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辨析二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96-100,共5页
名词作状语是上古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有时易与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相混淆。以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衣冠而见之”“巾笥而藏之”两句为例进行辨析,揭示两句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施事或受事的某种特定... 名词作状语是上古汉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但有时易与名词用如动词现象相混淆。以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中“衣冠而见之”“巾笥而藏之”两句为例进行辨析,揭示两句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施事或受事的某种特定形态或状态,而非词类活用。识别名词状语的句法结构,对准确解读语义、揭示汉语句法演变规律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状语 名词用如动词 “衣冠而见之” “巾笥而藏之” 《古代汉语》教材
下载PDF
《夷坚志》的价值策略:传录的客观性强调
2
作者 袁文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1-15,共5页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 中国古代小说以经史价值为度量标准,导致小说的艺术追求与价值追求不一致。而小说的虚构本性与经史所要求的真实性相背离,则造成了小说家的虚构困境,这种困境在洪迈的小说思想中得到了明显体现。洪迈历六十年才编成《夷坚志》,故对其价值问题特别关注。为了使《夷坚志》具有补史性质,洪迈有意识地强调素材传录的客观性,为《夷坚志》谋取存在的价值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志怪小说 洪迈 《夷坚志》 传录 唐传奇 鲁迅 小说价值观
下载PDF
《夷坚志》科举仕途梦兆主题口传故事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孙世家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8-71,共4页
梦兆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是人在睡梦中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和感觉。而洪迈在创作《夷坚志》的过程中就把梦兆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夷坚志》口传故事中共有189位口传者提供的387则梦兆类故事素材,其中涉及宋人科... 梦兆作为一种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是人在睡梦中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和感觉。而洪迈在创作《夷坚志》的过程中就把梦兆作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夷坚志》口传故事中共有189位口传者提供的387则梦兆类故事素材,其中涉及宋人科举仕途的口传故事就有108则,具体包括士子科举和官员仕途两大主题。科举和仕途是宋人当下所迫切关注和担忧的两大主题,从中也体现了一种命定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口传故事 科举仕途 梦兆 命定论思想
下载PDF
《夷坚志》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初探
4
作者 孙世家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5-97,共3页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恶报应观念早已有之。其中"忠孝节义"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在善恶报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夷坚志》中有37位口传者提供的52则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材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善恶报应观念早已有之。其中"忠孝节义"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在善恶报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夷坚志》中有37位口传者提供的52则孝道节义报应主题口传故事材料,通过分析儿女孝道果报和男女忘恩负义报两大主题,以宣扬"惩恶扬善"的思想,让后世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坚志》 口传故事 孝道 忘恩负义 报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