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阴补阳方序贯调控子宫内膜异位症“3A程序”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谈勇 任青玲 +2 位作者 王玉荣 李健美 时燕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34-235,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系疑难病症,关于发病机制近年提出"3A程序"的新论述,但是如何从源头上调控"3A程序",防治EMs尚无佳法。滋阴、补阳方序贯源于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调控EMs的&quo...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系疑难病症,关于发病机制近年提出"3A程序"的新论述,但是如何从源头上调控"3A程序",防治EMs尚无佳法。滋阴、补阳方序贯源于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试图运用这一方法调控EMs的"3A程序",开辟中医药治疗EMs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 “3A程序” 滋阴 补阳方 序贯法
下载PDF
阴阳维脉古今观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泽林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3期35-37,共3页
针对阴阳维脉的经文中“诸阳会”、“诸阴交”的含义及阴阳维脉的起点、循行问题 ,通过对与阴阳维脉关系密切的几部经典著作的分析及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 ,发现对阴阳维脉的认识基本分为三期 ;对阴阳维脉的起点、循行方向及对“诸阳会”... 针对阴阳维脉的经文中“诸阳会”、“诸阴交”的含义及阴阳维脉的起点、循行问题 ,通过对与阴阳维脉关系密切的几部经典著作的分析及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 ,发现对阴阳维脉的认识基本分为三期 ;对阴阳维脉的起点、循行方向及对“诸阳会”、“诸阴交”的理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维脉 经络 中医学 循行路线
下载PDF
探讨郑钦安学术思想之一二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林落 陈贵喜 +3 位作者 汤芝荃 罗磊 王裕帆 郭立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00-2502,共3页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以... 郑钦安之扶阳思想有其深层的理论依据和临床价值。郑氏在《内经》"阴阳平衡观"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阴阳平衡下的"阳主阴从",具体体现在生理观、病理观和元阳为本论上,为其扶阳提供了理论依据。郑氏立论临证,以元阳为本,辨证重视阴阳,又不离六经;善于辨识证之寒热,更善于应用大剂量姜附以救治三阴病和急危重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钦安 阳主阴从 阴阳为纲 元阳为本 扶阳
下载PDF
从《医贯》探析赵献可辨治咳嗽特色 被引量:12
4
作者 缪顺莉 周涛 王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探析赵献可《医贯》辨治咳嗽的特色。赵氏治病独重命门,将先天之火作为人的立命之本,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其辨治咳嗽,主要立足于肺、脾、肾三脏,认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对于外感咳嗽... 探析赵献可《医贯》辨治咳嗽的特色。赵氏治病独重命门,将先天之火作为人的立命之本,善用六味丸、八味丸。其辨治咳嗽,主要立足于肺、脾、肾三脏,认为咳嗽必责之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专在脾,而反归重于肾。对于外感咳嗽、咳嗽暴重、火烁肺金咳嗽、痰湿咳嗽及咳嗽带血者的治疗,分别提出了培土生金、金水相生、壮水之主或益火之源及温补命门之火等相应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献可 医贯 咳嗽 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 壮水之主 益火之源 温补命门之火
下载PDF
从阴阳维脉论治胃脘痛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唤明 苗林 +3 位作者 戴金枝 汪慧珍 王富慧 周雯 《河南中医》 2021年第11期1636-1638,共3页
胃脘痛病因有外感及内伤,阳维脉起于诸阳会,维系诸阳经,阳维脉受邪,可见畏寒发热,为外感之胃脘痛;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维系诸阴经,阴维脉受邪,则见心胸胃脘痛,为内伤之胃脘痛。在阴阳维脉采取相关针刺补泻手法,或给予相关入阴阳维脉的药... 胃脘痛病因有外感及内伤,阳维脉起于诸阳会,维系诸阳经,阳维脉受邪,可见畏寒发热,为外感之胃脘痛;阴维脉起于诸阴之交,维系诸阴经,阴维脉受邪,则见心胸胃脘痛,为内伤之胃脘痛。在阴阳维脉采取相关针刺补泻手法,或给予相关入阴阳维脉的药物,可以达到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的效果。临床也可采用针灸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作用,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平衡脏腑。从阴阳维脉着手论治胃脘痛,采用筑宾、府舍、大横、腹哀、阳交、足三里等穴位和桂枝、白芍、人参、熟地黄等药物,以调节阴阳维脉,使阴阳和调,胃气得顺,诸症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阴维脉 阳维脉 针灸 穴位敷贴 内治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