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仪礼》《礼记》看同义动词的历时替换
1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义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一方面,对各组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展现同义动词的替换情况;另一方面,考察了各组词句法功能的异同情况。同时,对同义词历时替换的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多义化导致的词义负担加重是原有词被后起词替换的主要原因,这一词汇演变现象可以用“择一原则”来解释,而语言的“喜新厌旧”心理和方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礼记》 同义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仪礼》饮食相关类动词
2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 《仪礼》中表示吃喝及与之关系密切的动词包括吃、喝、烹饪、盛放、舀取、置放、切割、除去等类,共有61个动词,其中超过100次的有4词,50—100次之间的有2词,30—50次之间的有8词,20—30次之间的有5词,10—20次之间的有6词,10次以下的有36词,虽然个别词出现频次很高,但总体出现频次并不高。词义方面,各类大都既有用于一般意义的通用词,又有特定含义的特殊词,前者代表了《仪礼》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后者体现了《仪礼》该类动词的特殊性。与上古汉语其他文献相比,《仪礼》该类动词一方面表现出与其他文献的一致性,主要是各义场核心词高度相同。一方面也展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一是一些动词在其他文献中不见或很少见;二是一些同义聚合成员少于其他文献,显示了其用词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饮食类动词 同义聚合 出现频次
下载PDF
论朱子的通礼思想——以《仪礼经传通解》为中心的考察
3
作者 董恩林 王飞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0-199,共10页
四库馆臣提出的“通礼”概念包括四点涵义:一是汇辑而不是注疏古今礼书礼制,二是兼顾天子至于庶人的礼制,三是贯通三《礼》经传记注疏,四是不注重论辨以发明经义。而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一书中,绝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三《礼》经传记与... 四库馆臣提出的“通礼”概念包括四点涵义:一是汇辑而不是注疏古今礼书礼制,二是兼顾天子至于庶人的礼制,三是贯通三《礼》经传记注疏,四是不注重论辨以发明经义。而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一书中,绝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三《礼》经传记与注疏合并而已,其书名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实际内容和理论体系。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实际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七礼体系,即“通礼”体系,包括家礼、乡礼、学礼、邦国礼、王朝礼、丧礼、祭礼,其实质是与《大学》修齐治平的修养阶梯打通,更加切于以“礼”新民、导民化俗;其通礼思想至少包括会通三《礼》、会通古今、士庶通用、义理与度数并重等四点内容,深得孔子“时为大”的中庸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通礼 《仪礼经传通解》
下载PDF
经世思潮与经学总结背景下的胡培翚《仪礼》学
4
作者 陈功文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97-107,共11页
胡培翚《仪礼》学研究与清代嘉道年间的社会状况、经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基于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仪礼》研究进行学术总结的历史使命,胡培翚选择《仪礼》作为治学对象,希望通过对《仪礼》的疏解实现以礼经世之目的。胡培... 胡培翚《仪礼》学研究与清代嘉道年间的社会状况、经学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基于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兴起,以及对《仪礼》研究进行学术总结的历史使命,胡培翚选择《仪礼》作为治学对象,希望通过对《仪礼》的疏解实现以礼经世之目的。胡培翚对《仪礼》学研究进行了集大成式的学术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勤于搜罗各种文献资料,善存秘逸。胡培翚针对历代《仪礼》学研究中所出现的讹误、偏蔽进行了学术纠偏,他不持门户之见,主张汉宋兼采,考订了《仪礼》文字之误及前人研究之失,统一了《仪礼》经说,实现了论归一定。胡培翚《仪礼》学研究在学术史、思想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古代《仪礼》学研究画上了一个较为完美的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培翚 《仪礼 经世思潮 学术总结 学术纠偏
下载PDF
从几种动词现象看《仪礼》的语言特点
5
作者 武振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仪礼》是内容比较独特的一部先秦典籍,本文通过全面调查梳理,总结了《仪礼》动词较有特征的几个方面:一是高频动词出现频次之高非常明显,二是同义动词丰富,三是保留了一些动词的本义用法,四是保留了一些少见或不见于其他文献的动词或... 《仪礼》是内容比较独特的一部先秦典籍,本文通过全面调查梳理,总结了《仪礼》动词较有特征的几个方面:一是高频动词出现频次之高非常明显,二是同义动词丰富,三是保留了一些动词的本义用法,四是保留了一些少见或不见于其他文献的动词或动词义。通过与其他上古文献的比较,可知《仪礼》动词一方面保持了与其他文献动词的一致性(核心词相同),但另一方面更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承古性特点,即保留古语词或词义较其他文献突出。据此可推测,《仪礼》因为记载内容的独特性,其中保留了一些延自更早时期的内容和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动词 高频词 同义动词
下载PDF
仪式之猪:农业社会的传统仪礼研究
6
作者 岳小国 吴成立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6期139-146,共8页
猪为五畜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许多典故和习俗都与其直接相关。猪所具有的生物属性的“结构”、文化属性的功能及其象征隐喻形式构成了人类认识和把握猪文化的基点。“礼”在古文里的涵义意味着社会礼仪,是礼仪化... 猪为五畜之一,也是十二生肖之一,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许多典故和习俗都与其直接相关。猪所具有的生物属性的“结构”、文化属性的功能及其象征隐喻形式构成了人类认识和把握猪文化的基点。“礼”在古文里的涵义意味着社会礼仪,是礼仪化的关系。田野调查材料揭示,猪(肉)在农业社会的传统仪式中不可或缺,它是情与礼的聚焦与核心体现。猪文化包含着礼尚往来的恩情思想。猪既是死者在世时的生活品,也成为了祭祀死者的元素,是人类报答祖先荫护的重要物件。以猪为礼品或祭品,开启了我国传统的“礼”或“仪”之源,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在我国,“仪式之猪”透显出农业文明对“礼仪之大”的华夏民族的巨大意义,并暗含我国“礼”或“仪”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之猪 农业社会 礼品 祭品 仪礼
下载PDF
“興起廢墜”與“制作之助”——論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的性質及編修原則
7
作者 黄永其 《中国经学》 2024年第1期23-35,共13页
朱子認爲三代以上的教化方式是德位合一的君師設立的禮樂制度,至於周衰,孔子有德無位,無法制作禮樂,於是轉而以整理經典的方式總結三代文明。這種總結既包括禮制實録,也包括禮義推演。《儀禮經傳通解》的編修正是對孔子整理工作的繼承,... 朱子認爲三代以上的教化方式是德位合一的君師設立的禮樂制度,至於周衰,孔子有德無位,無法制作禮樂,於是轉而以整理經典的方式總結三代文明。這種總結既包括禮制實録,也包括禮義推演。《儀禮經傳通解》的編修正是對孔子整理工作的繼承,包括“興起廢墜”與“制作之助”兩方面的内容。前者指的是通過經典整理進行古禮復原,恢復三代禮樂制度的原貌,並在此基礎上附以傳文來揭明禮制背後的禮義;後者指的是以禮義爲基準,以三代禮樂爲參照,經由考索義理、損益三代禮樂來創立符合本朝的禮樂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儀禮經傳通解》 禮樂
下载PDF
周代《仪礼》大射之“乐悬”述略
8
作者 赵子雯 《乐器》 2024年第8期92-95,共4页
《仪礼》是研究周代礼乐重要的礼典文献,“乐悬”作为礼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其中也颇有涉足。本文以“乐悬”为研究对象,首先对《仪礼》大射“乐悬”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进而探讨《仪礼》大射“乐悬”的特点。
关键词 周代 《仪礼 乐悬 钟、磬类乐器
下载PDF
宋儒对仪礼的注解与辨疑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世文 李国玲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6,共7页
《仪礼》是儒家的重要典籍。由于《仪礼》所记多先秦礼制,内容古奥,加之历史文献对《仪礼》在汉代的传授源流记载比较模糊,学者理解不同,多有纷争。宋儒《仪礼》方面的著作不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文献考辨方面,宋儒提出了两点看法... 《仪礼》是儒家的重要典籍。由于《仪礼》所记多先秦礼制,内容古奥,加之历史文献对《仪礼》在汉代的传授源流记载比较模糊,学者理解不同,多有纷争。宋儒《仪礼》方面的著作不多,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文献考辨方面,宋儒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否定了《仪礼》为周公所作的传统说法,二是认为《仪礼》可能有后人附益的内容。这两点结论在《仪礼》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经学 仪礼
下载PDF
《仪礼》所见周代等级臣僚形态述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谢乃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51,共8页
《仪礼》作为"三礼"之一,为周代贵族相关礼仪汇编。其书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周代职官史料,记载了具有等级制特征的各级贵族之臣僚,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鲜有。若究其实质,将《仪礼》所记与周代职官制度史实相参照,等级臣僚形态实是... 《仪礼》作为"三礼"之一,为周代贵族相关礼仪汇编。其书保存了众多珍贵的周代职官史料,记载了具有等级制特征的各级贵族之臣僚,为其他先秦文献所鲜有。若究其实质,将《仪礼》所记与周代职官制度史实相参照,等级臣僚形态实是西周春秋封建政治体制下多级君权的产物,其编纂显有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周代 家臣 等级制 可信性
下载PDF
劳动合作、仪礼交换与社会结群--广西龙脊壮族村落的社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立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8-172,共25页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脊壮族家族和村寨组织的构成及其运作进行描述与分析,具体地呈现一个壮族地方社会的建构逻辑。文章认为,龙脊壮人的"家门"是一个依两可家系组织起来的血缘组织,以家屋为核心,且与家屋具有同构性;"寨&qu... 本文通过对广西龙脊壮族家族和村寨组织的构成及其运作进行描述与分析,具体地呈现一个壮族地方社会的建构逻辑。文章认为,龙脊壮人的"家门"是一个依两可家系组织起来的血缘组织,以家屋为核心,且与家屋具有同构性;"寨"则是一个血缘与地缘合二为一,以寨老为联系中心的人群共同体。"家门"与"寨"以劳动合作和互助以及仪礼交换为基础进行建构;他们充当着家屋之间社群联结及友情的蓄水池,承载并具体实践着龙脊壮人与自己人一起劳动、一起吃住,跟自己人结婚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村落 社会建构 劳动合作 仪礼交换
下载PDF
郑玄校《仪礼》兼采今古文的二原则——字义贴切的原则和习用易晓的原则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天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2,共5页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作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两种本子。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作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郑玄从今、从古的字例,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郑玄取舍今古文的五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两项原则,即“字义贴切的原则”和“习用易晓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仪礼 兼采今古文 字义贴切 习用易晓
下载PDF
郑玄校《仪礼》兼采今古文的三原则——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和存古字的原则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天宇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之分。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 《仪礼》在汉代有今古文之分。郑玄在给《仪礼》作注时,也对今古文异文作了校勘,或从今文,或从古文。而“皆逐义强者”。‘至于郑玄兼采今古文究竟遵循哪些原则,如何“逐义强者”,则尚无人做过专门的研究。笔者通过尽索《仪礼》全书中郑玄从今、从古的字例,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归纳出郑玄取舍今古文的五项原则。本文着重分析其中的三项原则,即“合理的原则”、“符合规范的原则”和“存古字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仪礼 兼采今古文 合理 符合规范 存古字
下载PDF
《家礼》对《仪礼》丧葬礼仪知识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龙晓添 萧放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 儒家礼仪文献为中国长期以来的礼仪实践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是礼仪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从《仪礼》到《家礼》,历代有关礼学的著述,讨论丧礼、丧服的篇卷众多。这些经典的丧礼记述,成为丧礼知识传承的重要依据。《仪礼》化俗成礼,制定了一套复杂的士大夫及以上阶层的礼仪制度。且成为后世制定礼典,传承礼制的基本依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礼》不能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要,朱熹试将《仪礼》化繁就简,尝试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儒礼,《家礼》又逐渐成为后世礼书的基本模板。《仪礼》、《家礼》作为儒家重要礼仪文献都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丧礼书写特点:以"慎终追远"为丧礼的基调;以别亲疏、贵贱为制礼的基本原则;倡导有节制的、周全的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葬礼仪知识 《仪礼 《家礼》
下载PDF
《仪礼正义》成书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柳向春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0-208,共9页
胡培翚(1782-1849),字竹村,一字载屏,号竹匡、紫蒙,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授内阁中书,擢户部广东司主事.道光十一年去官,历主钟山、惜阴、云间、泾川诸书院,所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燕寝考>三卷、<... 胡培翚(1782-1849),字竹村,一字载屏,号竹匡、紫蒙,安徽绩溪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官户部主事,授内阁中书,擢户部广东司主事.道光十一年去官,历主钟山、惜阴、云间、泾川诸书院,所著有<仪礼正义>四十卷、<燕寝考>三卷、<禘袷问答>一卷、<研六室文钞>十卷、<补遗>一卷等.其生平事迹可约略见于其弟子汪士铎所撰<墓志铭>及<清史稿>卷四八二、<清史列传>卷六十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正义》 刷印 胡培系 仪礼正义 按语 案语 大靖
下载PDF
宋代儒学重建视野中的朱熹《仪礼》学 被引量:4
16
作者 殷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30,共7页
朱熹《仪礼》学思想的产生与宋代的社会、学术、政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复兴儒学的伟大使命,朱熹直接针对王安石新学的学术影响,决心重振社会秩序,积极推行礼下庶人的礼仪运动。反思宋代礼学研究,朱熹试图通过编撰《仪礼经传通解... 朱熹《仪礼》学思想的产生与宋代的社会、学术、政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于复兴儒学的伟大使命,朱熹直接针对王安石新学的学术影响,决心重振社会秩序,积极推行礼下庶人的礼仪运动。反思宋代礼学研究,朱熹试图通过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振兴《仪礼》学研究,消除《礼记》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为士人学子学习《仪礼》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仪礼 儒学
下载PDF
附远厚别 防止乱族 强调成妇——从《仪礼·士昏礼》看先秦社会婚姻观念 被引量:6
17
作者 焦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0-45,共6页
《仪礼·士昏礼》所载婚礼仪式对我国传统婚姻习俗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婚姻习俗,而且也影响了我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与妇女思想。在《仪礼·士昏礼》的文本中,婚姻是事关家族兴旺发达的大事,女性作为构建合"... 《仪礼·士昏礼》所载婚礼仪式对我国传统婚姻习俗有着重大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我国传统的婚姻习俗,而且也影响了我国的传统婚姻观念与妇女思想。在《仪礼·士昏礼》的文本中,婚姻是事关家族兴旺发达的大事,女性作为构建合"两姓之好"的使者,必须履行许多责任,她的身体必须被禁锢以确保不会给夫家带来乱族的灾难,她在"归家"以后必须做到"妇顺"以确保"两姓之好"的持续发展。虽然婚姻是通过男女两性的结合来完成的,但是婚礼仪式及其象征意义并没有体现出对男性的要求与规范,男性只是女性归家的媒介,维护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的责任都落实在女性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婚姻观念 婚礼仪式 妇女思想 《仪礼
下载PDF
《仪礼》与清代士人的文学审美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戬 曹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3-191,239,共9页
《仪礼》一经甚为难读,相关研究代不数人。自王安石以后,更与科考绝缘,备受士人冷落,其文学化进程在三礼中最为滞后。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中,《仪礼》得到关注。经由张尔岐、凌廷堪、张惠言等学者的努力,《仪礼》的阅读障碍得到有效解... 《仪礼》一经甚为难读,相关研究代不数人。自王安石以后,更与科考绝缘,备受士人冷落,其文学化进程在三礼中最为滞后。在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中,《仪礼》得到关注。经由张尔岐、凌廷堪、张惠言等学者的努力,《仪礼》的阅读障碍得到有效解除,为其实现审美跨越创造了有利条件。乾嘉以来,《仪礼》逐渐进入文学场域,为诗、骈文、辞赋提供了丰富的表现题材,仪节器物的描绘、礼学历程的梳理、礼学思想的表达成为这一时期文学表达的重要方面,并在背景铺垫、场面描写、人物刻画、主题深化方面起到了特殊的审美效果。同时礼图唱和开启了文人酬唱的新维度,体现了学术与文学的叠加融合,也丰富了学者的审美生活。晚清时期,《仪礼》在曾国藩等人手里实现了文学的选本化,并引导崇实文风的继续推进。《仪礼》的审美地位逐步确立,六经皆文亦从观念变成现实,由此可见学术与文学的深刻关联以及士人主观憧憬与现实情境的碰撞整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清代 审美建构
下载PDF
胡培翚《仪礼正义》征引文献考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功文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8-81,共4页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引范围得出《正义》征引文献的总体情况反映了胡培翚治学特点的结论,并指出《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也存... 胡培翚《仪礼正义》卷帙繁富,内容充实。在创作过程中,他广泛征引各种文献,可查的就达338部。笔者通过《正义》征引文献的特色和征引范围得出《正义》征引文献的总体情况反映了胡培翚治学特点的结论,并指出《正义》在征引文献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正义 征引文献 治学特点
下载PDF
论姚际恒《仪礼通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15,共11页
《仪礼通论》为清初学者姚际恒所著《九经通论》之一,原书久佚,近年被发现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被视为清初反传统的重要著作。本文认为,姚氏此书的学术趋向,以追随风行于清初的元儒敖继公、明儒郝敬之说为主,绝少创见,故不存在反传统的... 《仪礼通论》为清初学者姚际恒所著《九经通论》之一,原书久佚,近年被发现后,引起学界高度关注,被视为清初反传统的重要著作。本文认为,姚氏此书的学术趋向,以追随风行于清初的元儒敖继公、明儒郝敬之说为主,绝少创见,故不存在反传统的问题。姚氏轻诋郑玄而失之草率,暗用贾公彦疏而不注出处,勇于议论而流于肤浅,是为率尔操觚之作,学术价值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际恒 仪礼 经学 敖继公 郝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