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velihood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wo villages in Yesanpo Tourism District in 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HUANG Tai XI Jian-chao GE Quan-sh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1期2359-2372,共14页
The rapidly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household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on the farmers' livelihoo... The rapidly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has deeply influenced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households.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impact of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oor areas on the farmers' livelihood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proposed by the United Kingdom's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Gougezhuang, a tourist village, and Jiaojiekou, a non-tourist village, both located in Yesanpo Tourism District in the state-level povertystricken Laishui County, Hebei Province, were selected as case studies. The livelihood models of the two villages show great differentiation after 20 year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Gougezhuang Village has been driven by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farmers are employed locally, enjoying a relatively higher-income life, with a developmental livelihood model. In contrast, farmers in Jiaojiekou Village earn their living mainly by leaving home to work in the city. They have a low income, with a survival livelihood model, supported by part-time business. Considering that the two villages are adjacent and have similar development backgrounds,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rural tourism has an apparent locationspecific effect o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development ofrural tourism is limited regarding large-scale poverty alleviation efforts in poor areas. To implement a propoor-tourism strategy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hange the local conditions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tourist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Framework LIVELIHOOD DIFFERENTIATION Survival MODEL DEVELOPMENT MODEL TOURISM DEVELOPMENT yesanpo
下载PDF
Village Network Centrality i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A Case from Yesanpo Tourism Area,China
2
作者 ZHANG Rui-ying XI Jian-chao +2 位作者 WANG Shou-kun WANG Xin-ge GE Quan-sh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759-768,共10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cooperation of village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Identifying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each village can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ed rural tour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e cooperation of village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Identifying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each village can contribute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grated rural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46 villages of Yesanpo scenic spot in China(39°35'-40°north latitude, and 115°16'- 115°30' east longitude). Integrating the method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spatial centrality and interrelation of each village in Yesanpo tourism destination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Xinggezhuang is the spatial core village of the whole 46 villages in Yesanpo tourism areas; Xinggezhuang, Nanzhuang, Zhenchang, Daze, Liujiahe and Zishikou are sub-core villages of the six tourism spots. Magezhuang, Ximagezhuang, Eyu, Zishikou, Daze, Shangzhuang, Zhenchang and Xiazhuang should be support of the core villages, which provide subsidiary services and connects with other node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study of the village centrality will contribute to build an integrated hierarchy structure and to provide sufficient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 目的地 乡村 网络中心 中国 案例 地理信息系统 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智能分类识别与雨洪风险模拟
3
作者 姜艳波 徐宁伟 +2 位作者 陈泰熙 秦安臣 黄大庄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5,共8页
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的精度对雨洪风险淹没模拟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分类中不同地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提高土地分类数据的精度,本研究引入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 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的精度对雨洪风险淹没模拟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分类中不同地物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为提高土地分类数据的精度,本研究引入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分类方法.选取野三坡风景名胜区GF-2遥感影像数据,对该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同时将能够反映土地利用信息的光谱数据和DEM数据、坡度数据,作为输入层神经元,将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输出层神经元,归一化处理后进行迭代训练,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地利用分类模型.该模型的分类总体精度达到91%,Kappa系数为0.890 6.基于该模型的识别结果,利用水文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模拟并分析野三坡景区百年一遇的极端降水事件造成的雨洪淹没区,并提出应对雨洪灾害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土地利用分类 机器学习 雨洪风险 野三坡风景名胜区
下载PDF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duced by 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villages in Yesanpo tourism area, China 被引量:19
4
作者 Xl Jianchao WANG Xinge +1 位作者 KONG Qinqin ZHANG N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497-511,共15页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rural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the main reception base and important tourism attraction, tourism village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 I... Rural touris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rural urbanization in China. As the main reception base and important tourism attraction, tourism village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the method of PRA (Participatory Rural Assessment), GIS technology and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duced by tourism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tourism villages in Yesanpo tourism area.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emergence of a "core-periphery" pattern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The closer to the core scenic spot, the higher degree of land-use intensity the village shows, as well as the more mature tourism function and greater change in landscape pattern. In particular, Gougezhuang shows an increase of the floor area ratio from 0.17 to 0.44, with the most mature tourism function and the lowest authenticity index of 0.448. Liujiahe has gone through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construction land area from 17.3564 ha to 34.1128 ha, with moderately mature tourism function and relatively stable authenticity index of 0.566. Shangzhuang has the lowest construction land scale and intensity, with the poorest tourism function and most well-preserved landscape authenticity index of 0.942. Overall,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morphology, the three villages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town", "semi-urbanization"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respectively, in corresponding to three land de- velopment types: "intensive reconstruction type", "enclave extension type" and "in situ utilization type". The spatial evolution patterns of these three villages imply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tiz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also have great representative value for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ourism area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s land use spatial evolution yesanpo tourism area
原文传递
Young Artists Paint Yesanpo P
5
作者 SHAO GONG 《Women of China》 1995年第6期27-30,共4页
When in Yesanpo, do as the Miao do: Young artists from the Beijing Municipal Children’s Palace are served wine before they enter the village.
关键词 Young Artists Paint yesanpo P
原文传递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地震-海啸序列及地质特征——以野三坡园区为例 被引量:20
6
作者 梁定益 聂泽同 +3 位作者 宋志敏 赵崇贺 陈逵刚 巩海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7,共8页
野三坡园区中元古界(1800~1200Ma B.P)位于燕辽裂陷槽南部中轴断层南支(古紫荆关断裂)之东盘。野三坡雾迷山组笫二段白云岩中的地震序列自下而上分为:A.阶梯状断层与震碎角砾岩变形单元;B.微褶皱-微断层变形单元;C.液化均一变形单元;D... 野三坡园区中元古界(1800~1200Ma B.P)位于燕辽裂陷槽南部中轴断层南支(古紫荆关断裂)之东盘。野三坡雾迷山组笫二段白云岩中的地震序列自下而上分为:A.阶梯状断层与震碎角砾岩变形单元;B.微褶皱-微断层变形单元;C.液化均一变形单元;D.液化卷曲变形单元。这4个变形单元分别代表海底之下深度不足10m内已固结成岩—半固结—弱固结沉积层的变形特征,都经历了前震及主震期(P波和S波)不同程度的影响。海啸系列(海啸岩)自下而上为:E.津浪丘状层单元;F.丘-槽构造层单元和G.粒序均一层单元。海啸是在主震期数十秒后发生的。海底瞬时大幅度抬升,然后突然大幅度下降,使外海海水涌入,引发海啸,形成丘状层及有关变形。余震阶段的震荡流与一次沉降事件分别形成F和G单元。本区中轴断层(古紫荆关断层)是一条海底直立的断层带,对雾迷山组二段中的地震-海啸及沉积过程均起到激发与控制作用。此次震中位于中轴断层带西缘的白石山,震级为7.0~7.5里氏级,是震源浅、裂度大的海底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海啸序列 震积岩 海啸岩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 野三坡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下载PDF
乡村旅游区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关联性分析——中国野三坡旅游目的地案例实证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瑞英 席建超 +2 位作者 王新歌 李竹 吕献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176,236,共6页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 乡村旅游地区的发展使得农民生活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多样性和农民幸福感也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文章选取了野三坡景区所涉及的46个村庄,对其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一系列探讨。研究表明,在乡村旅游地区,对农村经济多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人数、到最近景区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农用地转化速率等;对农民幸福感影响较大的因素包括:农村经济多元化、到最近景区的距离、到镇政府所在地的距离、通达性、旅游化程度、境内国道省道长度、人均耕地面积等。要增加乡村旅游地区的经济多元化和农民幸福感,就要从这些因素上下功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农村农民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三坡 旅游资源 农村经济多元化 幸福指数
下载PDF
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地质意义和4期节理的导控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梁定益 赵崇贺 +1 位作者 聂泽同 宋志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断隆与燕山“台褶带”的结合部,两构造单元以紫荆关大断裂为界。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其地质内涵是华北地质的精髓。发育4期宏大构造节理,分别与印支期华南板块、燕山期伊佐奈歧板块、华北期太平洋板块和喜...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断隆与燕山“台褶带”的结合部,两构造单元以紫荆关大断裂为界。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其地质内涵是华北地质的精髓。发育4期宏大构造节理,分别与印支期华南板块、燕山期伊佐奈歧板块、华北期太平洋板块和喜马拉雅期印度板块的挤压有关。4期节理,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南北向“追踪张节理”,对园区构造地貌景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野三坡 国家地质公园 中-新生代 4期构造节理 导控作用
下载PDF
华北峡谷珍品——河北野三坡“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的成因 被引量:7
9
作者 宋志敏 聂泽同 +1 位作者 赵崇贺 梁定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2-587,共6页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紫荆关大断裂北端,河北涞水县境内。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由3条分裂嶂谷组成,总长达52.5km,发育在紫荆关大断裂东侧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中—新生代4期宏大而直立的构造节理,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南...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紫荆关大断裂北端,河北涞水县境内。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由3条分裂嶂谷组成,总长达52.5km,发育在紫荆关大断裂东侧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中。中—新生代4期宏大而直立的构造节理,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南北向追踪张节理,是嶂谷形成的先决条件;更新世阶段地壳迅速的抬升、外力的物理风化作用,特别是晚更新世间歇性山区洪水的冲蚀,是形成嶂谷的直接原因。百里峡构造-冲蚀嶂谷是喀斯特地貌中一种特殊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河北省野三坡 构造一冲蚀嶂谷 燧石条带白云岩 构造节理 地壳抬升 山间洪水 更新世
下载PDF
河北野三坡养生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顺伶 王克柱 杨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839-19841,19847,共4页
运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野三坡景区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野三坡发展养生旅游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设想。
关键词 野三坡 养生旅游 模糊评价
下载PDF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秋华 秦安臣 +3 位作者 董海岳 郑凯 贾哲 赵志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期436-443,共8页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评价 评价技术体系 野三坡地质公园
下载PDF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安全问题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靳松 康贵军 +1 位作者 张军 林茜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在对世界遗产——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地质公园存在的资源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保护性措施。
关键词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 资源保护 资源安全问题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旅游乡村聚落用地格局演变模拟——以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孟浩 席建超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115,共9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城乡系统演化研究中重要而具像的表征。文章引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以GIS和Netlogo为平台,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区,结合实地调查、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变化是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制度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城乡系统演化研究中重要而具像的表征。文章引入多智能体系统理论,以GIS和Netlogo为平台,以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为案例区,结合实地调查、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规划等资料,通过分析农户智能体、旅游者需求和政府调控的关系,构建了多智能体模型,模拟了该村1985-2010年用地演化过程。结果显示,建设用地扩张的转化精度为75.36%,用地功能转变的精度为85.29%。研究表明,多智能体模型克服了过去对旅游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系统演化研究中以定性描述和基于经验和方程式表达为主的不足,实现了对旅游乡村聚落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的融合及较为准确的动态模拟,能够为定量研究乡村聚落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优化调控空间演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 微尺度模拟 乡村聚落 野三坡
下载PDF
基于RS与GIS的野三坡风景区景观敏感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索可欣 韩肖 +4 位作者 苏宇 王霄 张琦 张芳芳 贾哲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0期12-16,共5页
以野三坡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和植被类型6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AHP法和加权叠加法,通过ArcGIS平台对旅游景观敏感度进行了评价及分级,并从生态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 以野三坡风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和植被类型6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AHP法和加权叠加法,通过ArcGIS平台对旅游景观敏感度进行了评价及分级,并从生态旅游的视角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在影响风景区景观敏感度评价的因子中,因子的权重排序为:高程>坡度>土地利用>水体缓冲区>坡向>植被类型。风景区的整体景观敏感度适中,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北部和东北部,总面积占比4.2%,为旅游核心保护区;中敏感区分布广泛,总面积占比88.75%,为旅游限制开发区;低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风景区的中部,南北向呈条带状,总面积占比7.04%,为旅游主体开发区。研究结果可为野三坡风景区的生态旅游规划提供数据参考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技术 GIS技术 景观敏感度 野三坡风景区
下载PDF
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的实证研究——以野三坡旅游标准化带贫脱贫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冬梅 《中国标准化》 2018年第15期158-163,共6页
以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供的背景案列——河北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为例,结合实际分析了标准... 以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条重要路径。本文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供的背景案列——河北省野三坡风景名胜区开展旅游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为例,结合实际分析了标准化助力精准脱贫的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对发挥标准化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带贫脱贫 野三坡
下载PDF
浅析地质公园类型景区的旅游安全问题——以野三坡景区为例
16
作者 李欢欢 李锋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旅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众多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地质公园类型的景区大多数地处偏远地区,地质构造相对不稳定,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形成原因也更为复杂。以野...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旅游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众多类型的旅游景区中,地质公园类型的景区大多数地处偏远地区,地质构造相对不稳定,旅游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形成原因也更为复杂。以野三坡景区为例,分析地质公园类型的景区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出现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景区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提高景区的形象,同时对其他地质公园类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公园 旅游安全 野三坡景区
下载PDF
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 被引量:111
17
作者 席建超 王新歌 +1 位作者 孔钦钦 张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1-540,共10页
旅游村落在旅游地系统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重要的乡村发展类型。研究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3个旅游乡村聚落为例,从土地利用... 旅游村落在旅游地系统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步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重要的乡村发展类型。研究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3个旅游乡村聚落为例,从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变迁两个维度,分析了旅游业诱导下旅游地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规律。研究发现,因区位条件的差异,乡村聚落土地利用模式演变呈现出"核心—边缘"的差异,距离核心景区越近的村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旅游功能愈加完善,村落风貌格局变化愈大。其中,苟各庄村用地容积率由0.17提高到0.44,但村落原真性破坏最严重,原真性指数为仅为0.048,是3个村子最低的,其旅游功能也最完善;刘家河村落土地扩张规模最大,建设用地由173564 m2扩展到341128 m2,增幅达到96.54%,村落的原真性相对保持稳定,为0.566,旅游功能相对完整;上庄村是原真性保持最好的村落,原真性指数则高达0.942,但是其建设用地规模和用地强度则最低,但其旅游功能也最单一。显然,在具体空间形态上,3个村落也表现为"现代城镇"—"半城镇化"—"传统村落"的过渡特征,并对应形成"就地重建型"、"飞地开发型"、"原地利用型"3种空间重构模式。乡村聚落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基本空间单元,这3个乡村聚落发展模式隐含着旅游地传统乡村聚落"旅游化"空间演变的阶段形态,这种空间模式在国内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土地利用 空间演变 野三坡旅游区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乡村旅游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野三坡旅游区为例(英文) 被引量:32
18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1 位作者 杨东阳 陈田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6年第6期464-471,共8页
乡村旅游化是旅游景区周边乡村聚落功能向旅游服务转变的过程。受同一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不同乡村聚落旅游化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不少学者已经对此类村落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空间差异影响要素进行了... 乡村旅游化是旅游景区周边乡村聚落功能向旅游服务转变的过程。受同一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不同乡村聚落旅游化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不少学者已经对此类村落的演变过程、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空间差异影响要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然而,目前定量分析方法较少,不能有力说明影响要素与空间差异现象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区周边56个乡村聚落为例,结合实地考察、GIS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乡村旅游化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区域主要入口的远近,景区游客规模及游客逗留时长,距离核心景区的远近是影响村落旅游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距离河流的远近,高程,距离主要道路的远近以及坡度对村落旅游化程度差异的解释力较弱,但是当他们与其他因素交互时,可以增强其他因素所起的作用;距离区域主入口越近,村落的旅游化程度越高;同样地,村落所处景区游客规模越大、游客逗留时间越长、距离核心景区越近,村落的旅游化程度越高。该研究对于有序引导旅游地乡村聚落的发展,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化 空间分异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野三坡旅游区
原文传递
旅游地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野三坡旅游地苟各庄村案例实证 被引量:36
19
作者 高苹 席建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5-1544,共10页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 旅游产业集聚是影响乡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以及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从土地利用视角,研究了苟各庄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聚落旅游产业集聚本质上是各种旅游业态类型不断丰富和集聚的过程,以住宿接待为主的核心业态的规模扩展和档次提升为主导,伴随着与之相配套的延伸业态和外围业态等相关旅游产业链条的不断植入和集聚;(2)各类旅游业态集中分布在靠近景区与村庄入口的前半部分,并对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其中核心业态和延伸业态主要偏向于交通区位和景观区位选择,外围业态则重点对于交通区位选择比较敏感;(3)旅游产业集聚是自然地理条件、利益相关者、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旅游消费是一种空间消费,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业态集聚演化为旅游乡村聚落产业集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地理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旅游业态 乡村聚落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苟各庄村 野山坡
原文传递
“实心”与“空心”:旅游地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空间“极化”研究——以河北野三坡旅游区两个村庄为例 被引量:30
20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101,共12页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主要表现为旅游业导入引起的"内生式"非农化进程,在交界口村则主要表现为外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引起的"外拉式"非农化进程。对于旅游地而言,这种产业的持续发展和极化影响的空间外溢,也为区域内发展相对滞后的"空心村"的再生提供了现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土地利用 空间“极化” 野三坡旅游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