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atuation with Skeletons: Yu Dafu's Accidental Loyalism and Classical-Style Poetry
1
作者 Haosheng Yang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1期154-180,共27页
Modern Chinese writer Yu Dafu continued composing classicalstyle poems for his whole life, claiming himself to be "a man infatuated with skeleton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Yu's lyricism as a stylistic manifestatio... Modern Chinese writer Yu Dafu continued composing classicalstyle poems for his whole life, claiming himself to be "a man infatuated with skeletons." This article interprets Yu's lyricism as a stylistic manifestation of his personal and national anxieties that were stimulated by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o modernity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By examining Yu's status as a displaced loyalist both in his verses as well as in real life, I argue that Yu's loyalist rhetoric represents the identity crisis of a Chinese writer in confronting the menacing power struggles of the modern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 dafu classical-style poetry modernity loyalist (yimin)
原文传递
半殖民体验与郁达夫留日时期的创作
2
作者 魏巍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半殖民的另一面对应的是半封建,所以郁达夫的创作有着反叛传统文化、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而半殖民的事实又必然会让身处日本的郁达夫感受到被征服者的屈辱。他既渴望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视角来分享西方/日本的文化,又不得不在现实处境中... 半殖民的另一面对应的是半封建,所以郁达夫的创作有着反叛传统文化、追求个性自由的一面;而半殖民的事实又必然会让身处日本的郁达夫感受到被征服者的屈辱。他既渴望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视角来分享西方/日本的文化,又不得不在现实处境中祭起民族国家的大旗来对抗半殖民现实对自己的精神压迫;既要以一个世界主义者的眼界来拥抱西方/日本文化,又不得不在必要的时候以“封建”的态度来对抗西方/日本。这既构成了郁达夫留日时期小说叙事中身份认同的两难,也决定了他对日本以及女性书写的复杂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体验 郁达夫 留日时期
下载PDF
郁达夫抒情小说创作转向探析
3
作者 邓艮 肖如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创作极具个人特色,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初期小说创作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也一直被贴上“颓废”“色情”“小资产阶级的自我感伤”等标签。但是在创作社的转向中,郁达夫展现了极高的政治...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的创作极具个人特色,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初期小说创作更是引起了巨大争议。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也一直被贴上“颓废”“色情”“小资产阶级的自我感伤”等标签。但是在创作社的转向中,郁达夫展现了极高的政治革命热情,在其早期作品中可以探得这一苗头的“萌芽”,后续创作中更是展现了一个内心柔软的抒情作家坚定的革命意志。不可否认,这些创作仍有局限之处,但不能因此否决郁达夫的创作方向转变及为后来者带来的启示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抒情 浪漫主义 创作转向 矛盾
下载PDF
“残留物”视角下的现代旧体诗人主体——以郁达夫为例
4
作者 杨一鸣 王欣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史实践对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了再关注,以郁达夫旧体诗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启蒙话语体系下的一类“残留物”进入学界视角。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重新审视旧体诗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生存境遇,关系着现代文学面... 新世纪以来,重写文学史实践对具体作家的具体作品进行了再关注,以郁达夫旧体诗为代表的现代文学启蒙话语体系下的一类“残留物”进入学界视角。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重新审视旧体诗在现代文学发展中的生存境遇,关系着现代文学面貌的完整呈现。从现象学层面出发,某一时期文学景观的还原往往也是人文思潮的再呈现,即根源在于“人”的认识,因此对现代旧体诗的研究理应始发于作者主体这一基点。对于郁达夫旧体诗的再研究,首先应将旧体诗语言作为一种先验存在,对郁达夫的主体养成影响进行考察,再回归历史中主体选择的现场,以此重新判定郁达夫旧体诗地位,此思路不仅可以拓展20世纪旧体诗的观察、探索空间,更为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提供新的思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物” 郁达夫 旧体诗 创作主体
下载PDF
郁达夫与《迟桂花》中的两个自我
5
作者 陈晓桐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36,53,共7页
1932年创作《迟桂花》前后,郁达夫在散文与旧体诗创作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情。在《迟桂花》中,此种情绪仍有所出现,但随着小说人物郁先生重回上海而消失,这使得小说虽有淡淡愁绪,但最终却呈现出异于此时期创作的积极色彩。结合历... 1932年创作《迟桂花》前后,郁达夫在散文与旧体诗创作中多次表达了自己的隐逸之情。在《迟桂花》中,此种情绪仍有所出现,但随着小说人物郁先生重回上海而消失,这使得小说虽有淡淡愁绪,但最终却呈现出异于此时期创作的积极色彩。结合历史语境,分析文本中具有自叙性质的翁则生、郁先生二人,有助于透视郁达夫的双重自我,解读其面对现实人生时的不同态度及其背后中西混杂的价值观影响,以此探究具有现代性自我的郁达夫本人,在面对新的政局变化及现实生活对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压迫时的道路选择,观察郁达夫自我的反思性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桂花》 郁达夫 两个自我 忏悔 现代性
下载PDF
郁达夫在南洋:文化战士与浪漫诗人的双重特质
6
作者 黄丽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6-56,共11页
郁达夫以“颓废文人”的形象踏足“五四”文坛。1923年后,郁达夫文学思想中的“现实”因素逐渐增多。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郁达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在浪漫与现实、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之间摇摆。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远赴... 郁达夫以“颓废文人”的形象踏足“五四”文坛。1923年后,郁达夫文学思想中的“现实”因素逐渐增多。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郁达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在浪漫与现实、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无产阶级文艺思想之间摇摆。抗日战争爆发后,郁达夫远赴新加坡,以“文化战士”的形象现身新马文坛。郁达夫在南洋时期的创作,政论及杂文共同建构了其文化战士形象,亦凸显了其作为浪漫诗人的气质;旧体诗及散文字里行间透露着文艺为政治服务的使命感,但又隐含了浪漫派诗人的思绪。双重风格、双重意绪在不同的文本,甚至同一文本中拉扯、交替和碰撞,最终营构了具有双重精神特质的郁达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文学思想 文学创作 文学战士 浪漫诗人
下载PDF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书写“秋士”的深层意蕴
7
作者 李玲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1,共4页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名篇,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但鲜见对欧阳修、苏轼两名“秋士”的细致解读。文章从“互文性”入手,与“群性”和“他性”比较,探寻郁达夫在文中书写两名“秋士”的深层意蕴,以及他与两位古人在人生处境... 郁达夫《故都的秋》是当之无愧的散文名篇,相关研究汗牛充栋,但鲜见对欧阳修、苏轼两名“秋士”的细致解读。文章从“互文性”入手,与“群性”和“他性”比较,探寻郁达夫在文中书写两名“秋士”的深层意蕴,以及他与两位古人在人生处境、个人心境、创作特点、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相似性。由于种种人生遭际,郁达夫在“心理暮年”时像两名“秋士”一样转换心态,追求闲淡自适、悠然自得的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成就了这篇优秀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故都的秋》 秋士 欧阳修 苏轼
下载PDF
论郁达夫《毁家诗纪》中自传体诗文的书写
8
作者 杨仲友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1期31-34,40,共5页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毁家诗纪》 自传体诗文
下载PDF
关于余达父《致李岑秋先生书》的人物考证及其他
9
作者 日扯拉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余达父《罂石精舍文集》中收录了其写于1901年的《致李岑秋先生书》。李岑秋对余达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笔者未能找到对此信做了深入分析的先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李岑秋以及信中提及的其他两人的身份做了考证,接着对李岑秋其人其事... 余达父《罂石精舍文集》中收录了其写于1901年的《致李岑秋先生书》。李岑秋对余达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笔者未能找到对此信做了深入分析的先行研究。文章首先对李岑秋以及信中提及的其他两人的身份做了考证,接着对李岑秋其人其事做了论述,最后对余达父与李岑秋的交游之详情、李岑秋可能给予余达父的建议等做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达父 李岑秋 考证 交游
下载PDF
论郁达夫自传中的“自我叙述”
10
作者 潘磊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12,共6页
郁达夫在自传中将自我呈现为一个被贫穷和饥饿折磨着的孤僻少年,这一形象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使读者进一步理解郁达夫人格气质的形成原因;同时郁达夫将个人的爱情创伤与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联系在一起,赋予个人的爱情创伤以宏大的意... 郁达夫在自传中将自我呈现为一个被贫穷和饥饿折磨着的孤僻少年,这一形象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使读者进一步理解郁达夫人格气质的形成原因;同时郁达夫将个人的爱情创伤与弱国子民的屈辱感联系在一起,赋予个人的爱情创伤以宏大的意义,从而凸显出自我“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叙述,使自我与国家、时代联结在一起,而获得了“意义”。这既是其时因现代报刊业的发达而产生的现代文人群体谋生的需要,也是胡适等人对自传文体的社会价值的倡导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传记文学 郁达夫 自我叙述
下载PDF
城与人的遇合与龃龉——论郁达夫的杭州体验与书写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玉璇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2-66,共5页
在浙籍作家的杭州书写中,郁达夫是着墨颇多的一位。郁达夫的杭州书写,尤其是其与杭州之间的遇合与龃龉,带有典型的郁达夫式的况味。梳理郁达夫的杭州体验与书写,可发现其经历了从小镇青年的向往与幻灭,到旧式文人的耽爱与偏执,再到现代... 在浙籍作家的杭州书写中,郁达夫是着墨颇多的一位。郁达夫的杭州书写,尤其是其与杭州之间的遇合与龃龉,带有典型的郁达夫式的况味。梳理郁达夫的杭州体验与书写,可发现其经历了从小镇青年的向往与幻灭,到旧式文人的耽爱与偏执,再到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与私人恩怨迁移的嬗变,其中又始终夹杂着郁达夫式的私人意绪。杭州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一向尴尬,在郁达夫的文学地图中亦处于一个历史“中间物”的位置,城市精神定位模糊。而郁达夫本人也是处于一种半新不旧的矛盾中。飘忽游弋的城与漂泊无依的人,在动荡的时代中,既遇合又龃龉,同病相怜也同性相斥。城与人的精神的同质性,或许是郁达夫与杭州之间最为深层的羁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杭州 遇合 龃龉
下载PDF
“现代风景”的诞生:郁达夫小说风景书写与主体意识
12
作者 丰景 《写作》 2023年第5期80-88,共9页
郁达夫小说风景书写问题,自其诞生起便引起了批评家的注意。近年来随着西方及日本风景学理论的译介,郁达夫风景写作背后的主体、权力问题得以重新发现。郁达夫小说三个常见景物或观赏动作——“天”/自然、“如画”风景与“闲步眺望”... 郁达夫小说风景书写问题,自其诞生起便引起了批评家的注意。近年来随着西方及日本风景学理论的译介,郁达夫风景写作背后的主体、权力问题得以重新发现。郁达夫小说三个常见景物或观赏动作——“天”/自然、“如画”风景与“闲步眺望”——均带有强烈的现代主体观赏性:“天”代表了现代天人关系转变下,个体融入自然而获得的情绪快感;“如画”风景意味着主体将风景视为一个展示物,这产生于郁氏在日本的游历经验;“闲步眺望”不仅使人物通过漫无目的的“云游”,获得了沉思默想的思考与表达空间,同时也让主体通过“眺望”广阔而不确定的景观,刺激了想象力的产生。正是以上这些景观描写和观赏方式,使郁达夫笔下的自然风景成为颇具意味的现代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现代性 自然 如画风景
下载PDF
投稿与鲁迅的人际交往——《伪自由书》成书前后经过考述
13
作者 孙海佩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3-81,共9页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夫引荐,鲁迅与时任《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相识并频繁有书信往来。这些都为鲁迅持续投稿《自由谈》提供保障,成为日后集结出版《伪自由书》必不可少的契机。此外通过对鲁、郁、黎三人互动关系的爬梳也可以为《鲁迅日记》中一些因记载简略导致的悬念提供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鲁迅 黎烈文 《伪自由书》 《申报·自由谈》
下载PDF
郁达夫创作与翻译的美学一致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万敏 马建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7-90,共4页
郁达夫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几乎是个蒙尘的领域,而他的创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则更是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郁达夫的创作作品与翻译作品在思想内容、主人公形象、作品格调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美学一致性,体现了二者之间相生... 郁达夫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几乎是个蒙尘的领域,而他的创作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则更是个有待深入探索的问题。郁达夫的创作作品与翻译作品在思想内容、主人公形象、作品格调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美学一致性,体现了二者之间相生相长的互动关系,说明了翻译与创作在一国之文学中同等重要。这对研究兼作家与翻译家于一身的"五四"翻译家群体也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创作 翻译 美学一致性
下载PDF
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乔东义 常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54-59,共6页
以比较对照的方式探讨了鲁迅、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品格。他们2人作为"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家,分别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较之传统民族小说。他们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叙事方式、审美取向等方面均有了... 以比较对照的方式探讨了鲁迅、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现代性品格。他们2人作为"五四"时期的主要作家,分别为中国新文学贡献了一系列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品。较之传统民族小说。他们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叙事方式、审美取向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现代性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小说由传统到现代的独特进路及文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郁达夫 小说 现代性品格
下载PDF
跨文化视阈中的“零余者”——郁达夫和葛西善藏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倪祥妍 方汉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本文从跨文化形象学的视阈考察了日本著名私小说作家葛西善藏和中国作家郁达夫对"零余者"形象的不同想象,分析了世界文学中的这一经典形象的东方化历程及中日文化差异下"零余者"形象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跨文化 视阈 郁达夫 葛西善藏 零余者
下载PDF
引来的浪漫主义:重读郁达夫《沉沦》中的三篇小说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欧梵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9,共9页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 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引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中的小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包含大量的对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作品的引用。与一般五四作家引用西方文学不同,郁达夫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引证上,或认同西方作家并以此为榜样,而是把他喜爱的西方文学作品注入自己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虽然郁达夫没能把西方文学的文本放进他的小说后作进一步的创造性转化,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出另一个现代主义写作传统,但是,他的这种史无前例的西方文学的文本引用,至今看来依然可圈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沉沦》 西方文学 浪漫主义 文本引用
下载PDF
海外郁达夫研究漫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杭春 梁译心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69-176,共8页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 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叶的海外郁达夫研究,主要以日本、东南亚、欧美三大学界为代表,各各呈现出鲜明独特的视角、特色、倚重和成果,诸如日本学界的实证批评,南洋学界的主情批评,欧美学界的文本批评,都给国内郁达夫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和借鉴的新的信息和方法,亦体现了海内外郁达夫研究的互动和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 郁达夫研究 漫评
下载PDF
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与现代情感伦理变革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胜存 邓招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5-83,共9页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充斥着“零余者”形象,这不无颓废主义气息的文学形象,向我们呈示的是在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过程中,现代个体从传统道德构架和文化范式中脱胎而出,寻找、建构自我的艰难心理历程的一个侧面。同时,郁达夫笔下的性描述与性... 郁达夫小说创作中充斥着“零余者”形象,这不无颓废主义气息的文学形象,向我们呈示的是在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过程中,现代个体从传统道德构架和文化范式中脱胎而出,寻找、建构自我的艰难心理历程的一个侧面。同时,郁达夫笔下的性描述与性欲话语表达作为中国现代伦理变革这场影响深远的价值范式转型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对自我、族群以及现代伦理道德的重构。这是以一种弗洛伊德式的“影响的焦虑”记录了现代个体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一种美学反抗。某种意义上,郁达夫小说的颓废书写是中国现代情感伦理变革历程中的一个显著文学事件,为现代感性自我这种全新的主体模式提供了一种存在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颓废书写 情感伦理
下载PDF
地域视野下的郁达夫自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樟华 姚静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28-37,共10页
郁达夫的自传作品作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传创作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了诸多地域因素的影响。二三十年代沿海地区的自传出版潮流激发了郁达夫的自传创作欲望,这是郁达夫自传创作的主要动因。而... 郁达夫的自传作品作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传创作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都明显受到了诸多地域因素的影响。二三十年代沿海地区的自传出版潮流激发了郁达夫的自传创作欲望,这是郁达夫自传创作的主要动因。而影响郁达夫自传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的是近代浙江的思想变革,以及浙西柔美的"水性"文化和20世纪早期日本社会的文化。前者作为郁氏的故乡,它的影响具有深层性;而后者不仅培养了他良好的文学素养,而且深刻影响了他的个性。二者共同造成了郁达夫自传作品求真求善、浪漫感伤的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自传 地域视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