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Water in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云鹏 张社奇 +1 位作者 谷洁 解迎革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9期148-152,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Province.[Method]Taking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P...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Province.[Method]Taking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Province as experimental plot,we compar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il water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and studi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change law of soil water during the wetland degeneration process.[Result]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soil bulk density ro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During the degeneration process of from river wetland to reclaimed wetland(paddy field),finally to abandoned land owing to salinization,the mean soil bulk density reduced correspondingly from 1.474 to 1.522 g/cm3,finally to 1.593 g/cm3 when abandoned.Accompanying wetland degeneration,soil became compact increasingly,and the indicators of soil porosity(total porosity,capillary porosity,non-capillary porosity)were also reduced with the change of land use patterns,in which,capillary porosity and total porosity reached the extremely significant level with the change of land use patterns,and non-capillary porosity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The changes of soil porosity condition accelerated the deterioration of wetland.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the maximum soil moisture capacity,ca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 and minimum moisture capacity all showed a similar change law.Compared with wetland,the maximum soil moisture capacity of reclaimed land(paddy field)and salinized land respectively decreased by 5.7% and 22.3%,capillary moisture capacity by 0.2% and 19.4%,minimum moisture capacity by 2.7% and 15.9%.Of the three land use patterns,wetland displayed both higher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water drainage capacity over reclaimed land(paddy field)and salinized land.By comparison with wetland,the reclaimed land(paddy field)and salinized land respectively decreased by 12.4% and 15.2% in total water holding capacity,and by 2.7% and 15.9% in total water drainage capacity.[Conclusion]To conserve the water resource in Yellow River wetland,regulate the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nhance drought and water logging resistances,it should be noted that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be taken to exploit the state-owned forest land and paddy field around the wetland and the related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wetland in shaanxi Land use pattern Soil bulk density Water holding capacity Water drainage capacity
下载PDF
Palaeofloods recorded by slackwater deposits on the Qishuihe River in the Middle Yellow River 被引量:5
2
作者 查小春 黄春长 庞奖励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6期681-690,共10页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study is a frontal subjec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Using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and OSL dating methods, the typical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were studied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study is a frontal subject of global change study. Using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and OSL dating methods, the typical palaeoflood slackwater deposits were studied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l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ve flooding episodes with 21 palaeoflood events occurred during 4300-4250 a B.P., 4250-4190 a B.P., 4190-4100 a B.P., 4100-4000 a B.P. and 3100-3010 a B.P.,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The palaeoflood peak discharges were calculated with hydrological models.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e gauged flood, historical flood and palaeoflood hydrological data, the archives of flood events were extended to over 10,000 years in the Qishuihe River valley, and the flood frequency-peak discharge relationship curve was established accurately. These research results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mitigating flood hazard, hydraulic engineering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semiarid Wei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shuihe river HOLOCENE PALAEOFLOOD yellow river shaanxi province
下载PDF
基于ERA和MCR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陕西沿黄地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瑞宽 杨林朋 +2 位作者 李同昇 朱炳臣 李炬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3-106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研究区近20a生态核心区面积明显增多,但仍然较为破碎,支线占比减少,连通度较低;(3)现有22个重要生态源地,总面积4655.73km^(2),共提取53条重要生态廊道,整体构成“一带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43个生态节点和98个生态断裂点.其中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较为密集.(4)研究区生态网络闭合度低,南北连通性差.未来需要结合区域生态风险等级,通过规划踏脚石斑块、修复生态断裂点、提升9条潜在廊道等方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陕西沿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MSPA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陕西沿黄地区
下载PDF
旅游廊道视角下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及其原因——以陕西黄河流域城市为例
4
作者 白艾灵 郭杉桐 朱海艳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 文章利用网络关注度分析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然后基于内容分析法剖析目的地形象认知属性并阐释其对目的地形象感知变化的影响。发现:①既有个性形象又有共性形象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显著提升;只有个性形象且没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并未受到旅游廊道的影响;空间上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旅游廊道建设后旅游形象感知水平在区域中的比重得到提升。②目的地共性形象在旅游廊道建设后能够得到强化,旅游形象感知水平也由此提升;具有外地认知的目的地,由于受到其他目的地的关联带动,促进了区域旅游形象感知结构的协调发展。③基于旅游廊道内涵提出的目的地景区维度和空间维度认知属性的5种组合能够指示旅游廊道建设后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形象 整体形象 旅游廊道 陕西黄河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水平及潜力评估
5
作者 寇嘉玮 刘永刚 +1 位作者 苟耀峰 牛明慧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9,67,共7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提升陕西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讨了深度节水的定义,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建立了深度节水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陕西省黄河流域各地级市深度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推动黄河流域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提升陕西省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讨了深度节水的定义,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FAHP)建立了深度节水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陕西省黄河流域各地级市深度节水水平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根据深度节水目标计算了深度节水潜力,结果表明:现状年西安市、咸阳市、延安市、铜川市、宝鸡市、韩城市、杨凌区、榆林市、商洛市、西咸新区深度节水水平为较强,渭南市深度节水水平为一般。陕西省黄河流域“十四五”期间深度节水潜力为3.239亿m^(3),较一般节水可新增0.827亿m^(3)的节水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节水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 黄河流域 陕西省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潜力 被引量:7
6
作者 马涛 李文莉 +6 位作者 韩双宝 张红强 王文科 李甫成 李海学 贺旭波 赵梅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2-1445,共14页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 【研究目的】陕西省是黄河流经的重要省份,揭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禀赋,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潜力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陕西省为研究区,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引入泰尔指数从人口和面积两方面评估各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利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开采潜力指数,定量评价各行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潜力。【研究结果】黄河流域陕西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7.59×10^(8)m^(3)/a,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各评价单元中关中盆地区地下水资源人口和面积分布差异最大,行政区中延安市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差异最大。降水是全区地下水资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为人类活动尤其农业灌溉,地表水因素对渭南市、榆林市有较大影响,蒸散发对延安、榆林、宝鸡地下水资源有一定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介于0.8~2.5,地下水资源负载指数呈现上升趋势,较全国属于高负载区,各行政区开发利用潜力差异明显,开发程度较高区域集中在关中城市群,西安市开发程度最高,铜川市开发利用程度最低。【结论】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及开发潜力分布差异大、影响因素多元,应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分区分类调控,构建更加协调的资源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 分布差异 开发利用潜力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黄河流域 陕西省
下载PDF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对策
7
作者 王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0-86,共7页
文章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SWOT分析法,阐述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在旅游合作上存在旅游业协调发展力度不够、效率低、主导地位不明确、管理协调机... 文章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SWOT分析法,阐述区域内各城市的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配套设施及服务现状.研究发现,该区域在旅游合作上存在旅游业协调发展力度不够、效率低、主导地位不明确、管理协调机制有效程度不高等问题.在分析区域内旅游合作开发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合作开发对策,从而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及其他地区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 旅游合作 对策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
下载PDF
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黄河中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以陕西榆林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迟辉 张茂省 +3 位作者 王尧 刘永鹏 刘锋 冯立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5-1756,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恢复能力的利用,突出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已成为黄河流域及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推进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在生态保护修复过程中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本身恢复能力的利用,突出水资源保护与优化配置,已成为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中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在分析陕西省榆林市生态特征与生态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运用现状调查、综合评判等方法识别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比如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破坏、黄河沿岸生态系统脆弱、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等。针对性地提出“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理念、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NbS)的生态修复方案,构建了“一廊两带三区多点”的生态修复格局,形成了4种基于水和NbS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修复模式,布置了16项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优化榆林地区生态修复理论与模式,增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模式,提高了黄河中游生态安全格局,进而促进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为黄河中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黄河流域 水土保持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生态修复模式 陕西榆林
下载PDF
1980—2015年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景观格局与干扰度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黄俊涵 付梦雨 +3 位作者 邱冬冬 倪盼盼 曲荷盈 王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关系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和干扰度指标入手,分析1980—2015年不同经济类型区内... 黄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关系着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稳定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黄河流域下游山东段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借助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从类型水平、景观水平和干扰度指标入手,分析1980—2015年不同经济类型区内湿地类型及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山东段湿地总面积先减少,2000年后逐渐增加,总体减少72.85平方千米;水库坑塘面积增长最多,增加143.92平方千米;滩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113.86平方千米;湿地转化为耕地的现象显著;鲁西南农业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内的湿地面积减少幅度大,济南都市圈内湿地面积小幅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干扰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经济类型区的景观干扰度排序为济南都市圈>鲁西南农业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流域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干扰度 黄河流域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陕西省工业水污染排放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园 王亚萍 +2 位作者 范亚宁 张倩 高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目的】陕西省工业基础力量雄厚,工业资源优势突出。鉴于其位于黄河中上游,确定其水污染排放空间布局特点,对于促进陕西省与黄河流域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陕西省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运用GIS中的相关核密度评估... 【目的】陕西省工业基础力量雄厚,工业资源优势突出。鉴于其位于黄河中上游,确定其水污染排放空间布局特点,对于促进陕西省与黄河流域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陕西省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运用GIS中的相关核密度评估空间分析工具,研究陕西省工业源水污染排放空间分布格局。【结果】结果显示:(1)陕西省工业源水污染源排放主要集聚在关中平原地区,渭河水系沿岸1 km以内最为聚集,其工业污染源数量共94家,工业废水COD、工业NH3-N排放量分别占全省的7.18%、6.67%。(2)陕西省内工业废水COD和工业NH3-N排放量最高的产业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3)陕西省工业废水COD排放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渭南市;工业废水NH3-N排放密度最高的区域主要位于宝鸡市、西安市及渭南市。【结论】结果表明:陕西省工业源废水污染物排放应重点关注关中地区的渭河流域,同时也需强抓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行业的水污染综合治理。研究成果可为陕西省的产业布局以及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密度评估 空间分析 工业水污染排放 陕西省 水资源 黄河流域 水污染防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空间分布格局及保护策略
11
作者 杨雨微 蒋庭菲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0-97,共8页
本研究总结了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水鸟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建议。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共有13目27科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当前,针对湿地分类系统的变化、流域水鸟种类和保护物种... 本研究总结了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水鸟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湿地水鸟多样性保护建议。陕西黄河流域湿地水鸟共有13目27科16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9种。当前,针对湿地分类系统的变化、流域水鸟种类和保护物种的变化、水鸟栖息地面临的干扰,应推进多部门管理,探索补偿机制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黄河流域 水鸟 分布格局 栖息地 保护
下载PDF
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雁林 王文科 +2 位作者 杨泽元 段磊 乔晓英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9-84,共6页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渭河流域陕西段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区内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干旱半干旱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立足于渭河流域陕西段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从分析区内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现状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出发,分析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之间的作用机理。针对存在问题,从4个方面阐明了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渭河流域 陕西省
下载PDF
近20年来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演化 被引量:95
13
作者 丁圣彦 梁国付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河南沿黄湿地的区域特点,确定了河南沿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通过采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布质心和扩展度等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河南沿黄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河南沿黄湿地的分布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87~2002年湿地面积减少了19.18%,斑块数量增加了21.27%,斑块密度净增加0.5倍.斑块总边缘增加了129 0491 m,斑块平均边缘减少了117.84 m.(2)随着人类干扰强度增加,景观多样性下降,优势度增高.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指数1987年为1.174,2002年降为0.9803,优势度指数由1987年的0.4355提高到2002年的0.6291.湿地的破碎化程度随着湿地面积的减小和斑块数量的增加,其破碎化程度越来越大,破碎化指数由1987年的0.0141增加到2002年的0.0172.(3)湿地景观要素中,稻田湿地面积在增加,而水库坑塘、河流、滩地、荒草沼泽地面积都在不断减少,其中荒草沼泽(芦苇沼泽)湿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1987年荒草沼泽湿地占整个湿地地区的0.5%,但到2002年只占0.11%.表明近20年来,人类活动对河南沿黄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黄河 河南
下载PDF
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被引量:25
14
作者 卫新东 宋林韩 +2 位作者 王筛妮 喻昭 王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6-334,共9页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 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黄河流域为地理单元,从县域层面系统分析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分异规律。基于陕西省2005-2018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采用动态度模型法、面积加权平均法、耕地质量区位指数法、重心迁移模型法研究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变化。结果表明:(1)时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资源数量上表现下降趋势,质量上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数量方面:年平均下降率为5.86%,在2005-2010年、2010-2015年、2015-2018年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态势,平均年变化率分别为17.46%,3.58%,1.60%,耕地数量变化更加平稳;质量方面: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平均利用等别不高且变化不大,分别为12.46,12.60,12.50,12.50。相比全国平均耕地利用等9.96,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利用等处于较低水平,相比陕西省平均利用等11.34,耕地利用等约低于省内一个等。(2)空间上,2005-2018年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格局。区位指数角度:位于关中平原的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利用等较高,为高等地的聚集区,但开展城市建设占用优质耕地,补充一般耕地,造成耕地质量有所下降。陕北地区耕地质量较差,中、低等地的区位指数较高,由于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工程耕地利用等别均有提升。重心迁移角度:高等地重心在2005-2018年期间处于大荔县,中等地重心由合阳县向黄龙县迁移,低等地重心由佳县迁向米脂县,再迁回佳县。且中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低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高等地重心坐标迁移量。黄河西岸陕西各县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均愈加平稳,耕地质量大致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降低的格局,应保证潼关县和大荔县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同时保持黄河西岸陕北县市耕地质量增长趋势。本研究成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耕地管护支持,为基本农田划定、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时空变化 分异规律 耕地保护 黄河西岸 陕西省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安传艳 赵鑫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2期154-157,共4页
河南黄河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有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复杂多样的生物景观、丰富的地文景观、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工程园林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但目前存在着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市场营销不够、景点开发质量不高,旅游设备简陋、基础设施落后... 河南黄河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有各具特色的湿地景观、复杂多样的生物景观、丰富的地文景观、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工程园林景观等多种景观类型;但目前存在着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市场营销不够、景点开发质量不高,旅游设备简陋、基础设施落后,景点少、点热面冷,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等众多问题;最后从旅游功能分区、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环境监测、区域旅游联合、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河南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黄河湿地 河南省
下载PDF
基于TOPSIS法的陕西省黄河流域干旱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华 毕生 曹永潇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3,共3页
干旱是沿黄地区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性因素,研究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干旱等级评价方法,建立黄河流域干旱评价模型,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黄河流域及供水区干旱级别,是做好抗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采用TOPSIS客观赋权法对各干旱评价指标进... 干旱是沿黄地区农业发展的长期制约性因素,研究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干旱等级评价方法,建立黄河流域干旱评价模型,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黄河流域及供水区干旱级别,是做好抗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采用TOPSIS客观赋权法对各干旱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构建一个干旱综合指数,对陕西省黄河流域1999年6月-1999年8月进行干旱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了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干旱 综合评价 指标 模型 矩阵 陕西省
下载PDF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研究——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传艳 梁留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6-238,241,共4页
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等方面提出了... 论述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湿地为例,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从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培育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点)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资源 开发与保护 湿地 河南省 黄河
下载PDF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2
18
作者 牛俊英 马朝红 +1 位作者 马书钊 吴跃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7,共6页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 2006年9月-2007年8月,对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文献共统计鸟类16目53科247种。留鸟69种,候鸟176种,迷鸟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9种,如黑鹳、大鸨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7种。列入IUCN受威胁物种15种。其中极危等级1种,为白鹤。濒危等级3种,为东方白鹳、鸿雁、丹顶鹤。易危等级1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15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附录Ⅱ共3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下载PDF
明清晋陕沿黄流域贸易经济圈刍议——以晋西、陕北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刚 黄冬霞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2,共4页
晋陕两省地域相邻,经济交流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该区域形成了沿黄河两岸地区的固定贸易圈,并富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同处于本省经济中心辐射网的最边缘,两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体现了沿黄河... 晋陕两省地域相邻,经济交流源远流长。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该区域形成了沿黄河两岸地区的固定贸易圈,并富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同处于本省经济中心辐射网的最边缘,两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体现了沿黄河流域贸易圈快速而稳定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 黄河流域 贸易圃
下载PDF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越冬种群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吴逸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8926-8926,共1页
2012年1月9日~2月5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进行大鸨越冬种群调查。调查发现,在黄河、渭河和洛河交汇处大鸨越冬数量较多,表明陕西省黄河湿地已成为我国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关键词 大鸨 越冬种群 陕西黄河湿地 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