬州话时间副词在句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扬州方言中典型的时间副词有:原将、可曾、老、忙、不时等等。扬州话时间系统中时制一般由时间名词或短语,即词汇成分来表现;其次,扬州话还通过语法成分来表现时制和时态,提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事件所处的变化阶段,这经常通过在谓语动词的前后附加成分来表达。根据张宜生对时间副词所作的层级分类,扬州话时间副词中表现副词最多,表频副词次之,表序副词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副词 扬州话 语义特征 句法功能
下载PDF
扬州方言谚语的句法结构分析
7
作者 陆勤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扬州方言谚语句法形式丰富多样,有单句型、复句型和紧缩型三种,其中复句型和紧缩型占绝大多数。单句型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以主谓句为主;复句型有一般复句、多层复句,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紧缩型用省略关联词语、惯用格式和"意合&... 扬州方言谚语句法形式丰富多样,有单句型、复句型和紧缩型三种,其中复句型和紧缩型占绝大多数。单句型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以主谓句为主;复句型有一般复句、多层复句,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紧缩型用省略关联词语、惯用格式和"意合"等方式,尽可能地简洁、凝练、便于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谚语 句法结构
下载PDF
扬州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语音变化研究
8
作者 陆勤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61-64,共4页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标准语对方言渗透日渐深远,尤其是对方言语音的影响越来越大。扬州方言的语音也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归纳、分析扬州方言音变现象,可以看到扬州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标准语对方言渗透日渐深远,尤其是对方言语音的影响越来越大。扬州方言的语音也经历着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归纳、分析扬州方言音变现象,可以看到扬州方言在普通话影响下的音变趋势、规律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 方言 语音 变化 普通话
下载PDF
扬州方言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陆勤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扬州话是江淮方言的重要代表 ,其研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将 2 0世纪扬州方言的研究分为承古、发展、繁荣三个时期 ,对三个时期的研究状况和成果分别予以介绍。
关键词 扬州 方言 综述
下载PDF
扬州方言在市区青少年中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婷婷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2-16,共5页
本次调查从扬州地区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对市区青少年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比较和分析,重点考察了扬州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掌握情况及青少年的语言态度。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扬州方言无论在普及率或在掌握程度方面均远远落后... 本次调查从扬州地区的语言生态系统出发,对市区青少年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了数据采集、比较和分析,重点考察了扬州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掌握情况及青少年的语言态度。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扬州方言无论在普及率或在掌握程度方面均远远落后于普通话,在扬州市区青少年人群中,普通话高居首位,已经成为最重要、最强势的语言。英语因突出的国际地位、社会价值和实用性,成为最受重视、期望度最高的语言。因此,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青少年中传播推广扬州方言,其前景将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青少年 现状
下载PDF
两位丹麦女性的扬州评话探讨
11
作者 杨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214-220,共7页
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评话是流传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以扬州方言说讲故事的艺术种类,至今已有400余年的传承历史。它虽然是一种方言性、地域性很强的口头艺术,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之后海外逐渐出现了一... 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扬州评话是流传于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以扬州方言说讲故事的艺术种类,至今已有400余年的传承历史。它虽然是一种方言性、地域性很强的口头艺术,但却于20世纪中叶起就产生了国际影响,之后海外逐渐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研究者和研究成果,其中的两位丹麦女性——学者易德波和摄影师罗爱德十分值得关注。易德波是海外此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她对扬州评话展开多维研究;罗爱德以摄像的方式来解读扬州评话,并在海外举办了以扬州评话为主题的首例个人摄影展。考察这两位女性的关于扬州评话的探讨,既可以探究扬州评话的艺术魅力,也可以梳理扬州评话发生海外影响的轨迹,这对保护与传承扬州评话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评话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影响 丹麦 易德波 罗爱德
下载PDF
扬州方言核心词的新老变化
12
作者 杨天慧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90-94,共5页
扬州方言核心词新老派变化结果显示,前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3%和38%;后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9%和48%。老派向新派变化过程中,出现向普通话靠拢趋势,以及词义缩小和色彩变化等特征。引起这种变化... 扬州方言核心词新老派变化结果显示,前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3%和38%;后100核心词,新派、老派与普通话差异分别达19%和48%。老派向新派变化过程中,出现向普通话靠拢趋势,以及词义缩小和色彩变化等特征。引起这种变化主要原因有三:社会发展、生活变化,语用心理,语言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核心词 普通话 新派 老派
下载PDF
扬州方言单元音特点新论--以语音实验研究为据
13
作者 毛开敏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84-88,共5页
以语音实验研究为据,发现扬州方言中的3个单元音[o][I][ε]有向复元音变化的趋向,单元音从9个变成6个,分别是[■][i][u][y][a][■]。女性的声学空间比男性的声学空间要大,男女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制作声学元音图并... 以语音实验研究为据,发现扬州方言中的3个单元音[o][I][ε]有向复元音变化的趋向,单元音从9个变成6个,分别是[■][i][u][y][a][■]。女性的声学空间比男性的声学空间要大,男女性别差异较为明显。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制作声学元音图并与普通话比较,实验研究发现:扬州方言呈倒三角形形状,[i][u][a]占据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其声学分布位置要比普通话的低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单元音 共振峰 语音实验
下载PDF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的《清风闸》市井方言研究
14
作者 尤倩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10,16,共5页
《清风闸》作为扬州评话传统剧目,以扬州话为传播媒介,灵活调用口语方言、俗词俚语生动展现清代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并且塑造了一大批以皮五癞子为代表的性格真实、鲜明的市井人物,因而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并传承至今。基于社会语言学理... 《清风闸》作为扬州评话传统剧目,以扬州话为传播媒介,灵活调用口语方言、俗词俚语生动展现清代底层市井小民的生活,并且塑造了一大批以皮五癞子为代表的性格真实、鲜明的市井人物,因而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并传承至今。基于社会语言学理论,考察发现《清风闸》中的市井语言具有展示当地人情、商业经济、民俗面貌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风闸》 扬州 市井方言 词汇 人物
下载PDF
《清风闸》中扬州方言词例释
15
作者 曹小云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对清代扬州评话《清风闸》中的一些具有方言色彩的口语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清风闸》 扬州方言词语
下载PDF
扬州方言“消极”性完成体标记“得”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其昀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8-473,共6页
扬州方言中除了"了"之外,另有个表示完成的体标记"得",它通常表示"消极"方向意义的完成,尤多用以表示"减缺"。"动词·得(述语)+名词(宾语)"句式所表示的"减缺"必定是... 扬州方言中除了"了"之外,另有个表示完成的体标记"得",它通常表示"消极"方向意义的完成,尤多用以表示"减缺"。"动词·得(述语)+名词(宾语)"句式所表示的"减缺"必定是有余性的,"名词(主语)+动词·得(谓语)"句式所表示的"减缺"可以是完全性的。其句式具有一定的语义强制性,即便入句的动词不是仅表示"消极"方向意义的动词,句子也仅表示或具有"消极"方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方言 “消极”性完成体标记 “得” 语义强制 汉语
原文传递
《风月梦》方言词拾零
17
作者 王长华 程志兵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清代小说《风月梦》是一部以描写扬州妓女生活为主的小说。鲜明的地域色彩使其语言也富有扬州风味。丰富的方言词语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塑造,成为小说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也为今人了解甚或研究清代扬州方言及其流变提供了有益的材料。
关键词 《风月梦》 扬州方言 词语 解释
下载PDF
扬州话中的“冒子”和“落子”
18
作者 汪如东 《中国方言学报》 2022年第1期187-193,共7页
扬州话中“冒子”和“落子”一般贬指说苏北里下河话或泰如片口音的人,本字存疑。结合相关文献及方言调查,文章认为“冒子”和北京、东北方言中的“帽儿(土老帽儿、傻帽儿)”有共同的来源,本字应为“貊子”,反映了古东夷部落之一的貊人... 扬州话中“冒子”和“落子”一般贬指说苏北里下河话或泰如片口音的人,本字存疑。结合相关文献及方言调查,文章认为“冒子”和北京、东北方言中的“帽儿(土老帽儿、傻帽儿)”有共同的来源,本字应为“貊子”,反映了古东夷部落之一的貊人逐步融入汉族的历史过程,“貉子”是“冒子”的书面形式;“落子”与“莲花落”的艺术形式有关,也可能来自“活络”一词的变读,书面上可记作“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话 冒子 落子
原文传递
扬州方言入声区别性特征的感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志强 李善鹏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时长有别,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改变去声-入声的时长信息和基频信息,进行感知实验,得出结论:(1)时长是感知入声的区别性特征;(2)喉塞尾不是入声感知的必备条件,但可提高入声感知... 声学实验显示扬州方言入声与去声的单字调调值重合,时长有别,当地人可有效区分。本文分别改变去声-入声的时长信息和基频信息,进行感知实验,得出结论:(1)时长是感知入声的区别性特征;(2)喉塞尾不是入声感知的必备条件,但可提高入声感知的辨认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官话 扬州方言 入声感知 区别性特征 时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