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哀伤之下的温暖底色——叶赛宁诗歌《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王晓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5-11,共7页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 抒情诗《我不叹惋,不呼唤,不哭泣……》(1921)是叶赛宁精神危机初期的代表作,该文拟从音韵色彩、布局谋篇、抒情言志、文本间联系四个角度来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的创作理念,发掘诗歌的艺术内涵。诗歌以抒情之“我”为话语主体,立足过去与现在的时间维度,诠释了春天与秋天、青春与苍老(心灵苍老)、生与死的对立主题。全诗音韵和谐优美,主题鲜明突出,抒情之“我”经历了自我安慰、不满现状、追忆青春、妥协祝愿的心绪转变,在哀伤的基调下铺陈了温暖的底色,以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共鸣。诗人的创作灵感源于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1842),所成之诗又在帕乌斯托夫斯基《生活的故事》(1945—1963)、路遥《平凡的世界》(1986)中留有印记,足见诗歌隽永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我不叹惋 不呼唤 不哭泣……》 20世纪俄罗斯诗歌 诗歌艺术特色 叶赛宁精神危机 文本间联系
下载PDF
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中的“天人合一”观研究
2
作者 姬晨卉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强调天道与人道的一体性,并致力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一观念在中国诗人孟浩然与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诗中均有体现。他们虽处于迥然不同的时空,却拥有息息相通的“天人”理念。基于此,论文将以孟浩然与叶赛宁诗歌创作为基础,结合王国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观点对两位诗人的“天人合一”观进行研究,在中俄异质文化背景下剖析二人诗学特色与哲理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孟浩然 叶赛宁 有我之境 无我之境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阈中的叶塞宁诗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粉英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分析了叶塞宁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认为其不仅是一位"意象派"诗人,"新农民诗人",也是一位生态诗人。他诗歌世界中的人与自然打破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主客体的二元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通,以及对自然的尊重,... 分析了叶塞宁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认为其不仅是一位"意象派"诗人,"新农民诗人",也是一位生态诗人。他诗歌世界中的人与自然打破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主客体的二元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融、相通,以及对自然的尊重,渗透着一种浓郁的生态审美观。后期的诗歌更以超前的意识表露出对工业化破坏自然美和诗意生存环境的忧伤,并在忧伤中追寻失落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塞宁 诗歌 生态批评
下载PDF
谈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创作思想的相似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栗亮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7-80,139,共4页
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同为革命的"同路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和歧视,其创作也表现出一种摇摆不定和前后矛盾。两人在对待旧俄罗斯的态度上非常类似,都希望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改变其... 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同为革命的"同路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和歧视,其创作也表现出一种摇摆不定和前后矛盾。两人在对待旧俄罗斯的态度上非常类似,都希望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内心世界也都对可能逝去的旧俄罗斯十分不舍。在创作思想上,两人也都反对"社会订货"的写作方式,反对政治过多地干预艺术创作,希望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利尼亚克 叶赛宁 同路人 创作思想
下载PDF
彭燕郊早期诗歌与俄罗斯诗歌
5
作者 曾思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4-40,共7页
彭燕郊早期诗歌深受俄国诗人普希金、涅克拉索夫、叶赛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描写农民生活,表现农民苦难的命运;描绘自然风光及农村风俗画;揭露城市对农村的侵扰。
关键词 彭燕郊 诗歌 普希金 涅克拉索夫 叶赛宁 影响
下载PDF
苏联时期文艺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的评价变迁
6
作者 栗亮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时期 叶赛宁 文艺评论 变迁
下载PDF
谈叶赛宁抒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7
作者 栗亮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 俄罗斯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抒情诗,其中相当多的作品都描绘了女性或是由女性形象升华后的意象。归纳起来,主要有恋人形象、亲人形象及升华后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其笔下的恋人形象与诗人传奇且丰富多彩的爱情经历密切相关;亲人形象主要是关于他的母亲和妹妹,寄予了诗人浓烈的亲情;还有部分女性形象经过升华具有了象征的意义,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乡村、祖国的热爱之情,凝结了他对底层人民的人道主义关注。通过诸多女性形象的展示,可以观察诗人的抒情诗创作与内心世界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抒情诗 女性形象
下载PDF
叶赛宁诗歌“通感”的艺术手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美颜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6-68,共3页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 钱钟书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通感"的概念,即"以感觉写感觉"。俄国象征派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这一艺术手法。与象征派诗歌不同,叶赛宁以"诗人对世界的感觉"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在其诗歌里,他塑造了一系列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知觉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塑造,表现了年轻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诗歌 通感
下载PDF
俄侨诗人涅斯梅洛夫诗歌创作中的中国情感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0-74,共5页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上都是独特的存在,本身既是特殊地域文学现象,也是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现象,而涅斯梅洛夫正是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典型代表。涅斯梅洛夫的创作继承了叶赛宁诗歌的创作风格,又超越了其...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俄罗斯文学史上都是独特的存在,本身既是特殊地域文学现象,也是跨国、跨民族、跨文化现象,而涅斯梅洛夫正是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典型代表。涅斯梅洛夫的创作继承了叶赛宁诗歌的创作风格,又超越了其面对社会变革时的种种矛盾和颓废思想,洋溢着清新的进取精神,以诗意的笔调表达了严肃的人性追求,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意蕴。与此同时,涅斯梅洛夫的诗歌蕴涵着独特的中国风情与复杂的中国情感,具有崇高的超越民族、超越国家的人文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涅斯梅洛夫 诗歌 叶赛宁风格 中国情感
下载PDF
论叶赛宁抒情诗中乡村罗斯主题的变奏
10
作者 张蕾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63-367,共5页
通过对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分析,揭示出乡村罗斯这一主题在每个阶段诗作中的具体体现及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而详细探究叶赛宁内心思想的变化发展历程。认为乡村罗斯这一主题贯穿叶赛宁一生抒情诗创作的始终,... 通过对叶赛宁诗歌创作的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阶段的分析,揭示出乡村罗斯这一主题在每个阶段诗作中的具体体现及诗人的情感变化,从而详细探究叶赛宁内心思想的变化发展历程。认为乡村罗斯这一主题贯穿叶赛宁一生抒情诗创作的始终,诗人对大自然、故乡和祖国的爱难舍难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抒情诗 乡村罗斯
下载PDF
海子与叶赛宁诗歌中的“恋地情结”
11
作者 赵栋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在中国“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海子和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恋地情结”,二人在诗歌意象、“城乡冲突”主题和精神层面的终极指归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二人诗作中的“恋地情结”... 在中国“后朦胧”诗派代表人物海子和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中都体现着深厚的“恋地情结”,二人在诗歌意象、“城乡冲突”主题和精神层面的终极指归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从人文主义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二人诗作中的“恋地情结”有助于理解作品背后的美学意蕴和哲学内涵,并能为以“乡土”为主题的比较诗学提供理论层面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叶赛宁 诗歌 土地 恋地情结
下载PDF
出走与坚守——试谈叶赛宁与他的意象艺术
12
作者 张芳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05-109,119,共6页
谢尔盖·叶赛宁是俄国意象派的重要发起者、组织者之一,且被拥为领袖,但后来毅然退出了意象派。叶赛宁的选择是对个人意象艺术的一种坚守,他所持的鲜明理念与坚定立场,使其意象艺术更接近艺术本源,并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本文试通... 谢尔盖·叶赛宁是俄国意象派的重要发起者、组织者之一,且被拥为领袖,但后来毅然退出了意象派。叶赛宁的选择是对个人意象艺术的一种坚守,他所持的鲜明理念与坚定立场,使其意象艺术更接近艺术本源,并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本文试通过分析俄国意象派左右两翼主要代表人物在创作上的不同影响源,从共时之轴对比双方的创作理念差异,同时在事实层面结合叶赛宁对于俄国意象派的认识与选择,从历时之轴揭示叶赛宁的个人立场,进而有助于立体呈现叶赛宁的意象艺术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意象派 意象艺术
下载PDF
叶赛宁《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抒情诗的叙事学分析
13
作者 王铃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3期76-81,共6页
叶赛宁的诗歌《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所描述的是我忧伤地凝视着你的时候会发生的事。在故事外层次上,是抒情人心灵的演示性呈现;在故事层次上,则是诗人生平的叙述。通过抒情主人公思绪的流转实现恋人、自我和读者的对话和情感交流。... 叶赛宁的诗歌《我满怀忧伤地凝视着你》所描述的是我忧伤地凝视着你的时候会发生的事。在故事外层次上,是抒情人心灵的演示性呈现;在故事层次上,则是诗人生平的叙述。通过抒情主人公思绪的流转实现恋人、自我和读者的对话和情感交流。抒情文本还在真情实感的展现中,实现对爱的追求、自我确认和自省以及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赛宁 抒情人 叙事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