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甲骨的性质考证 被引量:2
1
作者 朴载福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0,共5页
本文将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所出土的甲骨与中原地区商代甲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周梁玉桥甲骨在整治方式与钻、凿形态等方面大体与洹北商城的某一些类型的甲骨一致,具有中商甲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烧灼形式。由于其地域关系,其... 本文将湖北沙市周梁玉桥遗址所出土的甲骨与中原地区商代甲骨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周梁玉桥甲骨在整治方式与钻、凿形态等方面大体与洹北商城的某一些类型的甲骨一致,具有中商甲骨特征,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烧灼形式。由于其地域关系,其使用时间可能延续到殷墟一、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梁玉桥遗址 甲骨 钻凿形态 中商 殷墟
下载PDF
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区及周边遗存 被引量:1
2
作者 牛世山 汤永锋(拍摄) +1 位作者 刘晓贞(绘图) 郭明珠(绘图) 《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44,I0001,45-59,共17页
位于殷墟西北部的商王陵区是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的重要功能区之一(图一;图二)。1934年秋到1935年秋,殷墟第10~12次发掘在西北冈清理10座带墓道的殷商大墓、1座未完成的大墓及1000多座小墓(其中大部分是祭祀坑),确证这里是商王陵区(现在... 位于殷墟西北部的商王陵区是商代晚期都城大邑商的重要功能区之一(图一;图二)。1934年秋到1935年秋,殷墟第10~12次发掘在西北冈清理10座带墓道的殷商大墓、1座未完成的大墓及1000多座小墓(其中大部分是祭祀坑),确证这里是商王陵区(现在一般认为王陵区分东、西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商王陵 围沟 祭祀坑 商代晚期
原文传递
山东寿光市双王城盐业遗址2008年的发掘 被引量:44
3
作者 燕生东 党浩 +2 位作者 王守功 李水城 王德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6,I0004-I0010,共26页
2008年的发掘2008年对寿光市双王城07、014、SS8三处制盐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全面揭露了014A遗址。揭露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完整制盐作坊单元,其结构和布局较为清楚,卤水坑井、盐灶、灶棚以及附属于盐灶的工作间、储卤坑等位于地势最... 2008年的发掘2008年对寿光市双王城07、014、SS8三处制盐遗址进行了发掘,并全面揭露了014A遗址。揭露出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完整制盐作坊单元,其结构和布局较为清楚,卤水坑井、盐灶、灶棚以及附属于盐灶的工作间、储卤坑等位于地势最高的中部,以之为中轴线,卤水沟和成组的沉淀池、蒸发池对称分布于两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双王城遗址 制盐作坊 制盐工艺流程 殷墟晚期至西周早期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殷墟新安庄西地2007年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4
作者 唐际根 刘忠伏 +13 位作者 岳占伟 铃木裕明(日) 霍廷合 霍慧军 屈光富 何永涛 侯文明 侯责成 黄晓芳 刘晓珍 马媛 何凯 李永迪 林宜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4,共22页
新安庄位于安阳市殷都区西郊乡,安钢大道南侧,在殷墟一般保护范围内。为配合任家庄新兴实业公司下属古都宾馆的基本建设,1989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新安庄西地发掘4座墓葬,1992年秋发掘100余座墓葬,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殷墟 新安庄西地遗址 四合院式建筑 殷墟第二至四期
原文传递
山东阳信县李屋遗址商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5
5
作者 燕生东 张振国 佟佩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I0001-I0003,共18页
2003年夏对阳信李屋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分为南、北两个聚落单元,北部聚落单元可划分出三个社群单元,各有自己的房屋和院落、窖穴、墓葬、生产和生活垃圾倾倒区,时代从殷墟第一期延续至第四期。据出土陶盔形器和石器、骨器、蚌器的特... 2003年夏对阳信李屋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分为南、北两个聚落单元,北部聚落单元可划分出三个社群单元,各有自己的房屋和院落、窖穴、墓葬、生产和生活垃圾倾倒区,时代从殷墟第一期延续至第四期。据出土陶盔形器和石器、骨器、蚌器的特点以及动物遗骸,李屋遗址是盐工在夏、秋、冬三季及亲属人员全年的居住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李屋遗址 盐工定居地 盔形器制作 殷墟时期
原文传递
试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的两个发展方向 被引量:6
6
作者 岳占伟 李永迪 申明清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108,共20页
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实用器方向发展。实用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 不少学者认为青铜礼器在殷墟二期达到了鼎盛时期,自此走向了衰落。本文认为殷墟晚期青铜礼器没有衰落,而是发生了重大变革,青铜礼器向着两个方向继续发展:一个是向着明器方向发展,另一个是沿着实用器方向发展。实用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一是沿着传统的样式继续前行,此风格在铸造技术上没有多大进步,甚至还有衰退趋势;另一种风格是在传统基础上大力创新,此风格的青铜礼器造型奇特,纹饰夸张,使人耳目一新,在铸造技术上有较大提高。明器化和传统样式的青铜礼器多出土于墓葬中,而创新风格的青铜礼器多见于国内外传世铜器以及孝民屯部分陶范所对应的青铜礼器,后者真正代表了殷墟晚期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殷墟晚期青铜礼器向着实用器与明器两个发展方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应是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殷墟晚期,殷人开始对上帝及鬼神有所怀疑,宗教观念发生了变化,这也是人类思想观念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晚期 青铜礼器 两个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商周时期原始瓷的中子活化分析及相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铁梅 RappG.Jr. 荆志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9-78,共10页
Previously the authors studied proto-porcelain samples from early and middle Shang sites (Wucheng, Zhengzhou, Jingnansi, Panlongcheng and Tonggushan) by means of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 The r... Previously the authors studied proto-porcelain samples from early and middle Shang sites (Wucheng, Zhengzhou, Jingnansi, Panlongcheng and Tonggushan) by means of instrumental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INAA) . The results showed them to have a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 pattern,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se proto-porcelain shards might have been produced in the same area around Wucheng.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report their new analysis on proto-porcelain shards from sites of middle Shang to early Zhou times (Xiaoshuangqiao, Anyang Yinxu, Zhouyuan, Liulihe and Zhangjiapo). For the samples later than the middle Yinxu period, new composition patterns are detected, which indicates diversity in their provenance. The significantly lower Fe2O3 and lower Tio2 contents of these later samples demonstrate the advance of then proto-porcelain industry. Two samples from Zhouyuan with Al2O3 contents higher than 25% seem to suggest that in addition to porcelain stone other materials might also have been used in proto-porcelain production in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瓷器 中子活化分析 殷墟 烧制技术
原文传递
试论殷墟文化的年代分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宝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4-80,共7页
1928年10月,历史语言研究所委派董作宾先生到安阳小屯,主持了第一次考古发掘,从而揭开了殷墟发掘的序幕。至今,殷墟发掘已经走过了70年的历程。70年来,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殷墟考古无论在田野发掘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
关键词 殷墟文化 盘庚 西周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40
9
作者 岳洪彬 岳占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4-38,I0009-I0011,共18页
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进行的发掘,清理出带车辙的道路、房基、灰坑、灰沟、窖穴、水井、铜器窖藏坑、祭祀遗存、墓葬等大量商代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数千件。此次发掘,为深入研究殷墟的都邑布局、族邑分布、商代洹水流域的地下水文和古气... 对安阳殷墟刘家庄北地进行的发掘,清理出带车辙的道路、房基、灰坑、灰沟、窖穴、水井、铜器窖藏坑、祭祀遗存、墓葬等大量商代遗迹,出土各类遗物数千件。此次发掘,为深入研究殷墟的都邑布局、族邑分布、商代洹水流域的地下水文和古气候、晚商时期的祭祀礼仪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殷墟 刘家庄北地 商代遗存
原文传递
关于“盘庚迁殷”问题的一点想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旭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7,62,共5页
"盘庚迁殷"的第一个地点应是安阳洹水北岸的洹北商城。这里发现有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的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宫殿建筑基址、宫城墙、外城内外基槽及居民点等遗存。其后,由于洹北商城的宫殿建筑毁于火灾,商王室即迁洹南小... "盘庚迁殷"的第一个地点应是安阳洹水北岸的洹北商城。这里发现有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的殷墟文化第一期的宫殿建筑基址、宫城墙、外城内外基槽及居民点等遗存。其后,由于洹北商城的宫殿建筑毁于火灾,商王室即迁洹南小屯之殷都。这里有殷墟一期的祭祀场所和随葬青铜器的贵族墓等遗存,透露出小屯是盘庚迁殷的第二个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庚迁殷 殷墟文化一期 洹北商城 小屯
原文传递
夏代文字求证——二里头文化陶文考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曹定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6-83,共8页
Was writing used in the Xia period? This problem has long been discussed in academic circles. As a site of the Xia period, the Erlitou remains especially draw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s to the traces of Xia writing. T... Was writing used in the Xia period? This problem has long been discussed in academic circles. As a site of the Xia period, the Erlitou remains especially draw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as to the traces of Xia writing. The book Yanshi Erlitou publishes some “incised signs”, which can be identified as the forerunners of the later Chinese characters “shi” (矢 arrow), “jing” (井 well), “min” (皿 vessel),“meng” (盟), “feng”(丰 plenty), “dao” (道), “xing” (行 go), “bian” (鞭), “lai” (来 come), etc. They show a close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Yinxu oracle-bone inscriptions. These pottery glyphs come from the third and fourth phases of Erlitou culture and must be remains of Xia writing. Their structur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y do not belong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writing, which should be sought after in still earlier archaeological cul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陶文 夏代 文字
原文传递
殷墟铜觚铸造工艺研究
12
作者 岳占伟 岳洪彬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16,共11页
本文依据殷墟出土铜觚上的范线、孔洞(气孔和杂质孔)、补铸、镂孔、加强筋、垫片、芯土、浇口等铸造时留下的痕迹,以及殷墟铸铜遗址出土的觚范和觚芯等实物资料所反映的铸造信息,主要论述了殷墟铜觚的铸型分范方式、觚范与芯的组装方式... 本文依据殷墟出土铜觚上的范线、孔洞(气孔和杂质孔)、补铸、镂孔、加强筋、垫片、芯土、浇口等铸造时留下的痕迹,以及殷墟铸铜遗址出土的觚范和觚芯等实物资料所反映的铸造信息,主要论述了殷墟铜觚的铸型分范方式、觚范与芯的组装方式、觚的芯撑和垫片、浇口位置的设置等问题,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殷墟铜觚的铸造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铜觚 铸造工艺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孔德铭 王兴周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33,共12页
2006年11月,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郭家庄东南的一座商代贵族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墓内随葬品共计63件,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贝币。该墓的时代为殷墟文化第二期,墓主人是旅长或高级贵族。该墓是近年... 2006年11月,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对郭家庄东南的一座商代贵族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墓内随葬品共计63件,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贝币。该墓的时代为殷墟文化第二期,墓主人是旅长或高级贵族。该墓是近年在殷墟外围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墓葬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殷墟 墓葬 商代 殷墟文化第二期
原文传递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明义士收藏的几件殷商玉石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楠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7,共5页
明义士于1914年—1927年在安阳传教,利用业余时间,他在殷墟的侯家庄、西北冈、小屯收集文物。对照梁思永、高去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侯家庄王陵区的发掘报告,推测明义士收藏的1件蘑菇形石兽角、几件T形缝石嵌片和若干件平行线纹石... 明义士于1914年—1927年在安阳传教,利用业余时间,他在殷墟的侯家庄、西北冈、小屯收集文物。对照梁思永、高去寻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侯家庄王陵区的发掘报告,推测明义士收藏的1件蘑菇形石兽角、几件T形缝石嵌片和若干件平行线纹石嵌片可能是侯家庄王陵大墓的遗物。另外,对照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同类石璋,推测明义士收集的13件石璋也是殷墟的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殷墟 明义士 收藏玉石器
原文传递
殷墟车马器补议
15
作者 常怀颖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70,共12页
本文细致梳理了殷墟遗址所见的马衔、马额饰、轭首、兽形铜扣和带环铜箍等五类车马器。指出这些器物是在殷墟时期新出现,但是在西周以后发生了较大形制变化或迅速消失。这些车马器的出现、演变与消亡,一方面体现了晚商时代车马系驾技术... 本文细致梳理了殷墟遗址所见的马衔、马额饰、轭首、兽形铜扣和带环铜箍等五类车马器。指出这些器物是在殷墟时期新出现,但是在西周以后发生了较大形制变化或迅速消失。这些车马器的出现、演变与消亡,一方面体现了晚商时代车马系驾技术、水平的演进和对车马掌控能力的加强,另一方面反映了晚商时代人们对于车马使用在意识形态上的认知与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时期 车马器 驭马技术 车马埋葬
原文传递
释殷墟卜辞中的“■”字——兼论“羑里” 被引量:2
16
作者 时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0,共3页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一字,见于《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和《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划》^[1]( 简称《花东》)(图一)。 关于该字的释读历来颇多分歧,或释作“主”^[2],或释作“朱”^[3],或释作“未”^[4],或释作“棠”^[5],...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一字,见于《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和《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划》^[1]( 简称《花东》)(图一)。 关于该字的释读历来颇多分歧,或释作“主”^[2],或释作“朱”^[3],或释作“未”^[4],或释作“棠”^[5],或释作“果”^[6],或释作“末”^[7],然均于形未安。按上揭字形当是从“木”从“臼”,其字可隶定为果。虽然“臼”字不见于甲骨著录,但殷墟卜辞中有以“臼”为偏旁的字(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卜辞 羑里 战国时期 殷商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安阳市铁三路殷墟文化时期制骨作坊遗址 被引量:41
17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何毓灵 +2 位作者 李志鹏 江雨德 岳占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7-62,共26页
为配合河南省安阳市基本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对位于安钢大道南侧、苗同北地东侧、以铁三路北段为中心的一处大型殷墟文化时期制骨作坊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关键词 河南 安阳市 制骨作坊遗址 殷墟文化时期 商代
原文传递
河南辉县孙村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硕 潘付生 +9 位作者 魏继印 吴倩 石艳艳 曹金萍 郑璐璐 刘余力 张丽敏 司久玉 王凯 朱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8,共15页
2006年7~10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孙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2020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先商、殷墟、战国以及王莽时期的文化遗存,共清理出灰坑130个、墓葬8座、灰沟7条、房址1座和水井... 2006年7~10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孙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为2020平方米,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先商、殷墟、战国以及王莽时期的文化遗存,共清理出灰坑130个、墓葬8座、灰沟7条、房址1座和水井1眼。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该地区先商至王莽时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村遗址 先商文化 殷墟时期 战国时期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