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Late Cretaceous-Cenozoic exhumation of the Yanji area,NE China: insights from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ming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815-833,共19页
The Yanji area,northeastern China,a part of the orogenic collage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 in the south and the Jiamusi-Khanka Massifs in the northeast,is the most likely location where the Pacific Plate subductio... The Yanji area,northeastern China,a part of the orogenic collage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Block in the south and the Jiamusi-Khanka Massifs in the northeast,is the most likely location where the Pacific Plate subduction・related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subsequent exhumation processes occurred.Here,we report new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of apatite and zircon data from the granitoid samples in the Yanji area.The exhumation rates of Tianfozhishan,Yanji area,were〜0.049 and〜0.073 mm/year,interpreted from the elevations and apatite and zircon fission track ages,respectively.The exhumation,integr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etting,suggested that th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of the Tianfozhishan,even extending to the Yanji area,was possibly to be greater than 35℃/km in the Late Cretaceous.The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of the data indicates a basically similar pattern,but the various timing for different samples between th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and the Middle Miocene in the Yanji area.We hence conclude that a fourstages of cooling,from〜6.7℃/Ma(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to〜0.8℃/Ma(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o the Oligocene-Early Miocene),then to〜2-3℃/Ma with varied styles(between th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and the Middle Miocene),and finally to<0.2℃/Ma(since the Middle Miocene),has taken place through the exhumation of the Yanji area.The maximum exhumation is>3 km under a reasonabl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35℃/km),speculated from the possible exhumation rate of Tianfozhishan.Combined with the tectonic setting,this exhumation,including two stages of pronounced tectonic uplift and denudation and two stages of weak exhumation driven by the low regional erosion rate,is possib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Plate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This study used more robust evidence to propose higher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35℃/km),reflecting exhumation of>3 km in the Yanji area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EXHUMATION 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yanji area Late Cretaceous-Cenozoic
下载PDF
Ar-Ar geochronology of Lat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Yanji area, NE China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被引量:15
2
作者 LI ChaoWen GUO Feng +1 位作者 FAN WeiMing GAO XiaoF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7年第4期505-518,共14页
Ar-Ar dating results of late Mesozoic-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Yanji area, NE China provide a new volcano-sedimentary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he previously defined “Triassic-Jurassic” volcanic rocks (inclu... Ar-Ar dating results of late Mesozoic-Cenozoic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Yanji area, NE China provide a new volcano-sedimentary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The previously defined “Triassic-Jurassic” volcanic rocks (including those from Sanxianling, Tuntianying, Tianqiaoling and Jingouling Fms.) were erupted during 118―106 Ma, corresponding to Early Cretaceous. The new eruption age span is slightly younger than the main stage (130―120 Ma) of the extensive magmatism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and its adjacent regions. Subduction-related adakites occurring in the previously defined Quanshuicun Fm. were extruded at ca. 55 Ma. Based on these new Ar-Ar ages, the late Mesozoic to Palaeocene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s is rebuilt as: Tuopangou Fm., Sanxianling/Tuntianying Fm. (118―115 Ma), Malugou/Tianqiaoling Fm. (K1), Huoshanyan/Jingouling Fm. (108―106 Ma), Changcai Fm. (K2), Quanshuicun Fm. (~55 Ma) and Dalazi F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ubduction of the Pa- laeo-Pacific Ocean beneath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occurred during 106 to 55 Ma, consistent with the paleomagnetic observations and magmatic record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zanagi-Farallon ridge subduction beneath the southwestern Japan took place during 95―65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 GEOCHRONOLOGY Late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TECTONIC implications yanji area
原文传递
吉林延吉杜荒岭浅成热液金矿床岩体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柴鹏 孙景贵 +1 位作者 袁玲玲 门兰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7-784,共18页
杜荒岭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延吉地区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早白垩世火成岩。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杜荒岭金矿床的岩浆作用、岩浆起源及成矿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矿区内含矿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 杜荒岭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吉林省延吉地区典型的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大量早白垩世火成岩。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杜荒岭金矿床的岩浆作用、岩浆起源及成矿条件,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矿区内含矿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锆石进行了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锆石Th/U值>0.1,锆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曲线呈左倾配分型式,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并存在不同程度的Ce正异常与Eu负异常;研究对象为典型岩浆锆石,结晶温度主要介于700~900℃之间。研究认为含矿岩石起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于板块俯冲的弧构造环境。此外,成矿岩体花岗闪长斑岩锆石相比成矿前岩石具有较高的Ce^(4+)/Ce^(3+)值和较低的结晶温度,指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具有高氧逸度和含水量,即高成矿潜力。而岩浆氧逸度和含水量的差异可能是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未成矿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吉 浅成热液高硫化型金矿床 杜荒岭金矿床 锆石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下载PDF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捕获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区域中酸性岩浆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7
4
作者 郭锋 范蔚茗 +1 位作者 李超文 高晓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石中出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锆石主要来源于围岩中酸性侵入岩,其U-Pb年龄变化在87~387Ma之间,ε_(Hf)(t)变化在-2.1~14.7之间,T_(DM)(Hf)为272~895Ma。原位离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部...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石中出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阴极发光图像显示这些锆石主要来源于围岩中酸性侵入岩,其U-Pb年龄变化在87~387Ma之间,ε_(Hf)(t)变化在-2.1~14.7之间,T_(DM)(Hf)为272~895Ma。原位离子探针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部分锆石具有相对含石榴子石变质岩高Y、低Hf,在REE配分模式为LREE亏损、HREE富集、正Ce异常和负Eu异常,说明这些锆石的生长环境为与斜长石共存而缺乏石榴子石的体系;另外两颗锆石的Eu负异常不明显,说明它们结晶于缺少共生斜长石的体系。随着锆石结晶时间的变新,其ε_(Hf)(t)逐渐降低和T_(DM)(Hf)增加,说明年青地壳组分对延吉地区的显生宙中酸性侵入岩熔融源区的贡献减少,中生代以来,尤其是区域岩浆活动峰期时间(早白垩世)地壳增生较弱;此外,锆石的U-Pb年龄与Y、Th和U显示出正相关关系,而与Eu/Eu*和Ce/Yb_(CN)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反映区域中酸性岩浆熔融源区或岩浆分异过程中斜长石的贡献减小,而熔融源区残留石榴子石的贡献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演化 捕获锆石 U-PB年龄 HF同位素 微量元素 延吉地区
下载PDF
延吉烟区不同烤烟品种中性致香物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友杰 赵铭钦 +3 位作者 李元实 孙国伟 韩富根 谭志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对延吉烟区9个烤烟品种烤后烟的中性致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挥发致香物质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其总量为(883.88±164.44)μg/g,基因型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云烟87>吉烟9号>NC89>K326&... 对延吉烟区9个烤烟品种烤后烟的中性致香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性挥发致香物质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其总量为(883.88±164.44)μg/g,基因型间差异达到5%显著水平。中性致香物质总量云烟87>吉烟9号>NC89>K326>吉烟1号>吉烟7号>中烟98>中烟100>9407;云烟87新植二烯和苯丙氨酸类降解转化产物的含量较高;吉烟9号的茄酮和类胡萝卜素类降解转化产物最高,中烟98最低;K326棕色化反应产物最高,9407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致香物质 品种 延吉烟区
下载PDF
吉林延吉五凤金矿床构造控矿及矿体富集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建宇 贾大成 +2 位作者 高文 徐爱军 任德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6,共4页
五凤金矿床是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带中典型的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构造控矿和矿体富集规律的研究,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的主要因素。百草沟—金苍北东东向深断裂带与北西向小延吉河和朝阳河断裂的组合控制火山... 五凤金矿床是延边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金、铜成矿带中典型的金矿床,通过对该矿床构造控矿和矿体富集规律的研究,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的主要因素。百草沟—金苍北东东向深断裂带与北西向小延吉河和朝阳河断裂的组合控制火山盆地的产生,为主要的导岩、导矿构造,小延吉河和朝阳河两条断裂的次级北东和北西向断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断层的交汇、张性断层、产状变化和多期次活动叠加等是控制富矿体的主要因素,依据构造控矿和矿体富集规律可以进行就矿找矿和成矿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凤金矿床 断裂构造 控矿构造 成矿预测 吉林延吉
下载PDF
延吉地区古新世埃达克岩成因的岩浆混合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锋 范蔚茗 李超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通过年代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指出延吉地区古新世富镁埃达克岩起源于被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斑晶所显示的反环带结构为幔源富镁埃达克熔体于壳源中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而非前人普... 本文通过年代学、矿物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指出延吉地区古新世富镁埃达克岩起源于被俯冲板片熔体交代的地幔楔。单斜辉石和角闪石斑晶所显示的反环带结构为幔源富镁埃达克熔体于壳源中酸性岩浆混合的结果,而非前人普遍认为的熔体—地幔的反应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的岩浆演化趋势可以很好地用地壳混染/AFC过程来解释。延吉古新世埃达克岩形成于俯冲后岩石圈伸展作用背景,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后撤作用有关。因此,我们认为富镁埃达克岩的形成不必强调同期洋脊的俯冲作用,只要早先或同时有俯冲板片熔体交代,在合适的p-t条件下交代地幔并发生熔融作用,就能形成这一类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埃达克岩 古新世 延吉地区
下载PDF
延龙图地区城市生态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与保护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明玉 田丰昊 董玉芝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70-1876,共7页
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敏感性3方面建立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和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地... 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从生态服务功能、景观生态空间格局以及生态敏感性3方面建立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分级赋值标准和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延龙图"(延吉-龙井-图们)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重要性进行空间识别,将其划分为3个级别:极重要、重要和一般重要,以反映不同生态用地保护级别和建设管制要求。结果表明,延龙图地区极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25.720%,主要为耕地、林地和水域;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9.500%,主要为林地和耕地;一般重要生态用地占生态用地面积的34.780%,以林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生态重要性 空间识别 延龙图地区
下载PDF
基于Ripley'K函数的延吉市区崩塌地质灾害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钱立辉 王抒群 +1 位作者 李忠水 孙秀菲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6年第1期55-57,63,共4页
崩塌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研究崩塌体的空间格局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做出防治决策。本文基于最新时相的延吉市区高分1号遥感影像,从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角度,选取了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坡度等主要指标,并结合了前人对崩... 崩塌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研究崩塌体的空间格局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其做出防治决策。本文基于最新时相的延吉市区高分1号遥感影像,从崩塌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的角度,选取了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坡度等主要指标,并结合了前人对崩塌影像光谱特征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本次的自动化解译模型,在成功提取崩塌体后,经过栅矢数据转换,选用ArcGIS 10软件的K函数分析模块,进行了崩塌灾点的空间格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吉市区 崩塌 高分1号 K函数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吉林—延吉—朝鲜咸北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金炳成 刘永江 +1 位作者 韩国卿 金才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96-305,共10页
中国吉林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对比研究,无疑对揭示朝鲜半岛的地质属性、中朝板块北缘东延及演化有着重要的贡献。针对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化石组合、沉积特征、基底性质以及岩浆序列等方面的对比... 中国吉林东部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对比研究,无疑对揭示朝鲜半岛的地质属性、中朝板块北缘东延及演化有着重要的贡献。针对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进行化石组合、沉积特征、基底性质以及岩浆序列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朝鲜二叠纪鸡笼山腕足动物群与中国北方二叠纪哲斯腕足动物群有明显差异,与吉林地区范家屯组,尤其是延边地区庙岭组有较强的可对比性;中国吉林—延吉褶皱带和朝鲜咸北地块均以元古宇为基底,没有太古宙岩石出露;在晚古生代期间,中国吉林东部—延边地区和朝鲜咸北地区沉积环境、岩浆活动相似;朝鲜咸北地块和狼林地块的边界断裂——输城川断裂带应与华北地块和吉黑造山带之间缝合线的东端—古洞河断裂相连接,吉黑造山带东部地块和朝鲜咸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时期应处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延吉褶皱带 朝鲜咸北地区 哲斯腕足动物群 鸡笼山腕足动物群 输城川断裂带 沉积物
下载PDF
延吉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探究
11
作者 刘大志 王亮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4-147,共4页
边疆问题、民族问题,从来都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战略问题。延吉市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表现为典型的以人力资本为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属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典型模式,也是经济增长理论方面能够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模式... 边疆问题、民族问题,从来都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大战略问题。延吉市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经济发展表现为典型的以人力资本为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式,属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典型模式,也是经济增长理论方面能够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模式,在中国目前的区域增长格局中颇为独特。在分析当前国内外环境及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延吉市发展模式的内涵及特点,对中国构建和谐边疆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边疆 延吉模式 内地近海
下载PDF
GIS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延吉盆地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世翔 薛林福 +2 位作者 张功成 梁建设 刘宝明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23-328,共6页
以延吉盆地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盆地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优选。采用图层叠加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聚类对盆地的静态地质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油气动态地质作用主要考虑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实现油气运移路径模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 以延吉盆地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盆地油气勘探目标进行优选。采用图层叠加法、神经网络法和模糊聚类对盆地的静态地质要素进行评价,对于油气动态地质作用主要考虑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实现油气运移路径模拟,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延吉盆地的油气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各个要素的评价方法和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延吉盆地中优选出7个有利区带,为勘探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并证实该评价方法对油气资源评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油气资源评价 延吉盆地 有利区带
下载PDF
焉耆垦区制干辣椒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有全 刘英姿 +1 位作者 刘建东 黄斌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为筛选适合焉耆垦区大田生产的制干辣椒品种,对引进的9个韩国辣椒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其中有4个品种:现代3042、韩文1号、韩文3号、韩文4号从产量和综合性状上分析较适合在新疆推广种植。
关键词 焉耆垦区 辣椒 品种 引种 产量 性状 新疆
下载PDF
几个加工番茄品种在焉耆盆地试种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毅锴 张英梅 +1 位作者 杨新加 何先齐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对五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从中筛选出适宜焉耆盆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新番 4号产量最高 ,对早疫病耐病性最好 ,可作为晚熟品种推广应用。立原 8号产量排名第二 ,对早疫病耐病性较好 。
关键词 加工品种 焉耆盆地 试种 番茄 引种 新疆
下载PDF
开发延吉黄草沟旅游区的可行性和效益评析
15
作者 郑庆宏 张树文 宋守国 《吉林林业科技》 2001年第5期37-40,共4页
本文通过对延吉黄草沟旅游区的可行性研究和效益的评析,得出建立该景区不但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而且还可以取得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黄草沟 旅游区 可行性 效益 旅游开发
下载PDF
φ214mm偏重双头螺旋稳定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己男 郑龙男 王宪明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9-50,共2页
偏重双头螺旋稳定器既能防斜又能稳斜和纠斜,特别适合于快速打直井段和地层倾角较小、地层岩性较软的定向钻井使用。延吉和汤源盆地30多口井实践证明,高转速下钻进效果非常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定向钻井 防斜 稳定器
下载PDF
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勇 《吉林地质》 2016年第3期116-119,共4页
在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对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进行总结。主要是崩塌(占76.8%),其次是泥石流(占19.6%),其余为滑坡和地面塌陷。对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了解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有较重要... 在调查和分析基础上,对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类型进行总结。主要是崩塌(占76.8%),其次是泥石流(占19.6%),其余为滑坡和地面塌陷。对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了解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有较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今后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崩塌 泥石流 分布特征 延吉、龙井和图们地区
下载PDF
吉林延边地区早二叠世一个新的陆相地层单位 被引量:8
18
作者 孙跃武 李明松 赵国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6,共8页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含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陆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前人对延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和盛组,用来代表延边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山秀岭组海相碳酸盐岩... 根据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附近含早二叠世华夏植物群陆相地层的发育特征,结合前人对延边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成果,提出一个新的岩石地层单位——和盛组,用来代表延边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山秀岭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和早—中二叠世大蒜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及碎屑岩沉积之间的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其时限为早二叠世晚期(亚丁斯克—空谷早期)。和盛组层型剖面为吉林省延边地区汪清县大兴沟镇和盛村剖面,厚230m,主要由灰色、灰黑色砾岩、含砾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陆相沉积组成,与下伏地层山秀岭组假整合接触,与上覆大蒜沟组整合接触。和盛组与上覆大蒜沟组构成华北板块北缘早—中二叠世一个海进地层序列。和盛组的建立为探讨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的分界、研究西拉木伦河—延吉缝合带在延边地区的东延提供了重要的地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单位 陆相地层 划分和对比 和盛组 早二叠世 延边 中国东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