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济消毒饮古代文献考证与分析
1
作者 郑陆峰 李鸿涛 陈广坤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搜集有关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普济消毒饮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组方原理、剂量炮制、主治病证、用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筛选得到普济消毒饮相关古籍文献235条,涉及中医古籍139部。普济消毒饮源于《东垣试效... 搜集有关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普济消毒饮的历史源流、药物组成、组方原理、剂量炮制、主治病证、用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经筛选得到普济消毒饮相关古籍文献235条,涉及中医古籍139部。普济消毒饮源于《东垣试效方》,由黄芩、黄连、人参、陈皮、玄参、甘草、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柴胡、桔梗14味中药组成,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为上焦热盛所致的大头瘟等疾病。在涉及药味炮制的76条文献中,以甘草最多,多为生(44/45);其次为僵蚕,多为炒(38/44);黄连、黄芩多为酒炒(28/40、24/37);用法上以煮散剂为主,自明末剂型逐渐转变为汤剂。通过数据挖掘整理、系统分析记载普济消毒饮的中医古籍文献,为古代名方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中医古籍 考证
下载PDF
论袁宏道《潇碧堂集》对苏轼的接受
2
作者 徐晓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0-35,共6页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 在明代轻视宋诗的大背景下,袁宏道推崇苏轼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袁宏道《瓶花斋集》《潇碧堂集》等文集都可以反映出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潇碧堂集》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袁宏道柳浪乡居时期的诗文结集。柳浪乡居期间,袁宏道与苏轼产生了更深的精神联系,这段时间也是袁宏道接纳和学习苏轼最重要的时期。袁宏道对苏轼的接受影响到了苏轼诗文在晚明文坛的流行,进一步又影响到了明末清初宋诗风气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碧堂集》 袁宏道 苏轼 晚明思潮
下载PDF
褚渊:从宋明帝的顾命大臣到齐高帝的佐命功臣
3
作者 王斐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刘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的褚渊,父子两代联姻皇室,深受宋明帝的信任,被委以托孤之重任。但他却投靠权臣萧道成,辅佐萧道成灭宋建齐,由宋明帝的顾命大臣转变为齐高帝的佐命功臣。其客观原因是刘宋晚期政治腐败、积重难返,其主观原因则是当... 刘宋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的褚渊,父子两代联姻皇室,深受宋明帝的信任,被委以托孤之重任。但他却投靠权臣萧道成,辅佐萧道成灭宋建齐,由宋明帝的顾命大臣转变为齐高帝的佐命功臣。其客观原因是刘宋晚期政治腐败、积重难返,其主观原因则是当时门阀士族普遍而浓厚的家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的观念以及褚氏家族利益至上的传统。褚渊在萧道成建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褚氏家族赢得了荣华富贵。但褚渊的行为与传统儒家忠君思想背道而驰,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讥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渊 宋齐嬗代 顾命大臣 佐命功臣
下载PDF
元晓“和诤”论与中国儒释道思想 被引量:5
4
作者 魏常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2,共6页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 虚空包容观、平等大悲观、一心同源观,这“三观”可以说是元晓“和诤”的理论基石。“和诤”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其中体现着对“争”的肯定,它承认各种思想理论的并存并行。“和诤”是站在一种极高的境界上超越一般所谓“和”与“争”的思维方式。元晓的“和诤”思想在他的主要著作《起信论疏》中有鲜明的表现。中国的儒、释、道都有重视“和”的传统,这是元晓佛学思想的来源。作为韩国佛教史上最为著名的佛学家,他的佛学思想不仅在韩国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中国的佛教思想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说明中韩传统思想具有交叉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晓 “和诤”论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韩国传统思想文化
下载PDF
“沉思翰藻”锥指——兼论阮元释义同萧统原序之区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卿磊 谢谦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被普遍认为是其诸体共用的选文通则乃至文学之界说,这一观点首创于清代阮元。考之魏晋南朝文论及彼时总集编选的通例,这一解释似有违萧统原义。所谓"沉思翰藻",是萧统对&q... 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被普遍认为是其诸体共用的选文通则乃至文学之界说,这一观点首创于清代阮元。考之魏晋南朝文论及彼时总集编选的通例,这一解释似有违萧统原义。所谓"沉思翰藻",是萧统对"史论"这一文体为何列入《文选》的说明,从中体现的选文标准,也主要适用于史论一体,而非诸体通用。阮元对"沉思翰藻"的解释,其目的是将逐渐沦为道学附庸的文学重新独立出来,扶植与古文道统不相干的骈文,另立骈文文统,从而达到排挤桐城派以占据文章正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沉思翰藻 萧统 阮元
下载PDF
宋元的啸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应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啸在唐代以后仍然有所发展。苏东坡宋代是啸文学的突出代表 ;南宋时社会观念对啸持贬斥态度 ,啸发生转折。之后 ,啸的主体转入民间 ,实用暗号性的啸在社会生活中十分盛行 ,同时唐进入文学作品 。
关键词 苏轼 英雄小说 北宋 南宋 唿哨 文学活动 音乐 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
下载PDF
日记何以成为小说——以施蛰存《上元灯》文本分析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俐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 为了探明中国现代文学中日记何以成为小说,日记体小说艺术价值形成具有怎样的机制。从叙事学角度,以施蛰存日记体小说《上元灯》为例进行文本分析,结论认为:日记成为小说的关键在于自我内心叙述话语的形成,日记体小说艺术在阅读中是通过“离间效果”让读者获得审美愉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元灯》 日记体小说 文本分析 艺术价值
下载PDF
元晓对中韩佛教文化交流的贡献──以《大乘起信论》疏、记为中心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立夫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119-122,共4页
隋唐时韩国高僧元晓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起信论疏》、《大乘起信论别记》认为一心二门是大乘佛法"一以贯之"的无上法门,其中一心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根本所在;二门只是在一心的基础上的权宜展开... 隋唐时韩国高僧元晓为中韩佛教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起信论疏》、《大乘起信论别记》认为一心二门是大乘佛法"一以贯之"的无上法门,其中一心是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根本所在;二门只是在一心的基础上的权宜展开。这一注解客观上反映了隋唐时期中国佛教走向一统的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元晓 隋唐时期 中国 佛教文化交流
下载PDF
张爱玲《小团圆》中的“胡张之恋”——兼谈胡兰成的《今生今世》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思谦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5,共11页
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小团圆》再现作家挣扎于"痛苦之浴"、维护女性"人的尊严"的艰难历程,对胡兰成《今生今世》陈腐的性别观及封建婚姻观进行现代解构;在勇敢正视痛苦的生命感觉同时,表现出作家对爱情婚姻这一人... 张爱玲的自传式小说《小团圆》再现作家挣扎于"痛苦之浴"、维护女性"人的尊严"的艰难历程,对胡兰成《今生今世》陈腐的性别观及封建婚姻观进行现代解构;在勇敢正视痛苦的生命感觉同时,表现出作家对爱情婚姻这一人类生存问题充满了矛盾与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胡兰成 《今生今世》
下载PDF
论文化原型与《白鹿原》的对话性——以田小娥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骥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白鹿原》除了作者极力张扬的白鹿原型以外,还有许多作者未必明确意识到的原型意象或意象模式,仅田小娥就关联着狐狸精、女鬼复仇、白蛇-法海等文化原型。诸多文化原型将不同的观念因素和情感因素渗入了文本,从而... 从原型批评的角度看,《白鹿原》除了作者极力张扬的白鹿原型以外,还有许多作者未必明确意识到的原型意象或意象模式,仅田小娥就关联着狐狸精、女鬼复仇、白蛇-法海等文化原型。诸多文化原型将不同的观念因素和情感因素渗入了文本,从而形成了不同声音在文本中的对话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田小娥” 文化原型 对话性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朱庭珍《筱园诗话》之“诗法”说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世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 "诗法"理论,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核心命题之一。《筱园诗话》诗法理论大致可分为诗法"辩证观"、诗法"主体论"、诗法"自然论"等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分析,可以对《筱园诗话》之"诗法"理论有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庭珍 《筱园诗话》 诗法
下载PDF
清代滇人学者朱庭珍的《筱园诗话》及诗法主张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 诗法是中国古典诗学主要探讨的一个核心命题,但历代诗话对诗法加以系统探讨和关注的论著并不多见,且谈法都显得比较琐碎、零散。古典诗学中对诗法主要持"死法"与"活法"之说,"死法"不可取,"活法"之说又大多语焉不详。《筱园诗话》对诗法持"有定法"与"无定法"有机结合的辩证观,对诗歌创作之技巧与法则作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是中国古典诗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部诗歌创作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死法” “活法” 《筱园诗话》 辩证观
下载PDF
《小团圆》与张爱玲的创伤记忆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光祖 《中州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24-26,共3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阅读和深入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藏一生的隐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团圆》 张爱玲 创伤记忆
下载PDF
被掩盖的理性——留园石林小院院落空间解读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帅波 周莹莹 田国行 《华中建筑》 2011年第1期169-173,共5页
该文即试图利用一些几何和数字的理性化表征以及对密斯理性空间的解读,分别从空间的观赏匀质性、流动的"动态多点透视"性、视觉的隐形均衡性等三个方面对苏州留园石林小院院落空间进行剖析,探究这种体验模式下空间的文化性及... 该文即试图利用一些几何和数字的理性化表征以及对密斯理性空间的解读,分别从空间的观赏匀质性、流动的"动态多点透视"性、视觉的隐形均衡性等三个方面对苏州留园石林小院院落空间进行剖析,探究这种体验模式下空间的文化性及其人文内涵,力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石林小院院落被长期掩盖的理性空间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园石林小院院落空间 体验模式 掩盖的理性
下载PDF
《古文辞类纂》李刻本校勘原委与学术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祚民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古文辞类纂》李刻本的校勘工作,主要是由桐城著名的文献学家萧穆承担的。付印之前,又经吴汝纶历时半年的审核;付印出版之后,李承渊又作了进一步校勘刓版,最终成为精善之本。由于李本中的《校刊古文辞类纂序》是萧穆以李承渊的身份代... 《古文辞类纂》李刻本的校勘工作,主要是由桐城著名的文献学家萧穆承担的。付印之前,又经吴汝纶历时半年的审核;付印出版之后,李承渊又作了进一步校勘刓版,最终成为精善之本。由于李本中的《校刊古文辞类纂序》是萧穆以李承渊的身份代作而成,掩盖了萧穆的校勘功绩。吴汝纶出于对吴昌期刻本的偏好,而说萧穆"用吴本而加姚氏晚年圈识",又抹杀了萧穆的校雠之功。萧穆在校勘中标明句读,使李本《古文辞类纂》成为较早句读分明的文学总集,在近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史和书籍印刷史上开风气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辞类纂》 李刻本 李承渊 萧穆 吴汝纶
下载PDF
从《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看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萌 李金泽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1-75,共5页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诗歌史,提倡转益多师,灵活用运诗法。这些基本主张的形成与云南僻处天南,与中原诗坛交流不够通畅有很大关系,也与晚清云南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近代 诗学 筱园诗话 诗法萃编
下载PDF
万物为师——袁晓岑先生的雕塑创作
17
作者 张仲夏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2015年是著名雕塑家、画家袁晓岑先生100周年诞辰。《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创作于50年代初的雕塑《母女学文化》足以代表新中国雕塑创作水平。袁晓岑先生一生以"万物为师",虚怀若谷,德艺双... 2015年是著名雕塑家、画家袁晓岑先生100周年诞辰。《万物为师——袁晓岑诞辰百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其创作于50年代初的雕塑《母女学文化》足以代表新中国雕塑创作水平。袁晓岑先生一生以"万物为师",虚怀若谷,德艺双馨,作"大地之子",塑绘相承,相得益彰。在长期艺术探索中谨遵徐悲鸿先生教诲,继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理精髓,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循"六法"造型,吸收西方泥塑技法,将二者有机融合,为完成中国雕塑艺术的民族化问题做出卓越贡献,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晓岑 万物为师 感物美学 雕塑创作 民族化
下载PDF
图们江边是否设立“十字碑”考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花子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30-38,共9页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朝两国共同勘界以后,中方拟沿小白山、石乙水设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等十字碑,这一计划由于朝鲜的反对,始终未能赴之实施。其后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开始传出十字碑毁于朝鲜人的说法。然而经考证,... 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朝两国共同勘界以后,中方拟沿小白山、石乙水设立"华夏金汤固,河山带砺长"等十字碑,这一计划由于朝鲜的反对,始终未能赴之实施。其后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开始传出十字碑毁于朝鲜人的说法。然而经考证,"毁碑说"是中方人员在对抗日本向"间岛"(今延边)地区扩张,特别是在强调中朝两国以图们江为界的过程中产生的,但却并不是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碑 毁碑说 小白山 三池渊 石乙水
下载PDF
Delphi与Matlab混合编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媛 张颖超 叶小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7年第5期779-780,共2页
针对已有的Delphi与Matlab的混合编程方法,提出了使得Delphi编制的应用软件充分利用Matlab的强大运算功能并脱离Matlab环境独立运行的新方法;最后以企业经济效益评估系统的实现证明了本文的方法实用可行。
关键词 MCRInstaller DELPHI MATLAB 混合编程
下载PDF
从才女到道德偶像——试论明清文人对冯小青及其生存环境的解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澜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4-59,78,共7页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 在明末至清代的"冯小青现象"中,冯小青在文人的笔下逐渐寄托了众多的意象。其中之一就是:文人对其人及其生存环境进行解读的时候,冯小青从一个现实中的才女演变成为那一时代的道德偶像。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文人的阅读视野最终实现了突破,对于"冯小青事"的接受效果既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 传统道德 道德偶像 屈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