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曲南唱和昆唱北曲——元明戏曲曲体发展演变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子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2,142,共4页
南唱是北曲南曲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元及明初剧作家接受南戏影响只是出于丰富舞台表现力的需要,南戏曲体的少量介入并未破坏整个北曲体系。与此同时,传奇在自己的音律体制拓展中也在吸收北曲,吸收北曲并成了南戏完成传奇化的重素之一。... 南唱是北曲南曲化的重要形式。然而,元及明初剧作家接受南戏影响只是出于丰富舞台表现力的需要,南戏曲体的少量介入并未破坏整个北曲体系。与此同时,传奇在自己的音律体制拓展中也在吸收北曲,吸收北曲并成了南戏完成传奇化的重素之一。也正因为南曲中北曲具备独特的审美补偿作用,亦即导致明中叶后传奇创作过程中向北曲靠拢的情况并没有中止,反而更为多见。另一方面,由于嘉靖以后昆曲出现并迅速风靡南北,北曲南唱最终发展成为昆唱北曲以至昆唱杂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北曲 南曲 音律体制 南唱 昆唱 戏曲曲体
下载PDF
湘剧高腔《琵琶记》考论
2
作者 俞为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8,198,共7页
湘剧高腔《琵琶记》是湘剧高腔的经典剧目,现存的皆是根据老艺人口述的抄本,故其版本形态具有变异性和提纲戏的特征。湘剧高腔《琵琶记》与明清时期的弋阳腔改编本有着渊源关系。湘剧高腔《琵琶记》根据湘剧高腔的艺术特色及舞台演出实... 湘剧高腔《琵琶记》是湘剧高腔的经典剧目,现存的皆是根据老艺人口述的抄本,故其版本形态具有变异性和提纲戏的特征。湘剧高腔《琵琶记》与明清时期的弋阳腔改编本有着渊源关系。湘剧高腔《琵琶记》根据湘剧高腔的艺术特色及舞台演出实际,对原本的情节与人物形象都作了改动,使其不仅具有了湘剧高腔的艺术特色,而且也更适应于舞台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作品 戏曲音乐 湘剧高腔 《琵琶记》 弋阳腔 抄本
下载PDF
论《跃鲤记》声腔特色与角色语言舞台适应性
3
作者 马华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3-201,共9页
富春堂本《跃鲤记》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民间经典传奇。文章从音乐与方言两方面研究该剧声腔特色。音乐方面,宫调混杂、一曲通底和常用曲调反复叠唱,民间戏曲特色显著。在演唱形式上群体性演唱曲多于个体性演唱曲,弋阳腔传奇便是群体性曲子... 富春堂本《跃鲤记》是一部常演不衰的民间经典传奇。文章从音乐与方言两方面研究该剧声腔特色。音乐方面,宫调混杂、一曲通底和常用曲调反复叠唱,民间戏曲特色显著。在演唱形式上群体性演唱曲多于个体性演唱曲,弋阳腔传奇便是群体性曲子多,对唱曲多,再加上锣鼓伴奏,听起来相当热闹。方言方面,喜用齐韵,支思韵、微韵、鱼模韵混入齐韵现象相当普遍,原因是这些不同韵部的字在弋阳腔中有不少本来就是齐韵字。弋阳方言词汇在剧中也很突出,可见,该剧富有弋阳腔声腔特色。文章还以丑扮秋娘和净扮姜婆为对象,探讨了该剧角色语言的民间舞台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音乐 《跃鲤记》 弋阳腔 声腔特色 舞台适应性
下载PDF
发现与重构:作为当代戏曲声腔的“弋阳腔”的再考察
4
作者 李秀伟 《文化艺术研究》 2021年第6期71-79,114,共10页
明清时代的"弋阳腔"一词大多只是作为除昆腔外的南北曲声腔乃至其他民间声腔的泛称;清代文人虽多将高腔称作"弋阳腔",但高腔"一唱众和"的重要特征并不始于"弋阳腔"。20世纪上半叶,各地高腔并... 明清时代的"弋阳腔"一词大多只是作为除昆腔外的南北曲声腔乃至其他民间声腔的泛称;清代文人虽多将高腔称作"弋阳腔",但高腔"一唱众和"的重要特征并不始于"弋阳腔"。20世纪上半叶,各地高腔并无弋阳地方特色,普通艺人也没有"弋阳腔"的相关记忆。1949年前后,在包括弋阳在内的赣东北地区,高腔已式微。因偶然的契机,江西省文化部门发现了赣东北的高腔,将其认定为"弋阳腔",并在新组建的赣剧中突出"弋阳腔"的地位,从而改变了赣剧的声腔构成。作为学术概念与文化遗产的"弋阳腔",实际上是现代戏曲研究与地方文化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弋阳腔 高腔 声腔史 赣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