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倍体HBV YIDD变异株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1
作者 郑立运 周玉冰 +4 位作者 杨小昂 江金花 王宁 张艳 王庆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构建HBV 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1.3倍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 HBV序列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引物,以临床证实为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HBV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HBV... 构建HBV 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1.3倍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及筛选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参考GenBank HBV序列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引物,以临床证实为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HBV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HBV全基因组并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中,经测序证实聚合酶基因存在YIDD变异,然后以该病人的HBV全基因组为模板构建1.3倍全基因HBV-YIDD变异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3HBV。通过PCR扩增,酶切及测序证明pcDNA3.1(+)-1.3HBV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该表达载体的构建为后期建立稳定表达HBV-YIDD变异的细胞模型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耐药 yidd变异 真核表达载体
下载PDF
高复制YIDD变异毒株乙型肝炎一例报告
2
作者 于德奎 李玉华 +1 位作者 荆慧 姜明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29-229,共1页
患者 男,30岁.因乏力、ALT升高,于2001年5月15日以慢性乙型肝炎收治,当时化验结果为ALT 122U/L、AST 44U/L,HBsAg(+)HBeAg(+)抗-HBc(+)、HBVDNA 1.12×107拷贝/ml,(PCR).经拉米夫定100mg/日、保肝降酶药物治疗4个月后;ALT、AST达正... 患者 男,30岁.因乏力、ALT升高,于2001年5月15日以慢性乙型肝炎收治,当时化验结果为ALT 122U/L、AST 44U/L,HBsAg(+)HBeAg(+)抗-HBc(+)、HBVDNA 1.12×107拷贝/ml,(PCR).经拉米夫定100mg/日、保肝降酶药物治疗4个月后;ALT、AST达正常范围,HBVDNAA在1×105拷贝/ml以下,HBeAg转阴.治疗9个月后,患者自行停用拉米夫定,停药后2个月,感觉乏力、食欲不振,化验ALT 247U/L、AST 107U/L、HBVM为HBBsAg、HBeAg、抗-HBc阳性、HBVDNA 1.37×109拷贝/ml,再用拉米夫定150mg/日和甘利欣等药物治疗,一个月后HBVDNA降至1×105拷贝/ml以下,而ALT高达589U/L、AST 362U/L,加用肝炎灵治疗后转氨酶逐渐下降,到第8个月时ALT、AST又继续上升;ALT279U/L、AST 114U/L,HBVDNA 2.52×107拷贝/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idd变异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治疗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耐药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聂青和 张久聪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853-1858,共6页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HBV多聚酶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复制合成.拉米夫定因其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促进HBeAg血清转换,改...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HBV多聚酶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复制合成.拉米夫定因其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促进HBeAg血清转换,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作用,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服用方便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总体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在临床继续应用的几年后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问题,尤其是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性问题.现对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耐药性产生及发生机制、HBV产生耐药性的分子病毒学基础、YMDD变异株的生物学特性及YMDD变异对病情的影响等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就预防和处理耐药性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对拉米夫定联合用药等问题作了回顾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拉米夫定 耐药性 YMDD/yidd变异 对策
下载PDF
未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YMDD变异及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怡 杨丽 +1 位作者 徐菲莉 张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40,共4页
目的探讨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P基因YMDD基序变异对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YMDD变异两种形式YIDD/YVDD与HBV 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慢性HBV感... 目的探讨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P基因YMDD基序变异对于血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YMDD变异两种形式YIDD/YVDD与HBV e抗原(HBeAg)的关系。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HBV P基因区YIDD/YVDD变异及HBVDNA载量,并检测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334例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V未变异300例,YVDD变异23例,YIDD变异9例,YIDD、YVDD共生株2例。慢性HBV感染者HBeAg阳性与YIDD变异有关(P<0.05),与YVDD变异无关(P>0.05)。YMDD变异者与未变异者AST、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者发生YIDD/YVDD变异者,其血清ALT、AST水平均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可能更易发生HBV YIDD变异,而YVDD变异可能与HBeAg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yidd/YVDD变异 核苷酸类 特点
下载PDF
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8 位作者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82-1987,共6页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44的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667m2施18~20 kg氮素为宜,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以2.4∶3.6∶4.0为宜,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是倒3叶,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栽插密度 施氮量 南粳44 产量 产量因素
下载PDF
缓释肥料对辣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发宝 唐拴虎 +2 位作者 徐培智 陈建生 黄旭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47-49,共3页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非包膜(混合)型缓释肥料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量条件下,缓释肥对辣椒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效果,其中缓释肥2号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肥效基本达到或超过常规分次施肥处理;与...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非包膜(混合)型缓释肥料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氮磷钾养分量条件下,缓释肥对辣椒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和改善品质效果,其中缓释肥2号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肥效基本达到或超过常规分次施肥处理;与一次性施用普通复混肥相比.产量可增加13.7%~24.6%,辣椒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0%~12.4%和7.7%~8.4%,而对干物重和水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初步表明缓释肥2号在辣椒生产上应用,肥效较显著,且可比常规栽培减少追肥次数,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肥料 辣椒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和核质互作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仇秀丽 王洪飞 +2 位作者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 利用4个CMS-FA胞质不育系、相应保持系和3个恢复系,研究不育细胞对11个产量相关性状的细胞质效应和核质互作效应.结果表明: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对千粒重和生育期性状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对穗颈长性状表现出显著负效应,其他性状的不育细胞质效应不显著;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结实率、株高,穗长、穗颈长和生育期等性状的核质互作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育胞质与核基因的互作使杂种F1的平均基因型预测值、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在株高和穗颈长上得到明显增加;CMS-FA胞质杂交稻不育细胞质无不良细胞质效应,不育系可恢复性好,可作为杂交稻育种的优良不育胞质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CMS-FA 细胞质效应 核质互作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移栽期对香料烟伊兹密尔生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殷端 杨世波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2001年10~12月在保山怒江流域进行了移栽期对香料烟品种伊兹密尔生育期、产量和香气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香料烟品种科库鲁伊兹密尔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最佳移栽期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此期移栽的香料烟大田生育期较长... 2001年10~12月在保山怒江流域进行了移栽期对香料烟品种伊兹密尔生育期、产量和香气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香料烟品种科库鲁伊兹密尔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下旬,最佳移栽期在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此期移栽的香料烟大田生育期较长,干物质积累较多,产量较高;并且叶片小而厚,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吃味丰富,经济效益较好。随着移栽期的推迟,烟叶香气品质以及产量均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伊兹密尔 移栽期 香气质 产质量
下载PDF
Q_(235)φ6.5mm热轧圆盘条冷拉伸长率的控制
9
作者 杜文刚 《山东冶金》 CAS 1996年第5期46-48,共3页
Q_(235)φ6.5mm 热轧圆盘条调直时进行伸长率为7.5%的冷拉并经时效硬化处理后,强度提高,屈强比适当增大,用于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可节省钢材10%~30%.
关键词 热轧钢筋 钢筋 调直 屈强比 冷拉伸长率 控制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惠明 林炎照 +2 位作者 林警周 陈金斌 倪秋凉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黑果蔗生产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为:种植密度4.5-5.0段·m-1双芽苗,有效茎4.35-4.95万株·hm-2;施纯N787.5 kg...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龙黑果蔗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龙黑果蔗生产最佳,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为:种植密度4.5-5.0段·m-1双芽苗,有效茎4.35-4.95万株·hm-2;施纯N787.5 kg·hm-2、纯P 787.5 kg·hm-2、纯K 787.5 kg·hm-2、有机肥4500 kg·hm-2。当密度增加至5.55万株·hm-2,则导致果蔗个体之间争水争肥,影响龙黑果蔗的茎粗,从而影响其商品性。果蔗单茎重与果蔗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肥量增加到纯N 900 kg·hm-2、纯P 900 kg·hm-2、纯K 900 kg·hm-2时,则导致单茎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黑果蔗 种植密度 施肥水平 产量
下载PDF
人工牧草春秋两季播种杂草防除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明进 熊和琴 +6 位作者 熊先勤 杨泽霖 黎俊 何虎 顾丽群 李宣敏 李雷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141,共4页
为了有效防除人工草地中的杂草,试验在春秋两季种植的刈割型紫花苜蓿草地中将杂草与人工牧草一同刈割饲喂畜禽,测定了牧草产量和杂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播人工草地里的杂草少于春播人工草地;刈割对防除杂草效果明显,3次刈割后人工草... 为了有效防除人工草地中的杂草,试验在春秋两季种植的刈割型紫花苜蓿草地中将杂草与人工牧草一同刈割饲喂畜禽,测定了牧草产量和杂草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秋播人工草地里的杂草少于春播人工草地;刈割对防除杂草效果明显,3次刈割后人工草地中杂草比例下降到1%以下,基本达到了消除杂草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牧草 春秋播种 紫花苜蓿 黑麦草 分次刈割 鲜草产量 杂草产量 亩产量 杂草比例 防除效果
下载PDF
YVDD Mut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Dominant Lamivudine-Resistant Type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
12
作者 Zhi-ying OU Rong ZHOU Yun-shao HE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5,共8页
The epidemiological effects of native and mutated YMDD motif in the HBV genome under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lamivudine were investigated. YMDD wild and mutation motif in HBV genome were detected by flow through rev... The epidemiological effects of native and mutated YMDD motif in the HBV genome under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lamivudine were investigated. YMDD wild and mutation motif in HBV genome were detected by flow through reverse dot blots (PT-RDB) with KaiPuTM DNA HybriMax Rapid Hybridization Machin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Flow-through hybridization" and by the traditional Reverse Dot Blot assay. Sera from 1 021 suspected lamivudine-resistant chronic HBV carriers after more than 8 months of lamivudine therapy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chived sera were collected and assayed. We found 35.94% were single type infections with 8.03% YMDD, 7.93% YIDD and 19.98% YVDD. It was also found that 64.06% were mixed infections including 1.96% YMDD and YIDD, 51.62% YMDD and YVDD, 1.96% YIDD and YVDD, 8.52% YMDD, YIDD and YVDD. The levels of infections containing YVDD motif reached 82.08%. The pretreatment infectious status were: YMDD single infection was 36.93%; YIDD single infection was 6.07%; YVDD single infection was 17.04%; YMDD and YIDD mixed infection was 0.97%; YMDD and YVDD mixed infection was 33.99%; YIDD and YVDD mixed infection was 0.98%; YMDD, YIDD and YVDD mixed infection was 4.02%. Infections containing YVDD motif were only 56.03%. The 34.32% mutation rate of YMDD motif to YVD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10.97% of YMDD to YIDD (U=10.98, P〈0.05), as estimated by Mann-Whitney U-test for non-parametric data. HBV containing YVDD motif might have an evolutionary ascendancy and become the dominant type under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lamivud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Lamivudine resistance PT-RDB MUTATION Evolution
下载PDF
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期间乙肝病毒YMDD变异研究
13
作者 赵磊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410-411,共2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一年期间的乙肝病毒YMDD变异情况。方法10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1、4、8个月以及1年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采用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前与治疗一年期间的乙肝病毒YMDD变异情况。方法103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和治疗第1、4、8个月以及1年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乙型肝炎病毒DNA,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进行短核苷酸片段测序分析。结果乙型肝炎病毒DNA多聚酶区,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前,发生YVDD变异者1例,发生YIDD变异者2例;治疗第1月,发生YVDD变异者2例,发生YIDD变异者2例;治疗第4月,发生YVDD变异者3例,发生YIDD变异者4例;治疗第8月,发生YVDD变异者6例,发生YIDD变异者8例;治疗1年时,发生YVDD变异者11例,发生YIDD变异者13例。结论在进行拉米夫定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即有变异情况发生,随拉米夫定治疗变异率增加治疗1年时,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变异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拉米夫定 基因变异 YMDD/yidd/YVD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