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volcanic rocks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fault structure in the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Songliao Basin,China 被引量:5
1
作者 Cai Zhourong Huang Qiangtai +3 位作者 Xia Bin Lii Baofeng Liu Weiliang Wan Zhife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36-443,共8页
The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The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favorab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are in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 The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Northeast China.The explor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favorab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are in the volcanic rocks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n(K 1 yc).Based 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drill cores and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we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faults and the thickness of volcanic rock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K 1 yc,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of volcanic activities and main faults.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the Yingcheng period when the magma erupted along pre-existing fault zones.The volcanic activities strongly eroded the faults during the eruption process,which resulted in the structural traces in the seismic section being diffuse and unclear.The tectonic activities weakened in the study area in the depression stage.The analysis of seismic interpretation,thin section microscopy and drill cores revealed that a large number of fractures generated in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affected by later continued weak tectonic activities,which greatly improve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volcanic reservoirs,and made the volcanic rocks of K 1 yc be favorable natural gas reservoirs.The above conclusions provide the bas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volcanic rock distribution and faults,the mechanism of volcanic erup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volcanic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canic rock development features yingcheng Formation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Early Cretaceous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of the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被引量:5
2
作者 WANG Chenglong ZHANG Meisheng +1 位作者 LI Xiaobo WANG Yin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949-1963,共15页
The pollen and spores foun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strata of two cores from the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wo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semblage I from the Y... The pollen and spores foun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strata of two cores from the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and two palynological assembl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semblage I from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is named Paleoconiferus-Pinuspollenites; the assemblage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tremely high content of Paleoconifer pollen. Assemblage II from Member 1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 is named Cicatricosisporites-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 the assemblag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bundant presence of Laevigati spores, but less Paleoconifer pollen. According to the palynological data and zircon U-Pb dating, the geological age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is thought to be Aptian-Albian, and that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 is thought to be Early Albian.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each assemblage, we can infer that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the Yingcheng Formation, the paleovegetation was mainly conifer forest, the paleoclimat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emperate climate of today, and the paleoenvironment was humid feature. During the depositional period of Member 1 of the Denglouku Formation, the paleovegetation was mainly conifer forest and shrubs, the paleoclimate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ubtropical climate of today, and the paleoenvironment was humid. The results significantly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atigraphy in the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provide biostratigraphic evidence for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Early Cretaceous strata in the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and provide new data for analyzing paleovegetation and paleoclimate in the Songliao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ynologieal assemblages yingcheng Formation Denglouku Formation Shuangliao Fault Depression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相发育特征——以吉林省九台地区野外露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沈艳杰 李钧如 +2 位作者 张立亚 周洋 程日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解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类型、火山岩相类型及成因模式的复杂性、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等多种地质资料,识别火山岩类型,划分火山岩相,分析了火山岩相成因特征。结果表明:①... 为了解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类型、火山岩相类型及成因模式的复杂性、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利用野外露头、钻井资料、岩石薄片等多种地质资料,识别火山岩类型,划分火山岩相,分析了火山岩相成因特征。结果表明:①营城组发育4大类火山岩类型,即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碎屑沉积岩;②营城组野外露头划分了5种岩相类型,即火山口—火山通道型、火山口—破火山口型,近火山口—火山斜坡型、火山斜坡型和火山穹窿型;③建立了2类火山岩相成因模式,火山口堆积成因模式和火山斜坡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九台地区 营城组 火山岩 火山岩相 成因模式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细分层序
4
作者 丁恺 赵福海 +4 位作者 高莲凤 李丙喜 付文钊 高晨阳 靳雪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6-1418,共13页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 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对厚层砂砾岩储层进行层序细分,存在界面不清难以确定划分标准的问题。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方法分解精度高并且抗噪性能优越,受模态混叠影响小,可以将测井数据内的各级基准面旋回信息分解出来。本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徐西凹陷营城组四段(简称营四段)厚层砂砾岩地层测井曲线应用VMD方法分解得到各频率域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优选出相关性高的IMF1和IMF10,根据瞬时频率范围和采样率推算出高频IMF1对应短周期旋回,低频IMF10对应长周期旋回。选取对应周期的IMF可以指导对应级别层序的划分,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和五个四级层序。VMD方法在营四段的应用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厚层砂砾岩地层的高频层序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砂砾岩地层 层序划分 营城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岩浆汇聚区和上升通道特征的火山岩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为例
5
作者 胡佳 王丽丽 +3 位作者 王立贤 韩昊天 陶鹏 唐华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6,共18页
关于断陷尺度火山岩充填规律的全面认识,需要从深部岩浆汇聚区开始,到输导体系,再到其喷发分散,进行统一分析;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还是以单项分析为主,导致火山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够全面。为了深入分析断陷盆地火山岩分布的规律,利用钻... 关于断陷尺度火山岩充填规律的全面认识,需要从深部岩浆汇聚区开始,到输导体系,再到其喷发分散,进行统一分析;但在研究过程中往往还是以单项分析为主,导致火山岩分布规律的认识不够全面。为了深入分析断陷盆地火山岩分布的规律,利用钻井、地震资料和已有的深部结构研究成果,开展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下白垩统营城组火山岩岩浆汇聚区和上升通道对火山岩分布特征的控制作用分析。取得如下认识:营城组火山岩在平面上呈现东西分带和南北分块的特征,在中央洼陷带集中分布;水平断距是火山岩是否发育的敏感参数,垂直断距对火山岩厚度影响更显著;断裂仅是火山岩发育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火山岩分布还受软流圈上拱和地壳伸展减薄区域的约束;断陷盆地火山岩充填往往与沉降中心对应,当火山岩体积较小时烃源岩可以与火山岩组成好的生储组合,而当火山岩体积过大时会显著减少细粒沉积岩的沉积空间,不利于烃源岩在空间上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分布规律 控制因素 营城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6
作者 屈卫华 田野 +5 位作者 董常春 郭小波 李立立 林斯雅 薛松 杨世和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基于烃源岩、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发育环境、天然气成因与来源、油气成藏期次以及烃源岩的控藏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 基于烃源岩、天然气、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发育环境、天然气成因与来源、油气成藏期次以及烃源岩的控藏作用等。研究结果表明:①德惠断陷白垩系烃源岩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型样品主要分布在农安南洼陷,总体处于成熟—高成熟的大量生气阶段;火石岭组与营城组烃源岩形成于还原—弱还原、水体盐度较高的沉积环境,农安南洼陷火石岭组烃源岩中浮游生物、藻类等低等生源贡献较大,生油能力更强。②白垩系天然气组成差异大,烷烃气体积分数为2.0%~98.5%,CO_(2)体积分数为0.1%~96.5%;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受不同期次天然气充注影响,部分气样呈碳同位素倒转特征;郭家、华家与农安南洼陷的油气源岩以火石岭组为主;鲍家洼陷的天然气可能主要来自营城组;CO_(2)主要为无机成因,随埋深增大,碳酸盐胶结物碳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正偏移,指示深部存在钻遇高无机CO_(2)气层的风险。③农安南洼陷的烃源岩正处于大量生油阶段,由南部至北部,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逐渐增高,控制了“南油北气”的相态分布,也控制了油气成藏期次;工业油气流井主要分布在烃源岩厚度较大地区及附近,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烃 CO_(2) 烃源岩 气源对比 成藏期次 煤成气 火石岭组 营城组 白垩系 德惠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XS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许继策 白晓龙 李刚 《录井工程》 2024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研究确定松辽盆地XS气田营城组致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优质储层成因,综合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资料,在XS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储集空间研究基础上,恢复致密火山岩孔隙的形成演化。结果表明:(1)XS气田营城组火山... 为研究确定松辽盆地XS气田营城组致密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优质储层成因,综合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资料,在XS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储集空间研究基础上,恢复致密火山岩孔隙的形成演化。结果表明:(1)XS气田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次生孔和裂缝3大类16种类型;(2)火山岩储集空间的形成经历了初始成岩、表生淋滤和埋藏成岩3个阶段,初始成岩期的冷凝成岩和气体逸出形成各类原生孔隙,虽然表生淋滤期热液蚀变和深埋成岩期碳酸盐胶结造成储层物性大量损失,但大气淡水和有机酸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有利于物性改善,构造破裂形成的裂缝作为流体运移通道促进了次生溶蚀作用的进行;(3)岩性、岩相、构造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了火山岩储集空间和物性的演化,其中岩性为次生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岩相控制了原生孔隙的形成与分布,构造作用形成不同规模的裂缝,增加储集空间、沟通不同类型孔隙提高渗透性,不同类型胶结物的沉淀等成岩作用,造成原生孔隙丧失和次生孔隙破坏。该研究为XS气田优质储层预测和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演化 火山岩 营城组 储集空间类型 岩石薄片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火山岩孔隙分形结构特征及储层综合评价
8
作者 于春勇 屈凯旋 +3 位作者 郭青松 张雨欣 沈文洁 邵慧 《录井工程》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为了明确火山岩优质储层分布,基于显微镜下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地质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北部营三段致密火山岩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及其与物性关系,并通过分形维数Q型聚类方法对营三段火山岩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 为了明确火山岩优质储层分布,基于显微镜下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地质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北部营三段致密火山岩储层孔隙分形特征及其与物性关系,并通过分形维数Q型聚类方法对营三段火山岩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营三段火山岩储层孔隙具分形特征,核磁共振能反映更多微小孔隙,核磁共振反映的分形维数D2整体上略大于高压压汞的分形维数D1;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参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不同岩性岩相储层分形维数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分形维数Q型聚类和孔隙结构特征将致密火山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Ⅰ类储层孔缝组合以“原生气孔+溶蚀孔隙+构造裂缝”为主,分形维数主要分布在2.06~2.34之间,排驱压力平均值为4.79 MPa,平均孔喉半径与相对分选系数分别为2.40μm、34.37,储集性能较好;Ⅱ类储层孔缝组合以“杏仁体孔+构造裂缝”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24~2.62之间,排驱压力平均值为9.64 MPa,平均孔喉半径与相对分选系数分别为0.69μm、46.64,储集性能良好;Ⅲ类储层孔缝组合以“微孔+微裂缝”为主,分形维数分布在2.43~2.86之间,排驱压力平均值为9.98 MPa,平均孔喉半径与相对分选系数分别为0.25μm、63.78,储集性能相对较差;Ⅳ类储层孔缝组合以“火山碎屑间基质内微孔+脱玻化微孔”为主,分形维数普遍>2.8,排驱压力平均值为13.99 MPa,平均孔喉半径与相对分选系数分别为0.09μm、70.47,基本无储集性能。整体而言,研究区以Ⅱ、Ⅲ类储层为主,且不同类型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孔隙 分形维数 综合评价 松辽盆地 营三段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旋回和期次划分——以盆缘剖面和盆内钻井为例 被引量:52
9
作者 黄玉龙 王璞珺 +1 位作者 门广田 唐华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3-1191,共9页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次、间歇性喷发特征。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研究采用旋回(对应于火山机构)-期次(对应于岩相组合)-岩相(对应于特定喷发方式及其产物)三级划分方案。期次是指一个喷发中心一次相对集中的(准连续)火山活动,在物质成分、喷发方式及喷发强度的规律性变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套相序上具有成因联系的岩石组合。旋回由一个至若干个期次构成。在期次划分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地质方法与地球物理方法,充分利用岩性、岩相、测井和地震资料,依据相关地质界面,并与火山机构分析相互结合。据此将营城组建组次层型实测剖面划分为5个旋回,13个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盆地火山岩 期次 旋回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10
作者 杨为华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如包裹体均一温度、岩石热解和储层物性等,对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营四段)致密油藏类型、分布特征、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并从烃源岩评价、储层特征、构造活动和输导体系4个方面对致密... 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如包裹体均一温度、岩石热解和储层物性等,对松辽盆地双城断陷白垩系营城组四段(营四段)致密油藏类型、分布特征、成藏期次进行了分析,并从烃源岩评价、储层特征、构造活动和输导体系4个方面对致密油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松辽盆地双城断陷营四段致密油藏的类型及分布规律为,自中部洼槽向两侧斜坡依次发育源内岩性油藏、近源断层-岩性、地层油藏和远源构造油藏,油藏为一期成藏,主成藏期为晚白垩世姚家组沉积末期—嫩江组沉积初期(80~78 Ma)。(2)研究区营四下亚段发育的湖相泥岩、油页岩的生烃潜力较大,中部洼槽为生、排烃中心,生、排烃强度均较高,分别为(20~300)×10^(4)t/km^(2)和(5~53)×10^(4)t/km^(2);营四上亚段发育的扇三角洲相含砾砂岩储层厚度大、连续性好,前缘砂体延伸入湖,平均孔隙度为11.4%,平均渗透率为0.95 mD,其中孔隙度大于8.0%、渗透率高于0.85 mD的相对优质储层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目标;深层各类圈闭在早白垩世泉头组沉积末期即已形成,而主成藏期时研究区构造活动较弱,有利于油藏的形成和保存;由断裂、不整合和连通砂体组成的多类型立体输导体系是油气运移主要通道,促进油气向两侧斜坡汇聚。(3)研究区致密油成藏受“源-扇-体”耦合控制,围绕生烃洼槽呈环带状分布,具有大面积分布、局部富集的特点,中部洼槽为源内“源-储叠置、网毯连接、扇体聚集”成藏模式,东部斜坡为近源“源-储紧邻、断-砂匹配、阶梯运移”成藏模式,西部陡坡为远源“源-储分离、‘Y’型运聚、高点富集”成藏模式。被泥岩包裹或与泥岩互层式接触的扇体、油源断裂附近的断层-岩性圈闭和地层圈闭、靠近油源断裂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分别是中部洼槽、东部斜坡和西部斜坡的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油 断陷盆地 源内自生自储 近源岩性地层油藏 远源构造油藏 输导体系 营城组四段 白垩系 双城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78
11
作者 高有峰 刘万洙 +5 位作者 纪学雁 白雪峰 王璞珺 黄玉龙 郑常青 闵飞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1-1258,共8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阶段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成岩作用类型有挥发分逸出、熔蚀作用、等容冷凝结晶、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熔结作用、冷凝收缩、分熔冷凝结晶和... 通过野外剖面观察、钻井岩心描述、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的成岩作用阶段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成岩作用类型有挥发分逸出、熔蚀作用、等容冷凝结晶、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熔结作用、冷凝收缩、分熔冷凝结晶和早期压实胶结作用;晚期成岩作用类型为充填作用、脱玻化作用、交代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早期成岩作用主要影响原生孔隙的发育,晚期成岩作用影响次生孔隙的发育。准同生期热液沉淀结晶、早期压实胶结作用、充填作用、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是使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成岩作用;挥发分逸出、等容冷凝结晶、冷凝收缩和溶解作用是产生孔隙空间使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岩储层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流纹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33
12
作者 孟凡超 刘嘉麒 +4 位作者 李明 刘晓 印长海 陆加敏 崔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7-241,共15页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发育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薄片观察和主量、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后期热液蚀变、区域埋深及低温水合作用对流纹岩的Si、K、Rb等元素含量产生一定影响;流纹岩明显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Ba...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发育一套以流纹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薄片观察和主量、微量元素研究发现,后期热液蚀变、区域埋深及低温水合作用对流纹岩的Si、K、Rb等元素含量产生一定影响;流纹岩明显富集Rb、Th、U、Pb等强不相容元素,Ba、Sr、Ti、Eu、P负异常,暗示其经历了斜长石、磷灰石和钛铁矿分离结晶作用。流纹岩的(^(87)Sr/^(86)Sr)_i(0.705265~0.711895)值变化范围较大,大多数ε_(Nd)(t)为正值(1.83~3.38),Pb同位素比值相对集中,(^(206)Pb/^(204)Pb)_i=18.09~18.32,(^(207)Pb/^(204)Pb)_i=15.50~15.54,(^(208)Pb/^(204)Pb)_i=37.80~38.10。研究表明,岩石的源区为大比例年轻成分与少量古老地壳的混合部分熔融,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松辽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为板内伸展环境喷发的产物,可能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的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上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流纹岩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下载PDF
波形分类方法在松辽盆地火山岩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唐华风 王璞珺 +3 位作者 姜传金 于晶 刘万洙 程日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0-444,共5页
本文以松辽盆地SP地区营城组上部旋回火山岩为例,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波形分类计算,采用时窗、振幅、频率和相位参数进行训练,经过30次迭代计算,划分了15种模型道。由计算得到的地震相图可观察到地震波形呈块状或沿断裂呈条带状... 本文以松辽盆地SP地区营城组上部旋回火山岩为例,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波形分类计算,采用时窗、振幅、频率和相位参数进行训练,经过30次迭代计算,划分了15种模型道。由计算得到的地震相图可观察到地震波形呈块状或沿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与地质背景相吻合。然后遵循岩相命名原则,根据钻井岩相标定单井火山岩相并进行岩相平面预测。预测的火山岩相分布规律与钻井岩相统计规律一致。此岩相预测结果应用于SP地区火山岩气藏开发井网部署,取得了较好效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火山岩相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波形分类 火山岩相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序列的划分与区域对比 被引量:28
14
作者 贾军涛 王璞珺 +5 位作者 邵锐 程日辉 张斌 侯景涛 李金龙 边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0-1123,共14页
从营城组沿革分析入手,立足于九台市城子街镇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营城组地表标准剖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和气候事件对比的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对比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与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 从营城组沿革分析入手,立足于九台市城子街镇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营城组地表标准剖面的研究,综合运用岩性地层对比、生物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对比和气候事件对比的综合性地层对比方法,对比了松辽盆地东南缘与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20个营城组典型剖面。营城组可划分为5个岩性段,结合地层序列特征和应用习惯,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段(K1y^下),一段(K1y^1),二段(K1y^2),三段(K1y^3)和四段(K1y^4)。下段以中基性火山岩夹碎屑岩和薄煤层为主,厚度60-478 m,以营城煤矿343孔为标准剖面;一段以厚层流纹岩夹珍珠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为主,偶夹复成分砾岩,厚度20-630 m;二段以碎屑岩为主,夹凝灰岩、偶夹流纹岩,含煤层,厚度92-640 m;三段以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主,顶部为中性、酸性火山岩互层,厚度85-346.5 m;斜尾巴沟-官马山-团结村剖面可作为一段至三段的标准剖面;四段以凝灰质砾岩为主,夹泥岩,仅发育在徐家围子断陷,厚度10-400 m,徐深1井可作为标准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地层序列 地层对比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缘晚中生代火山事件的锆石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34
15
作者 章凤奇 程晓敢 +6 位作者 陈汉林 董传万 余星 肖骏 徐岩 庞彦明 舒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54,共16页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中发育大量的晚中生代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火山岩主要形成于117~110Ma,可以划分出早、晚两期,时代上属于早白垩世Albian期-Aptian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活动早期以酸性喷发为主,晚期... 松辽盆地东南缘营城组地层中发育大量的晚中生代火山岩。SHRIMP锆石U-Pb测年表明,火山岩主要形成于117~110Ma,可以划分出早、晚两期,时代上属于早白垩世Albian期-Aptian期。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活动早期以酸性喷发为主,晚期则以中基性的玄武粗安岩喷发为主,基本上都属高钾钙碱性系列或亚碱系列,两期火山岩具有演化的亲缘性特征。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早、晚两期火山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来源于亏损型地幔源区,但演化过程又受到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松辽盆地东南缘火山事件的精确厘定对认识覆盖区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序列及邻区岩浆事件的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岩 锆石SHRIMP年代学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火山地层结构特征及其对波阻抗反演的约束 被引量:33
16
作者 唐华风 李瑞磊 +2 位作者 吴艳辉 冯晓辉 王力圆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0-627,共8页
火山地层是由似层状、层状和块状结构组成的复合体,其地层结构的拟合是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的难点所在,火山地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火山岩勘探开发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九台和大屯典型火山岩地层结构的解剖,分析似层状结构和层... 火山地层是由似层状、层状和块状结构组成的复合体,其地层结构的拟合是火山岩储层地震预测的难点所在,火山地层结构模型的建立是火山岩勘探开发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对九台和大屯典型火山岩地层结构的解剖,分析似层状结构和层状结构特征.似层状结构地层内部的岩层倾向和倾角变化大,与地层顶底面表现为斜交.从火山机构喷发中心到远端的同一方向的岩层具有同倾向、倾角逐渐变小的趋势,据此沿其顶面或底面的趋势进行内插可以得到火山机构准确的地层结构模型.以YS2井营城组火山岩为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层状模型和似层状模型拟合地层结构约束波阻抗反演.结果表明二者间的低波阻抗分布范围和厚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后果是导致储层地震预测的偏差,所以用层状模型不适用于似层状结构火山岩储层刻画、同样反推也不妥.解决的方法是在火山机构的限定下进行储层反演,即在明确各个火山机构的地层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内部结构的插值得到地层结构模型,才能使储层反演结果更加逼近真实情况.该研究可为火山岩油气藏高效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营城组 火山地层学 结构模型 波阻抗反演
下载PDF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的区别及其对储层的影响——以松辽盆地营城组为例 被引量:38
17
作者 张艳 舒萍 +2 位作者 王璞珺 郑常青 单玄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59-1265,共7页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6方面有显著区别。陆上喷发火山岩包括各种熔岩、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熔岩流纹构造发育,火山碎屑岩除发育常见层理外... 陆上与水下喷发火山岩在岩性、结构构造、蚀变特征、产状、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孔隙和裂缝发育特点等6方面有显著区别。陆上喷发火山岩包括各种熔岩、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熔岩流纹构造发育,火山碎屑岩除发育常见层理外,还可见反丘构造;同生蚀变弱;与下伏地层多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古风化壳常见,常含有陆相植物;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孔隙和冷凝收缩节理缝、次生溶蚀孔、矿物解理缝和构造裂缝。水下喷发火山岩多为具玻璃质结构的熔岩和含晶屑玻屑的层/沉凝灰岩、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常具枕状、球状构造,水平层理、粒序层理、变形层理;蚀变强烈;水下熔岩呈穹隆状、透镜状,凝灰岩为层状,近火山口的膨润土/伊利石岩/蒙脱石岩/沸石岩呈松散团窝状并夹有火山弹;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假整合或侵蚀接触;原生气孔、杏仁体内溶蚀孔和炸裂纹,岩球岩枕间孔和粒间孔,基质和斑晶蚀变孔缝,后期构造缝是主要储集空间。松辽盆地营城组陆上、水下喷发火山岩均有发育。其陆上喷发火山岩的典型标志为流纹构造、柱状节理,含炭化木/硅化木,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水下喷发火山岩典型标志为珍珠岩、玻璃质结构、枕状构造、纹层状凝灰岩和膨润土。松辽盆地营城组的储层火山岩以陆上喷发火山岩为主;水下喷发火山岩中侵出相内带亚相珍珠岩为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储集空间 陆上喷发火山岩 水下喷发火山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有峰 吴艳辉 +2 位作者 刘万洙 瞿雪姣 唐华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674,共8页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隙,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可将晶间微孔分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3种类型。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隙,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可将晶间微孔分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3种类型。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区域晶间微孔面孔率为5.2%,形成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雏晶的区域面孔率增加9.5%~13.6%;长石发生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的区域,面孔率可增加6.5%~10.1%;而伊利石充填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隙,仍可保留223%的晶间微孔型储集空间。结合英台断陷勘探实例,认为晶间街孔痔畜的次,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岩 晶间微孔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营城组三段及二段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基于标准剖面营三D1井全取心钻孔资料 被引量:14
19
作者 闵飞琼 王璞珺 +4 位作者 于世泉 黄玉龙 吴颜雄 李喆 任利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03-1216,共14页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火山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4种11类,储集空间组合关系有4种,孔缝直接连通型是最好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岩心、薄片和物性测试划分出4种孔隙分布和7种孔隙结构类型,单峰偏粗态型和双峰态型孔隙分布最好。低排驱压力-粗孔喉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火山岩 储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流纹岩中石泡构造类型、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加强 刘万洙 +2 位作者 杨双玲 王璞珺 许中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66-1271,共6页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 通过大比例尺平面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和显微组构分析,九台营城煤矿区流纹岩中石泡构造发育。根据成因、产状、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石泡构造可分为3类:膨润土中的独立石泡、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和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独立石泡大小不等,直径由几厘米至几十厘米,表面似葡萄状,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珍珠岩四周蚀变膨润土中,为富含挥发物质的岩浆遇水淬碎成球体,经结晶分异作用形成。层状流纹岩表面贴附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表面形态与独立石泡相似,平面上呈环带状分布于独立石泡带外侧,形成机理与独立石泡相似,由于遇水量减少和岩浆喷发强度增大形成差别。块状流纹岩内部的石泡,直径由几毫米至几厘米,内部具多圈层结构,为含气液混合物的岩浆,气体逸出,液体中的矿物成分随温度下降,由外至内依次结晶形成。3类石泡赋存于喷溢相上部亚相,形成机理为等容降温、冷凝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营城组 流纹岩 石泡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