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扶阳抑阴理论运用吴氏长蛇灸治疗CFS患者轻度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婷婷 丰芬 杨丽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吴氏长蛇灸对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为扶阳抑阴理论在抑郁症中的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FS患者随机分为吴氏长蛇灸结合针刺组(n=51)和单纯针刺组(n=61)。... 目的:客观评价吴氏长蛇灸对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症(CFS)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情况,为扶阳抑阴理论在抑郁症中的治疗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FS患者随机分为吴氏长蛇灸结合针刺组(n=51)和单纯针刺组(n=61)。治疗频率为3次/周,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结束时,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53分以上的CFS患者进行SDS量表积分、疗效自评及脾肾两虚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结果:吴氏长蛇灸结合针刺能有效改善CFS患者疲乏、抑郁(P=0.003)及中医证候症状(P=0.001),且相对于单纯使用针刺,吴氏长蛇灸结合针刺在改善轻度抑郁方面有优势(P=0.021)。结论:在相同治疗期待值下,吴氏长蛇灸能有效改善CFS伴轻度抑郁状态患者的疲劳及抑郁状态,说明扶阳抑阴思想应贯穿在抑郁症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氏长蛇灸 轻度抑郁 慢性疲劳综合症 随机对照试验 扶阳抑阴
下载PDF
对《灵枢》卫气运行与睡眠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民集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2,共2页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 为探讨卫气运行与睡眠的关系 ,以《灵枢》卫气运行的理论 ,从卫气运行的特点 ,睡眠与卫气的关系及睡眠失常的治疗方法为依据进行论述和临床典型病例介绍来说明。结论 :卫气运行与睡眠有密切的关系 ,在临床中对眼睑开合失调病症、睡眠失调病症、失眠、发作性睡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枢》 卫气运行 睡眠 睡眠失调病症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是动病”“所生病”与十二经脉辑要 被引量:2
3
作者 戢杨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2期21-24,共4页
"是动病""所生病"雏形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篇》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 "是动病""所生病"雏形源自《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到《灵枢·经脉篇》内容、形式完整描述,《难经·二十二难》归纳成"是动病"和"所生病"两个专用名词,后世各医家之辞,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逐渐完善其诊断、治疗学意义与病候转归,还包括利用现代文献整理统计学思想系统考察的经脉归属和病候(群)关联;古代医家多从病位和病因解释和区分,结合语境及《内经》其他篇章理解,言简意赅,虽存争议,但总归于"变化-病"分析思路,包含气血先后、经络脏腑、内因外因及阴阳相对、穴动诊病、病症主治,借十二经脉条文中某类特殊情况发挥至整体,其中气血说、经络脏腑说、阴阳说等说服力欠佳;现代医家分析更丰富,通过临床观察、试验加以验证。研究方式多样,值得进一步完善,发扬及论证。古文献流传存在易遗漏、衍文、不同时代文字完善不足等,现今概念阐释与早期学术思想真实意义之间仍存在差异,缺乏验证的客观依据,需要进一步去伪存真、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是动病 所生病 变化-病 气血先后 经络脏腑 内因外因 阴阳相对 穴动诊病 病症主治 阴阳十一脉灸经 足臂十一脉灸经 灵枢·经脉篇 难经
下载PDF
从阴阳维脉论治胃脘痛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唤明 苗林 +3 位作者 戴金枝 汪慧珍 王富慧 周雯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1期1636-1638,共3页
胃脘痛病因有外感及内伤,阳维脉起于诸阳会,维系诸阳经,阳维脉受邪,可见畏寒发热,为外感之胃脘痛;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维系诸阴经,阴维脉受邪,则见心胸胃脘痛,为内伤之胃脘痛。在阴阳维脉采取相关针刺补泻手法,或给予相关入阴阳维脉的药... 胃脘痛病因有外感及内伤,阳维脉起于诸阳会,维系诸阳经,阳维脉受邪,可见畏寒发热,为外感之胃脘痛;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维系诸阴经,阴维脉受邪,则见心胸胃脘痛,为内伤之胃脘痛。在阴阳维脉采取相关针刺补泻手法,或给予相关入阴阳维脉的药物,可以达到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的效果。临床也可采用针灸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作用,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从阴阳维脉着手论治胃脘痛,采用筑宾、府舍、大横、腹哀、阳交、足三里等穴位和桂枝、白芍、人参、熟地黄等药物,以调节阴阳维脉,使阴阳和调,胃气得顺,诸症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阴维脉 阳维脉 针灸 穴位敷贴 内治法 外治法
下载PDF
马王堆和张家山几种古脉书中的口腔疾患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军 朱郎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74-77,共4页
马王堆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几种简帛古脉书中,《病候》和《阴阳脉死候》有既知医籍中最早关于口腔溃疡、牙周病及其伴发病变的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最早依据经脉循行部位叙述了颌面颈部肿痛、舌病、齿病、口病... 马王堆和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几种简帛古脉书中,《病候》和《阴阳脉死候》有既知医籍中最早关于口腔溃疡、牙周病及其伴发病变的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最早依据经脉循行部位叙述了颌面颈部肿痛、舌病、齿病、口病等经脉病候或病症方面的内容,并有对某些口腔疾患的初步诊疗记载,反映了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口腔医学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候》 《阴阳脉死候》 《十一脉灸经》 口腔医学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