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朝事迹编类》与《舆地志》辑佚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可辉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1-34,共4页
《六朝事迹编类》,南宋初年张敦颐撰,名称六朝而所记重在建康,记六朝时代的建康史迹及其在隋唐北宋间的演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该书对于已经散失的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大型地理志之一《舆地志》多有征引,或堪于较早文献所引相较,或为征引... 《六朝事迹编类》,南宋初年张敦颐撰,名称六朝而所记重在建康,记六朝时代的建康史迹及其在隋唐北宋间的演变,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该书对于已经散失的中国历史上较早的大型地理志之一《舆地志》多有征引,或堪于较早文献所引相较,或为征引渊薮,也具有重要的文献辑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事迹编类 舆地志 地方志 辑佚
下载PDF
《晋安帝纪》与东晋安帝朝史书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建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08年第5期16-19,共4页
黄奭《晋安帝纪》辑本材料出处名称多达六种。经笔者考订,《隋志》所著录王韶之《晋纪》与两《唐志》所著录《崇安记》及《宋书》所载《晋安帝阳秋》皆为《晋安帝纪》之异名,而黄奭辑本中之《续晋安帝纪》与《晋安帝纪》非一书,乃作者... 黄奭《晋安帝纪》辑本材料出处名称多达六种。经笔者考订,《隋志》所著录王韶之《晋纪》与两《唐志》所著录《崇安记》及《宋书》所载《晋安帝阳秋》皆为《晋安帝纪》之异名,而黄奭辑本中之《续晋安帝纪》与《晋安帝纪》非一书,乃作者误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安帝纪》 王韶之Ⅸ晋纪》 《太平御览》
下载PDF
越南阮廌《舆地志》对“越地”的空间想象与诠释 被引量:1
3
作者 魏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越南早期形成的各类神话、传说蕴含着诸多有关“越地”的想象性描述。15世纪初,越南精英阶层在构建国家谱系过程中,对“越地”的空间想象及概念和内涵进行再诠释,其核心有两点,一则延续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以体现其历史悠久性;二则意欲... 越南早期形成的各类神话、传说蕴含着诸多有关“越地”的想象性描述。15世纪初,越南精英阶层在构建国家谱系过程中,对“越地”的空间想象及概念和内涵进行再诠释,其核心有两点,一则延续中国历史文献的记载,以体现其历史悠久性;二则意欲将春秋吴越对抗的历史嫁接到后黎朝政权与明朝之间的关系上,以体现自身的正统性。通过对“越地”的空间想象与文本诠释,后黎朝构建了一个符合当时理念所秉承的“正统性”历史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地志》 后黎朝 越地 空间想象 文本诠释
下载PDF
清刘文淇、刘毓崧地理方志校勘述评——以《宋元镇江志校勘记》《舆地纪胜校勘记》为例
4
作者 孙靖 王媛 《历史地理研究》 2024年第2期62-70,162,共10页
清人刘文淇、刘毓崧父子共同完成了4卷《宋元镇江志校勘记》和52卷《舆地纪胜校勘记》。针对未经编次的辑本宋、元《镇江志》,刘氏校正了文字段落、类目篇章、行款格式等,厘清了混杂的诸志并各复其貌。还利用新发现的影宋抄本《舆地纪胜... 清人刘文淇、刘毓崧父子共同完成了4卷《宋元镇江志校勘记》和52卷《舆地纪胜校勘记》。针对未经编次的辑本宋、元《镇江志》,刘氏校正了文字段落、类目篇章、行款格式等,厘清了混杂的诸志并各复其貌。还利用新发现的影宋抄本《舆地纪胜》,爬梳群籍、着力他校,通过地志体例特征,以理校的方式,配以精深的小学功底,最大程度存真复原。在整个校勘过程中,刘氏态度通达、实事求是,还归纳总结了校勘理论,虽偶有失误,但瑕不掩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文淇 刘毓崧 《镇江志》 《舆地纪胜》 校勘
下载PDF
基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 被引量:1
5
作者 邓海祥 侯凌森 +1 位作者 黄灿 方玉甫 《中医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100-2105,共6页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 “火郁发之”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是热性病证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后世医家对其多有阐发。“火郁发之”理论强调治疗火郁之证时,“发”其“郁”,从其属,伏其主,针对病性、病位、兼夹虚实等具体情况因势利导,审因辨治,解郁散火,畅达气机,祛除病邪,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升降散来源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瘟疫条辨》,是温病十五方之首,其辨证关键在于只要属于气机失调,无论寒热虚实,都可以用升降散来调节机体脏腑气机,起到郁开气达、气血调和之功。痤疮发病多归结于火热郁结于体内所致,因此,从火郁发之论述升降散治疗痤疮对于痤疮论治具有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散 痤疮 “火郁发之” 火郁证 气机 《黄帝内经》 《伤寒瘟疫条辨》
下载PDF
《胤禛围屏美人图》探秘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23,158,共18页
本文作者从被称之为《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画面背景中,发现其署名为米元章、董其昌的法书条幅,不但其诗文内容是题此套美人图的,而且诗亦为胤禛本人所作。更奇怪的是,其书法也是胤禛的亲笔。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真名实姓隐去而假借他人名... 本文作者从被称之为《雍正十二美人图》的画面背景中,发现其署名为米元章、董其昌的法书条幅,不但其诗文内容是题此套美人图的,而且诗亦为胤禛本人所作。更奇怪的是,其书法也是胤禛的亲笔。为什么他要将自己的真名实姓隐去而假借他人名号呢?其中必定有其用意与奥秘。作者从画幅的创作时间、地点、目的以及其表现形式和制作规模等入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大量的文献和图像资料分析和对比,其结论为:1、其创作时间,正是康熙诸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12-1721),胤禛采用了韬晦战术使自己处于斗争漩涡的边沿,不即不离,最终得到了皇位;2、从题诗的内容可以看到胤禛在夺取皇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是借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文学手法,表现出他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3、这十二幅美人图,既不是画他的十二或几个妃子,也不是画家凭空想象出来的抽象美人,而是以他的嫡福晋即后来的皇后那拉氏为模特创作出来的,画的仅只是一个人;4、这十二幅美人图,其正名应当称"胤禛围屏美人图"。"胤禛"是人名,表明他亲自参与创作构思和制作。而"雍正"是年号,只能说明时代,画像创作于康熙年间,用《雍正十二美人图》之名,不确切。"围屏"是创作的形式,如此规模很特别。"美人图"是胤禛自己的取名,尊重作者本意。这个名称,既符合历史事实,又具特色,应当将原图名予以改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雍正十二美人图 雍正 胤禛 破尘居士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雍邸集》 圆明园记 雍正行乐图 雍正耕织图 钮祜禄氏 那拉氏 胤禛围屏美人图
原文传递
基于《黄帝内经》探讨“火郁发之”本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姬越越 田露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312-2316,共5页
运气“火郁”的产生与寒湿之气盛行密切相关,“火郁”之病位在心,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火郁发之”作为五郁治则之一,蕴含“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之深意,即“发之”具有制水以散外寒(折其郁气)和益火以散郁火(资其化源)两方面内涵。《黄... 运气“火郁”的产生与寒湿之气盛行密切相关,“火郁”之病位在心,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火郁发之”作为五郁治则之一,蕴含“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之深意,即“发之”具有制水以散外寒(折其郁气)和益火以散郁火(资其化源)两方面内涵。《黄帝内经》火郁的病候特点可以概括为:火郁具有局部性,其病位以心为主,兼见心神及其他脏腑的病变,其病性在心多见热证,热势具有收敛、压抑的特性,并常伴有气郁出现。在其他脏腑可见寒证,整体上呈现寒热错杂的属性。“火郁发之”治则可具体演化为解表散寒、补脾益气、温通心脉、宣透郁火、疏理肝气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郁发之” 《黄帝内经》 运气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黄帝内经》“火郁发之”辨治癌病探微 被引量:6
8
作者 黎斌怡 魏丹丹 +1 位作者 翟怡然 蒋士卿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2511-2515,共5页
"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证的治疗大法,自问世以来逐步形成了证、机、法、方高度一致的治病理论体系。癌病的核心病机是因郁而生,久则有热,热炽化火,邪火久炼而致,是积结内变而成,即火郁致癌,并据此立论"升阳散火"法... "火郁发之"是针对火郁证的治疗大法,自问世以来逐步形成了证、机、法、方高度一致的治病理论体系。癌病的核心病机是因郁而生,久则有热,热炽化火,邪火久炼而致,是积结内变而成,即火郁致癌,并据此立论"升阳散火"法为治癌之法。该法是通过顺应阳喜升腾、恶遏伏和内郁火热"上炎下传"之性,因势利导,透散邪热,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衡。另外,结合癌病病期、病性、病位之差,火郁虚实之别以及三焦火势之异,提出辨治癌病和运用"升阳散火法"须首辨病之虚实,再辨三焦之不同。对于"火郁"为虚者,"发之"应以补散为法,即当培之助之;对于实火者,则当以清透为要,即裁之抑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火郁发之” 癌病 升阳散火法 虚实 三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