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橘泉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管仕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49-150,共2页
叶橘泉(1896—1989年),浙江吴兴人,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药大家。研究其"方证学"思想、中西医结合思想、本草学思想等。文章就叶橘泉学术思想各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发现他的思想对今天仍然还有重要意义,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 叶橘泉 方证学 中西医结合 本草学
下载PDF
从《贤博编》看明代文人叶权的海防思想
2
作者 吴宏岐 李贤强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3,共9页
嘉靖、万历之际,由于倭寇、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猖獗,海防遂成为明朝中央、地方军政官员和学者普遍关心的大事,一时间涉及海防问题的著述大量涌现。除了海防类专书、综合性兵书以外,一些明人笔记保存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明代海防史料,... 嘉靖、万历之际,由于倭寇、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猖獗,海防遂成为明朝中央、地方军政官员和学者普遍关心的大事,一时间涉及海防问题的著述大量涌现。除了海防类专书、综合性兵书以外,一些明人笔记保存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明代海防史料,民间学者叶权的《贤博编》即为重要代表作之一。文章研究了叶权的籍贯和晚年的移居问题、《贤博编》的成书过程以及叶权对嘉靖以来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原因的分析,并对叶权关于东南沿海的海防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了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博编》 明代 叶权 海防思想
下载PDF
论“粤三家”词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松义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62-68,共7页
清咸、同至光绪初年,“粤三家”沈世良、汪王泉、叶衍兰是岭南词坛成就最高的词人。他们同受浙西词派影响,但程度不同,词风并不相近。沈世良和汪王泉可归入浙派,但沈词凄楚蕴藉而汪词清虚悠远,汪氏另有不少绮丽之作。至于叶衍兰则词风靡... 清咸、同至光绪初年,“粤三家”沈世良、汪王泉、叶衍兰是岭南词坛成就最高的词人。他们同受浙西词派影响,但程度不同,词风并不相近。沈世良和汪王泉可归入浙派,但沈词凄楚蕴藉而汪词清虚悠远,汪氏另有不少绮丽之作。至于叶衍兰则词风靡丽,受浙派影响最小,实属常州词派。“粤三家”处于岭南词风由“浙”至“常”的转换期,通过三家之创作可以窥见当时岭南词演进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三家 沈世良 汪王泉 叶衍兰
下载PDF
从安大简看《诗经·权舆》之“於我乎”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梅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55-63,共9页
文章在梳理"於"词义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在《诗经》中居于句首的用例,指出"於"多用作叹词,且多出现在"雅""颂"之中。另外,大多数注家均将毛诗《权舆》"於我乎"之"於"解为... 文章在梳理"於"词义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在《诗经》中居于句首的用例,指出"於"多用作叹词,且多出现在"雅""颂"之中。另外,大多数注家均将毛诗《权舆》"於我乎"之"於"解为叹词,但结合丰富的古注材料及"於我"在句中的位置,文章认为把"於"看作介词更为合理。最后,结合《权舆》两章各自的前后意义看有明显的今昔对比,而传世本缺少相应的时间词语,安大简《权舆》首句"始也於我"全面地呈现了诗意,"始也"居句首也合乎汉语表达规律,合乎诗歌韵律,其更优于传世本"於我乎"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大简 《诗经 权舆》 始也
下载PDF
徐光启对中医药的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奕望 吴鸿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140-2142,共3页
介绍明代科学家、政治家徐光启的中西会通、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医药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代表作《农政全书》,收录《救荒本草》和《野菜谱》两部本草著作,对于备灾救荒、推广中药,贡献卓著。
关键词 徐光启 农政全书 中西会通 救荒本草 野菜谱
下载PDF
叶权《贤博编》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孟顺方 周宝银 《晋中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4-76,96,共4页
明人叶权的笔记作品《贤博编》是作者根据他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岭南等地的所见所闻编撰而成的,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涉猎广博,举凡民情、官场、物产、外物、军事等方面均有涉及,大都与正史相印证,且多详备,可补正史之遗阙。作... 明人叶权的笔记作品《贤博编》是作者根据他游历吴越、燕赵、福建、岭南等地的所见所闻编撰而成的,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涉猎广博,举凡民情、官场、物产、外物、军事等方面均有涉及,大都与正史相印证,且多详备,可补正史之遗阙。作者秉笔直书的史胆亦难能可贵。此书为研究明前中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对研究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经济贸易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权 贤博编 史料价值 社会风貌
下载PDF
董康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升 《新世纪图书馆》 2006年第5期68-69,72,共3页
论文根据董康《书舶庸谭》中的材料,论述了董康与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的设立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修之关系,同时对董氏所拟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要稿与《嘉业堂藏书志》的渊源关系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董康 《书舶庸谭》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嘉业堂藏书志》
下载PDF
千年谁解易安“愁”——李清照词《声声慢》之“弦泉幽咽”意境赏析
8
作者 武秋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43-45,共3页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愁” 声声慢 意境 弦泉幽咽
下载PDF
叶启勋《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聂婷 邱亚 《高校图书馆工作》 CSSCI 2020年第6期85-89,共5页
《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是叶启勋四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上半叶四库版本目录研究方面的优秀作品。该书原已完稿与否不详,现存16篇,系20世纪30年代,叶启勋在《图书馆学季刊》与《金陵学报》上发表的。这16篇共计补充419种书籍的... 《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是叶启勋四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上半叶四库版本目录研究方面的优秀作品。该书原已完稿与否不详,现存16篇,系20世纪30年代,叶启勋在《图书馆学季刊》与《金陵学报》上发表的。这16篇共计补充419种书籍的目录版本资料,能为学者们研究《四库全书》著录之书的目录版本提供很大方便。尤为可贵的是,它们还指出四库馆臣在佚书搜辑与提要撰写方面的疏失,且可以弥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的一些不足之处。可见《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虽非完帙,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启勋 《四库全书目录板本考》 《四库全书》
下载PDF
从《全清词钞》看叶恭绰的词学观
10
作者 廖勇 《河池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5-47,共3页
叶恭绰先生编的《全清词钞》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作为一个选本,编者在弃取之间就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全清词钞》的粗略阅读,大概得出以下几点:标榜抒写胸臆,率尔而作,反映重大现实题材;主张革新词之格律,提出... 叶恭绰先生编的《全清词钞》是收录清词最多的选本。作为一个选本,编者在弃取之间就有一个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又是什么呢?通过对《全清词钞》的粗略阅读,大概得出以下几点:标榜抒写胸臆,率尔而作,反映重大现实题材;主张革新词之格律,提出"能合乐、有韵脚、雅俗能共赏"的新词律观;并且在《全清词钞》的编辑过程中,努力实行其"搜罗宏富、审慎精严"的词学文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词钞 叶恭绰 词学观
下载PDF
明代徽州文人叶权的写松奇文
11
作者 王平 石魁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叶权祖籍徽州,寄籍杭州,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文人,今存有《贤博编》以及附于其后的《游岭南记》。《游岭南记》的首篇《梅岭松记》专记广东梅岭(大庾岭)之松,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文章谋篇布局颇具匠心,疏密虚实安排得当;连用27个&... 叶权祖籍徽州,寄籍杭州,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文人,今存有《贤博编》以及附于其后的《游岭南记》。《游岭南记》的首篇《梅岭松记》专记广东梅岭(大庾岭)之松,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文章谋篇布局颇具匠心,疏密虚实安排得当;连用27个"有……者"句,描摹状物极尽其致;体现了"非实见真闻,不为古今增妄"的求实精神。该文堪称古代写松奇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权 《梅岭松记》 奇文
下载PDF
咏春拳对英雄人物形象的构建--基于《叶问》的研究
12
作者 曾丽冰 伍姚婷 《武术研究》 2021年第11期50-52,共3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观看电影《叶问》,分析咏春拳在《叶问》中的整体脉络,从家到国,再由国到家的精神,利用咏春拳所具备的拳种特色以及对叶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影视媒体与中国武术中的咏春拳联合呈现...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观看电影《叶问》,分析咏春拳在《叶问》中的整体脉络,从家到国,再由国到家的精神,利用咏春拳所具备的拳种特色以及对叶问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影视媒体与中国武术中的咏春拳联合呈现,通过软文化构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咏春拳 软文化 国家形象
下载PDF
汉字“诠”在多重语际间的意义谱系——从“Eρμηζ”到“经学诠释学”
13
作者 姜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5,共16页
由于跨文化互文的不同处境,“Hermeneutik”这一德文术语在进入中文语境时必然延异为多种译名,其中任何一种都没有占据“中心”以统摄其他译名的“权力”。“阐释学”这一为文艺理论界及文学阐释学所青睐的中文译名,亦不应被强制阐释并... 由于跨文化互文的不同处境,“Hermeneutik”这一德文术语在进入中文语境时必然延异为多种译名,其中任何一种都没有占据“中心”以统摄其他译名的“权力”。“阐释学”这一为文艺理论界及文学阐释学所青睐的中文译名,亦不应被强制阐释并形塑于概念等级之巅。其实,在西文语境中“Hermeneutik”的词源及其与“赫尔墨斯”的关系亦是复杂难辨,其中的诠释学建构更需在语际间的翻译转码中给予解构性透视。然而,在中西诠释学概念的互视中,字义或词义于自身语言网络中的散布状态,却为其在本不可通约的多重语际间创造了意义勾连与谱系建构的可能。因此,“诠,具也”“具,共置也”这一递训之链,必须在语际间的相互指涉与反身指涉中,方可成为“诠”与“λóγοζ”和“auslegen”融通互释的功能性而非实体性的枢纽。进而,中国古代经学与西方现代诠释学的合会共置,也使得“经学诠释学”成为“言具古今、择鉴中西”之学,其不仅为传统经学之现代学术转型开辟了可供择选的路径,也为中国古典学术与西方学术营构了生产性的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墨斯 诠释学 具也 逻各斯 经学诠释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