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初探
1
作者 蔡雯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强调以儿童为教育对象终身学诗,并注重对一线教师的教育,诗性思维的慰藉力量是应在启蒙教育阶段推行中华诗教的学理依据。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以吟诵为主要方法,继承儒家诗教优秀传统的同时,适应时代而有所创新:注重... 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强调以儿童为教育对象终身学诗,并注重对一线教师的教育,诗性思维的慰藉力量是应在启蒙教育阶段推行中华诗教的学理依据。叶嘉莹先生诗教体系以吟诵为主要方法,继承儒家诗教优秀传统的同时,适应时代而有所创新:注重诗词中兴发感动力量的传达、时刻流露出高贵的道德情操、严分文体并明晰各种文体的美感特质,引入西方理论为中华诗教提供全新的评赏角度。其诗教对象、方法、内容浑然一体,自成体系,既契合传统,又适用当下,应予以大力推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教 叶嘉莹 吟诵 兴发感动 弱德之美
下载PDF
叶嘉莹中西文学理论互鉴中的词学探索
2
作者 李云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叶嘉莹的词学承继王国维、顾随而来,在西方理论的观照之下努力为词学开辟新的道路。自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开始运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张惠言、王国维等人的词学,将诠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符号学、新批评等西方文学理论引入词学中,并... 叶嘉莹的词学承继王国维、顾随而来,在西方理论的观照之下努力为词学开辟新的道路。自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开始运用西方文学理论阐释张惠言、王国维等人的词学,将诠释学、现象学、接受美学、符号学、新批评等西方文学理论引入词学中,并在80年代将其较为系统地介绍给读者。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词学理论的发展,还在于为中国词学理论在世界文化中找到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词学 西方文学理论
下载PDF
论叶嘉莹迦陵词的美感特质
3
作者 何群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3-57,共5页
诗词学家叶嘉莹创作的迦陵词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开拓新境。叶嘉莹迦陵词的美感特质主要体现在真挚之美、弱德之美、蕴藉之美,其在词作中非常注重意象与意境的水乳交融,艺术手法十分高妙。... 诗词学家叶嘉莹创作的迦陵词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开拓新境。叶嘉莹迦陵词的美感特质主要体现在真挚之美、弱德之美、蕴藉之美,其在词作中非常注重意象与意境的水乳交融,艺术手法十分高妙。叶嘉莹非常重视“词心之真”,所有词作都具备深挚真切的特质,这种深挚真切既是她真诚人格的体现,也是她身上厚重中华文化积淀的彰显。她饱经忧患的生命历程和隐忍持守的品格修养令她的词作自然而然呈现出一种“弱德之美”,迦陵词是对她的“弱德之美”词学理论的完美实践。叶嘉莹在古典诗词理论方面也有很大的创获,迦陵词即是对其古典诗词理论的完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迦陵词 美感特质
下载PDF
故园千里隔 休戚总相关——试析叶嘉莹诗词中的“中国情结”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巧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古典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根”意识的体现。本文从“飘泊之苦”、“故国之思”、“报国之情”三方面解读叶嘉莹诗词中浓厚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与她... 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古典诗词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根”意识的体现。本文从“飘泊之苦”、“故国之思”、“报国之情”三方面解读叶嘉莹诗词中浓厚的“中国情结”,这种情结与她深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一脉相承。叶的诗词是她在异域文化中的心声,也代表了大多数海外赤子的心声,既是她个人人生和心灵的写照,也是海外华侨人生飘泊和心灵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词 中国情结
下载PDF
客观、纯美论温词——叶嘉莹对温庭筠词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巧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8,共4页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 “花间鼻祖”温庭筠的词自古以来多受关注,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遭到王国维等人的反对。加拿大籍华人女学者叶嘉莹亦反对张惠言的穿鑿比附,但她并不是如王国维等人那样完全从知人论世的角度,而是直接从文本出发,独辟蹊径,从跨文化的角度,以尼采和康德的美学理论来观照温庭筠词,认为其词的最大的两个特色:一是多为客观之作,二是多为纯美之作。并为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解温词找到了原因,也据此驳斥了张惠言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跨文化 客观 纯美 温庭筠词
下载PDF
高楼风雨感斯文——论叶嘉莹先生之登高诗词
6
作者 赵庆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加拿大华人学者、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创作有多首登高诗词,其所作融会古今中西,独具深情遥旨。叶先生的登高之作按主题分,大略有三端:故园之思、漂泊之生和弱德之美。前两端和中国古代多数登高之作同调,后一端则基于叶先生自成一格的... 加拿大华人学者、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创作有多首登高诗词,其所作融会古今中西,独具深情遥旨。叶先生的登高之作按主题分,大略有三端:故园之思、漂泊之生和弱德之美。前两端和中国古代多数登高之作同调,后一端则基于叶先生自成一格的"弱德之美"词学理论。叶先生的登高诗作既蕴含中国古典诗词的登高原型,又融注先生自我之生命、情志和学养,凝聚着海外赤子对故国深远炽烈的思念,对忧患飘泊多重自省式的感受,同时显示了先生在屡陷蹇境时坚持操守,执着理想,甘为弘扬祖国的古典诗词事业奉献一生,于诗里诗外都体现了感人的弱德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登高诗词 原型 故园 漂泊 弱德
下载PDF
叶嘉莹教学艺术论
7
作者 袁韵 《文学与文化》 2019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教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教学艺术的精华,无论对于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还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启发意义。叶嘉莹的诗词教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学养为根基,体现了融会贯通、浑融洒脱的风格特征。其... 叶嘉莹先生的古典诗词教学,蕴含着中国传统教学艺术的精华,无论对于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还是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启发意义。叶嘉莹的诗词教学以其博大精深的学养为根基,体现了融会贯通、浑融洒脱的风格特征。其教学语言平易晓畅、深入浅出,善于运用譬喻、举例等多种方法,于平易处见警策,于晓畅处显深刻。叶嘉莹的诗词教学善于通过诗词的感发力量实现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与人格塑造,是对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修辞立其诚",则是其诗词教学具有巨大感发力量的奥秘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古典诗词 教学艺术 感发 修辞立其诚
下载PDF
跨文化的视野——从叶嘉莹和叶维廉的异同看中国当代诗学的建构
8
作者 周静 《新余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5-87,共3页
作为中国当代诗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两位杰出学者,叶嘉莹和叶维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二人都拥有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和学术视野,但在如何建构中国当代诗学这一问题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态度。这一区... 作为中国当代诗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两位杰出学者,叶嘉莹和叶维廉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二人都拥有跨文化的知识背景和学术视野,但在如何建构中国当代诗学这一问题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态度。这一区别可以从两人的学术经历和素养中找到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中国当代诗学 叶嘉莹 叶维廉
下载PDF
叶嘉莹诗评特色探析
9
作者 杨梅英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1-95,共5页
叶嘉莹依托文化大背景重铸民族诗评之魂,在诗学领域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她以西方现代文论烛照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接续传统诗说的生长点与生命力,探索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出路,构建“七窍虽凿而混沌不死”的诗学理想,在多元化的文化... 叶嘉莹依托文化大背景重铸民族诗评之魂,在诗学领域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她以西方现代文论烛照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接续传统诗说的生长点与生命力,探索传统文学批评的现代出路,构建“七窍虽凿而混沌不死”的诗学理想,在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这对于当今学者如何以中国的声音在诗学领域中参与全球性的文化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诗评特色 民族诗学
下载PDF
叶嘉莹“兴发感动”说的诞生、逻辑层次及生命诗学意味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兴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202-225,共24页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酝酿于1950年代末,基本成型于1970年代初。此后数十年,叶嘉莹从未停止继续修正和阐发的工作。"兴发感动"理论有三个逻辑层次。第一次层涉及诗兴的发生和文本的生成。第二层涉及文学的审美特征...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酝酿于1950年代末,基本成型于1970年代初。此后数十年,叶嘉莹从未停止继续修正和阐发的工作。"兴发感动"理论有三个逻辑层次。第一次层涉及诗兴的发生和文本的生成。第二层涉及文学的审美特征和文学的本质。第三层涉及文本的接受和文学的功能。"兴发感动"说与叶嘉莹的说诗实践在本质上高度契合。"兴发感动"不仅是会通中西文论之后发展出来的一个诗学理论体系,同时,也具有生命诗学和文化诗学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嘉莹 兴发感动 逻辑层次 生命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