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复》卦与冬至节气:天地人融通的文化蕴涵
1
作者
黄黎星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在古代天文历法发展史上,冬至是最早被测定的时间节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周易》的《复》卦,从象数模式到义理蕴涵,都与冬至节点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历代学者都对此展开阐释发挥,其中具有天地人融通的丰富文化蕴涵,包括“七日...
在古代天文历法发展史上,冬至是最早被测定的时间节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周易》的《复》卦,从象数模式到义理蕴涵,都与冬至节点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历代学者都对此展开阐释发挥,其中具有天地人融通的丰富文化蕴涵,包括“七日来复”所含藏的天道运行规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引申出的人性、修养论的哲思,“先王以至日闭关”延伸出的制度文化。通过《复》卦与冬至节气关联性的论析,可以认识到易学与天文学存在密切关系,并已积淀为极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至
《复》卦
易学与天文历法
文化蕴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周易》对中国古代历法的影响——兼与李申先生商榷
被引量:
2
2
作者
乐爱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9,70,共6页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易数
历法
历数
卦气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睿、至道、乾兴、乙未四历历元通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曲安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22-235,共14页
该文依据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宋代和金代的几部已经佚失的历法的若干残缺数据,对其中王睿、至道、乾兴与乙米四历的历元及其历取回归年与朔望月常数进行了考证和可靠的校算,得到了王睿、至道二历的相应历取值,验证了鲁实先、严敦杰先生...
该文依据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宋代和金代的几部已经佚失的历法的若干残缺数据,对其中王睿、至道、乾兴与乙米四历的历元及其历取回归年与朔望月常数进行了考证和可靠的校算,得到了王睿、至道二历的相应历取值,验证了鲁实先、严敦杰先生关于乾兴历的推算,校证了李锐关于乙未元历回归年长度的失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睿历
至首历
乾兴历
乙未元历
历元
考证
历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尚书·胤征》舞容与后羿传说的蕴意
被引量:
4
4
作者
尹荣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qu...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被视作"历史"的"胤征羲和"与被看成神话的"后羿射日",都源于《山海经》,反映的都是上古先民测天修历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胤征
仪式舞蹈
历法
后羿射日
山海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汉《易阴阳》对冬至特性的阐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邓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53,共18页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历法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物候历、颛顼历、太初历。不同阶段对于阴阳、四象、八风、八卦、五行、九宫等学说的解释都有不同。汉武帝太初改历体现着以冬至为中心的四分术历法思想,而作为一种历理准备,《易阴阳》...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历法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物候历、颛顼历、太初历。不同阶段对于阴阳、四象、八风、八卦、五行、九宫等学说的解释都有不同。汉武帝太初改历体现着以冬至为中心的四分术历法思想,而作为一种历理准备,《易阴阳》对于冬至特性作出了独到的哲学概括,并将多种学说加以相应的调整,使之构成一种《易》学性质的历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阴阳
物候历
颛顼历
太初历
冬至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朓”“肭”考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慧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5-19,共5页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乱行”,到唐朝僧一行《大衍历》里将其作为“理数然也”,是概念上由“变”至“常”的一次比较特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眺肭
僧一行
大衍历
历学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道周“七十二卦”易历星象、中医藏象说述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翟奎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9,共9页
七十二卦说是黄道周《三易洞玑》文王易思想的基本特色,尽管在文王易上、中、下三卷其七十二卦的排法并不一致,但七十二卦若以圆图排布,乾乾坤坤四卦始终居于四正的位置,而坎坎离离、颐颐大过大过、中孚中孚小过小过十二卦则居于四隅,...
七十二卦说是黄道周《三易洞玑》文王易思想的基本特色,尽管在文王易上、中、下三卷其七十二卦的排法并不一致,但七十二卦若以圆图排布,乾乾坤坤四卦始终居于四正的位置,而坎坎离离、颐颐大过大过、中孚中孚小过小过十二卦则居于四隅,这十六卦在黄道周文王易思想中有着特殊意义。黄道周常以七十二这个数字延展出很多和天文历算、乐律、中医等相关的数理规律,从而以易象数把天文、乐律和中医统一起来,尽管这种思维模式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是有些牵强,但他的这种以易象数范围天地人三才之道,探索天地万物整体性存在之内在同构性关联的思维方式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王易
七十二卦
星象
藏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四种历法
8
作者
邓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易传》作者以历释易,通过考察天地万物与时序的关系,概括出一些普遍性哲理,用于阐发《易经》的卦爻符号与卦辞爻辞。其中《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历法概念及历数,或杂采以往历制的成果,或兼收当时诸国的用历,分别使用了四种历法...
《易传》作者以历释易,通过考察天地万物与时序的关系,概括出一些普遍性哲理,用于阐发《易经》的卦爻符号与卦辞爻辞。其中《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历法概念及历数,或杂采以往历制的成果,或兼收当时诸国的用历,分别使用了四种历法,即物候历、三百六十日法、五行历、四分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传
说卦
系辞上
历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授时历草》“立天元—求矢术”复原
9
作者
王翼勋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根据《梅氏丛书辑要》《赤水遗珍》(1761)中梅钰成关于“授时历立天元一求矢术”的记录,恢复了《授时历草》(1281)这一段珍贵史料,分析了它与李治、朱世杰所用天元术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授时历》作者是直接套用沈括会圆术,利用全...
本文根据《梅氏丛书辑要》《赤水遗珍》(1761)中梅钰成关于“授时历立天元一求矢术”的记录,恢复了《授时历草》(1281)这一段珍贵史料,分析了它与李治、朱世杰所用天元术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授时历》作者是直接套用沈括会圆术,利用全弧背来推导出割圆求关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时历草
天元一
割圆求矢术
数学史
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牛河梁遗址的设计理念与彝族历法的关联思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成杰
董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河梁遗址
设计理念
易学传统
彝族历法
关联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南京回回天文学工作略论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回回天文历法在元代已开始使用,但未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论述了明清时南京回回天文工作概况:明初由回回天文学家马沙亦黑、马合麻等在南京将回回历法译为汉文;明代成立了回回天文研究机构,在南京雨花台建回回观星台;清初梅文鼎在南京的...
回回天文历法在元代已开始使用,但未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论述了明清时南京回回天文工作概况:明初由回回天文学家马沙亦黑、马合麻等在南京将回回历法译为汉文;明代成立了回回天文研究机构,在南京雨花台建回回观星台;清初梅文鼎在南京的朋友马德称是马合麻的后人,他存有《四省表影立成》等回回天文历法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回回历法
南京
回回观星台
马沙亦黑
马哈麻
马德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羌彝走廊小族群文化艺术符号研究与数字化设计再现
被引量:
4
12
作者
王赛兰
李昕昕
龚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9-274,294,共7页
目的在藏羌彝走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保存了众多人数较少但文化独特的小族群,其独有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象征。方法以四川西南区域中典型的小族群——尔苏藏族为例,以其文化...
目的在藏羌彝走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保存了众多人数较少但文化独特的小族群,其独有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象征。方法以四川西南区域中典型的小族群——尔苏藏族为例,以其文化艺术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算日子书”为样本,对其中的图画文字符号进行研究和解读,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再现。结论通过民族学、设计学、美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以数字手绘的方式重新构建了尔苏藏文“算日子书”的数字化体系,并应用于当地旅游文化建设中,是对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尔苏藏族
算日子书
数字化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虞翻《易》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7,80,共5页
虞翻通过《易》注,建立了一个相对缜密的易学体系,对《易》学多有发明。但注中以《易》卦爻辞为文王作,杂用夏历、周历,变四正卦与四时相应,则存在前后不一等缺陷。
关键词
易学
虞翻
夏历
周历
四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彝族文献中的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柳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彝族天文历法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部份。彝族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天文历法知识,包括二十四节气。通过对彝族史诗和经典著作中的天文历法及二十四节气进行梳理、解读和分析,发现彝族天文历法建立在阴阳宇宙观之上,具有阴阳合历的性质。彝族文...
彝族天文历法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部份。彝族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天文历法知识,包括二十四节气。通过对彝族史诗和经典著作中的天文历法及二十四节气进行梳理、解读和分析,发现彝族天文历法建立在阴阳宇宙观之上,具有阴阳合历的性质。彝族文献中记载的物候、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是彝族历法中"阳历"性质的表现。二十四节气是彝汉历法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阴阳宇宙观
物候
阴阳合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日灭日起源考
被引量:
4
15
作者
大桥由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264-270,共7页
《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闫法传来的痕迹,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
《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闫法传来的痕迹,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日
灭日
印度历
《后汉四分历》
《大衍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彝族历法研究
被引量:
3
16
作者
蒋南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彝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六千三百多年以前,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的"火正",即司掌心宿大火"光融天下"的天文历法大臣。从此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四分阴阳历便成了彝族同胞的一门...
彝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六千三百多年以前,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的"火正",即司掌心宿大火"光融天下"的天文历法大臣。从此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四分阴阳历便成了彝族同胞的一门家学,一直传到了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天文历法
中华古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彝医基础理论源自十月太阳历
被引量:
2
17
作者
王敏
王舒怡
李仲良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36,共6页
中华文化的起源,不是起于文字,不是起于儒家、道家,而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天文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太阳。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太阳。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得出的结论是:彝医的基础理论出自十月太阳历。...
中华文化的起源,不是起于文字,不是起于儒家、道家,而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天文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太阳。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太阳。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得出的结论是:彝医的基础理论出自十月太阳历。太阳历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的发源地。十月太阳历和十二太阳历的文化意义与历史功绩就在于:能够合理地、完美地解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核心理论的出处。追根溯源,太阳历演化出了彝族文化、彝医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和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彝医临床各科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医
基础理论
起源太阳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型性再生产:社会变迁下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昙华十八月历为例
被引量:
3
18
作者
谭瑾
王晓艳
李曦淼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7期16-20,28,共6页
文化具有非常灵活的传承性和适应性,文化与实践在历史中的结合促使文化内涵与功能重新生产。人们依据对文化秩序的既有理解来组织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赋予其行动目标以意义。通过原型性再生产,昙华彝族十八月历从记忆符号变为现实象征,并...
文化具有非常灵活的传承性和适应性,文化与实践在历史中的结合促使文化内涵与功能重新生产。人们依据对文化秩序的既有理解来组织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赋予其行动目标以意义。通过原型性再生产,昙华彝族十八月历从记忆符号变为现实象征,并因自身的物化表达演绎着不同的功能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传统文化
社会变迁
十八月历
原型性再生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遗传算法与易算算法
被引量:
2
19
作者
李树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认为 ,《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谓易”等以生命为本并强调生命演化的思想都与西方新兴起的遗传算法 (基因算法 )精神一致。文章在介绍了已故著名科学易学家潘雨廷先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后 ,进而介绍了西方...
本文认为 ,《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谓易”等以生命为本并强调生命演化的思想都与西方新兴起的遗传算法 (基因算法 )精神一致。文章在介绍了已故著名科学易学家潘雨廷先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后 ,进而介绍了西方遗传算法的内容和结构 ,并把DNA本体看作计算硬件 ,把易数看作软件。最后比较了象数思维与遗传算法的思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易算算法
数术记遗
历法推步术
内算
外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曾侯乙衣箱“甲寅二日”试解——兼谈曾侯乙墓的年代
20
作者
孙启灿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将曾侯乙E66衣箱上过去释作"甲寅三日"的文字改释作"甲寅二日",并对其内涵提出了新的解释.此外对曾侯乙的卒年提出了新的意见,认为公元前433年其尚在人世,曾侯乙当卒于此年之后的数年.
关键词
甲寅二日
星宿纪日
曾侯乙
卒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卦与冬至节气:天地人融通的文化蕴涵
1
作者
黄黎星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文摘
在古代天文历法发展史上,冬至是最早被测定的时间节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周易》的《复》卦,从象数模式到义理蕴涵,都与冬至节点形成了密切的联系。历代学者都对此展开阐释发挥,其中具有天地人融通的丰富文化蕴涵,包括“七日来复”所含藏的天道运行规律,“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所引申出的人性、修养论的哲思,“先王以至日闭关”延伸出的制度文化。通过《复》卦与冬至节气关联性的论析,可以认识到易学与天文学存在密切关系,并已积淀为极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冬至
《复》卦
易学与天文历法
文化蕴涵
Keywords
the winter solstice
Fu Diagram of Zhou
yi
yi
-ology and astronomical
calendar
cultural connotations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周易》对中国古代历法的影响——兼与李申先生商榷
被引量:
2
2
作者
乐爱国
机构
厦门大学哲学系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9,70,共6页
文摘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
周易
易数
历法
历数
卦气说
Keywords
Zhou
yi
the
yi
numbers
calendar
calendric numbers
gua qi theory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睿、至道、乾兴、乙未四历历元通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曲安京
机构
西北大学数学系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222-235,共14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该文依据历史文献上记载的宋代和金代的几部已经佚失的历法的若干残缺数据,对其中王睿、至道、乾兴与乙米四历的历元及其历取回归年与朔望月常数进行了考证和可靠的校算,得到了王睿、至道二历的相应历取值,验证了鲁实先、严敦杰先生关于乾兴历的推算,校证了李锐关于乙未元历回归年长度的失误等。
关键词
王睿历
至首历
乾兴历
乙未元历
历元
考证
历法
Keywords
Wang Rut
calendar
Zhi Dao
calendar
Qian Xing
calendar
yi
Wei Epoch Calendae
分类号
P194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书·胤征》舞容与后羿传说的蕴意
被引量:
4
4
作者
尹荣方
机构
上海海关学院基础部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ZW044)
文摘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被视作"历史"的"胤征羲和"与被看成神话的"后羿射日",都源于《山海经》,反映的都是上古先民测天修历的实践。
关键词
尚书·胤征
仪式舞蹈
历法
后羿射日
山海经
Keywords
"Shangshu ·
yi
nzheng"
a ritual dance
calendar
Hou
yi
shoots down suns
ShanHaiChing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汉《易阴阳》对冬至特性的阐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邓东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53,共18页
文摘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历法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物候历、颛顼历、太初历。不同阶段对于阴阳、四象、八风、八卦、五行、九宫等学说的解释都有不同。汉武帝太初改历体现着以冬至为中心的四分术历法思想,而作为一种历理准备,《易阴阳》对于冬至特性作出了独到的哲学概括,并将多种学说加以相应的调整,使之构成一种《易》学性质的历法理论。
关键词
易阴阳
物候历
颛顼历
太初历
冬至特性
Keywords
yi
yi
n-Yang
phenological
calendar
Zhuanxu
calendar
Taichu
calend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inter solstice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朓”“肭”考释
被引量:
1
6
作者
吴慧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
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15-19,共5页
文摘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乱行”,到唐朝僧一行《大衍历》里将其作为“理数然也”,是概念上由“变”至“常”的一次比较特殊的转变.
关键词
眺肭
僧一行
大衍历
历学思想
Keywords
Tiao
Nu
A Buddhist monk-
yi
Xing,Da Yan
calendar
,
calendar
thought
分类号
P194.3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道周“七十二卦”易历星象、中医藏象说述论
被引量:
1
7
作者
翟奎凤
机构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黄道周易学思想研究"(11CZX039)
文摘
七十二卦说是黄道周《三易洞玑》文王易思想的基本特色,尽管在文王易上、中、下三卷其七十二卦的排法并不一致,但七十二卦若以圆图排布,乾乾坤坤四卦始终居于四正的位置,而坎坎离离、颐颐大过大过、中孚中孚小过小过十二卦则居于四隅,这十六卦在黄道周文王易思想中有着特殊意义。黄道周常以七十二这个数字延展出很多和天文历算、乐律、中医等相关的数理规律,从而以易象数把天文、乐律和中医统一起来,尽管这种思维模式以现代科学的眼光来看是有些牵强,但他的这种以易象数范围天地人三才之道,探索天地万物整体性存在之内在同构性关联的思维方式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文王易
七十二卦
星象
藏象
Keywords
yi
-ology of King Wen
the 72 hexagrams
calendar
and astrology
zang xiang
分类号
B248.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四种历法
8
作者
邓东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1-101,共11页
文摘
《易传》作者以历释易,通过考察天地万物与时序的关系,概括出一些普遍性哲理,用于阐发《易经》的卦爻符号与卦辞爻辞。其中《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历法概念及历数,或杂采以往历制的成果,或兼收当时诸国的用历,分别使用了四种历法,即物候历、三百六十日法、五行历、四分历。
关键词
易传
说卦
系辞上
历法
Keywords
yi
Zhuan
Shuo Crua
Xi Ci ( I)
calendar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P19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授时历草》“立天元—求矢术”复原
9
作者
王翼勋
机构
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4期9-15,共7页
文摘
本文根据《梅氏丛书辑要》《赤水遗珍》(1761)中梅钰成关于“授时历立天元一求矢术”的记录,恢复了《授时历草》(1281)这一段珍贵史料,分析了它与李治、朱世杰所用天元术的异同之处,并且指出《授时历》作者是直接套用沈括会圆术,利用全弧背来推导出割圆求关术的。
关键词
授时历草
天元一
割圆求矢术
数学史
中国
Keywords
Tian Yuan
yi
,Guo Shoujing, Draft of the Shoushi
calendar
.
分类号
O112 [理学—基础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牛河梁遗址的设计理念与彝族历法的关联思考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成杰
董婕
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9-54,共6页
文摘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主体设计体现了天地阴阳的易学理念。与表现一年阴阳两季的彝族古老历法可能有文化上的关联。彝族的祖先古羌族——氐羌生活在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时代。其主要分布地域即西北渭水流域也是传说佚羲女娲阴阳八卦文化的发源地。学界认为八卦脱胎于彝族十月历,伏羲是彝族祖先。晚期红山文化是当地原生古文化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碰撞、融合的产物。这说明,牛河梁遗址群的设计理念应该有更古老的易学传统,与古羌族的历法以及伏羲文化相关联,从而成为中国易文化传承的重要节点。对后世的易道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牛河梁申遗的核心价值所在。
关键词
牛河梁遗址
设计理念
易学传统
彝族历法
关联思考
Keywords
Niuheliang Cultural-site
Designing philosophy
tradition of Book of Changes
yi calendar
Associated with thinking
分类号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南京回回天文学工作略论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迪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系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61006)
文摘
回回天文历法在元代已开始使用,但未留下详细的文字资料.论述了明清时南京回回天文工作概况:明初由回回天文学家马沙亦黑、马合麻等在南京将回回历法译为汉文;明代成立了回回天文研究机构,在南京雨花台建回回观星台;清初梅文鼎在南京的朋友马德称是马合麻的后人,他存有《四省表影立成》等回回天文历法著作.
关键词
明清
回回历法
南京
回回观星台
马沙亦黑
马哈麻
马德称
Keyword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Hui
calendar
s Nanjing
Hui-Hui Observatory
Ma Sha-
yi
-hei
Ma Ha mat Ma De-cheng
分类号
P1-09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羌彝走廊小族群文化艺术符号研究与数字化设计再现
被引量:
4
12
作者
王赛兰
李昕昕
龚勋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成都锦城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出处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69-274,294,共7页
基金
202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开放课题《多元融合:四川藏羌彝走廊传统民族符号研究与活化实践》
2020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藏羌彝走廊民族符号的文化与艺术研究(SC20B128)
2022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川西南纸本经图理解及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
文摘
目的在藏羌彝走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保存了众多人数较少但文化独特的小族群,其独有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存在,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象征。方法以四川西南区域中典型的小族群——尔苏藏族为例,以其文化艺术中最重要的文献资料“算日子书”为样本,对其中的图画文字符号进行研究和解读,并进行数字化设计与再现。结论通过民族学、设计学、美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以数字手绘的方式重新构建了尔苏藏文“算日子书”的数字化体系,并应用于当地旅游文化建设中,是对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与活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关键词
藏羌彝走廊
尔苏藏族
算日子书
数字化设计
Keywords
Zang-Qiang-
yi
Corridor
Ersu Tibetans
calendar
Book
Digital design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虞翻《易》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
1
13
作者
李利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7,80,共5页
文摘
虞翻通过《易》注,建立了一个相对缜密的易学体系,对《易》学多有发明。但注中以《易》卦爻辞为文王作,杂用夏历、周历,变四正卦与四时相应,则存在前后不一等缺陷。
关键词
易学
虞翻
夏历
周历
四时
Keywords
yi
-ology
YU Fan
calendar
in the Xia dynasty
calendar
in the Zhou dynasty
four seasons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23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彝族文献中的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被引量:
1
14
作者
杨柳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
出处
《科学文化评论》
2021年第1期99-108,共10页
文摘
彝族天文历法是彝族文化的重要部份。彝族文献中存在大量的天文历法知识,包括二十四节气。通过对彝族史诗和经典著作中的天文历法及二十四节气进行梳理、解读和分析,发现彝族天文历法建立在阴阳宇宙观之上,具有阴阳合历的性质。彝族文献中记载的物候、四季和二十四节气是彝族历法中"阳历"性质的表现。二十四节气是彝汉历法的共同特征。
关键词
彝族天文历法
二十四节气
阴阳宇宙观
物候
阴阳合历
Keywords
yi
People’s astronomical
calendar
24 solar terms
yi
n Yang cosmology
phenology
Luni-solar
calendar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日灭日起源考
被引量:
4
15
作者
大桥由纪
机构
日本东京都
出处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264-270,共7页
文摘
《后汉四分历》(公元85年)中最早出现的没日和灭日,可能是古代印度置闫法传来的痕迹,但当时印度的影响是片断的,它们的意思也含糊不清。唐代一行在《大衍历》中重新定义“灭日”,和印度历中的“缺日”基本上一样了。一行的改变也可能是印度天文学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没日
灭日
印度历
《后汉四分历》
《大衍历》
Keywords
mori,mieri,Indian
calendar
, Later Han Sifen
calendar
,Dayan
calendar
,
yi
Xing
分类号
R197.235.1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197.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彝族历法研究
被引量:
3
16
作者
蒋南华
机构
贵州省社科院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文摘
彝族是我国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早在六千三百多年以前,彝族的先人重黎和吴回就是颛顼和帝喾高辛时期的"火正",即司掌心宿大火"光融天下"的天文历法大臣。从此中华传统天文历法即四分阴阳历便成了彝族同胞的一门家学,一直传到了今天。
关键词
彝族
天文历法
中华古历
Keywords
the Ethnic
yi
astronimic and
calendar
system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彝医基础理论源自十月太阳历
被引量:
2
17
作者
王敏
王舒怡
李仲良
机构
楚雄齐苏堂彝医馆
云南楚雄师范学院
出处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5,3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彝文古籍及其数字化保护与利用研究"(13BTQ042)
文摘
中华文化的起源,不是起于文字,不是起于儒家、道家,而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天文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太阳。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太阳。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得出的结论是:彝医的基础理论出自十月太阳历。太阳历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的发源地。十月太阳历和十二太阳历的文化意义与历史功绩就在于:能够合理地、完美地解释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核心理论的出处。追根溯源,太阳历演化出了彝族文化、彝医文化的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套自成体系的理论和由此基础上产生的彝医临床各科学说。
关键词
彝医
基础理论
起源太阳历
Keywords
yi
medicine
basic theory
originated from solar
calendar
分类号
R29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型性再生产:社会变迁下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昙华十八月历为例
被引量:
3
18
作者
谭瑾
王晓艳
李曦淼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出处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7期16-20,28,共6页
文摘
文化具有非常灵活的传承性和适应性,文化与实践在历史中的结合促使文化内涵与功能重新生产。人们依据对文化秩序的既有理解来组织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赋予其行动目标以意义。通过原型性再生产,昙华彝族十八月历从记忆符号变为现实象征,并因自身的物化表达演绎着不同的功能和形态。
关键词
彝族
传统文化
社会变迁
十八月历
原型性再生产
Keywords
yi
Peopl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 Changes
Eighteen-month
calendar
Prototype Reproduc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遗传算法与易算算法
被引量:
2
19
作者
李树菁
机构
北京地震出版社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72,共7页
文摘
本文认为 ,《周易·系辞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谓易”等以生命为本并强调生命演化的思想都与西方新兴起的遗传算法 (基因算法 )精神一致。文章在介绍了已故著名科学易学家潘雨廷先生对遗传密码的理解后 ,进而介绍了西方遗传算法的内容和结构 ,并把DNA本体看作计算硬件 ,把易数看作软件。最后比较了象数思维与遗传算法的思维 。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易算算法
数术记遗
历法推步术
内算
外算
Keywords
genetic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by
yi
numbers
calculation in
calendar
internal
calendar
external calculation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O112 [理学—基础数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曾侯乙衣箱“甲寅二日”试解——兼谈曾侯乙墓的年代
20
作者
孙启灿
机构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58-62,共5页
文摘
本文将曾侯乙E66衣箱上过去释作"甲寅三日"的文字改释作"甲寅二日",并对其内涵提出了新的解释.此外对曾侯乙的卒年提出了新的意见,认为公元前433年其尚在人世,曾侯乙当卒于此年之后的数年.
关键词
甲寅二日
星宿纪日
曾侯乙
卒年
Keywords
Jia
yi
n er ri(甲寅二日)
calendar
of constellation
Marquis
yi
of the Zeng
year of death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复》卦与冬至节气:天地人融通的文化蕴涵
黄黎星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略论《周易》对中国古代历法的影响——兼与李申先生商榷
乐爱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睿、至道、乾兴、乙未四历历元通考
曲安京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尚书·胤征》舞容与后羿传说的蕴意
尹荣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西汉《易阴阳》对冬至特性的阐发
邓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朓”“肭”考释
吴慧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黄道周“七十二卦”易历星象、中医藏象说述论
翟奎凤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说卦》与《系辞上》所涉及的四种历法
邓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授时历草》“立天元—求矢术”复原
王翼勋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牛河梁遗址的设计理念与彝族历法的关联思考
朱成杰
董婕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明清南京回回天文学工作略论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藏羌彝走廊小族群文化艺术符号研究与数字化设计再现
王赛兰
李昕昕
龚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虞翻《易》注的几个问题
李利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彝族文献中的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杨柳
《科学文化评论》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汉日灭日起源考
大桥由纪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200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彝族历法研究
蒋南华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试析彝医基础理论源自十月太阳历
王敏
王舒怡
李仲良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原型性再生产:社会变迁下的彝族传统文化传承——以昙华十八月历为例
谭瑾
王晓艳
李曦淼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遗传算法与易算算法
李树菁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曾侯乙衣箱“甲寅二日”试解——兼谈曾侯乙墓的年代
孙启灿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