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关系视角下豫剧《朝阳沟》新解
1
作者 张乐林 刘芊绵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 城乡关系是中国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豫剧《朝阳沟》揭示了银环“上山下乡”的现实动因与艺术逻辑,其城乡关系书写既意蕴复杂又富有时代特征。《朝阳沟》审美化的乡村风景显现着农村对于城市的优越,其内涵超越了古典的田园文化旨趣,而有着风景政治学的当代价值指向。情感化的伦理叙事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城市知青如何受到乡民温暖而有力的关爱,得到日常身心的安顿。国家认同使银环把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自觉地融入国家发展的需要,决心当一个“农业科学家”。对农业现代化的想象是《朝阳沟》城乡关系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沟 豫剧 城乡关系 伦理叙事 国家认同
下载PDF
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研究
2
作者 任铭月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0-83,共4页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豫剧引入小学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瑰宝的一种必要手段.当前,豫剧进入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存在教材内容不够完善且编排不够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的现实问题.为此,要完善河南省小学音乐教材内容与结构,加强河南省小学音乐豫剧师资队伍建设,健全河南省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育 豫剧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罗周《世说新语》题材戏曲创作的书写路径
3
作者 郑世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对魏晋文化的痴迷促成了青年编剧罗周的《世说新语》题材系列创作,包括2014年创作的扬剧《衣冠风流》,2018年创作的越剧《乌衣巷》,以及2019年开始创作的昆曲《世说新语》折子戏系列。《衣冠风流》和《乌衣巷》是她在这个题材的探索和... 对魏晋文化的痴迷促成了青年编剧罗周的《世说新语》题材系列创作,包括2014年创作的扬剧《衣冠风流》,2018年创作的越剧《乌衣巷》,以及2019年开始创作的昆曲《世说新语》折子戏系列。《衣冠风流》和《乌衣巷》是她在这个题材的探索和起步之作,两部作品分别从政治和情感出发,完成了对魏晋风度的精神建构,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元明清以降同类题材书写存在的困境,建立起了同类题材书写的写作范式,却仍未及圆满。而随后的昆曲《世说新语》折子戏系列则是罗周为《世说新语》题材戏曲创作寻找到的最适配、最完满的形式,并通过她独特的写作技巧,使《世说新语》中的诗性瞬间在舞台上迸发出了最大的生命能量和戏剧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周 《世说新语》 扬剧《衣冠风流》 越剧《乌衣巷》 昆曲《世说新语》
下载PDF
论文学史上“一人永占”之说的形成过程
4
作者 冯蒴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 明末清初,萃锦堂本《一笠庵新编传奇四种》虽已刊行于世,但此时的案头读者对李玉《人兽关》与《永团圆》多有批评,尚无人将此二剧与《一捧雪》《占花魁》并称。与此同时,昆剧艺人对此二剧之折子戏的不断琢磨,使得二剧盛行于舞台。乾隆五十九年,宝研斋本《一笠庵四种曲》刊行,该本将李玉原作《人兽关》《永团圆》二剧替换为冯梦龙改本,逐渐取代了李作的案头读本地位。在冯梦龙、昆剧艺人和书商的共同作用下,《人兽关》《永团圆》才能与《一》《占》比肩,“一人永占”的说法遂流传开来,并为后世文学史家所转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一笠庵四种曲》 “一人永占”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戏剧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7-81,共5页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 曹禺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大师,他在戏剧创作过程中不仅善于汲取西方戏剧理论精华,同时他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戏剧家,他的戏剧创作同时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剧作中对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关系的描写以及对父权秩序的不满和挑战,是受到幼年家庭文化的影响;他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和构筑戏剧氛围时,又借鉴并浸润着中国传统戏曲的文化精髓;他对“仁”这一品质的不吝赞美,对善恶因果论的重视以及对原始人性的肯定和赞扬,则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戏曲 曹禺 戏剧创作
下载PDF
稗官为传奇蓝本——李渔小说改编戏曲的创作手法研究
6
作者 吴兰娟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李渔将戏曲取材于小说这一文学现象总结为“稗官为传奇蓝本”。不同于绝大多数剧作家在戏曲创作时拾取现成题材的做法,李渔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小说和戏曲本身存在的文体差异以及李渔创作理... 李渔将戏曲取材于小说这一文学现象总结为“稗官为传奇蓝本”。不同于绝大多数剧作家在戏曲创作时拾取现成题材的做法,李渔创造性地将自己的四部小说改编成戏曲,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由于小说和戏曲本身存在的文体差异以及李渔创作理论的影响,改编而来的戏曲在叙述方法、人物设置和情节安排上都与原本小说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小说 戏曲 改编 创作手法
下载PDF
河南省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豫剧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国华 潘薇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本文从当前河南省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豫剧保护和开发上的不足入手,总结了导致豫剧衰落的因素,进而分析了豫剧旅游开发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豫剧实施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对当前河南省乃至全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从当前河南省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豫剧保护和开发上的不足入手,总结了导致豫剧衰落的因素,进而分析了豫剧旅游开发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河南豫剧实施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对当前河南省乃至全国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提供了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 豫剧 旅游开发
下载PDF
步入戏曲:新文艺人的改造——以20世纪50年代河南豫剧院三团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宗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6-200,214,共6页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构起来的豫剧演员的主体队伍,包括几个来源,其中最主要是经过改造的旧艺人,以及由各文工团转而从事豫剧活动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艺人的塑造,不仅是对旧艺人的思想与艺术改造,还包括那些在解放战... 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构起来的豫剧演员的主体队伍,包括几个来源,其中最主要是经过改造的旧艺人,以及由各文工团转而从事豫剧活动的革命文艺工作者。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新艺人的塑造,不仅是对旧艺人的思想与艺术改造,还包括那些在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时期已服务于解放战争的年轻的党的文艺工作者。本文以河南豫剧院三团演职人员为例,分析新文艺工作者转变成地方戏探索尖兵的艰苦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20世纪50年代 戏改 艺人改造 河南豫剧院三团 戏曲创作
下载PDF
从民族声乐看语言创造的艺术美 被引量:7
9
作者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5-117,共3页
以民族声乐的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风格和汉字的咬字吐字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美。以河南豫剧、山东民歌、苏南民歌为例,进一步显现中国戏曲和民歌的魅力,并呼吁坚持“民族性”的方针,繁荣民族声乐。
关键词 民族声乐 语言的风格 汉字的咬字吐字 河南豫剧 山东民歌 苏南民歌
下载PDF
大气磅礴 凝重雄浑的史诗性品格——论徐占海的正歌剧音乐创作 被引量:9
10
作者 居其宏 《音乐探索》 2014年第2期80-92,共13页
在新时期我国歌剧作曲家中,徐占海正歌剧作品仅有《归去来》《苍原》和《钓鱼城》3部,数量虽不多,但起点高、无次品,部部有特点,戏戏出新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自《归去来》初涉歌剧创作,其大气磅礴的史诗性品格初露端倪;到... 在新时期我国歌剧作曲家中,徐占海正歌剧作品仅有《归去来》《苍原》和《钓鱼城》3部,数量虽不多,但起点高、无次品,部部有特点,戏戏出新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自《归去来》初涉歌剧创作,其大气磅礴的史诗性品格初露端倪;到《苍原》横空出世,其史诗性品格益发彰显,音乐戏剧性思维已显出成熟的歌剧品格;直至《钓鱼城》上演,其史诗性品格得到进一步发扬,歌剧音乐戏剧性思维更为成熟并显出构思缜密、发展有机,对正歌剧表现手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更为纯熟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占海 《苍原》 《钓鱼城》 歌剧音乐创作
下载PDF
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论李渔戏曲理论的艺术本体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葛丽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120,共6页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 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然而,在戏曲艺术实践不断成熟、不断完备的情况下,我国戏曲理论却始终停留在以戏曲局部的音乐性与文学性统观戏曲艺术整体的框架中。李渔的戏曲理论则首次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戏曲理论研究格局,以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为基点,涵盖了戏曲艺术本体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李渔戏曲理论从文学属性的倚重到戏曲本体的回归,标志着我国的戏曲艺术在理论上达到了艺术本体自觉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 戏曲理论 本体 舞台表演性
下载PDF
曾燠扬州幕府戏曲活动叙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11,共8页
曾燠幕府是清代扬州地区以文事见称于时的重要团体。幕主人曾燠周围集聚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公事余暇或唱酬宴饮中往往伴有戏曲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人幕宾对新剧的集中品评、题词;二是文人幕宾诗文记录中的观演剧活动;三是... 曾燠幕府是清代扬州地区以文事见称于时的重要团体。幕主人曾燠周围集聚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公事余暇或唱酬宴饮中往往伴有戏曲活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人幕宾对新剧的集中品评、题词;二是文人幕宾诗文记录中的观演剧活动;三是虽有部分文人未见其有在曾燠幕府的直接的戏曲活动的记录,但他们对戏曲的喜好亦可佐证其在曾燠幕府参与了部分戏曲活动。曾燠幕府呈现出戏曲幕宾众多、戏曲活动丰富、演出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曾燠幕府戏曲活动的丰富性为扬州剧坛的兴盛及其成为乾嘉时期南方戏曲活动的中心提供了史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燠幕府 扬州 戏曲活动
下载PDF
新旧之间:郁达夫对戏曲的“接受”与“化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辉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112-119,共8页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位具有复杂文化个性的作家。他一方面推崇现代文明,嘲弄旧道德,倡导新文化,积极探索现代的文学形式,扮演新文化战士的角色;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文人趣味,沉迷于旧体诗词,流连戏园,结交名伶,品戏论曲,表现出旧式"...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一位具有复杂文化个性的作家。他一方面推崇现代文明,嘲弄旧道德,倡导新文化,积极探索现代的文学形式,扮演新文化战士的角色;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文人趣味,沉迷于旧体诗词,流连戏园,结交名伶,品戏论曲,表现出旧式"名士"作风和"才子"气质。戏曲是郁达夫日常娱乐与交游的重要文化媒介,跨越传统的现代文人视角造就了他独特的戏曲观念和审美品位,对戏曲的迷恋折射出其复杂的精神面相。戏曲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对戏曲的"化用"丰富了其作品的审美意蕴。郁达夫以个性化的方式展现了现代文人与伶人、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微妙互动,在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历史进程中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戏曲 接受 化用
下载PDF
古典戏曲学“俊语”术语纵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俊国 张小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60,共7页
古典戏曲学中"俊语"这一批评术语,经历了从作为戏曲文学语体本质特征的界定,到用作语体之一的称名,体现了古典戏曲学面对创作实践从市井机巧到文人雅趣的变化,以及进行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意识。顺应传统批评方式的感性特质,以... 古典戏曲学中"俊语"这一批评术语,经历了从作为戏曲文学语体本质特征的界定,到用作语体之一的称名,体现了古典戏曲学面对创作实践从市井机巧到文人雅趣的变化,以及进行自我调适的能力和意识。顺应传统批评方式的感性特质,以对创作实践的"二次"品鉴为基础,与理论文献相印证,对"俊语"术语内涵层次和纵向发展轨迹加以勾勒,考察批评术语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变迁,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语境中理论效度和价值生命,可以达到对理论史发展脉搏的把握,获得对其时文学审美趣向及其面临的具体问题的别样认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曲学 俊语 本色 批评术语
下载PDF
李渔戏曲艺术之舞台表演论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丽英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李渔的戏曲理论依照戏曲艺术由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逻辑顺序分为词曲部与演习部两大部分。李渔用"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巧妙又有机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论剧本创作,始终围绕着登场搬演这一核心;论戏曲表演,又以剧本的创作质... 李渔的戏曲理论依照戏曲艺术由剧本创作到舞台表演的逻辑顺序分为词曲部与演习部两大部分。李渔用"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巧妙又有机地把二者结合在一起——论剧本创作,始终围绕着登场搬演这一核心;论戏曲表演,又以剧本的创作质量为前提,鲜明地标识着其戏曲理论始终以戏曲艺术舞台表演性为观照标准的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戏曲理论 戏曲艺术 舞台表演
下载PDF
樊粹庭在豫剧现代化进程中的卓越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大新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樊粹庭倾注毕生的精力才智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和创新:改建现代化剧场,组建行当齐全的演员阵容,扩充提升豫剧祥符调唱腔体系,"因人设戏"编创剧本和培养舞台精英,建构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编导理念,完善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 樊粹庭倾注毕生的精力才智致力于豫剧的改革和创新:改建现代化剧场,组建行当齐全的演员阵容,扩充提升豫剧祥符调唱腔体系,"因人设戏"编创剧本和培养舞台精英,建构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编导理念,完善以编剧导演为中心、以演员为主体、以观众为接受和评判群体的运营机制。他不仅引导豫剧高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原文化,且在民族解放的进程中实现豫剧的现代化转型,铸造为受众最多、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地方剧种。历史的汗青将樊粹庭定格为"现代豫剧之父"和近代地方戏改革的先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粹庭 豫剧改革 “现代豫剧之父”
下载PDF
论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的矛盾及其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丽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49,126,共6页
在隋唐就被神化、宋元明清又不断被最高统治者褒封的关羽,是深受尊崇的佛道之神、世俗之圣。但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则复杂矛盾。在张飞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胆小懦弱、屈从权威、逆来顺受的庸夫;而在关羽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义薄云天的英... 在隋唐就被神化、宋元明清又不断被最高统治者褒封的关羽,是深受尊崇的佛道之神、世俗之圣。但元杂剧中的关羽形象则复杂矛盾。在张飞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胆小懦弱、屈从权威、逆来顺受的庸夫;而在关羽为主角的剧中,关羽是义薄云天的英雄。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矛盾的成因,一是对关羽形象的建构文学作品较之佛道及世俗道德等抽象意识形态相对滞后,元代其文学形象尚未达到其所"应有"的"神"、"圣"境界;二是如今看到的元杂剧中完美的关羽形象多为明刊本,经过明代意识形态的剪裁。研究元杂剧中关羽形象的矛盾及其成因对探讨关羽被神化的过程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艺术作品 关羽 人物形象 元杂剧 神化 庸夫 完人
下载PDF
民间祭仪剧中的关羽形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海燕 《宜春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132-134,共3页
在民间祭仪剧中,关羽这位三国历史名将成了百姓所企盼的神的形象和力量的表现。通过与历史故事相结合的祭仪剧的表演,百姓觉得自己心中的神就是舞台上的样子,戏曲舞台也就是神力活动的场所,这也就是祭仪剧中关羽形象的民俗价值所在。
关键词 民间祭仪剧 关羽 傩戏 莆仙戏
下载PDF
略论梁辰鱼之考订元剧 被引量:1
19
作者 黎国韬 禤颖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3-67,95,共5页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 梁辰鱼考订元剧,可以视为他效仿魏良辅再度改良昆腔的工作之一,这为他自翻新调作了准备,也是新昆腔得以运用于传奇创作并被搬上戏剧舞台的重要保证。梁氏考订元剧的主要成果表现在杂剧《红线女》的创作上,此剧为《浣纱记》的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辰鱼 元剧 北曲 昆腔 红线女 妇女观念
下载PDF
“无声戏”与“结构第一”:试论李渔的叙事主张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果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0-93,共4页
清初文学家李渔兼擅小说、戏曲创作 ,明确认识到二者作为叙事文学的共通性 ,由此提出了“无声戏”与“结构第一”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著名命题。“无声戏”强调小说情节在戏剧性冲突中发展 ,注重核心事件 ,注重事件之间联系的技巧 ,而相... 清初文学家李渔兼擅小说、戏曲创作 ,明确认识到二者作为叙事文学的共通性 ,由此提出了“无声戏”与“结构第一”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著名命题。“无声戏”强调小说情节在戏剧性冲突中发展 ,注重核心事件 ,注重事件之间联系的技巧 ,而相对地轻视描写 ;“结构第一”则突出强调了戏曲的叙事性 ,特别是突出其中核心关目的重要性。李渔对叙事文学的这一基本态度与创作主张 ,在其创作实践尤其是戏曲创作中有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第一" "无声戏" 李渔 叙事主张 小说 戏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